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10·武汉市武昌区调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很多,通常有如下三种:
(1)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20 mL 12 mol/L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0.06 mol。产生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氯酸钾晶体与浓盐酸反应可用于制取氯气,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现按如下操作进行有关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在一片下衬白纸的圆形玻璃片上(如图),A点滴一滴0.1 mol/L KI溶液,B点滴一滴FeSO4溶液(含KSCN),C点滴一滴NaOH溶液(含酚酞),O点放少量KClO3晶体。向KClO3晶体上滴加一滴浓盐酸,立即用表面皿盖好。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B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③C点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因为中和褪色还是漂白而褪色,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不断挥发和消耗,浓盐酸逐渐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进行,因此制取的氯气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小。(2)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反应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方程式,2
mol KMnO4参加反应,充当还原剂的HCl为10 mol,因此消耗0.1
mol氧化剂,被氧化的还原剂为0.5 mol。
(3)根据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①A点发生KI和Cl2的反应:2I-+Cl2===I2+2Cl-;②B点氯气将Fe2+氧化为Fe3+,Fe3+遇SCN-变为血红色;③中和褪色是次氯酸和盐酸使溶液不再呈碱性所致;漂白褪色是由于次氯酸将红色漂白。前者酚酞依然存在,后者酚酞已被破坏,故只需滴加NaOH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再出现红色即可。
答案:(1)①加热使氯化氢大量挥发 ②盐酸变稀后不再发生反应 (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0.5 (3)5?:1 ①Cl2+2I-===2Cl-+I2 ②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血红色 ③向C点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为中和褪色;若溶液不变为红色,则是漂白而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