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2  8  14  18  20  24  30  32  38  42  44  48  50  54  56  58  59  60  62  63  64  66  68  72  74  78  80  84  90  92  98  102  104  108  114  120  122  128  132  134  140  144  150  158  3002 

校长听课好处多

 

近几年来,我市教委对校长兼课和听课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是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校长以主要抓教学的具体体现。下面就校长听课谈几点体会。

 

一、校长听课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师执行得不够好。校长只有坚持听课,才能发现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听课,才能获取大量可靠的材料,找到生动的实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帮助教师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

 

二、校长听课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校长在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全面安排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由于校长处的特殊位置,面对的是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群体蕴藏着许多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智慧,而课堂教学本身是人才、智慧知识、艺术、情感、道德等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校长听课必然地成为增长知识,精通技艺、建立情感、树立道德、丰富管理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校长听课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大家都明白,要创建一流的学校,出一流的质量,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并掌握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情况。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校长才能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努力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用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的反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全面、最直观、最生动地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思想、敬业精神、备课水平、教学方法和艺术。因此,校长听课很重要的一点是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校长听课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管理。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要有一流的教育质量需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需要对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而课堂教学的管理就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校长听课无疑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校长听课越来越把学校确立的指导思想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保证指挥工作的方向性、统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态,正确、及时地做出响应的决策,直到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有的放矢,提高教育质量。

 

五、校长听课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凝聚力。

当前在学校工作中还存在着校长论道,漂浮虚夸、评头品足的不良风气。校长听课有利于树立勤奋工作,抓本务实的良好形象。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由于工作内容和目标的一致必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从而密切关系。校长听课和教师上课具有内容上的同一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因此校长听课有利于对教师的亲合能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课的研究上来,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氛围,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试题详情

直面“减负”,教师如何应对

 

◆“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对所教学科有举重若轻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除了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积极参加业务进修,自学教育教学的新读本外,更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开展教学研讨 

沈红旗: 

自我修炼永无休止 

“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无限的潜能。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对所教学科有举重若轻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师的自我修炼应是永无休止的。概括而言,第一,教师要深化本体性知识。例如他要热切地关心中国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知晓先锋精神、女性意识、民间立场、文化散文、文体实验、网络文学等;他要热切地关心外国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知晓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等。 

第二,教师要补充条件性知识。他要不断地重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框架,要知晓脑潜能开发与全脑学习、元认知与学习潜能开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要知晓《学会生存》《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当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的重要报告。 

第三,教师要加强实践性知识,要了解全国语文教学的最新情况。要知晓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研究,要了解其他学科名师的教学艺术,要知晓《中学语文教与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等著名语文教育刊物;他要了解著名的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各种读本、写本;他要知晓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上海二期课改的重大突破和课程理念。 

最后,教师要丰富一般性文化知识。他要关心时代的最新变化:要熟悉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现代心理学的八大主题和五大理论:他要了解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叶月兰: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减负”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此,我认为:教师除了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积极参加业务进修,自学教育教学的新读本外,更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开展教学研讨。 

首先,坚持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源,因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思维便处于激活状态,对教育教学问题将会表现出深刻的敏感性和观察力、理解力、认同感。如我们坚持区级课题《作文与美术学科整合》的课题实验――利用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研究中,我们每个参与教师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总结有效的作文教法,很好地挖掘了每个参与教师的内在潜能,达到了“集长融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坚持“磨课”活动。“磨课”即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的教学研究活动。它可以是同课题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法组织教学进行研讨。也可以是不同课题,由年级组教师用同一种方法组织教学进行研讨。这一研讨方式,一方面,使每个参与者都体验了教学实践,都有机会凸现自己的教学长处。另一方面,在教学比较中从别人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参与者都站在―条起跑线上,都处于“主角”的位置,给每个人都造成一定的危机感,促使自己提高专业水平。 

最后,坚持课间教研。课间教研是教师在下课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以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或给同事提供教学借鉴。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我总结,即下课时及时写教学后记,记录下上课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感受,或师生碰撞的火花,或需要修正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是同备课组上完新课的教师,把上课时使学生冒出火花的问题或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等告知未上课的教师,使其得到借鉴,少走弯路。这种教研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师带徒,异地教学等。 

侯文娴: 

加强学习和交流 

无论作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教师都应当加强自身的提高。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经常通过阅读关于学生心理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杂志,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并与其他的班主任交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在教学工作方面,从踏上工作岗位起,除了努力地钻研,我还虚心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多听课,吸取别人的优点。另外,我也感到,开公开展示课也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听课教师可以向开课的教师指出哪些可保留,哪些可改进,而哪些又是失败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 

裘敏华: 

学会借助“外力” 

学生的“减负”就意味着教师要投入更多精力,付出更多辛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应多参加课外培训,更新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向外“借力”。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同行的课来取长补短。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将他人的闪光点融入自己的课堂。参与集体备课也是巧干的一种。学生共性的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学生个性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商榷,这样比一个人苦思冥想有效得多。 

减轻负担 提高质量 健康成长 

 

同学们:近年来,部分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愈来愈重,并已严重影响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下简称为“减负”),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确保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帮助你们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促进你们健康成长,特制定以下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要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目标组织教学,不随意增加或降低教学难度,严格控制学科考试难度(难度值在0.78左右)和学科考试次数。

2、严格按规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学校要确保同学们每天有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早上8:00正式上课,确保你们(住校生除外)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8小时,并且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严禁老师利用自习课(因教务处功课调动除外)、课外活动和晚自修时间给同学们上课。

3、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90分钟,杜绝布置机械、重复、难度过大的作业,通过作业数量的控制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给你们提供自主整理和巩固知识的充裕时间,减少无谓的浪费。但是,学会学习、充满自信、敢于竞争是你们成才的三要素,你们要自觉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4、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做好每学期只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举行区域性联考和模拟考(高三除外)。学校不把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你们的好差,要按平时学习态度、作业上交情况及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并且不按考试成绩高低排定名次。

5、严格控制教学辅导用书及学习资料的征订。下学期开始,任何教师不得组织同学们统一购买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订的学习辅导资料。高一、高二年级同学除教材配套练习外,一律不得使用其他练习资料,高三同学可以再使用一套经学校同意,由新书书店统一发行的复习教学用书。

6、我们全体老师要加强教育教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各任课老师要大胆尝试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做到不参与动员、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补习班,也不安排周末时间给同学们集体补课,请同学们严格监督(将“意见”投入到门厅的“校长信箱”中)。对同学们反映课业负担轻,教学效益高的老师,学校将给他们以表彰,凡被查实违反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减负”规定的老师,将按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直至严重处理。同学们,“减负”并不是一家之言,它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同学们都要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相互配合,共同监督,切实把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

为了切实搞好“减负提质”工作,我特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希望:

1、希望你们要树立“适当的学习压力,可以促进你们健康成长和共同进步”的思想,明确适当的学业负担是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是我们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因此,你们要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做到减负不减学习质量和效率,减负不降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减负不丢刻苦学习的精神。

2、希望你们要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确保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课间休息时看看绿色草坪或其他绿地,调节好学习心态,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释放,处理好自我减压与加压的辩证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3、希望你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各种创建活动,要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努力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创造欲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中去。

4、希望你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讲究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做一个刻苦学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充满爱心的文明的中学生。同学们,学校是你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家是你们永远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你最好的老师,老师永远是你成长路上的呵护者,我衷心希望你们做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健康成长”。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正确的思想、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努力奋斗!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学生减负与教师增压 

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被称为“减负校长”,他从课改入手,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成功地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

实践证明,学生减“负”不减“质”,“减负”减出学生好成绩。学生减负了,教师却不轻松。因为课程时间减短,就意味着效率提高,现在教师成了学校里最紧张的人。(据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海这家学校给学生减负,倡导“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和教育规律的有益尝试,取得骄人的成绩也是必然的。学校的老师说:“学生们减负了,减下的负担加到了老师身上。”这也是很自然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老师应该有这种奉献精神,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老师们提供这样的环境。 

记得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少林寺有一武艺高强的高僧教韦小宝练武,韦小宝小孩子天性好玩,不愿意苦练,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难题:“怎么把你学了半辈子才练成的武功,让我十天半月就学成?”这个问题很好,只是要求太过,不尊重客观规律了。结果把高僧难为得吃睡不安,最后告诉他,至少也要学上三年。同样,如果让一位老师用30分钟讲原来45分钟讲的课,不准留过多的作业,还不许教学质量下降,还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老师就不能不动点脑筋,下一番功夫了。 

我上十几年学,经过的老师很多,其中就有一位化学老师上课很有特色。她上课总是说:“我只要求你们集中精力听我20分钟。”她的道理是,学生不可能45分钟聚精会神,一堂课也就20分钟的注意力,我就在这20分钟里把要讲的关键问题讲完。然后,她便口头出题和大家在课堂上做,最后留的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口做的,做作业成了复习,做起来很顺利。所以上她的课很轻松,同学们都喜欢,而化学成绩整体高于别的学科。一位教师只要心在学生身上,想学生所想,体会学生的心情和特点,就不难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些“看似容易却艰辛”,老师就象厨师,要学生吃得精、吃得营养全、喜欢吃,就要动心思、下功夫,付出更多的心血。 

学生减负,就是给教师加压。给老师加压不是加负担,而是要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活上、工作上更加关心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有压力而无负担,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则是学生之幸,我们的教育之幸!上海这家学校的改革尝试值得借鉴。 

笔者认为,“减负”是减掉学生过多过重的负担,减掉“题海战术”。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三精”――“精讲、精选、精练”。 

“精讲”学生有疑惑、异议之处; 

“精选”需教师大量的付出和研究,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繁存精、去旧存新、去死存活的过程。只有教师能够做到“精讲”、“精选”、“精练”,“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减负”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布置少而精却又同样能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作业,即要求教师们研究教学方法,从“题海”中选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给学生。 

采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使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在进行“题海战术”时,教师也少不了同样艰辛的重复劳动。在学生负担沉重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并以失去自身宝贵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机会为代价。当教师也负担重重,没有时间学习新观念、新方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时候,教育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低劣的教育质量,将导致低劣的学生,而低劣的学生又将拉扯住了低劣的教学水平。 

看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是减轻学生乃至老师的“负担”、降低教育成本的重要途径。

试题详情

[高中生物论文]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物科学日新月异,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课程设置正从生物学科内小综合到综合理科不断发展,初中阶段正在探讨实施综合性活动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普遍推广,而现阶段高中设置综合理科课程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以适应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问题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尽可能体现出21世纪的生物学地位

1996年初,由我国170位著名科学家合作研究、集体撰写的论著《21世纪初科学发展的趋势》中指出:“生命科学因研究客体的极端重要和复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又非常迫切,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革命性变化,发展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作为跨世纪的基础生物学教材,要充分考虑到生物学的科学地位变化,力争尽可能做到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观念具有指导性,科学原理具有基础性,科学方法具有通用性,科学思维具有普遍性。

在人们的生活中,科学印象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学习生物学获得的。生物学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方法、黑箱方法作为科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自然科学;现代“老三论”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都以研究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为己任;现代“新三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边际效应,协同论研究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突变论研究的远离平衡状态的复杂体系发生质变的规律都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变、信息的传递,而物质、能量、信息则是自然科学的共同研究对象;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则属于信息论的研究内容;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温调节、激素调节、行为调节、生态平衡的调节等反馈调节模式均为控制论的研究实例。上述内容可以经过高度简化、形象化,有机地、隐性地渗透进入教材。

2.教材内容现代化,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现代生活,建立能够适应新世纪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但对科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关注不够,现代科学知识的渗透速度也较慢,这样容易造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现代技术和现代职业的多层次需求。

食用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可刺激消化道蠕动,具有预防便秘、痔疮、肠癌、胆石症,控制肥胖,降低血浆胆固醇等多种功能。食物成分中缺乏食用纤维的介绍,脱离了现代人注重食用精粮,“十男九痔”的生活现状,不利于矫正较为普遍的偏食现象,有悖于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

从实际出发,联系日常生活,就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为生动活泼,更易启迪思维。例如“光合作用”一节教材,若将环境因子中光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加进去,就既联系了生态因子的作用,也突出了科学的实践性和价值观。

原核生物中的蓝藻,其名称很易联想到属于真核生物的其它藻类,这是以前依据自然标本将其列入真核生物的错误延续下来的,现在很多教材和论著均已改为蓝细菌,更能体现它属于原核生物的本质特征。

随着RNA酶(ribozyme,又译核酸酶)和抗体酶(abzyme,antibodyenzyme)在科技文献中频频出现,对于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功能的认识已有很大改观。酶催化的“锁与钥匙学说”已被公认,它也非常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特征,很多教材都有介绍。

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决定于教材的系统性,那么怎样在尽量不增加教材篇幅,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将教材编得更有系统性呢?笔者认为以下处理方式值得借鉴:(1)尽可能多地编写有利于理解教材,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富于概括性的图表。如将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通过一个比较表体现出来。(2)抓住学科结构、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两条主线,完善教材的结构。如动植物呼吸作用,本质相同,途径相似,应该综述。若将两者分开叙述,植物代谢中侧重物质变化,动物代谢侧重能量变化,增加了篇幅,也有重复之嫌,割裂了本来就密不可分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给人以只见树木、难见森林之感。

有人认为渗透现代知识会增加课业负担。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教育教学观念问题。首先,仅仅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教材,即使编得再浅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课业负担问题。其次,教材的系统性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渗透现代知识同时也意味着要淘汰那些过于陈旧的教学内容。

从教材编著来看,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了教材中论点的多少和深浅,而概括性的认知图表,论证性的论据,包括科学事实、生活常识、经典实验,能够促进概念、原理的消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课业负担。当然要减轻课业负担,最值得研究的还是将现代生物学知识引入中学教材的方法和技巧,在充分研究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规范而进行:1)转录按需索取,排除与大纲规定的知识项目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部分;2)概括猎取所需知识项目的思维线索;3)简化除去可能将思维引向歧途的枝节情境;4)形象化设计模式图、结构图、流程图和表格。

3.给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以应有的地位,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能力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

至今仍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巴甫洛夫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哈维以实验思维方法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林耐科学地处理和运用知识信息创立了本质分类法。

人们惊叹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机遇,而忽视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留意意外之事,善于捕捉机遇,这同样是科学方法。人们高度评价科学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的伟大成就,却忽视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薛定锷的《生命是什么》所蕴藏的科学观念对于科学发展的推动远远超过了相应的科学知识本身。

上述内容的渗透宜用隐性处理和显性处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宜进行显性处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宜进行隐性处理。

4.加速教材系列化进程,科学地运用教材指导教学改革,调控教材评价。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编著―教学过程―教学评价5个环节层层加码,导致考分逐年上升,能力难以提高,课业负担过重。作为中心环节的教材如何有效地扼制这种态势的继续发展呢?

一般认为离开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去侈谈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危险的。但是另一方面,启用新教材实施教学时,教师往往有一种惰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还是运用原有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去处理教材,这都显著削弱了启用新教材的意义。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要尽快实施教材系列化,出版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教师手册、练习册、教学挂图、声像出版物、多媒体软件。特别是教参,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异、南北差异、不同类型学校的差异,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供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促进教学改革。通过配套练习册调控教学评价过程中试题的难度,确实做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减轻负担。

诚然,中学教材的基础性和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互相对立,而且难以统一,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很多不发达地区教育观念和教学设施还远未得以改变,盲目追求和过分强调教材“现代化”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当代科学不断分化和再综合的进程中,还要恪守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系统性,崇尚百科全书式教材,反而将很多现代社会急需的科学知识拒于书外,并非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些都无助于教材现代化。

怎样将矛盾的双方有机统一起来,找到基础性和现代化的综合点,绝非是一个简单的取舍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试题详情

[高中生物论文]认真学习贯彻生物教学新大纲精神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已于1996年6月颁布。这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相衔接的大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学习新大纲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1.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新

大纲不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都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力求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育人功能。

(1)知识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并注意了同义务教育大纲的衔接。新大纲必修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二是关于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三是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是对初中生物课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是作为未来社会各类人才都必须的基础知识,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

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细胞的癌变”;选修部分的“免疫知识”、“生物固氮”、“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选修和必修部分都涉及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带有很浓的时代气息。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还十分重视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癌变”、“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应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选修部分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地球、生物圈与人”等。这些内容与生产、日常生活和自然实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获得有利于增强体质、加强自我保健的知识。

(2)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明确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方面的能力,提出有“较强”的能力要求。比原大纲只提出“自学”、“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初步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将科学素质培养目的具体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要求“初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知识教育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主要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

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实习的数量和类型。原大纲高中必修部分只有5个实验、实习,新大纲增加到了24个。原大纲中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等定性和定量实验。此外,还安排了“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等模拟实验,特别是增加了“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项目。

实验数量的增加,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类型的丰富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质。

(3)更加明确了思想教育要求。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只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两方面。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要求。大纲还把“提高身体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这些要求一方面结合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试题详情

[高中生物论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目前,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教学上必须端正教学思想

1.1端正正确的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1.2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2生物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2.1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2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二册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2.3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2.5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经常搞乱,编成一句话“前运动、后感觉”一次记住,长时不忘。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样对提高记忆能力十分有益。方法之四是形象记忆法:例DNA的双螺旋结构――像大雁塔内盘旋而上的楼梯――台阶相当于碱基对,扶手相当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长链。生动形象,便于记忆。方法之五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就会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因此,要让学生把记忆难度大的知识,在临睡前去记忆,会提高记忆效果。

2.6掌握五段学习法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五段学习法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只有按上述程序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并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3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3.1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学法渗透备课时,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怎样去观察和对比,怎样利用所学规律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

3.2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学无定法,学法也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平时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谈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让同学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4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学法要求的提出要明确、具体。如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督促检查、每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教师都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

 

试题详情

[中学生物论文]论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生物学科在中学教学中起起落落。人们关注的问题一直是: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 题要重视,生物学必须考,否则不被重视,等等。而忽视了生物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实现其教育价 值: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

考试(中考、高考)能提高社会、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但实质上那只是对其“分数”的重视。有了考 试,未必一定能让社会、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教师也未必能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事实上,生物学科的高考说取消即取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即使在属高考科目的年月中,生物学科也并 没有凸现其重要的或不可替代的学科教育价值。

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 我们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 持续的发展。

一、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

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牵涉到各种价值取向。目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开始对学校课程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教育者若要在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形势下担负起课程价值整合和实现的使命,必须成为理性的 行动者。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 值属性)来分析。

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目前的生物学科教学大 纲中,生物学科教育的社会需要尚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德育目标等太过原则、笼 统,而知识目标过分强调系统、严密。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 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 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而生物学科教育的个体需要来自于个体 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对生物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只有当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 诱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习得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需求才是 持久的,才能激发出无尽的学习力量。

生物学科教育本身亦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除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外,它在唯物 观点、辩证统一观点培养,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方 面,有独到的价值属性。此外,由于生物科学与人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生物学科教育在STS教育,以及科学教 育, 尤其是科学价值观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属性。

二、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 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 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 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 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 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 乏生命力。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 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 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 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 ,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 、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如细胞学说的创立史、哈维和血液循环理论、 克里克和沃森与DNA双螺旋 结构、达尔文和进化论、卡尔文和光合作用、关注海洋、克隆羊、DNA重组技术、保护臭氧层、无磷洗衣粉推广 、控制“白色污染”、 赤潮成因及防治等等。

3.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 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试题详情

[中学生物论文]形象思维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 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 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 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 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的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 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形象思维在教学中的功能作如下探究。

1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 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 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因此,要为 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 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 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 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 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 们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例如“两栖纲”的教学:①观察青蛙外部形态,从而 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②观察内部的结构,掌握结构的特点。③观看青蛙生殖和发育电视片,理 解变态发育的特点。④从几方面说明青蛙适应水生和陆生。

2 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生物知识,才能把握生物的本质属性。若脱离形象思维的支持,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抽象、空 洞、难学。学生感到难理解的知识,往往是难以想象所造成的。因此,学生在教师诱导下,主要利用视觉接受 生物形象信号,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表象。然后利用丰富的感知表象,通过联想、类比、分析、综合、构思等形 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获得典型表象,把它表达出来,得到创新形象。例如用血循环这个典型表象,用联 想和类比形象思维,结合形象特征,剖析脊椎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从而去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见下表:
血循环特点 鲫鱼 一心房一心室,一条血循环途径 青蛙 二心房一心室,两条血徨途径,动静脉血未分开 晰蜴 二心房一心室,有不完全隔膜出现,动静脉血分开 家鸽 二心房两心室,两条血循环途径,动静血完全分开

从类比可知,脊椎动物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一般而言,形象思维力强,理 解能力也相应高,理解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形象思维在理解中展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理解过程既 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两者都是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理性认识过程。

3 能促进对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仓库。在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表象属双重编码,即表象不仅有形象 编码,而且有语义编码。双重编码的材料有利于理解、保持、回忆、应用和迁移。例如叩打膝盖下部的韧带时 ,产生了小腿突然跳起的反应,这一知识点以语义和形象相联系的形式存入记忆中。形象记忆另一特征就是统 摄性,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元,储存在大脑中,例如把人体血循环作为一个单元,记忆在大脑中 ,比分散的概念记忆要容易些。在施教中,应尽可能采用声象教材,去强化记忆。实验表明:人脑贮存形象信 息是语言信号记忆的1000倍,同样的学习内容,单纯用听觉学习、单纯用视觉学习视听兼用学习,三小时后, 记忆效率分别是60%、70%、90%,可见声象教材能提高记忆效果。

4 能有效地优化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的形成,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行为掌握,主要通过实验观察去感知基本事实,从中获得 表象;第二层次是图象掌握,主要从形象思维方面去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即通过联想,类比、分析等形 象思维,去获得典型表象;第三层次是符号掌握,以语言形式或数量关系去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 系,即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出生物概念。这三个层次,就是感性认识层次,形象思维层次,逻辑思维 层次。教师按照行为―图象―符号三个层次去教,就可使概念教学处于最佳的状态。

试题详情

[中学生物论文]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中学生物教学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试题详情

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第四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顶端优势为例,说明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浓度的高低有一定关系,并以棉花摘心和果树修剪为例,略述它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价值,恰当地联系了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容易为学生理解。但是,要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一原理,为“科技兴农”服务,还须扩大视野,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现将我如何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科技兴农”的做法略述于下。

1指导葡萄修剪栽培

葡萄是一条见效快的致富门路,但它的技术性较强,主要是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葡萄的修剪主要是冬夏两季。我校是农村中学,冬季(12月至翌年1月)要带同学到毗邻的专业户葡萄园中学习冬剪技术。而葡萄的夏季修剪,则更为繁重而严格,项目也较多,摘心剪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结果枝蔓始花时(一般在5月下旬~6月初),带同学到园中实习,在花序以上留4~7叶,将新梢顶端摘去(一般长3~5cm)阻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夏芽萌发,抽生夏芽副梢。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生长素对生长影响的二重性特性。因为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葡萄枝蔓生长旺盛,副梢萌发次数多,花序原始体形成容易,因此,生产实践上常保留结果枝花序以上的1~2个夏芽副梢,其余全部抹除,以提高座果率,并对此副梢也进行摘心,解除其下部侧芽所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发育枝和徒长枝进行重摘心,调节养分流向,促使夏芽副梢出现二次花序,培养二次结果,甚至三次结果,创造一年多次结果的良好条件,达到增产的目的。学生为之耳目一新,再次证实了“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也符合兴趣发展是从“有趣→乐趣→志趣”的客观规律,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准备在家庭园子里试种。

2指导落叶果树的修剪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如桃、梨、苹果、柿等。我曾以校内的幼年桃树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修剪,实践教材内容。在桃树定植后的当年,距地面65~80cm处摘心或剪截,叫定干。使下部侧芽萌发,并把剪口下约20~40cm一段选作整形带,其上选育3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开张角度适当的新梢作为第一层主枝,以后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短截逐步培养副主枝和结果枝组,逐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即生产上普遍采用的自然开心形树形)。其它落叶果树的修剪整形,方法与桃树大同小异,即运用顶端优势的原理,通过修剪来调节果树器官的数量、质量、性质及其在树冠内的分布,调节生殖与生长的关系,维持丰产树形。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学到了栽培修剪技能,效果很好,回去能够试着做,少数饶有兴趣的尖子,成了能说能做的小技术员。

3指导菊花等花卉的矮化栽培

“菊不盈尺”,是对菊花株高的严格要求,也是评品菊花观赏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做到“菊不盈尺”主要靠摘心,一般须2~3次。我每年都要指导同学对学校栽培的菊花进行摘心整枝,并留部分不摘心的作对比观察,通过实践,大家都能深刻理解和运用顶端优势原理促进侧芽萌发,调整花朵数量和质量,并把植株控制在理想的高度,提高观赏价值。在反复实践中又摸索出新的摘心方法,即先摘顶心,以后分批抹去全部腋芽、侧枝,养根护叶,逼地下茎萌发脚芽,最后齐土面剪除老茎这样从上到下逐层摘心除枝,诱导脚芽早出土并茁壮生长,最终开出硕大花朵,培育成矮壮型菊花,效果更好。

其它许多花卉的修剪造型,原理和方法也和菊花基本相同。如月季,萌芽力虽强,花开在当年生新梢顶端,不修剪腋芽不易萌发,枝条又瘦又长,呈藤本状,因此,除冬季休眠期重剪外,在生长期,当花将凋谢时,一般在残花第三个复叶以下及时进行轻度短剪,以促使下部腋芽萌发,不断开出硕大艳丽的花朵。又如一串红、?杜鹃等,通过分别对主茎和侧枝摘顶,抑制顶端优势,促使腋芽萌发,控制植株纵、横方向生长,达到株形矮壮,侧枝丛生,繁花满枝的理想效果。

至于那些随处可见的绿化隔离带绿篱、绿墙和各种形式的绿球,也是应用此原理,通过修剪艺术,才形成茂密的绿色屏障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还有油料作物芝麻,试验证明打顶是增产的有效途径,即在终花期及时对主茎和分枝摘心,一般可增产一至二成。

试题详情

多媒体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多媒体网络及其优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生物教学设计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课堂教学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本文将讨论网络教学的优势及网络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1、                网络教学的优势

1.1.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1.2.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而这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仅仅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课堂。

1.3.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中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2.1.原则

2.1.1.强调情景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2.1.2.强调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知识,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1.3.强调交流与协作: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2.1.4.强调反省与监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省调整的策略,尤其是在运用多媒体网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更应如此。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

2.2.教学过程

2.2.1流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 景

导 入 采用问题情景或动画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进入情境,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自 主

探 究 提供学习材料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网 上

交 流 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参与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协作学习

归 纳

小 结 归纳总结,适当评价 理解原理,得出结论

反 馈

评 讲 提供检测题,并对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自检自测,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

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首先在屏幕上分别演示正常的植株,缺乏各种不同无机盐的植株的彩色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为了“种”好这一株“植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各种无机盐的知识(教师预先提供),经过多次尝试后,学生“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同时也得到了关于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作用的知识。学生将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最后,教师给出预先准备的检测题,供学生自检自测,并对其中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

2.2.2.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注意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如提供先行组织者),新材料的内在逻辑性和知识难度的层次性,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

(2)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应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导拔和鼓励。决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取代学生的交流和思辨。

(3)在归纳小结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两种体系:一是新知识的含义及内在联系;另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或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内化。

(4)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检自测的检测题应尽可能是检测学生理解性的,而不只是简单记忆的试题。

 

 

 

参考书目

1 张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

2 高建中:《生物多媒体课堂互动教学》,《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4期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