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0×模拟题)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

程如下:

(1)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要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

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较大

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___(填

“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变化过程为:

答案:(1)第四 ⅦA

(2)酸化可防止Cl2、Br2与水反应

(3)Br2+SO2+2H2O===4H++2Br-+SO-

(4)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水排出去,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

出,吸收率低

(5)分液漏斗 下口

(6)氯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如果直接蒸馏原料,产品成本高“空

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

2.(2010×北京-黄冈预测卷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制备氯化铜并验证次氯酸

的漂白性。

已知氯化铜遇水蒸气潮解。

根据上述仪器组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气体流向从左至右,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2)为了防止空气与铜粉反应,先点燃________处酒精灯,当________时,再点燃另

一酒精灯。

(3)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拆除D装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方案没有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对实验有无影响?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烧瓶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反应后该烧瓶中残液含有盐酸( )

A.取反应后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硝酸,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反应后溶液加入小苏打溶液,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C.取反应后溶液加入锌粒,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基本规则是,先大后小。即根据实验目的,先确定装置排列

顺序,一般顺序为: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即A→D→B→G→E→F。综上所述,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a→gf→bc(cb)→ml→hi→jk。(2)装置中有空气,若先加热B装置时,铜与空气中的氧

气反应,故必须先制氯气,利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

体时,再加热铜粉。(3)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空气。(4)G装置中

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干燥的环境下氯气没有漂白性,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

红后褪色,说明次氯酸有漂白性。(5)若氯气不干燥,生成的氯化铜潮解;同时也不

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氯化氢不与铜反应,故无影响。(6)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

应,稀盐酸不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小,反应停止,即盐酸不能完

全反应。只能通过检验溶液中有H+来证明盐酸存在,不能通过检验Cl-证明盐酸存在,

因为氯化锰溶液中也有氯离子。可选用选项B、C中的方法,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HCO+H+===CO2↑+H2O;Zn+2H+===Zn2++H2↑。

答案:(1)a→gf→bc(cb)→ml→hi→jk

(2)A B管充满黄绿色气体

(3)干燥氯气 吸收氯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

(4)G装置中红纸条没有明显变化;E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5)氯化铜产品潮解;不能证明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无影响 铜不与氯化氢反应

(6)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时反应会停止 BC

考点2  以“海水”为背景,综合考查卤素的知识

1.(2010×陕西师大附中月考题)“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

样走出来,因为迷宫内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盐酸必须避

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它设计“走出”迷宫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属于非电

解质的是________。

(4)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是④和⑧,能与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

能与盐酸反应的盐是②--Na2C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H+===CO2↑+H2O。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CO2、NaCl、SO2、Cu、H2SO4

Ag)中,H2SO4、NaCl属于电解质,CO2、SO2属于非电解质,Cu、Ag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如果将盐酸换成浓硝酸,当它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行进”时,

会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吃掉”。

[联想×质疑] 试题的难度不大,但试题呈现形式比较新颖,很受学生的喜爱。同学

们在掌握和记忆物质的化学性质时,一定要从物质所属的类别入手,千万不能死记有

关反应方程式。在本题(4)中,建议大家做一变式训练--如果将盐酸换成氯气,它

能否“走出”这个迷宫呢?若能,请用序号表示出路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经过

这样处理,我们又巩固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 (2)2 1 Na2CO3 CO+2H+===CO2↑+H2O

(3)⑥⑪ ③⑩ (4)不能,因为浓硝酸有强氧化性,遇到二氧化硫、铜和银时都会发

生反应从而被“吃掉”

 0  8031  8039  8045  8049  8055  8057  8061  8067  8069  8075  8081  8085  8087  8091  8097  8099  8105  8109  8111  8115  8117  8121  8123  8125  8126  8127  8129  8130  8131  8133  8135  8139  8141  8145  8147  8151  8157  8159  8165  8169  8171  8175  8181  8187  8189  8195  8199  8201  8207  8211  8217  8225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