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酚酞分子结构发生转化而显示不同颜色:无色酚酞结构A红色酚酞结构B。在化学实验课上,细心的某同学发现:当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立刻变成红色,但是随后红色溶液又逐渐变成无色。对此,许多同学纷纷发表看法,主要有三种推测:①红色酚酞结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②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H减小,红色退去;③红色酚酞结构自动转化为另外一种无色酚酞结构C。

为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4 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与数据如下表:

编号
静置
方式
NaOH溶液浓度
 
 
滴入2滴酚酞溶液
加热至
沸腾
 
 
冷却
再加热至沸腾
 
 
冷却
滴入适量稀盐酸

敞口
1%
变红,30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密闭
1%
变红,29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敞口
5%
变红,7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密闭
5%
变红,30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敞口
10%
变红,1/2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密闭
10%
变红,1/2 min后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退色
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该组同学认为第①种推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种推测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否为可逆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在各个滴入适量稀盐酸又变红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色酚酞结构B的热稳定性比无色酚酞结构C的热稳定性要________(填“强”或“弱”),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一个________(填“吸”或“放”)热的过程。

解析:如果是①被空气中O2氧化的原因的话,酚酞结构将发生变化,正如HClO氧化退色反应物质一样,不会出现反复加热冷却,出现反复的变红和退色。

如果是②CO2的原因的话,②④⑥静置方式为封闭,隔绝了CO2,所以也不正确,只能是③。

答案:(1)对已退色的溶液反复加热冷却,出现反复的变红和退色 (2)②④⑥组实验在密闭时变红的溶液仍能退为无色 (3)是 退为无色 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酸性增强,主要以无色酚酞结构A的形式存在 (4)强 放

15.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搞清楚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影响。

(1)当温度升高时,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也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水的pH变小,但溶液仍然呈中性。因此结合图像中A、B曲线变化情况及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判断,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理由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2)25℃时所得混合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即酸碱恰好中和,即n(OH)=n(H+),则V(NaOH)·105 mol/L=V(H2SO4)·104 mol/L,得V(NaOH)∶V(H2SO4)=10∶1。

(3)要注意是9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即c(H+c(OH)=1012 mol2·L2,即:等体积强酸强碱反应至中性时pH(酸)+pH(碱)=12。根据95℃时混合后溶液呈中性,pH2b的某强碱溶液中c(OH)=10b12;有100×10a=1×10b12,即:10a+2=10b12,所以,有以下关系:a+b=14或pH1+pH2=14。

(4)在曲线B对应温度下,因pH(酸)+pH(碱)=12,可得酸碱两溶液中c(H+)=c(OH),如是强酸、强碱,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应呈中性;现混合溶液的pH=5,即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说明H+与OH完全反应后又有新的H+产生,即酸过量,所以说酸HA是弱酸。

答案:(1)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电离程度较小,c(H+)、c(OH)较小 (2)10∶1 (3)a+b=14或pH1+pH2=14 (4)曲线B对应95℃,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 mol2·L2,HA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使溶液pH=5。

 0  7792  7800  7806  7810  7816  7818  7822  7828  7830  7836  7842  7846  7848  7852  7858  7860  7866  7870  7872  7876  7878  7882  7884  7886  7887  7888  7890  7891  7892  7894  7896  7900  7902  7906  7908  7912  7918  7920  7926  7930  7932  7936  7942  7948  7950  7956  7960  7962  7968  7972  7978  7986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