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分)(2008年北京理综)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___________。

[解析] W为无色液体,初步推断为水,X有5个原子核,可想到CH4、NH,由反应条件知X为NH,反应为:NH+OHNH3↑+H2O。(2)NH与NH都是10e微粒。(3)“目的决定过程”,要注意实验目的是“制备并验证NO还原性”。a步骤加NaOH可与生成的P2O5反应,便于观察NO的还原性,2NO+O2===2NO2,体现了NO的还原性,所以步骤c后由止水夹处通入O2

(4)①注意审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故此时的反应为:N2O42NO2。由T1继续升高到T2,气体逐渐变为无色,马上想到,上述反应平衡左移,生成的NO2重新变为N2O4,但随后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与上反应的移动方向不一致,所以要变换思路!NO与O2在常温下容易反应生成NO2,高温下可能分解:2NO22NO+O2,再对照物质的量变化,猜想得到了证实。②1 mol N2O4T2-T3之间变为3 mol气体,故所求为92÷3=30.7。

[答案] (1)[∶···· ∶H]

(2)2NH3(l)NH+NH

(3)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P2O5+6OH===2PO+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NO===3Cu2++2NO↑+4H2O

(4)①2NO22NO+O2 ②30.7

20.(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寒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的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反应物

Cu、浓HNO3

Cu、稀HNO3

Cu、O2、稀HNO3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连接好一整套装置,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把出气导管液封,加热发生装置,显然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2)铜片与2 mL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再加入2 mL蒸馏水,硝酸浓度变稀,降低了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减慢,同时产物气体由NO2变NO,故装置中气体颜色变浅。

(3)从题表中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可以看出丙方案消耗反应物硝酸少(只起酸性作用)且不产生污染性气体NO、NO2等显然是体现绿色化学的最佳方案。

(4)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可以通过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2KBr+Cl2===2KCl+Br2两个氧化还原反应证明之。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是向d中加KBr(或NaBr),c中加入KMnO4固体,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会变为黄棕色甚至红棕色,但气体和溶液反应,Cl2不一定完全被吸收,故还需要尾气吸收装置。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浅

(3)丙 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 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 没有处理尾气

19.(11分)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所示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解析] (1)浓盐酸属液体试剂,应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除Cl2中的HCl,应防止Cl2消耗,排除A、D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

(2)①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溶液是8%;温度不同,KOH溶液需水浴加热,而NaOH溶液却用冰水浴冷却。②“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象中,应为增函数曲线。③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

(3)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改写即可。

(4)①“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

②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

③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答案] (1)分液漏斗 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Cl2+2OH===ClO+Cl+H2O

(4)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0  8667  8675  8681  8685  8691  8693  8697  8703  8705  8711  8717  8721  8723  8727  8733  8735  8741  8745  8747  8751  8753  8757  8759  8761  8762  8763  8765  8766  8767  8769  8771  8775  8777  8781  8783  8787  8793  8795  8801  8805  8807  8811  8817  8823  8825  8831  8835  8837  8843  8847  8853  8861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