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g)+4NO2(g)===4NO(g)+CO2(g) +2H2O(g);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解析] (1)①  2SO2(g) + O2(g)2SO3(g)

起始浓度 mol·L1         0

平衡浓度  mol·L1  0.04   0.02   0.16

K==800  L·mol1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条件的改变是增大压强,温度没有变化,所以平衡常数不变,K(A)=K(B)。

(2)将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

2CH4(g)+4NO2(g)===2N2(g)+2CO2(g)+4H2O(g);

ΔH=-1 734 kJ·mol1

可以看出2×22.4 L CH4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16NA,放出热量1 734 kJ。4.48 L转移电子总数为1.6NA,放出热量173.4 kJ。

(3)因为MFe2Ox是由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所以它与SO2反应时作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MFe2Ox+SO2―→MFe2O4+S

[答案] (1)①800 L·mol1 ②=

(2)1.60NA(或1.6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12.(2008年江苏)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 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 ℃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 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平衡的基本计算及平衡状态的判断。

(1)平衡状态的特征是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和vB()vB(),所以b正确,a、d错误,由于左右两边计量数不等,所以压强不变也说明是平衡态,而ρ=,气体质量守恒,容器体积又不变,所以ρ始终不变;

(2)欲提高转化率,即促使平衡右移,充入N2无影响,充入O2平衡右移,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所以选b;

(3)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0.7 mol-=0.45 mol

生成SO3的物质的量:0.45 mol×2=0.9 mol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和:=0.95 mol

反应前SO2的物质的量:0.95 mol

SO2的转化率:×100%=94.7%

即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4.7%。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0.90 mol×0.05×233 g/mol≈10.5 g

[答案] (1)b、c (2)b (3)94.7% (4)10.5 g

11.(2009年全国Ⅱ理综)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__;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如下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表中数据可知X、Y、Z是以1∶2∶2的比例进行反应的,且9 min以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也均不为零,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反应方程式为:X+2Y2Z。

(3)v(Z)===0.083 mol·L1·min1.

(4)α(X)=×100%=×100%=45%。

(5)对比曲线1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1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2 min),且生成的Z较少,即相对原平衡来说是增大了反应速率且平衡向逆向移动,故曲线1改变的条件是升高了温度。对比曲线2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2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1 min),但Z的量不变,即加快了反应速率但平衡没有移动,故曲线2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对比曲线3和表中数据可知:曲线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7 min),且平衡时生成Z的量增多(0.95 mol),即加快了反应速率且平衡向正向移动,故曲线3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答案] (1)

(2)X+2Y2Z

(3)=0.083 mol·L1·min1 (4)45%

(5)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增大压强

 0  8719  8727  8733  8737  8743  8745  8749  8755  8757  8763  8769  8773  8775  8779  8785  8787  8793  8797  8799  8803  8805  8809  8811  8813  8814  8815  8817  8818  8819  8821  8823  8827  8829  8833  8835  8839  8845  8847  8853  8857  8859  8863  8869  8875  8877  8883  8887  8889  8895  8899  8905  8913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