2.(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
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

根据上述仪器组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气体流向从左至右,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2)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______处酒精灯,当________时,再点燃另
一酒精灯。
(3)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拆除D装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烧瓶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反应后该烧瓶中残液含有盐酸( )
A.取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反应后溶液加入小苏打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基本规则是,先大后小。即根据实验目的,先确定装置排列
顺序,一般顺序为: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即A→D→B→G→E→F。综上所述,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a→gf→bc(cb)→ml→hi→jk。(2)装置中有空气,若先加热B装置时,铜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故必须先制氯气,利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
体时,再加热铜粉。(3)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4)G装置中
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干燥的环境下氯气没有漂白性,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
红后褪色,说明次氯酸有漂白性。(5)若氯气不干燥,生成的氯化铜潮解;同时也不
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氯化氢不与铜反应,故无影响。(6)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
应,稀盐酸不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即盐酸不能完
全反应。只能通过检验溶液中有H+来证明盐酸存在,不能通过检验Cl-证明盐酸存在,
因为氯化锰溶液中也有氯离子。可选用选项B、C中的方法,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HCO
+H+===CO2↑+H2O;Zn+2H+===Zn2++H2↑。
答案:(1)a→gf→bc(cb)→ml→hi→jk
(2)A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3)干燥氯气 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4)G装置中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氯化铜产品潮解;不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无影响 铜不与氯化氢反应
(6)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时反应会停止 BC
考点2 以“海水”为背景,综合考查卤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