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ΔH<0。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 (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3)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解析] (1)由平衡体系2NO(g)+O2(g)2NO2(g)知,NO2为生成物,在0
s时,c(NO2)=0
mol·L-1,随反应的进行,c(NO2)逐渐增大,当达到平衡时,c(NO2)==0.006
5 mol·L-1,故表示NO2变化曲线的为b。v(NO)====
11.(2009年全国Ⅱ理综)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如下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表中数据可知X、Y、Z是以1∶2∶2的比例进行反应的,且9 min以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也均不为零,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反应方程式为:X+2Y2Z。
(3)v(Z)===0.083 mol·L-1·min-1.
(4)α(X)=×100%=×100%=45%。
(5)对比曲线1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1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2 min),且生成的Z较少,即相对原平衡来说是增大了反应速率且平衡向逆向移动,故曲线1改变的条件是升高了温度。对比曲线2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2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1 min),但Z的量不变,即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平衡没有移动,故曲线2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对比曲线3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7 min),且平衡时生成Z的量增多(0.95 mol),即加快了反应速率且平衡向正向移动,故曲线3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答案] (1)
(2)X+2Y2Z
(3)=0.083 mol·L-1·min-1 (4)45%
(5)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增大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