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3  7  13  15  21  27  31  33  37  43  45  51  55  57  61  63  67  69  71  72  73  75  76  77  79  81  85  87  91  93  97  103  105  111  115  117  121  127  133  135  141  145  147  153  157  163  171  3002 

72005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 (24)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四处任答两处)(10分)

①窈窕淑女,              。(《诗经》)②三人行,                。(《论语》十则)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④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⑧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⑨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                                    ”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楼,“                                    ”,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阳楼记》,“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2―6题。

2.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a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an)为人知的暴行……”小金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读      ,‘鲜’应该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2分)

3.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       (莱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4.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2分)

5.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4分)

看法:                              理由:                                   

5.(4分)绘声绘色(1分)

    看法:(1分)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2分)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6.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⑴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3分)

    答: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1分)

答:                                                                 

 

二  (4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         )     (2)元帝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致泣     B.告此意,更重问之

  C.皆美于徐公       D.策之不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1分)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

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11、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2分)答:                       

12.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才能是长期努力的报酬。一一福楼拜

    B.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D.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13.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段中“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么?(请在空格内作答)(4分)

    答:“戏剧性?指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                                                   

14.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水葫芦之灾

李洋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

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试题详情

6、盐城市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试题总分:145分卷面分:5分考试形式:闭卷)

文华中学  钟  文提供

                                第一部分(共1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井交回。

试题详情

5、2005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海门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2至8页。共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试题详情

4、江苏省宿迁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一(30分)

(一)语言积累(14分)

1.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cuì                      gāi

① 荟              ② 言 简 意 

  xián                     lì

③        熟       ④ 呕 心        血

 

2.默写古诗文。(10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③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乱花渐欲谜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⑨“□□□□□,□□□□□”?2D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用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填空)

(二)语言运用(16分)

3.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在我校新落成的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图书管理

①                              ②

员说:“请同学们不要着急,不要拥挤,我校我校,除原有的图书外,最近,又购买

③                                                 ④

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求。”

 

     处有误,应改为                                       

 

     处有误,应改为                                     

 

4.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4分)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6.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6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我欤               得:               

③曾子妻之市                   之:               

④妻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2分)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⑤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其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

(原作者阿迪,有删改)

11.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3分)

 

1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13.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3分)

 

 

14.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读诗与识法

林岫

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鉴赏

②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5.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4分)

 

欣赏                                                             

 

鉴赏                                                              

 

16.“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答:具体的含义为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社个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    )(2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19.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18分)

那条河流

佚名

①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⑾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⑿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⒀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⒁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⒂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20.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 为 理 所  当   然

→□□  →明 白  →□□→□□的过程。(3分)

 

21.第③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4分)

                                                                

 

22.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23.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4分)

                                                                  

 

2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三(60分)

25.作文(60分)

以“掌声又响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江苏省宿迁市2005年初中毕业暨升学统一考试

试题详情

3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mò)生   ②     ( tiào)望   ③点      (zhuì)   ④      (zhōng)爱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浮光略影    狼狈不堪     明眸善睐     揠苗助长     慷慨成词     开天辟地

    微不足道    旁若无人     物竟天择     错综复杂     叱咤风云     烟销云散

    错别字:口口口口

改  正:口口口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口口口口。所谓伊人,口口口口。(《诗经?蒹葭》)

    ②口口口口口口口,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③感时花溅泪,口口口口口。(杜甫《        》)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蚀酒一杯家万里,口口口口口口口。(范仲淹《渔家傲》)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口口口口口口口……(晏殊《浣溪沙》) 

    ⑦子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⑧口口口,口口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冶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2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答]                                       ___________             。   

5.《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中有两处修改很精彩。下边的句子有的是修改前的,有的是修改后的,选择你认为是修改后的句子填入原文的横线上(只写序号),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改。(4 分)

     得走几万年,                !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            ,也许还要扣。   

   A.好辽阔的宇宙海洋啊                      B.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  

   C.这些恒星只不过像大海里的砂砾            D.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答]:                                        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1分)

 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

        群臣进谏,门庭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夹岸高山,皆生树   

       凄神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势竞上,互相轩邀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

       仰视莲花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日(《三峡》) 

[答]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4―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4. 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身材和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孔乙己》)    

③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圃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故乡》)

[答]                                                                     

                                                                         

15.文中有一个细节: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                                                                      

                                                                         

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16―18题。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吟诵着“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篇。

从科学上来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没有根据的。望月的时候,对地球而言,太阳和月亮位于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在西北落下;望月则从东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这就是说,从月出到月没的时间间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长,半夜时月亮也要高些。这可能是使人感觉中秋“月色倍明”的一个原因。

一个朔望月平均包含29天12小时44分。朔是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于朔望月的长度可以与平均值相差到6小时,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晚上才发生。选样看来,中秋节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满月,也就说不上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了。当然也有“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

16.第二段中说“冬天,情况正好相反”,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冬天的情况是怎样的。(2分)

[答]                                                                     

17.联系全文看,“‘望’恰好发生于中秋夜的年份”时,该年的中秋节是不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为什么?(2分)

[答]                                                                       

18.中秋节,人们往往因“月圆而人不圆”,就会产生“每逢佳  节倍思亲”的感觉。下边的诗句都是写月亮的,哪一句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A.晓镜但愁云髯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C.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答]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9---24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舅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舅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眨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9.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分)

[答]                                                                      

20.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他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答]                                                                     

21. 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也体现了一种“退隐文化”,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上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2.联系上文想一想,《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这体现了园主人一种怎样的文化追求?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3.下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答]                                                                      

 24.作者认为,现代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请你结合上下文并参考相关链接,具体说说这些演变和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2分)      

相关链接:

          苏州的刺绣,沉静的创造。苏州的莱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幻梦。而苏州的企业和企业家,温雅的外表下包含着洋溢的聪明生气。(王蒙《苏州赋》)

          苏州,不是一个历史符号,不是某些古风古俗的摹写、复印,它的现实生活,它的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动感,它的创造活力。(艾煊语,转引自《苏州人》)

[答]                                                                      

第三部分(55分)

25.作文。(55分)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撇,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撇,那么“人”宇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200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试题详情

2、常州市二○○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4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金华卷)

数学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2.全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Ⅰ的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必须做在“试卷Ⅱ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和考试科目对应的方框涂黑、涂满。

4.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Ⅱ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

试  卷  

说明

本卷共有一大题,10小题,共40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对应字母的方框涂黑、涂满。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当=1时,代数式2+5的值为( ▲ )

A.3            B. 5            C. 7        D. -2

2.直角坐标系中,点P(1,4)在( ▲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我省各级人民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截止到2005年底,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二十一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据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底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约6600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记为( ▲ )

A.0.66×104    B. 6.6×103     C.66×102      D .6.6×104

4.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

 

 

                        A.            B.           C.      D.

5.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颗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 ▲ )

 

 

 

 

 

A.              B.             C.                D.

 

 

6.如果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4,圆心距为7,那么两圆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外切     C. 内切       D.相交

7.不等式组 的解是( ▲ )

A.  -2 ≤≤2        B.  ≤2     C. ≥-2       D. <2

8.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 )

 

      

      叶片图案               A          B           C         D

9.下图能说明∠1>∠2的是( ▲ )

A         B          C             D

10.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0;   ②>0;     ③b2-4>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试  卷 

说明:

本卷共有两大题,14小题,共110分。请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试卷Ⅱ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试题详情

2006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数   学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生动活泼,意味无穷的数学“旅行”.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认真细致地克服“旅行”中的一些小小困难,顺利到达目的地.“旅行”中请注意:

    1.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直接在试卷上书写答案.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请勿遗漏.

3.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题 号

总分

结分人

复分人

1-12

13-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1. 下列各数中是正整数的是 (     )

(A)-2          (B) 1          (C) 0.3          (D)

2.如图,长方体的面有(     )

   (A)4个         (B)5 个      

(C)6 个        (D)7个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3x-2x=1       (B)3x+2x=5x2      (C) 3x?2x=6x    (D) 3x-2x=x

4.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无法确定

5.如图,圆锥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3cm,

则此圆锥的高线长为(     )

(A) 4cm         (B) 5cm   

  (C) 3cm         (D) 8cm

6.方程x2-4x+3=0的两根之积为(     )

   (A)4          (B)-4         (C)3          (D)-3

7.要使根式有意义,则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3        (C) x≤3    (D) x≠3 

8.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2, 1 ),则k的值为 (      )   

   (A)-2         (B)  2         (C) -           (D)

9.如图,已知⊙O中,弦AB,CD相交于点P,

AP=6,BP=2,CP=4,则PD的长是(     )

  (A)6       (B)5      (C)4       (D)3

10.用换元法解方程.如果设,那么原方程可化为(     )

   (A)         (B)

   (C)        (D)

11.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和△DEF,尺寸如图.如果把小敏画的三角形的面积记作S△ABC ,小颖画的三角形的面积记作S△DEF ,那么你认为(     )

(A)S△ABC>S△DEF    (B)S△ABC<S△DEF     (C)S△ABC= S△DEF    (D)不能确定

 

 

 

 

 

12.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在此基础上,人们定义了点与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类似地,若点P是⊙O外一点(如图),则点P与⊙O的距离应定义为(     )

(A)线段PO的长度               (B)线段PA的长度

(C)线段PB的长度               (D)线段PC的长度

 

 

得 分

评卷人

 

 

 

13.正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__________度.

14.分解因式:x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方程组的解为                 

16.有人说,数学家就是不用爬树或把树砍倒就能够知道树高的人.

小敏想知道校园内一棵大树的高(如图),他测得CB=10米,

∠ACB=50°,请你帮他算出树高AB约为            米.

(注:①树垂直于地面;②供选用数据:sin50°≈ 0.77 ,cos50°≈ 0.64 ,tg50°≈1.2.)

17.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有人想用“老人系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他设想“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

人的年龄x(岁)

x≤60

60<x<80

x≥80

该人的“老人系数”

0

1

按照这样的规定,一个70岁的人的“老人系数”为            

18.小敏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①洗锅盛水2分钟;②洗菜3分钟;③准备面条及佐料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7分钟;⑤用烧开的水煮面条和菜要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④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敏要将面条煮好,最少用      _________________分钟.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