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分)下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收集氨时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图3装置。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填编号字母)________。

A.CaCO3粉末和浓HCl

B.NH4HCO3溶液与稀NaOH溶液

C.HCl和AgNO3溶液

D.HCl和酚酞溶液

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编号字母)________。

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

[解析] (1)采用的是固+固混合加热型制气的方法,故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备O2和CH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3)收集氨气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减少氨气与空气的对流,加快收集的速率,同时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4)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由于氨气易溶于水,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引起喷泉。

(5)图3是利用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由气体自身产生的压强将液体压上去而产生喷泉,故A可以;在锥形瓶中加入酒精,则需将酒精汽化才能形成喷泉,故需加入在冷水中能够放出大量热量的物质才可以,即加入浓硫酸。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O2和CH4 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3)减少对流,保证试管中能收集满氨气

(4)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5)A C

18.(12分)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N2+3Cu+3H2O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时,请用下图所示的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填编号,仪器可重复使用)是__________。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设计其他方案,还可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a.m(Cu)和m(CuO)  b.m(N2)和m(H2O)

c.m(Cu)和m(H2O)  d.m(NH3)和m(H2O)

[解析] (1)①NH4Cl和Ca(OH)2反应可以生成NH3,经碱石灰干燥后,把NH3通入A装置,发生主体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用C装置吸收。多余的NH3用浓H2SO4吸收,同时也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第二个C装置中。

②设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有

2NH3+3CuON2+3Cu+3H2O

   3(x+16)   3×18

   m(CuO)   m(H2O)

x=-16

③要使测定结果偏大,则m(CuO)要偏大,m(H2O)要偏小,其中a导致m(H2O)偏小,b导致m(H2O)偏大,c相当于m(H2O)偏小,选a、c。

(2)由于气体难于收集,质量也难于测量,所以b、d是不可选用的,且b、d给出的量无法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1)①BCACD 吸收未反应的氨,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第二个C装置中 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

②-16 ③ac

(2)ac

17.(11分)磷化氢(PH3)是无色剧毒气体其中含微量P2H4而易自燃。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PH3并验证其性质。

请回答:

(1)有碘化磷(PH4I)和烧碱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中往盛有碘化磷的烧瓶A中加入过量乙醚[无色液体,沸点34.5 °C微溶于水,不与Fe2(SO4)3反应],微热数分钟后再从分液漏斗中向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在B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 °C左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

①用水冷却在C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

②D试管中Fe2(SO4)3溶液的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同时也有白色蜡状物生成。

③E处点燃尾气,呈淡蓝色火焰。则:C中的白色蜡状固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能说明PH3具有________的性质。试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PH3具有______性。

(3)实验时E处尾气须点燃,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向烧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热,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PH4I+NaOHPH3↑+NaI+H2O

(2)P4 易分解 4PH3+6Fe2(SO4)3===P4+12FeSO4+6H2SO4 还原 (3)PH3有毒,不能排入大气

(4)乙醚密度大,能自下而上排尽装置内空气

 0  8716  8724  8730  8734  8740  8742  8746  8752  8754  8760  8766  8770  8772  8776  8782  8784  8790  8794  8796  8800  8802  8806  8808  8810  8811  8812  8814  8815  8816  8818  8820  8824  8826  8830  8832  8836  8842  8844  8850  8854  8856  8860  8866  8872  8874  8880  8884  8886  8892  8896  8902  8910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