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辅导3
专题三: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梳理和综合
[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高考试题经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
第一,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概念,要求考生用这些基本概念对有关的叙述的正确与否作出判别。
第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判断外界条件变化对化学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也会用转化率、原用利用率等概念来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情况。
第四,用“等效问题”问题来考查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能力。
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是选择题,有的年份也会出现大题。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分类
分类角度
从测定时间分
从反应方向分
类型
瞬时速率: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某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的平均值
正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可逆反应中逆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
注意点
通常所计算的是平均速率
通常所计算的是正逆反应抵消后的总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1)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2)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还有像反应颗粒(固体)的大小、光、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3.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由于υ正=υ逆 ,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五大特点
化学平衡
逆
可逆反应
等
υ(正)=υ(逆)≠0
动
动态平衡
定
各组分含量一定,体积一定时,浓度就一定;有平衡转化率
变
浓度、温度、压强改变化学平衡即发生移动
定量特征
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举例反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生成p molC,均指v正
不一定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B,同时消耗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①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一定,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体系温度一定时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4.化学平衡的移动
(1)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可总结如下:
(3)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变化: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具体分析可参考下表:
反应实例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
达新平衡后转化率变化
2SO2 +O2
2SO3(气)+热
增大O2浓度,平衡正移
SO2 的转化率增大,O2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SO3浓度,平衡逆移
从逆反应角度看,SO3的转化率减小
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SO2 、O2的转化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平衡正移
SO2 、O2的转化率都增大
2NO2(气) N2O4
体积不变时,无论是加入NO2或者加入 N2O4
NO2的转化率都增大(即新平衡中N2O4的含量都会增大)
2HI H2+I2(气)
增大H2的浓度,平衡逆移
H2的转化率减小,I2的转化率增大
增大HI的浓度,平衡正移
HI的转化率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不变
[典型题析]
[例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小1mol
[解析]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所以在“均减半”或“均加培”时,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同样由于容积可变,“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A、C物质的浓度减小,B物质的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均减小1mol”时相当于A、C物质的浓度增大,B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答案选C。
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是高考中不变的一个重点。这道题的设问别具一格,解答时既要定性判断、又要定量分析,多次灵活转换,都值得大家研究。
[例2]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答案选B。
考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能力。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都是这块知识中的基础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联系起来,让考生判断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以较好地测试解题者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水平。
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
解答这道题时,有的考生由于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等概念理解不深,造成判断失误。
[例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解析]答案选AB。
考查观察图像、图像信息的挖掘和转化能力。分析图表、研究实验数据是一种基本能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内容是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像和处理图像信息能力的较好载体,所以化学平衡内容常跟图、表等综合起来命题。
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所以平衡时浓度、转化率等都不会因加入催化剂而改变。图I中甲、乙两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不同,说明不是同一平衡状态,所以这种情况肯定不是催化剂造成的。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所以图Ⅲ所表示的可能是不同催化剂造成的,而且甲情况下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催化效率高。
对于题给反应,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都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图Ⅱ中两条曲线若表示不同压强条件下所发生的反应,甲条件下压强较低。图Ⅱ中两条曲线若表示不同温度下所发生的反应,甲条件下温度较高。
[例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硫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解析] 答案为:
(1);(2)增大;增大;减小。(3)15~20min和25~30min。(4)增加了O2的量。A;B。
主要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理论,测试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
题给图像中曲线看起来比较杂乱,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要仔细分析可发现图中所包含的化学含义。15min-20min、25min-30min两个时间段时三条曲线都跟横坐标平行,即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处于平衡状态。在20min这一瞬间,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说明此时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了O2。
10min前后反应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且O2、SO2的物质的量都是逐渐减小,SO3的物质的量都是逐渐增大;只是10min前变化较缓,10min后变化较快。这是改变了某条件使反应速率加快所造成的。所以,可能是加了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
[考题预测与专题训练]
1.反应: A(气)+3B(气)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将8mol H2和2molN2充入
(A)v(H2)=0.3 mol?L-1?min-1 (B)H2的转化率为25%
(C)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1 (D)NH3的体积分数为19.05%
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S2Cl2(橙黄色液体)+Cl2(气) 2SCl2(鲜红色液体)+61.16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S2Cl2的同时也生成n molCl2
(B)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压强不变,反应混合溶液颜色变浅
(C)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 n mol S2Cl2的同时也生成n molCl2
(D)加入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4.在一个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
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平衡,现向反应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产生的结果是( )
(A)容器内压强增大 (B)原平衡不受影响
(C)正反应速率增大 (D)NO浓度降低
5.在一条件下,可逆反应
(A)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
(B)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C)该反应式中n值一定为2
(D)原混合气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其中M表示物质的摩尔质量)
6.某化学反应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1?min-1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1,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 mol?L-1(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7.
2SO2(气)+O2(气) 2SO3(气)
达到平衡时,平衡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为0.9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采用高压的原因是: _______。
(2)保持上述温度和压强不变,若向容器中只充入2mol SO3并加入固体催化剂。则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是 ,容器的体积为 L。
(3)温度仍保持
化学专题辅导2
专题二:物质结构问题的梳理和综合
[命题趋向]
1.《考试大纲》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方面的要求为: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每年都会有试题,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有关结合物质结构的元素化合物推断题。
2.《考试大纲》中有关物质结构部分的内容还有:
(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能用有关原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及其性质,了解各类晶体内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根据晶体的性质判断晶体类型等。
(3)能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进行三维空间想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一些具体问题。
高考试题中常常是结合元素化合物内容进行综合考查。题型上看可以是选的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3.要注意,这部分内容也属于最重要基础知识之一,可以联系到各部分内容中,编制成多种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查。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
2.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归纳
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用多种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并加以归纳总结。
金属性强弱:(1)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2)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3)M(OH)n的碱性;(4)置换反应;(5)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4)对应金属离子电解时阴极放电顺序。
非金属性强弱:(1)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2)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4)置换反应。
3.各类晶体主要特征
类型
比较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形成晶体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
微粒间的静电作用
物理性质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低
有高、有低
硬度
硬而脆
大
小
有高、有低
导电性
不良(熔融或水溶液中导电)
绝缘、半导体
不良
良导体
传热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
延展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
不溶于任何溶剂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一般不溶于溶剂,钠等可
与水、醇类、酸类反应
典型实例
NaOH、NaCl
金刚石
P4、干冰、硫
钠、铝、铁
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均不存在分子,因此NaCl、SiO2等均为化学式。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分子。
4.以典型分子结构为起点进行纵横联系
以甲烷为中心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联系:
[典型题析]
[例1] 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解析] Be2+中含有4个质子、2个电子。H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和1个质子。NaHCO3晶体中的钠离子跟碳酸氢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含有Ba2+、O22-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答案选A。
[例2]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
(B)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
(C)RO3-和NO3-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R和N为同族元素
[解析]从“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
[例3]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
[解析]解答前,应先弄清命题者是要考查干冰的性质、还是要考查原子晶体的性质。有的同学没有分析清楚这一点,认为是考查干冰的性质,因而造成错解。
通过“原子晶体干冰”来考测解题者对“原子晶体性质”的理解程度。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和沸点高,所以A和C两种说法正确。联想到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可得出D说法也是正确的。答案应选B。
[例4]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负电荷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Na
Al
Si
P
S
Cl
x值
0.98
1.57
2.04
2.5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N、Mg的x值范围:
_______________<x(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N)<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某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为,其中S―N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_______(写原子名称)。
(4)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差值(Δx),当Δx>1.7时,一般为离子键,当Δx<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5)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小的元素位置:______________(放射性元素除外)。
天津市红桥区2009届高三一模(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
卡上;同时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33分)
天津市红桥区2009届高三一模(理综)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分别为120分,100分,80分,各学科试卷均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物理学科1至7页,化学学科8至11页,生物学科12至15页。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答各部分第I卷时,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各部分第Ⅱ卷时,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物理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天津市红桥区2009届高三一模(文综)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三个学科的分值分别为100分,各学科试卷均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政治学科1至4页,历史学科5至8页,地理学科9至15页。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答各部分第I卷时,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答各部分第II卷时,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对应的答题卡
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政治部分
第I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此举是为了
A.优化经济结构 B.优化资源配置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社会公平
2.在右侧示意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A点时,该种商品生产者均获利
②在B点时,该行业总体亏损,个别企业仍可能盈利
③在A点时,其替代品需求减少,互补品需求增加
④在A点时,形成卖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买方市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加强了合作与磋商,多次提出要加快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这表明
①世界人民呼唤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②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
③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④共同利益促进国家同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这支在青藏高原传唱的歌曲,用动人的旋律唱出了西藏各族人民对党中央的满怀深情,也深刻地反映出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两个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依法治国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D.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6.面对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西方企业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我们提的更多的是“减薪不减员”。对此,有人解释说:“儒家思想倡导有难同当,他们有一种集体责任感,而西方文化更关注个人生存。”这种说法
①指出了经济的决定作用 ②肯定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③批判了西方文化的弱点 ④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冯骥才是天津文化名人,一直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回答7~8题。
7.近年来,我市大量珍贵历史文化遗存被列入国家或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文明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传播中华文明 ④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针对一些地方在产业开发中对文化遗产破坏较大的现象,冯骥才建议,任何部门对文化遗产的开发都应建立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并有严格的规划,这些规划必须经专家组签字批准方可实施。专家组对文化遗产开发规划签字批准的意义在于
A.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B.参与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C.参与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D.参与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9.“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
A.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B.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
10.“人肉搜索”是互联网上新兴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具有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优势。人们惊叹它强大的威力,也逐渐感受到隐私可能受到的威胁。专家指出,只有把道德良知、自我约束、法律规范结合起来,“人肉搜索”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这启示我们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认识事物 ②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④要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但是,总有一些人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不断在国际上提出所谓“西藏问题”。可以说,在西藏问题上,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这是因为
A.价值观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第II卷
本卷共3大题,56分。
12.(19分)
对话一:顾双燕:“作为一个代表,我要把报告中说农民的事讲给农民,要把农民的烦心事讲给您听。”
“好!我最想知道的是农民的烦心事。”温家宝说。
“我讲出来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顾双燕略显羞涩。
“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温家宝认真地说。
(1) 请简要分析上述对话中蕴含的政治生活信息。(10分)
农村养老是困扰社会的大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年“试点要覆盖全国1 0%左右的县(市)”。
对话二:顾双燕:“农民最担心的是养老问题。您在报告当中提到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试点10%的指标。”
“我解释一下,这是今年报告的一大突破;不在于10%的数字,而是开始给农民建立
养老保险制度。这在过去是城里人,工人和干部才能享受到的。有了制度,农民才有根本
保证。”
“总理,我咋想呢,假如不是10%试点而是50%会更好。”顾双燕大胆地说。
“你有3台拖拉机,我有9亿农民。我有难处啊,政府今年拿不出那么多钱。刚开始
是1 0%试点,以后要覆盖全国。”温家宝风趣地说。
(2)从对话二中分析我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体现的哲学道理。(9分)
13.(20分)“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个背景下谈到这句话。一是问题奶粉,“我们要从事件中汲取教训”;二是金融危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家身上流淌道德血液的重要性。(8分)
(2)“道德血液”的提出,要求企业家认真思考一个古老的话题,既“义”与 “利”
的关系问题,做到以义制利,不能以利害义。
假定你要以“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为题材进行专题研究,请从以下角度写出你的
研究题目并简要写出该专题的主要观点。(12分)
1.
2. 专题题目
3. 主要观点(最少两点)
4. 文化生活角度
5. 从“义”与“利”的关系谈
6.
7.
8. 生活与哲学角度
9. 从“义”与“利”的关系谈
10.
11.
14.(17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正处在衰退之中,各国皆出现了消费不足、生产不旺的现象。一些国家为了振兴经济,通过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同时也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用“购买国货”来抵制进口,用以扩大本国的出口。
(1)依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衰退?你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这种政策主张能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什么?(10分)
(2)今年2月,中国向欧洲派出了贸易投资促进团,与德国、瑞士等国签订了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和合作协议,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鲜明立场。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
基本战略。(7分)
历史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天津市红桥区2009届高三一模(数学理)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如果事件A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球的表面积公式::球的体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锥体体积公式:;柱体体积公式:,其中是底面积,是几何体的高。
第I卷(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