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09×长沙市5月联考题)盐R的化学式为XmYnZp(X、Y、Z三种不同离子),其组

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取两份等质量等浓度R的水溶液各5 mL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一份R的水溶液与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生成白色沉淀,沉淀

量先增加后减少,量终剩余沉淀甲2.33 g,且甲不溶于稀盐酸。

Ⅱ.取另一份R的水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乙0.112 L(标准状况),乙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回答。

(1)写出R和甲的化学式:R  ,甲  

(2)另取1 L R的水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与加入的NaOH的

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①R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BC段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及图象分析的计算题,属中档题。(1)由实验Ⅰ分析,加

入Ba(OH)2溶液,先沉淀再溶解,显然是Al3+与OH-的反应。沉淀甲不溶于稀盐酸,

不难推理为BaSO4,即R中含有SO-实验Ⅱ,加碱能生成气体,且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NH4+,故R的化学式为NH4Al(SO4)2

(2)向NH4Al(SO4)2中加入碱,先生成Al(OH)3沉淀,然后是NH4+与OH-生成NH3

最后Al(OH)3沉淀溶解。不可能先生成NH3,因为产生的NH3仍会沉淀Al3+,也不

可能先溶解沉淀,否则溶解生成的AlO2-会与NH4+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

由题意知,5 mL可产生0.112 L的气体,故1 L可产生1 mol NH3,由图象知,产生

NH3所需的NaOH为1 mol,c(R)×V(R)=1,故c(R)=1 mol/L。

答案:(1)NH4Al(SO4)2 BaSO4

(2)①1 mol/L ②NH4+与OH-生成NH3×H2O

③Al(OH)3+OH-===AlO2-+2H2O

14.(2010×模拟题)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工业上

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成Ⅲ”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MgO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Ⅰ”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为________。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加热到370℃分解为溴化

钾和氧气。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

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面禁止在食品

中使用溴酸钾。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是“安

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溴酸钾的制备和在食品中的应用为载体,主要考查电解饱和食盐水、单

质溴的性质、氯化镁的性质、溴酸钾的性质等,综合性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合成Ⅰ”中发生的反应,很容易根据思维定势写成溴与水或

氯气与水的反应,应该结合实验目的(制备溴酸钾)和物质的性质(氯气和溴具有很强的

氧化性),写出发生反应;加入过量MgO后,MgO被生成的两种酸(HCl、HBrO3)溶

解,根据流程图可推知“合成Ⅲ”反应后生成了溴酸钾,故此时一定发生了下列反应:

2KCl+Mg(BrO3)2===2KBrO3+MgCl2,因为流程图中有“过滤Ⅱ”,所以可推知溴酸

钾留在溶液中,再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推断此时应有晶体析出且晶体是

氯化镁;结合信息写出方程式,并解释造成“不安全”的原因还是溴酸钾的存在。

答案:(1)2Cl-+2H2O   Cl2↑+H2↑+2OH-

(2)5Cl2+Br2+6H2O===2HBrO3+10HCl MgCl2在饱和溶液中易结晶析出,有利于

KBrO3的生成

(3)中和“合成Ⅰ”溶液中H+,促进BrO3-的生成,有利于“合成Ⅲ”中KBrO3

Cl-(MgCl2)的分离,提高产品纯度

(4)MgO

(5)2KBrO32KBr+3O2↑ 油炸或烘焙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保证KBrO3完全分解生成

无毒的KBr,残留KBrO3会引起食物中毒

13.(2010×华师一附中期中考题)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已知:在弱酸性条件下,Cu2+与I-作用可生成I2,I2溶于过量的KI溶液中:I2+I-===I3-

又知氧化性:Fe3+>Cu2+>I2>FeF-;生成的I2可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其反应为:2S2O-+I3-===S4O-+3I-

操作:准确称取a g胆矾试样[可能含少量Fe2(SO4)3],置于250 mL碘量瓶(带磨口塞

的锥形瓶)中,加50 mL蒸馏水、5 mL 3 mol×L-1 H2SO4溶液、少量NaF,再加入足量

的10%KI溶液,摇匀。盖上碘量瓶瓶盖,置于暗处5 min,充分反应后,加入指示剂,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用去V mL标准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KI前需加入少量NaF,其作用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3 mol×L-1 H2SO4溶液的作用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实验中所用指示剂是________;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用碘量瓶而不用普通锥形瓶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铜与碘化钾反应后,Cu2+被还原成白色的碘化亚铜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写出胆矾中铜含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属中档题。其原理是Cu2+先与I-

反应生成I2,然后再用Na2S2O3滴定,计算出I2的量即可算出Cu的含量。(1)当溶液

中有Fe3+时,也可以将I-氧化,最终影响Cu2+含量的测定。

(2)选用淀粉作指示剂的原因是,当Na2S2O3将I2全部反应时,颜色将发生改变,由

蓝色而变成无色。(3)I-易被氧化,所以要避免O2的接触。(4)根据题意,写出产物,

然后抓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的原则配平。(5)找出物质的关系为2Cu2+-I2-2S2O-

则可顺利求解。

答案:(1)使氧化性强的Fe3+转化为弱氧化性的FeF-,防止其氧化I-而影响Cu2+

的测定 提供酸性环境,抑制Cu2+水解。

(2)淀粉溶液 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蓝色转变为无色且

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变化即到达滴定终点

(3)加盖磨口塞可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氧化I-,影响I2的量的测定

(4)2Cu2++4I-===2CuI↓+I2(或2Cu2++5I-===2CuI↓+I)

(5)´100%

12.(2010×济宁市育才中学期中考题)碱式氯化铜(Cupric Chloride,不溶于水的绿色结晶)

是一种农药,分子式:CuCl2×3Cu(OH)2×xH2O(x=1/2,1,2)。为验证其组成并确定x值,

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几步实验:

①取a g晶体研成粉末。

②晶体在空气中加热至确认质量不再变化为止(铜仍为二价),冷却后称其质量为b g。

③另取a g晶体,溶于足量某溶液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④向③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最后得到纯净固体称量为c g。

若以上操作均正确,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步骤有________(填序号)。

(2)步骤②中晶体应放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灼烧,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应为

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③所用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

(4)步骤④主要包括: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__→晾干→称量。

(5)若组成符合通式,则可以计算x的物理量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A.ab  B.ac  C.bc  D.abc缺一不可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难度中等。(1)在出现的操作中,②需要玻璃

棒加以搅拌以防止固体飞溅,③中用到玻璃棒以加快溶解,④中用到玻璃棒是过滤时

的导流作用,故选择②③④;(2)对固体的加热应该在坩埚中进行,灼烧时CuCl2

解生成Cu(OH)2,Cu(OH)2发生分解生成CuO,所以经过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应该只有

CuO;(3)要将碱式氯化铜溶解,并测定相关成分,显然不能使用盐酸,而氯离子的

测定是通过AgNO3来进行的,所以不能选择硫酸,只能选择硝酸;(4)先生成沉淀,

然后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5)要得到x,必须将样品质量与加热后的固体或者是

生成的AgCl沉淀相联系,故需要的数据是ab或者是ac,选择A、B。

答案:(1)②③④ (2)坩埚 CuO (3)HNO3 (4)过滤 洗涤 (5)AB

11.(2010×模拟题)碘酸钙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中补碘补钙的常用试剂,微溶于水。制备碘酸钙的实验流程如下。中间产物碘酸氢钾的合成原理为:

I2+2KClO3+HCl  KH(IO3)2+KCl+Cl2↑。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碘酸氢钾的实验装置(支撑仪器及加热装置略去)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充必要的

装置图并注明试剂。

(2)若为上图增添加热装置,所需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判断碘反应完全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pH至10”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CaCl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水溶液中分离出碘酸钙时,可能得到无水盐、一水合物、六水合物等,本实验

得到的产品是Ca(IO3)2×6H2O,上述流程中与此结果密切相关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1)氯气用NaOH溶液来吸收;(2)从流程看出反应条件

需要恒温,所以需要温度计;(3)碘单质反应完全时,碘水的颜色会褪去;(4)因为实

验的目的是为了制备碘酸钙,所以要将生成的KH(IO3)2转化为KIO3;(6)切记不能蒸

发,否则产物会分解。

答案:(1)

(2)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或恒温电炉等) (3)反应混合溶液变为无色 (4)将KH(IO3)2

转化为KIO3 (5)2KIO3+CaCl2===Ca(IO3)2↓+2KCl (6)冰水中静置

 0  8030  8038  8044  8048  8054  8056  8060  8066  8068  8074  8080  8084  8086  8090  8096  8098  8104  8108  8110  8114  8116  8120  8122  8124  8125  8126  8128  8129  8130  8132  8134  8138  8140  8144  8146  8150  8156  8158  8164  8168  8170  8174  8180  8186  8188  8194  8198  8200  8206  8210  8216  8224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