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17  1425  1431  1435  1441  1443  1447  1453  1455  1461  1467  1471  1473  1477  1483  1485  1491  1495  1497  1501  1503  1507  1509  1511  1512  1513  1515  1516  1517  1519  1521  1525  1527  1531  1533  1537  1543  1545  1551  1555  1557  1561  1567  1573  1575  1581  1585  1587  1593  1597  1603  1611  3002 

2009届扬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三化学

2009.1

文本框: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4题,共48分]、非选择题[第15题~第21题,共72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 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试题详情

2009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题 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 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Cu:64

 Fe:56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题号

l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ll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试题详情

2009年重庆市一诊理科综合调研抽测化学部分试题

考试时间:2009.1.16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6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擞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Cu 64  I 127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用铜片、银片、Cu(NO3) 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

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 + e- = 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8.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表面形成了NaOH溶液

C.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

D.以上三个过程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再使用

B.中和热的测定,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

C.实验室制氯气,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D.蔗糖的水解,在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验证水解产物

10.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三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很高   B.与铁在高温下发生放热反应

C.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D.熔融后可以导电

11.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12.向三份0.lmol/L 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冰醋酸、Ca(OH)2、NaA1O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O32-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减小、增大       B.减小、增大、增大

C.增大、减小、减小       D.减小、减小、减小

13.有3个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H =a kJ/mol

H2(g)+1/2O2(g)=H2O(l);△H =bkJ/mol

2H2(g)+O2(g)=2H2O(l);△H =c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     

B.1mol H2O由气态变为液态吸收(a-b)kJ热量

C.氢气的燃烧热为c/2 kJ   

D.1molH2 O由液态变为气态吸收l c/2-al kJ热量

26.(15分)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阳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它们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

(1)Z2的电子式为         ,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YW2的结构式为        

(2)将X2、W2按上图所示通入某燃料电池中,其中,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有16gW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             NA

(3)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无机酸酸式盐,与足量的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7.(14分)A~H以及X、Y的转化关系如图:

(1)电解上述滤液时产生G的电极是                。其电极反应式为               

(2)取上图中滤液做焰色反应显紫色,上图中焰色反应显紫色的还有                 

(3)写出黑色固体与X浓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G与B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8.(6分)下图为从反面看到的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无法看到实验说明,加热装置已经省略。

甲同学认为此套装置用于合成物质X,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固体X出现;乙同学认为此套装置用于合成物质Y,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有红棕色气体Y生成,并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对于A处,甲认为有加热装置,乙认为没有。

(1)事实上此装置所附实验说明符合甲同学的推断,那么X的化学式是         ,C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           

(2)甲同学方案中为了提高A装置产物的转化率,可以增大B装置产物的通入量。要知道A、B两个装置产物的通入量哪个大,可通过观察                得知。

(3)若要用上述装置完成乙同学所认为的实验,C处所起作用与合成X时所起作用一致,那么C处的广口瓶应改为                ,所装药品为               

(4)写出乙同学认为的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此时U型管中的红棕色气体越接近管底颜色越浅?

29.(15分)在室温下,向200mL Cu(IO3)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100 mL(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5I-+IO3-+6H+=3I2+3H2O

2Cu2++4I-=2CuI↓+I2

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5.0mL 0.234 mol/L KIO3溶液恰好将过量的KI反应掉。再从上述所得混合液中取出25.0 mL,用0.11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

I2+2S2O32-=2I-+S4O62-

消耗了30.0mL Na2S2O3溶液。溶液体积改变忽略不计。计算:

(1)原饱和溶液中Cu(IO3)2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Cu(IO3)2饱和溶液的的密度为1.00g/cm3,Cu(IO3)2的溶解度是多少?

 

高2009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答案(第一次)

试题详情

“六字真言”让文言文翻译轻车熟路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育英艺术中学      赵国华

    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或能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或能积蓄素养,提高水平;或能以史为鉴,警醒世人。同时,文言文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所以教学生学会梳理并积累文言文知识非常重要。

      多年来,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引导学生梳理文言文知识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所教过的学生也大都能根据要求把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比如,遇到常见的“之”“于”“以”“乃”“其”“而”等文言虚词,学生能不费力地说出有几种词性,甚至有的还能当场背出例句作证。再比如,遇到翻译句子,学生能立马想到老师教过的“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并用“六字真言”一丝不苟地翻译下去,准确率相当高。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教学生的“六字真言”翻译法。

 1、录

     凡是人名、地名、官衔、时间等词语,一律照录下来,不必翻译。

 2、增

文言文基本上是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得扩大成双音节词,即增加词语。如:“妻子”,要译成“妻子儿女”。

 3、补

      文言文中,承前省、对话省的语句,一般不必补加主语;无主句不必补加主语;韵文也不必刻意填补成分。其他情况则必须补加,如“沛公军霸上”中的介词“于”,“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介词“为”的宾语“之”,都必须补上。

 4、删

    凡是不能或不便落实于译文的词语,删除它们又不影响语意的,都在被删除之列。如:a“夫晋,何厌有?”;b“蚓无爪牙利”。其中的“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要删掉。

  5、换

如果直译出来的词语不够贴切流畅或不合乎情理,就要更换词语。如果无论怎么更换,都不恰当,就要考虑是否通假或活用,当然,词语更得更换。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应译作“使(百余骑)跟从”; “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应译作“把(之)当作老师”或“以(之)为老师”。

 6、调

文言句中的各成分的排列顺序、用词的位置或各个句子的先后顺序,如果与现代汉语的习惯相同,无需调换位置。若遇到特殊句式,则必须调换位置,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沛公安在?”中的“安”,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在”的后面;再如“蚓无爪牙之利”中的“利”,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宾语“爪牙”的前面。

相信,只要让学生熟记“六字真言”,并有的放矢地用于实践中,假以时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