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
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_;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l)+2N2H4(l)===3N2(g)+4H2O(g) △H=-1038.7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__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________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配位键 d. 范德华力
(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 CF4
b. CH4 c. NH4+ d. H2O
解析:(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s22p3 ,学生可能审题时没注意到是价电子排布式。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3)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H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而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所以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这个与H2O,H2O2中O的杂化类型都是sp3的道理是一样的。
②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即有1molN2H4参加反应,生成1.5molN2,则形成的π键有3mol。
③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可见它是离子晶体,晶体内肯定不存在范德华力。
(4)要形成氢键,就要掌握形成氢键的条件:一是要有H原子,二是要电负性比较强,半径比较小的原子比如F、O、N等构成的分子间形成的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符合这样的选项就是c和d,但题中要求形成4个氢键,氢键具有饱和性,这样只有选c。
这题中的(3)(4)两问亮点较多,让人耳目一新,其中第(4)耐人回味,这样子就把氢键的来龙去脉和特点考查彻底!高!
答案:(1)2s22p3
(2)N>O>C
(3)①三角锥形 sP3 ②3 ③d
(4)c
17(2011山东高考32,8分)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
。

(3) 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
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
。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g·cm-3,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 cm3。
解析:(1)氧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所以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个;
(2)O-H键属于共价键,键能最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均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氢键要强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它们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有时也存在于分子内。邻羟基苯甲醛在分子内形成氢键,而在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对羟基苯甲醛正好相反,只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在分子内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强于分子内氢键,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H3O+中O上的孤对电子对数=1/2(5-3×1)=1,由于中心O的价层电子对数共有3+1=4对,所以H3O+为四面体,因此H3O+中O原子采用的是sp3杂化;同理可以计算出H2O中O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数=1/2(6-2×1)=2,因此排斥力较大,水中H-O-H键角较小。
(4)氯化钠的晶胞如图所示
,因此钙晶胞中含有的氯离子个数为8×1/8+6×1/3=4,同样也可以计算出钠离子个数为4。由于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所以CaO晶胞中也含有4个钙离子和4个氧离子,因此CaO晶胞体积为
。
答案:(1)2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sp3;H2O中O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H3O+只有1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