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10·杭州二中期中考题)联碱法(侯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是________,Y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液W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联碱法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_(填序号)。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3 44.8 L(已析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 g,则NH3的利用率为__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两种方法中沉淀池内产生的物质均为NaHCO3和NH4Cl且析出的均是NaHCO3,发生的反应是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2)两种方法中煅烧炉内发生的反应均是:2NaHCO3Na2CO3+CO2↑+H2O,可见循环的是CO2。氨碱法中:向母液加入CaO后,生成NH3循环利用,排出液W中含有CaCl2及未反应的NaCl、Ca(OH)2等。

(3)联碱法中,母液中含有NaCl、NH3、NH4Cl(少量)、NaHCO3(少量)。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中的母液主要含有NH4Cl、NaHCO3,加入过量CaO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显然不用补充氨气;氨碱法发生的反应有①CaCO3CaO+CO2,②2CO2+2NaCl+2H2O+2NH3===2NaHCO3↓+2NH4Cl,③CaO+2NH4Cl===2NH3+CaCl2+H2O,④2NaHCO3Na2CO3+H2O+CO2,①+②+③+④可得:CaCO3+2NaCl===Na2CO3+CaCl2

(5)增大母液中C(NH4+)和C(Cl)均可以使NH4Cl析出。

(6)2 mol NH3理论上生成106 g Na2CO3,NH3的利用率为94.3%;从不同点找优点,联碱法不产生无用的CaCl2或提高食盐的利用率。

答案:(1)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2)CO2,NH3 (3)NaHCO3、NH4Cl CaCl2、NaCl (4)不需要 CaCO3+2NaCl===CaCl2+Na2CO3

12.(2010·模拟题)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从文献资料上获得如下信息: 

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为了验证这一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

NaHCO3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一个质量为a g的坩埚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 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 g。残留在坩埚中的固体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推动针筒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没有气泡产生为止,共消耗10 mL稀硫酸。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的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针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或等于________mL(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实验中,针筒中收集到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针筒活塞的内壁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该科研小组设称取的每份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且没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就列出了如下算式:x+y=(V-10)/22 400,他们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相似原理,请完成下列算式:

2x+y=______________。由上述两算式,该科研小组通过计算,得出了样品中的Na2CO3、NaH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NaHCO3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其实验原理是根据差量法判断,即取84 g样品完全加热后,若剩余固体质量为53 g,说明样品未发生分解,若剩余固体质量大于53 g,说明样品已发生分解反应。(1)样品质量为(ba)g,剩余固体质量为(ca)g,坩埚中固体是Na2CO3。(2)假设样品未分解,放出的气体最多且为:×22.4×103 mL;碳原子守恒(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中碳原子数之和等于CO2中的碳原子数);“2x+y”是“Na+”的物质的量且等于2n(H2SO4),等于坩埚中Na2CO3物质的量的2倍。

答案:(1)Na2CO3 (2)(ba)+10 碳原子守恒 ×2(或)

 0  8024  8032  8038  8042  8048  8050  8054  8060  8062  8068  8074  8078  8080  8084  8090  8092  8098  8102  8104  8108  8110  8114  8116  8118  8119  8120  8122  8123  8124  8126  8128  8132  8134  8138  8140  8144  8150  8152  8158  8162  8164  8168  8174  8180  8182  8188  8192  8194  8200  8204  8210  8218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