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威海市普通高中毕业年级统一考试
物 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
5至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试卷类型:A
广东省湛江市2009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
理科基础
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生号、座位号和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75道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w.w.w.k.s.5.u.c.o.m
1.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在下列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是( )
A.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B.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
C.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D.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
2.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 )
A.前2s乙比甲运动得快
B.在2s末乙追上甲
C.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
3.用10N的力可以使一轻质弹簧伸长
A.
C.
4.沼泽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于人在其上行走时容易下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下陷的过程是加速运动,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B.若下陷的过程是加速运动,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C.若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后匀速运动,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D.无论下陷的过程是何种运动,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总等于沼泽地对他的支持力
5.用轻绳系一质量为的砝码并向上提起,当绳中张力为时,砝码匀速上升。若绳中张力变为,则砝码匀加速上升,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6.以下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①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通过纸带上打下的一系列点可直接求出打下任意一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大小 ②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 ③在“利用斜槽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④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重锤)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两个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先着地 B.速度小的先着地
C.两个物体同时着地 D.无法判断哪个先着地
8.为了防止离心现象造成的危害,下列举例不适合的是( )
A.高速公路上设立确定车距的标志
B.高速公路上将要进入弯道处设立限速的警示标志
C.工厂里磨刀用的砂轮外侧加一个防护罩
D.汽车车轮加装挡泥板
9.人造地球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物体( )
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它对支持它的物体没有压力作用
C.所受地球引力小于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D.不受引力,也不受卫星的作用力
10.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和贴近天体表面飞行的卫星周期为,则可以求的是( )
A.天体平均密度 B.天体质量
C.天体自转周期 D.天体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11.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我国将于今后三年在铁路建设方面投资超过3.5万亿元,用于拉动我国的内需。近几年来铁道部实行了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实现了旅客列车在
A.机车的输出功率可保持不变 B.机车的输出功率必须增大
C.铁路转弯处的路基坡度应减小 D.铁路转弯处路基的半径应减小
12.一水力发电站,水流的落差为,水流冲击水轮机发电时,水流动能的20%将转化为电能,若发电的功率为,取,则每分钟流下的水量是(水流的初始动能不计) ( )
A. B.
C. D.
13.如图所示,是某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的P处静止释放一个负电荷时,它沿直线向A点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做匀速运动
B.电场方向由A指向B
C.电场强度由A向B越来越小
D.电场强度由A向B大小不变
14.磁体悬浮的原理是( )
A.超导体使磁体处于超重状态
B.超导体使磁体处于失重状态
C.超导体对磁体产生的磁力与磁体重力平衡
D.超导体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体磁场方向相同
15.用欧姆表测一个灯泡的电阻,发现与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相差较大,这是因为( )
A.测量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
B.测量方法存在严重的错误
C.测量状态与正常工作状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差异
D.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高时电阻大,电压低时电阻小
16.下面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既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
A.测出两组,的数据,代人方程组和中,即可求出 和
B.多测几组,的数据,求出几组,,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
C.测出多组,的数据,画出图象,再根据图象求,
D.多测出几组,的数据,分别求出和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开路时的路端电压即是,再代人方程求出
17.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
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所示。径迹上的每一
小段都可近似看成圆弧。 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
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量不变)从图
中情况可以确定( )
A.粒子从到,带正电
B.粒子从到,带正电
C.粒子从到,带负电
D.粒子从到,带负电
18.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沿虚线所示的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若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电荷的加速度、动能、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加速度的大小和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B.加速度的大小和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加速度的大小和动能、电势能都增大
D.加速度的大小和动能、电势能都减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4
:16 : :56 :1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奥运会“鸟巢”使用了11万吨钢,钢的强度要比纯铁的强度弱
B.发射我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引燃后,产生大量的高温红色气体从尾部喷出,这主要是气体
C.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使用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
D.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结构工程,该建筑的围护结构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此共聚物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0.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A.甲基的电子式: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碳―12原子: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1.下列化学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萃取溴水中的溴改为萃取碘水中的碘
B.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C.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D.将实验室用加热分解制氧气后的残余物倒入下水道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和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和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D.和互为同位素
2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的是( )
A.、、、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的熔点依次降低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不合格大理石装潢材料中含有严重超标,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同位素―氡他,其原子的中子数为222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C.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D.油脂是食物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25.设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B.与足量的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与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
D.标准状况下,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
2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铁粉投入稀硝酸溶液中:
B.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铝溶液反应: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
27.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作电解质溶液 B.在电解质溶液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C.锌极质量不变 D.石墨可作原电池的正极
28.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无水乙酸和乙醇共热制取乙酸乙酯
B.乙烯和乙烷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专题二《方程与不等式》
●中考点击
考点分析:
内容
要求
1、方程的解、解方程及各种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Ⅰ
2、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和应用
Ⅱ
3、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角一元二次方程
Ⅱ
4、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Ⅱ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Ⅰ
6、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有关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Ⅰ
7、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Ⅱ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Ⅱ
命题预测:方程与方程组始终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考查方程和方程组的分值平均占到25%,试卷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关系的简单运用;列方程和方程组解应用题三大类问题.其中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商品利润问题以选择题为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以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但难度一般不大;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以解答题为主,主要考查解工程类、方案设计类及愉策类问题.结合2005-2006年的中考题不难看出,课改区对方程(组)的考题难度已经有所降低,如根与系数关系的运用,课改区几乎不再考查.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分值一般占到5-8%左右,其常见形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查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及整数解问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列不等式(组)解决方案设计问题和决策类问题,以解答题为主.近年试题显示,不等式(组)的考查热点是其应用,即列不等式(组)求解实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由此可见,在方程(组)与不等式(组)这一专题中,命题趋势将会是弱化纯知识性的考题,而更加热衷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难点透视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
【思路点拨】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是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验根只需将结果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
原方程变形为方程两边都乘以,去分母并整理得,解这个方程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的根是.
【方法点拨】部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往往不能拿到全部分数,其中很多人是因为忘记检验.突破方法:牢牢记住分式方程必须验根,检验这一步不可缺少.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用消元法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思路点拨】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就是消元和降次,要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取适当方法.
【规律总结】少数学生未能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解题思路,不知如何处理.突破方法:将第一个方程通过因式分解,得到两个一次方程,再分别与第二个方程组成两个新的方程组,求解.
解题关键: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解题思想是消元,即化二元为一元.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因式分解进行降次,再重新组成新的方程组求解,所求得的结果即为原方程组的解.
例3下列一元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思路点拨】根据,确定好选项方程中的各项的系数及常数项,代入根的判别式进行计算,如果所求结果非负,则有实数根;否则没有实数根.
【答案】选C.
【错解分析】出现错误的学生主要是两原因:一是根的判断式未能记牢,出现使用错误,二是在确定各项系数和常数项时,弄错符号,导致计算错误.突破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再确定系数及常数项.
解题关键:根据可知,若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异号,则方程必有实数根,从而缩小解题范围.
例4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如果设,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利用换元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思路点拨】整体代换(换元法)也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在解方程中起到消元、降次简化运算的作用.
【方法点拨】整体换元要求原方程具备一定结构特点,如果不具备,必须设法通过变形化出相同或者相关的形式再进行换元.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解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解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要求的值,可先求出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只有2,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进而求出的值.
又∵原不等式组只有正整数解2.
【误区警示】部分学生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后,不知如何运用“正整数解只有
例6如图甲是某学校存放学生自行车的车棚的示意图(尺寸如图所示),车棚顶部是圆柱侧面的一部分,其展开图是矩形.图乙是车棚顶部截面的示意图,弧AB所在圆的圆心为O.
车棚顶部是用一种帆布覆盖的,求覆盖棚顶的帆布的面积(不考虑接缝等因素,计算结果保留).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用方程解几何问题,方程是解决几何有关计算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通常结合勾股定理的形式出现.
【思路点拨】连结OB,过点O作OE⊥AB,垂足为E,交弧AB于F,如图.
由垂径定理,可知:E是AB中点,F是弧AB中点,
设半径为R米,则OE=(R-2)米.
【方法点拨】部分学生遇此问题,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突破方法:联系实际,将车棚顶部展开得长方形,其长为车棚长,宽为弧AB长.
解题关键: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把实际问题与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能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例7已知方程组的解x、y满足2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方程(组)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此类题型常用的方法是可把看作已知数,用它来表示其余未知数.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求出,代入2x+y≥0,解得m≥-.或者也可整体求值,把第(2)式乘以4减去第(1)式直接得,得,解得m≥-.
【答案】选A.
【方法点拨】本题一般做法是把m看作是已知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x、y,解出方程组的解,然后再把所求的x、y的值入题目中的不等式,从而得到只含m的不等式,求出解集.或者也可以依据题目条件的特点,从整体考虑,直接进行整理得到与不等式相关的代数式,进行求解.
例8根据对话的内容,试求出饼干和牛奶的标价各是多少元?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方程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结合现实问题情景,需把方程和不等式有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求出整数解.
【思路点拨】设饼干的标价每盒x元,牛奶的标价为每袋y元,
由②得y=9.2-0.9x ④
把④代入①,得x+9.2-0.9x>10 ∴ x >8
由③得8<x<10 ∵x是整数 ∴x=9
将x=9代入④,得y=9.2-0.9×9=1.1
【答案】饼干一盒标价9元,一袋牛奶标价1.1元.
【方法点拨】部分学生不习惯这种情境题,不能很好地从情景对话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来.突破方法:因为题目中的条件只是两人对话,因此要紧紧围绕两人的对话进行分析,综合各数据列出不等式组求解.
解题关键:情境题中的条件一般不会很多,但每一句话都可能给出重要信息,因此要仔细阅读分析.
例9某商场计划拨款9万元从厂家购买50台电视机,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的出厂价分别为:甲种每台1500元,乙种每台2100元,丙种每台2500元,商场销售一台甲种电视机可获利150元,销售乙种电视机每台可获利200元,销售丙种电视机每台可获利250元.
(1)若同时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视机共50台,用去9万元,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
(2)经市场调查这三种型号的电视机是最受欢迎的,且销售量乙种是丙种的3倍.商场要求成本不能超过计划拨款数额,利润不能少于8500元的前提,购进这三种型号的电视机共50台,请你设计这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各进多少台?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思路点拨】在市场经济大环境背景下,用数学知识确定价格,预计利润,是中考应用性问题的常见题型.我们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能够避免盲目的投资,创造最大的经济.
∴ 进货方案有:①甲、乙、丙各为34台、12台和4台;
②甲、乙、丙各为30台、15台和5台;
∴ 要是商场获利最大,则进货方案为甲、乙、丙各为30台、15台和5台;
【答案】(1)方案一:甲种电视机25台,乙种电视机25台,方案二:甲种电视机35台,乙种电视机15台;(2)要是商场获利最大,则进货方案为甲、乙、丙各为30台、15台和5台.
【方法点拨】部分学生完成此题时,解题不能完整.突破方法:本题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以方案设计为主题,体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例10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
(1) 据现有条件安排、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2) 若甲种原料每千克80元,乙种原料每千克120元,怎样设计成本最低.
【考点要求】本题考查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解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思路点拨】(1)设生产种产品件,种产品件.按这样生产需甲种的原料,∴即:.∵为整数,∴∴有三种生产方案.
∴第三种方案成本最低.
(2)第三种方案成本最低.
【方法点拨】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生产种产品和种产品分别甲种原料和乙种原料的数量,再根据厂里现有甲乙两种原料的数量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得出结果可得三种生产方案.再根据三种不同方案,求出最低成本.
●难点突破方法总结
方程(组)及方程(组)的应用问题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题型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理解和掌握方程与方程组的相关概念,性质,结论和方法,这是解决有关方程与方程组问题的前提.
2.用化归思想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熟练掌握用换元法解方程及方程组.
4.关注社会,积累生活经验,通过阅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解决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拓展演练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
1.(08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2.(08全国文综一)(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宇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629年
漠西漠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部徒步仗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0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各王公会盟,制定《蒙古―卫拉持
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部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迫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部游牧区域。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
1655年
土尔扈特部同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部向清朝 “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部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部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葛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部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士访土尔扈特部,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部汗回使团到热河汗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部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二万余人参扣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 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抵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自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等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
3.(08全国文综二)(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分)
4.(08全国文综二)(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14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6分)
5.(08北京文综)(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
主题发言二: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
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分)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4分)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
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12分)
(提示:下列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鉴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总结:
6.(08北京文综)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3 图14 图15
图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14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15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第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 )→图( )→图( )(2分)
历史意义:(6分)
图13:
图14:
图15:
7.(08重庆文综)(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8、(08重庆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
9.(08天津文综)(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10.(08天津文综)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11.(08山东文综)(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