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12  920  926  930  936  938  942  948  950  956  962  966  968  972  978  980  986  990  992  996  998  1002  1004  1006  1007  1008  1010  1011  1012  1014  1016  1020  1022  1026  1028  1032  1038  1040  1046  1050  1052  1056  1062  1068  1070  1076  1080  1082  1088  1092  1098  1106  3002 

 平角应用四例

徐金星

  1. 延长线段构造平角

    例1  如图1,AB//CD。求证:

    证明:延长CE交AB于点F

    因为AB//CD          所以C=CFA

   

  2. 过某点作直线构造平角

    例2  如图2,已知,求证:

    证明:过点A作DE//BC,则

   

  3. 过直线上一点作射线构造平角

    例3  如图3,已知,求证:

    证明:在BC上取一点D(点D不与B、C重合),过点D分别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因为DE//AC

    所以1=C,2=4

    因为DF//AB          所以4=A

    所以2=A

   

  4. 反向延长射线构造平角

    例4  如图4,,OD为BOC的平分线,OE为BO的延长线。

    求证:COE=2AOB。

    证明:反向延长射线AO得射线OF

    因为AOD为直角,AOF为平角

   

   

 

 

 

 

 

 

试题详情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结论识辨

任静芳

 

    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时,对于如图1所示的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的情况,由∠1=∠2得a∥b或者由a∥b得∠2=∠3(或∠2+∠4=180°)很容易接受,但在较复杂图形中,则往往弄不清由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1:如图2,由∠1=∠2能得AB∥CD还是AD∥BC?

    问题2:如图2,由AB∥CD能得∠1=∠2还是∠3=∠4?

    解析:问题1:(1)首先找出已知条件的两个角:∠1、∠2。

    (2)其次找出它们的边,划掉公共边(或处在一条直线上的两边):

    ∠1的边    DA,DB

    ∠2的边    BD,BC

    (3)其余两边便是由∠1=∠2推得的两条平行直线。

    即∵∠1=∠2(已知)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问题2:由AB∥CD首先找出AB、CD被哪条直线所截能得到∠1、∠2、∠3、∠4,可以看出这条直线是BD;其次由AB与BD得到∠4而不是∠2,由CD与BD得到∠3而不是∠1。即因为AB∥CD,所以∠3=∠4(而不是∠1=∠2)。

    评注:产生上面两个问题的原因还是“三线八角”的遗留问题,即找出构成“八角”的“三线”中的截线是哪条直线,就不难找出所需要的角。

 

试题详情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黄细把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有关推论,除了证明线段成比例和等积外,还可以证明其他一些线段问题。请看如下例题:

  例1. 如图1,在△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CB延长线上一点,且

    求证:AD=EB

    证明:过D作DG∥AB交BC于G

    ∵DG∥AB,FB∥DG

   

 

  例2. 如图2,△ABC中,D、F在AB上,且AD=BF,DE∥BC交AC于E,FG∥BC交AC于G。

    求证:DE+FG=BC

    证明:∵DE∥BC,FG∥BC

   

   

   

   

 

  例3. 如图3,△ABC中,AB=AC,AD⊥BC于D,M为AD的中点,CM的延长线交AB于K。

    求证:AB=3AK

    证明:过B作BG∥KM交AD延长线于G

   

    于D

    ∴BD=CD,MD=GD

    ∵AD=2AM

   

 

  例4. 如图4,△ABC中,D为BC上任一点,BE∥AD交CA延长线于E,CF∥AD交BA延长线于F。

    求证:

    证明:∵AD∥BE,AD∥CF

   

 

 

试题详情

 巧用方程组的解的意义解题

吴健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分析:既然两个方程组的解相同,那么方程的解也应该相同;由这两个方程可求得x、y的值,然后再代入中,解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便可求得a、b的值。

    解:由于有相同的解,所以该相同的解应是方程组   (1)与     (2)的解,解方程组(1)得,然后把代入方程组(2),得,解得。故a、b的值分别是2和1。

    同学们仿此例可利用方程组的解的意义解以下几题:

  1.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相同,求a、b的值。

    (答案:

  2. 若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相同。则的值是多少??

    (答案:1)

 

试题详情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

张现立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下面我们证明这个结论。

    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于E,如图1。

    求证:

图1

    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于E

    所以

     

    对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求解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方便的公式。

  例1. 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的周长为,求菱形ABCD的面积。(如图2)

图2

    解:在菱形ABCD中,

    因为,所以

    设,则

    所以

    解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例2. 等腰梯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垂足为O,梯形的高为a,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设梯形ABCD的腰为AB、CD,则,BC=CB(如图3)

图3

    所以

    所以

    又因为于O,所以在中,

    过点D作于E,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

    所以

   

  例3. 如图4,已知:在中,BD和CE分别是两边上的中线,并且,求的面积。

图4

    解:连结DE,则四边形BCDE的面积为

   

    又因为

    所以

 

  例4. 如图5,已知:在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中,取CD的中点E,G在BC上,F在AD上,,求四边形AGEF的面积。

图5

    解:在中,

   

    所以

    过G点作,垂足为H

    因为,所以

    从而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故

  例5. 已知梯形ABCD中,,如图6,求

图6

    解:过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所以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又因为DE//AC,所以

    所以

 

试题详情

 定义的应用

杨志彬

    数学概念的学习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数学概念是极其重要的数学内容,有些概念的定义本身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1. 若单项式是同类项,则=____________。

    2. 若b<0,化简

    3. 若最简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m,n的值为______。

    4. 若,则关于x的二次方程,必有一根等于_________;若,情况又如何?

    5. 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有两个交点A、B,求n的值和A、B两点的坐标。

    6. 下列图象所表示的y与x间的关系中,y不是x的函数的有_________。

    提示:

    1. 用同类项定义。答案:

    2. 考察根式的定义。答案:

    3. 考察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答案:6,8。

    4. 考察方程根的定义。答案:1;

    5. 用反比例函数定义。

    答案:

    6. 用函数的定义。答案(B)、(C)。

 

 

 

 

 

 

试题详情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的应用

  姜峰

    完全平方公式是多项式乘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掌握其变形特点并灵活运用,可以巧妙地解决很多问题。

   一. 完全平方公式常见的变形有

    a2+b2=(a+b)2-2ab,

    a2+b2=(a-b)2+2ab,

    (a+b)2-(a-b)2=4ab,

     a2+b2+c2=(a+b+c)2-2(ab+ac+bc)

  二. 乘法公式变形的应用

    例1: 已知:x2+y2+4x-6y+13=0,x、y均为有理数,求xy的值。

    分析:逆用完全乘方公式,将

    x2+y2+4x-6y+13化为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和,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求出x与y的值即可。

    解:∵x2+y2+4x-6y+13=0,

    (x2+4x+4)+(y2-6y+9)=0,

    即(x+2)2+(y-3)2=0。

    ∴x+2=0,y=3=0。

    即x=-2,y=3。

    ∴xy=(-2)3=-8。

   

    分析:本题巧妙地利用

   

    例3 已知:a+b=8,ab=16+c2,求(a-b+c)2002的值。

    分析:由已知条件无法直接求得(a-b+c)2002的值,可利用(a-b)2=(a+b)2-4ab确定a-b与c的关系,再计算(a-b+c)2002的值。

    解:(a-b)2=(a+b)2-4ab=82-4(16+c2)=-4c2

    即:(a-b)2+4c2=0。

    ∴a-b=0,c=0。

    ∴(a-b+c)2002=0。

    例4 已知:a、b、c、d为正有理数,且满足a4+b4+C4+D4=4abcd。

    求证:a=b=c=d。

    分析:从a4+b4+C4+D4=4abcd的特点看出可以化成完全平方形式,再寻找证明思路。

    证明:∵a4+b4+C4+D4=4abcd,

    ∴a4-2a2b2+b4+c4-2c2d2+d4+2a2b2-4abcd+2c2d2=0,

    (a2-b22+(c2-d22+2(ab-cd)2=0。

     a2-b2=0,c2-d2=0,ab-cd=0

    又∵a、b、c、d为正有理数,

    ∴a=b,c=d。代入ab-cd=0,

    得a2=c2,即a=c。

    所以有a=b=c=d。

    练习:

    1. 已知:x2+3x+1=0。

   

    2. 已知x,y,z满足条件

   

    求:(1)x2+y2+z2

    (2)x4+y4+z4的值

    3. 已知:x=a2+b2,y=c2+d2

    求证:x,y可表示成平方和的形式。

    4. 已知:ad-bc=1

    求证:a2+b2+c2+d2+ad+cd≠1。  

 

 

 

 

试题详情

 学好与用好幂的法则

于 波

 

(接上期)

试题详情

 学习有理数加减三注意

卢守银

 

    有理数的加减是初一代数的一个难点。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试题详情

 如何学好绝对值

朱永年

 

    绝对值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学好它非常重要。要学好绝对值,除了熟练掌握正负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性质外,还应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