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0·安徽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 ② …… |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Fe3+、硝酸的氧化性和盐类水解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制备银镜时,应在银氨溶液中滴入几滴乙醛,水浴加热.
(2)Fe3+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Ag:Fe3++Ag===Fe2++Ag+.
答案:(1)a、d、e
(2)Ag+Fe3+===Ag++Fe2+
(3)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NO3)3溶液的pH ②配制相同pH的稀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内 |
|
(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Fe2+,可确定Fe3+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NO能氧化Ag,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NO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NO是否氧化了Ag
[(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有a、b、c、d四瓶无色稀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NaHCO3溶液、MgCl2溶液、稀H2SO4中的某一种.现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A.c一定是稀H2SO4
B.b一定是Ba(OH)2溶液
C.a可能是NaHCO3溶液
D.d一定是MgCl2溶液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下表所示的反应关系:
|
Ba(OH)2 |
NaHCO3 |
MgCl2 |
H2SO4 |
Ba(OH)2 |
|
↓ |
↓ |
↓ |
NaHCO3 |
↓ |
|
- |
↑ |
MgCl2 |
↓ |
- |
|
- |
H2SO4 |
↓ |
↑ |
- |
|
对照题目所给现象,可确定b为Ba(OH)2溶液,d为MgCl2溶液.稀H2SO4和NaHCO3溶液与Ba(OH)2或MgCl2溶液反应的现象一样,不能确定a、c哪个是NaHCO3溶液或稀H2SO4,故选项A所述的推断不正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