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分)(1)下图为常见仪器的部分结构
①请写出仪器名称: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__。
②检查B是否漏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使用前的准备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此时左边的托盘将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右边的托盘,欲使天平平衡,所进行的操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填“32.6 g”或“32.61 g),请用“↓”表示在托盘上放上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下砝码的称量过程,并在标尺上画出游码位置(画表示图)。
砝码质量/g |
50 |
20 |
20 |
10 |
5 |
称量(取用 砝码)过程 |
|
|
|
|
|
假使砝码与物体放错位置,得物质为________g。
[答案] (1)①量筒 容量瓶 滴定管 温度计
②加少量水盖上塞子,倒立过来,看瓶塞处是否有水渗出;正立后转动瓶塞180°,再倒立,看瓶塞处是否有水渗出
③检查是否漏水,用自来水冲洗,用蒸馏水和所盛溶液分别润洗
(2)高于 向左边调节平衡螺母 32.6 g
砝码质量/g |
50 |
20 |
20 |
10 |
5 |
称量(取用 砝码)过程 |
↓↑ |
↓ |
↓↑ |
↓ |
↓↑ |
11.(2010年湖南四市九校联考)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编号 |
气体 |
a |
b |
c |
A |
NH3 |
浓氨水 |
生石灰 |
碱石灰 |
B |
CO2 |
盐酸 |
碳酸钙 |
饱和NaHCO3 |
C |
NO |
稀硝酸 |
铜屑 |
H2O |
D |
NO2 |
浓硝酸 |
铜屑 |
NaOH溶液 |
[解析] A中干燥氨气的碱石灰为固态,应装于干燥管中,不可用洗气瓶,且氨气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HCl气体,B正确;C中生成的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中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致使收集不到NO2,故D错误。
[答案] B
7.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 |
操作 |
A |
钠与水的反应 |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 |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 000 mL |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
C |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
D |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
[解析] A实验错在没有用滤纸将钠块表面的煤油擦净,同时钠与水反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否则,钠粒游动,导致溶液溅出。配制KCl溶液时应先将KCl固体溶解在小烧杯中,恢复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B中操作错误。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