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589  597  603  607  613  615  619  625  627  633  639  643  645  649  655  657  663  667  669  673  675  679  681  683  684  685  687  688  689  691  693  697  699  703  705  709  715  717  723  727  729  733  739  745  747  753  757  759  765  769  775  783  3002 

湖北省2009届高三数学月考模拟分类汇编――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2009湖北八校第一次月考)与集合相等的集合是(    )

A.          B.    C.        D.

C

2、(2009湖北八校第一次月考)设.若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A

3、(2009黄冈市期末)已知集合M={0,1,2},N={x|x=2a,a∈M},则集合M∩N=(    )

A.{0 }         B.{0,1}            C.{1,2}            D.{0,2}

D

4、(2009蕲春一中第四次阶段考)全集,集合 w.w.w.k.s.5.u.c.o.m

A、    B、    C、      D、

B

5、(2009黄冈五所重点高中12月)已知集合M= ,集合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

       A.          B.          C.         D.

C

6、(2009荆州中学期末)已知命题:不等式的解集为R;命题为减函数. 则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7、(2009随州曾都一中第一次月考)设,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D

8、(2009随州曾都一中第一次月考)集合,则“”是“”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B

9、(2009武汉市教科院第一次调考)

已知集合=                     (    )

    A.  B.   C.      D.

A

10、(2009武汉市教科院第一次调考) “p或q是假命题”是“非p为真命题”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A

11、(2009武昌区1月调考)若,则“”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12、(2009浠水一中模拟)

设集合的集合C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C

13、(2009宜昌一中12月月考)已知命题p:不等式|x|+|x-1|>m的解集为R,命题q:f(x)=-(5-2m)是减函数,则p是q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14、(2009随州曾都一中第一次月考)

已知集合

(1)当m=3时,求

(2)若求实数m的值.

解:,(1)当         

=  =                   6分

(2)

     12分

15、(2009荆州中学期末)设全集,集合,,求.

解:当时,原不等式变形为,解得

      当时,原不等式变形为,解得

      当时,原不等式变形为,解得

    综上,……………………………………………4分

 由

时,时,

单减,在单增。….8分

,即

……………………………………..12分

 

w.w.w.k.s.5.u.c.o.m

湖北省2009届高三数学月考模拟分类汇编――函数

试题详情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陆素娟 (省兴化中学)   卢春建 (泰兴市一高)

审题人:徐远红(省泰州中学)  潘仁奇(兴化市一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I卷(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试题详情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15.(15分)                                                

 

                                                           

 

                                                           

 

                                                           

 

                                                           

 

                                                           

 

                                                          

 

16.(15分)(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题号

总分

初计分人

复计分人

21

22

17

23

24

20

21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得分

初评卷人

复评卷人

试题详情

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时间:25分钟)     

试题详情

200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8海南卷)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                  B.40%                    C.50%                   D.65%

解析:由可知:       X+2Y2Z

          起始:     1   1      0

          转化:     a   2a     2a

          平衡:  1-a   1-2a   2a

       根据题意有: = ,a=,Y的转化率最接近65%。

答案:D。

2.(08海南卷)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能同倍数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即对反应热也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以E1和E2同时降低。

答案:(1)放热。

(2)减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4)减小、减小。

3.(08上海卷)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

答案:A、C  

4.(08上海卷)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1)K=;放热。

   (2)b  1.5×10-3mol/(L?s)。

   (3)b  c。

   (4)c。

5.(08全国Ⅰ卷)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解析:此题结合化学平衡图像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选项A、B正确;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可确定A、B正确;根据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C。

6.(08广东卷)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g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a.

答案:A

7.(08广东卷)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WI2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B错。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除以反应物:

K=c(WI2)/c(W)? c(I2)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如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从而提纯W,D正确。

答案:A、D

8.(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生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答案:(1)bc          (2)b

(3)消耗的O2物质的量:     

          生成的SO3物质的量: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和:

           反应前的SO2物质的量:

          SO2的转化率: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

9.(08宁夏卷)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答案:C。

10.(08宁夏卷)

   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L-1,c(N)=a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 b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解析:(1)M转化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则N反应的量也是0.6mol?L-1,所以N的转化率为:×100%=25%。

     (2)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M的转化率增大。

     (3)       M(g)+N(g)P(g)+Q(g)

           起始:1     2.4       0    0

    平衡:0.4    1.8      0.6   0.6

起始:4      a       0     0

           平衡:2    a-2      2     2

= ,a=6mol?L-1

      (4) = ,x=0.41b,M的转化率为41%。

答案:(1)25%。(2)增大。(3)6。(4)41%。

11.(08山东卷)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12.(08重庆卷)N2O2―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受到人们的关注.

(1)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               

(2)2N2O5(g)→4NO2(g)+O2(g);ΔH>0

①反应达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000

e(N2O5)/mol?L-1

5.00

3.52

2.48

则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            

③在T3温度下,反应1 000 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 mol?L-1,则T2          T1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          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                              

解析:(2)①反应达到平衡后,通入N2,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所以N2O5的转化率不变。

          ②由v===0.00296 mol?L-1?s-1

          ③反应的c(N2O5)=×c(NO2)=×4.98mol?L-1= 2.475mol?L-1,剩余的c(N2O5)为2.525mol?L-1>2.48mol?L-1,说明反应速率比T1慢,即T2<T1

     (3)由N2O4制取N2O5需要是去电子,所以N2O5在阳极区生成。电极反应式见答案。

答案:(1)-NO2

(2)①不变

②0.00296 mol?L-1?s-1

③“<”或“小于”

(3)阴极;N2O4+2HNO3-2e-=2N2O5+2H+

13.(08全国Ⅱ卷)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

H2

CO

H2O

amol

amol

0mol

0mol

2amol

amol

0mol

0mol

0mol

0mol

amol

amol

amol

0mol

amol

a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                CO2(g)+H2(g)CO(g)+H2O(g)

               甲:   amol    amol     0mol   0mol

               乙:   2amol   amol     0mol   0mol

        等效后的丙:  amol    amol     0mol   0mol

        等效后的丁:  2amol   amol     0mol   0mol

答案:A。           

14.(08广东卷)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                          B.增大窗口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在此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A

15.(08天津卷)对平衡CO2(g)CO2(aq);△H= -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解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使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答案:D。

16.(08北京卷)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1(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的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的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的浓度为0.12mol?L-1,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1的NaOH恰好反应

【解析】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减小SiCl4转化率,A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实现完全转化,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QkJ,B错;反应至4min时,HCl的浓度为0.12mol/L,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HCl)=0.03mol/L.min,换算为v(H2)=0.015mol/L.min,C错;当放热0.025QkJ时,说明反应的SiCl4为0.025mol,生成HCl 0.1mol,其与100mL1mol/L的NaOH恰好反应,D正确。

【答案】D

【高考考点】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热、反应速率知识

【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理解反应热的意义,造成错误解答。

【备考提示】对于反应热的知识,关键要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原因是反应物总能量和和生成物总能量不相等。特别是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热仍然是指物质完全反应时的数值。

17.(08四川卷)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解析:根据“先拐现平数字大”的原则,从图可以看出,反应时的温度T2>T1,且温度越高,HI的量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该反应的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0。

答案:D。

 

 

 

试题详情

广东省徐闻中学原子和原子核及物理学史训练题

1.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的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D.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也可能变长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过程中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B.牛顿运动定律可以适应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的物体

  C.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D.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4.当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将

 A .辐射光子,获得能量              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吸收光子,放出能量               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5、下列陈述中,请把符合事实的选出来:

A、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B、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C、氢原子从基态跃到激发态,可放出能量

    D、核力与万有引力都是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6.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下列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m的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c2

B.质量为m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为c2

C.α粒子的质量为m,因此在α衰变中放出的能量为c2

D.核反应中若质量亏损为m,则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c2

7.惰性气体氡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射线,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 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 射线一般伴随着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D.发生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8、科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陈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法拉第首先引入“场”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

B、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C、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给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9、α射线的速度约为光速度的10%,β射线的速度约为光速度的99%,γ射线是光子。如图1所示,某放射性元素同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从区域正中央进入匀强电场或者匀强磁场,其中,三种粒子的运动轨迹都正确的是

10、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E1和△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E1|>| △E2 |

B、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

C、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 △E1|<|△E2 |

D、先向高能级跃进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11.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如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转换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转换法进行研究的是

A.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C.卡文迪许用扭称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D.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12.如图2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用以下能量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时,能使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的是

A.1.51eV           B.3.4eV

C.10.2eV           D.10.3eV

13.设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那么,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所释放的能量是(真空中的光速为c)

A、m2c2                         B、(m1+m2)c2

C、(m3-m2-m1)c2        D、 (m1+m2-m3)c2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该元素大量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B. 发生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4

C. 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从而放出电子

D. 射线一般伴随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最强

15.一个受激发的原子核放出γ射线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子数将发生改变        B.原子核的中子数将发生改变

C.原子核的质量数将发生改变        D.原子核的质量将发生改变

16.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下列叙述内容符合上述情况和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

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D.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用a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17、已知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是

A.1.51eV 

B.11.29eV

C.12.09eV

D.14.00eV

18、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114号“超重”元素的存在,该元素的“寿命”仅为半秒,其质量数为289,它的原子核经过多次衰变可变为铋209(Bi),关于这种“超重”元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核内中子数为289

B.它的核内质子数为114

C.它的原子核可能经过20次α衰变和9次β衰变后,变为铋209

D.如果它形成中性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为175

19.下列核反应中产生的X为中子的是

A.                               B.

C.                          D.

20.元素除天然的外,还可以通过合成的方法获得新的人造元素,如1996年德国的达姆施特重离子研究所就合成了一种新的人造元素,它是由撞入一个的原子核,并立即释放出一个中子后而形成的,则该新元素的

A.原子序数为113    B.原子序数为112

C.中子数为165      D.核子数为278

21.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当一个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C.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不同波长的光

D.氢原子可能辐射3种不同波长的光

22.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B.牛顿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D.奥期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3.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衰变成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D.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2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B.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是:

D.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25.氢原子的n=1、2、3、4各个能级的能量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

A.最多激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最多激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D.由n=4跃迁到n=3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7.近段时间,朝鲜的“核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其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的是轻水堆还是重水堆。因为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研制核武器的钚239()这种可由铀239()经过衰变而产生,则

   A. 的核内具有相同中子数   B. 的核内具有相同核子数

C. 经过两次β衰变产生       D. 经过1次α衰变产生

28。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 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则关于这些氢原子可能产生的光谱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共可能产生6条光谱线               B.。可以产生二条在可见光区的光谱线

C.。可以产生四条在红外区的光谱线         D.。可以产生三条在紫外区的光谱线

29.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的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解的说法是

A. 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 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0.一个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核反应为U+n→X+Sr +n,则下叙述正确的是

A. 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 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 由于该反应释放能量,根据E =mc2判断,反应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 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变

3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该学说包括的内容有

   A.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

   C.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32、下图中有四幅图片,涉及到有关物理学发展历史的四个重大发现,则下列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光是居里夫人最先发现的。

B、天然放射性是贝克勒尔最先发现的。

C、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的方法和规律。

D、为了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能的利用得益于质能方程,质能方程在世界上得到了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因此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33.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C.       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       安培最早发现了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

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C.       大量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以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3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

C.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卢瑟福用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

3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A.13.6eV

B.3.4eV

C.10.2eV

D.12.09eV

38.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方

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D.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235

39、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物理学史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通过学习大师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本题所列举的科学家都是为物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电子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

C、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方法给予了证实

D、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普朗克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40、下列对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尔原子理论继承了卢瑟福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玻尔原子理论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提出了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电磁波的假设

C、玻尔原子理论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玻尔原子理论保留了较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圆满解释了原子光谱

41.以下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由图可知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42.钚239()可由铀239()经过衰变而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的核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经过2次β衰变产生      D.经过1次α衰变产生

43.图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关于氢原子能级的跃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能量为10.21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B.用能量为11.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C.用能量为14.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能量为12.10eV的光子后,能

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

44、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面几个实验是我们学习过的实验,其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相同的是

45、 衰变成,之后衰变成Pa核处于高能级,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一个粒子.在这个过程中,前两次衰变放出的粒子和最后辐射的粒子依次是(    )

    A.粒子、粒子、光子                B.粒子、光子、粒子

    C.粒子、光子、中子                  D.光子、电子、粒子

46、月球上特有的能源材料,总共大约有100万吨,这是由于太阳风里带有大量中子打入月球表面的X粒子中,形成,月球表面稀薄气体里,每立方厘米中有数个分子,收集这些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发电站,其中X粒子应该为(    )

    A.                B.                C.               D.

47.如图所示为用于火灾报警的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原理图,在网 罩l内有电极板2和3,a、b端接电源,4是一小块放射性同位素镅241,它能放射出一种很容易使气体电离的粒子。平时镅放射出来的粒子使两个电极间的空气电离,形成较强的电流;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网罩内,烟的颗粒吸收空气中的离子和镅放射出来的粒子,导致电流变化,报警器检测出这种变化,发出报警。有关这种报警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镅放射出来的是α粒子         

B.镅放射出来的是β粒子

C.有烟雾时电流减弱              

D.有烟雾时电流增强

4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二种频率的光子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

D.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49、利用氦-3()和氘进行的聚变安全无污染,容易控制。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每个航天大国都将获取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评估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储量。已知两个氘核聚变生成一个氦-3和一个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2H→He+n+3.26 MeV

若有2g氘全部发生聚变,则释放的能量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0.5×3.26 MeV     B、3.26 MeV       C、0.5NA×3.26 MeV        D、NA×3.26 MeV

50、朝鲜的“核危机”在六方会谈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有个焦点问题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这种Pu可由铀239(U)经过n 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

A.2          B.4          C. 92          D. 145

5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氢原子从n=2的状态跃迁到n=6的状态时,辐射出光子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5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

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53、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A 、 13.60eV     B 、10.20eV 

C 、 0.54 eV      D 、 27.20eV

54.给出下列四个核反应:

 ①H+H→He+X1    ②γ+H→n+X2

 ③Th→Pa+X3  ④U+n→Sr+Xe+10X4

 A.X1、X2、X3、X4代表的粒子均为核子

 B.若X1、转变为X2,会放出X3

C.四个反应中均有质量亏损,因此均会释放能量

 D.反应③中,核Pa比核Th少一个中子

55.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Ca(钙48)轰击Cf(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3个相同的粒子x,再连续经过3次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282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α粒子

56.设氢原子由n=3的状态向n=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能量为E、频率为v的光子。氢原子

A.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任意值的光子

B.由n=2的状态向n=1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E

C.由n=3的状态向n=1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6.4E

D.由n=4的状态向n=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大于v

57、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X1是中子       B、X2是质子       C、X3粒子     D、X4是电子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原子核发生α衰变后,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核的质量数减少4

C.原子核内某个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D.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量越多,半衰期就越长

59.大量氢原子处于n=5的激发态,它们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在多种可能的跃迁中,设从n=5直接跃迁到n=2和从n=5跃迁到n=1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1和E2,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从n=5跃迁可能放出8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在n=1的轨道,电子动能最大

C.在n=1的轨道,电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最大    D.E1<E2

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首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卢瑟福   B.用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的是麦克斯韦

C.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科学家是贝克勒耳D.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61.下列陈述中正确或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经典力学是以牛顿的三大定律为基础的,它的适应范围是低速、宏观的物体

B、牛顿是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假想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C、麦克斯韦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对原子核研究的序幕

62.最近国外科技杂志报道,由经核聚变后,释放出2个中子并生成110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核聚变反应可以在常温的条件下进行,并出现质量亏损的现象

B、该核聚变反应的核反应方程为  ++2

   C、X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48

   D、110号元素具有放射性,X原子经10次α衰变后变成了

6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内的众多核子是靠万有引力和静电力结合在一起的

B、压力、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具有一定的影响

C、卢瑟福是利用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D、处在基态的氢原子可连续吸收光子,积累一定的能量后就会发生电离

6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B.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可缩短其半衰期

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

D.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

65.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其中。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照射后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该照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A.13.6eV         B.12.75eV        C.12.09eV        D.10.2 eV

66.下面列举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最早成功的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

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7.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核反应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由于该反应释放能量,根据E=mC2判断,反应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变

68.氢原子从其他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光谱称为巴尔末系,其波长λ遵循以下规律:,对此公式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光谱是连续谱

B.公式中n只能取整数值,故氢光谱是线状谱

C.n越大,所发射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光谱,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

69.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

A.化学反应          B.放射性衰变     

C.裂变反应          D.聚变反应

70.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B.氢原子具有的稳定能量状态称为定态

C.氢原子在辐射光的同时能量也在减小    D.用任何光照射氢原子都可以使其发生跃迁

71 .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72.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1=-13 . 6eV E2=-3 . 4eV 、E3=-1 . 51eV 、 E 4=-0 . 85eV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 11eV~12 . 5eV 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大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只有 1 种

B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有无数种

C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 3 种

D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 2 种

73.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Zr),这些衰变是

A.1次α衰变,6次β衰变           B.4 次β衰变

C.2次α衰变                       D.2次α衰变,2次β衰变

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

C.玻尔的原子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

D.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75.图2所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3.40eV    B.10.21eV    C.12.10 eV     D.12.50 eV

76.“轨道电子俘获”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即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核内一个质子变为中子,原子核衰变成一个新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其质量小于电子质量且不带电).若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电子的初动量可不计),则:(    )

A.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予核质量数相同    B.生成新核的核电荷数增加

C.生成的新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互为同位素    D.生成的新核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77.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当这两

试题详情

选择题专项训练(十一)

(限时 25分钟)  姓名                         

试题详情

2008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电解质溶液

1.(08海南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HCOO + H3O+

       B.CO2+H2OHCO3 + H+

C.CO32 + H2OHCO3 + OH

       D.HS + H2OS2 + H3O+

解析:选项A、B、D表示的都是电离。

答案:C。

2.(08上海卷)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mol?L-1,说明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①SO2+H2OH2SO3,H2SO3HSO3+H,HSO3-SO32+H,溶液呈酸性;④NaOH===Na+OH,溶液呈碱性。

答案:A   

3.(08上海卷)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解析:此题的关键应注意题中的“酸性”两个字,选项B溶液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呈碱性;选项C中当加入NaOH后溶液仍然呈酸性,则c(H)>c(OH),不成立,当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则c(Na)>C(CH3COO),当碱过量时,必定c(Na)>C(CH3COO),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溶液的离子关系都不能成立;选项D中加入氨水,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Na)+c(NH4)+c(H),当溶液仍呈酸性即c(OH)<c(H),则c(CH3COO)>c(NH4)+c(Na);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则c(CH3COO)=c(NH4)+c(Na);当溶液呈碱性时,c(H)<c(OH),则c(CH3COO)<c(NH4)+c(Na),所以c(CH3COO)一不定大于c(Na)、c(NH4)之和。

答案:A   

4.(08全国Ⅰ卷)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c(OH)>c(HA)>c(HB)>c(H+)           B. c(OH-)>c(A-)>c(B-)>c(H+)

C. c(OH-)>c(B-)>c(A-)>c(H+)            D. c(OH-)>c(HB)>c(HA)>c(H+)

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则,NaA的水解比HB水解程度大,所以溶液中的c(HA)>c(HB),c(A)<c(B);再根据“谁强显谁性”可知溶液中的c(OH)>c(H);由于溶液中离子的水解毕竟是微弱的,所以c(OH)<c(A)和c(B)。

答案:A。

5.(08广东卷)已知Ag2SO4的KW 为2.0×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解析:Ag2SO4刚好为100ml的饱和溶液,因为c(Ag+)=0.034mol/L,所以c(SO42-)=0.017mol/L;当加入100ml 0.020mol/LNa2SO4溶液后,c(SO42-)=0.0185mol/L,c(Ag+)=0.017mol/L(此时Q<Ksp)。由计算可知选B。

答案:B

6.(08广东卷)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

B.NaHCO3溶液中:e(H+)+e(H2CO3)=c(OH-)

C.10 mL0.10 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会发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错;

电荷守恒 :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 C(CO32-)+C(H2CO3)

两式相减得 :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错误。

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和HAc,因为HAc为弱酸,所以HAc的物质的量浓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

答案:C

7.(08广东卷)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

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

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

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

 

解析:1.HCl为强电解质,HAc为弱电解质,滴加NH3?H2O弱电解质先与HCl反应,生成同样为强电解质的NH4Cl,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

2.当HCl被中和完后,继续与HAc弱电解质反应,生成NH4Ac的强电解质,所以电导率增大。

3.HCl与HAc均反应完后,继续滴加NH3?H2O弱电解质,电导率变化不大,因为溶液被稀释,有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答案选D。

答案:D

8.(08江苏卷)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解析:选项A中根据电荷守恒,此关系式正确;选项B中pH相等,溶液中的c(OH)相等,根据酸性越弱,水解越强,所以溶液中c(Na2CO3)<c(CH3COONa);选项C中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CH3COO)……①,由于c(CH3COOH)=c(CH3COONa),且它们等体积混合,由原子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②,将①×2-②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选项D中NaHA溶液的pH=4,溶液呈酸性,即c(H)>c(OH),同时也可以判断HA以电离为主,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HA)>c(A2)>c(H)>c(H2A)。

答案:A、C。

9.(08江苏卷)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 + 4C(s)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②

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⑶反应C(s) + CO2(g)2CO(g)的△H2=         kJ?mol-1

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答案:⑴S2- + H2OHS- +OH-;HS- + H2OH2S +OH-(可不写。

⑵2.7×10-3。⑶172.5。

⑷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10.(08山东卷)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

常数Ka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ap大于c点对应的Kap

答案:C。

11.(08重庆卷)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因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解析: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NH4NO3和FeCl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因此,这两种盐能促进CH3COONa的水解,溶液中的CH3COO增大;Na2S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抑制CH3COONa的水解,溶液中的CH3COO浓度减小。

答案:D。

12.(08全国Ⅱ卷)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的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Na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为了减少滴定误差,应选择指示剂的pH范围与CH3COONa溶液pH接进,所以指示剂选择酚酞。

答案:D。

13.(08全国Ⅱ卷)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该原溶液的浓度为(   )

A.0.01mol?L-1     B.0.017mol?L1     C.0.05mol?L-1      D.0.50mol?L-1

解析:由题意可得: = 0.01,c=0.05mol?L-1

答案:C。

14.(08天津卷)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选项A中的等量关系成立;选项B中加水稀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加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得c(OH)增大,二是使得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的c(OH)减小,因此谁成为影响c(OH)大小的因素不能确定;选项C中加入少量的固体CH3COONa,实际上相当于增大了CH3COO,使平衡向逆向移动;选项D中pH=2的CH3COOH溶液中的c(H)和pH=12的NaOH溶液中的c(OH)相等,但由于CH3COOH为弱酸,CH3COOH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答案:B。

15.(08北京卷)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解析】水的电离式为:H2O=H+OH,A溶于水成为盐酸,电离产生的H,使得平衡左移,B质子数为26的是Fe3,其能发生水解,使得平衡右移,C表示的是Cl,其不影响该平衡,D是醋酸根离子,其能水解,使平衡右移。

【答案】C

【高考考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用语知识

【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理解26M3中左下角标的含义,做出错误判断

【备考提示】此题涉及了电离平衡的知识,特别是能发生水解的离子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重点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明确化学用语的意义。

16.(08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的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c(NH3?H2O)增大

【解析】A中将稀氨水加入硫酸中,=7时,溶液中c(H+)=c(OH-), 根据电荷守恒原则,2c(SO42)=c(NH4),即c(SO42)<c(NH4),错误;B中由于醋酸是弱酸,故其PH相差10倍时,物质的量浓度不是相差10倍,错误;C中由于醋酸是弱酸,其在弱溶液中不完全电离,其电离部分恰好和氢氧化钠反应,未电离部分过量,故溶液呈酸性,滴入石蕊呈红色,正确;D中加硫酸铵时,电离产生的铵根离子使平衡左移,c(OH-)/c(NH3.H2O)减小,错误。

【答案】C

【高考考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其移动

【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理解弱电解质电离的平衡的存在,造成BCD项错误判断

【备考提示】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试题,抓住一个原理、两类平衡、三种守恒进行分析,包括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其中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溶液电中性; 物料守恒是指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质子守恒是指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总是相等的。质子守恒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推导出来。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