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 。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
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解析:解答第(1)小题应注意结合Mg和NaOH溶液不反应而Al与NaOH溶液反应这一差别,确定应选NaOH溶液。若选择稀酸则(5)步无法计算。
(2)镁、铝合金的表面易形成氧化膜,氧化膜的存在会使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存在较大误差,同时也会造成NaOH溶液的浪费,所以实验前应先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结合本实验的特点和要求,不难分析出该实验操作步骤为:检密→记录→反应→记录→称重。
(4)镁和NaOH溶液不反应,铝和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5)解答该小题可设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然后依据电子得失守恒进行列式计算,即×3=×2,化简得:M=
(6)若不洗涤过滤得到的不溶物,就进行干燥称重的话,不溶物的表面可能附有NaAlO2和NaOH,使剩余固体质量偏大,即反应掉的铝的质量偏小。
答案:(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⑤①④③② 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6)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