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49  757  763  767  773  775  779  785  787  793  799  803  805  809  815  817  823  827  829  833  835  839  841  843  844  845  847  848  849  851  853  857  859  863  865  869  875  877  883  887  889  893  899  905  907  913  917  919  925  929  935  943  3002 

主题二 人类生活

大同中学 邵清

[主题内容分析]

    本主题是从人类的物质生活入手,论述人类的生存方式,突出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展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第一板块“社会结构”主要阐述影响、制约人类生存的社会因素;第二板块“社会生活”描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第三板块“社会风俗”展示生存方式中的庆典形式和人际交往形式。

                      第一单元  社会结构

[单元内容分析]

  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马克思语)。本单元由《婚姻与家族》、《等级与阶级》和《种族与人口》三课组成,人口、婚姻、家庭、家族、阶级、阶层共同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等级和阶级,它是构成和决定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婚姻、家庭、家族、阶级、阶层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本内容;了解婚姻制度的演变和家族家庭的变化;了解阶级与等级的产生以及演变;了解人种的形成和人口增长情况;初步了解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内在主要因素,初步了解社会结构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初步了解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化。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考察,初步感知从文化的大环境看人类生活结构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人类学、风俗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状况,初步体验运用阶级分析发法、统计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研究历史的过程。

3、通过对社会结构考察,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通过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生活,感受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索变化的原因,认识社会结构的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其变化,探知变化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3)引导学生认识等级与阶级是构成和决定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等级与阶级的演变,具体地揭示了社会结构的纵向发展。不同等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构成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2、内容解析

社会结构是在一定物质生产水平上,人类把自己组织起来借以在其中生活、生产的文明框架。

婚姻制度、姓氏来源与家族、家庭演变直接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对人类历史进入氏族社会以及氏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种族与人口”在于阐明人类生活最根本的要素,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便没有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使不同地域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可遗传的体质特征,由此形成不同人种。人种的不同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与智力、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无论属于哪个种族,都赋有多方面的聪明才智和潜力,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等级和阶级”,这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阶级的概念偏重于经济地位。等级则是偏重于政治与法律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等级和阶级,它是构成和决定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婚姻与家族、种族与人口、等级与阶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认识它们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探知他们的演变及其原因,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变化既是文明发展的原因,又是文明发展的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独特的姓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家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在数千年家族的历史变迁中,家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通过与地缘关系、利益关系的结合,演化出种种再生形态,形成一个从家庭到宗族不断分化、整合的过程系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在人口问题上做出重大贡献,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为世界各国解决人口做了有益地探索。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现实中国的认识。

3、活动建议

(1)学习目标

了解家庭形式的变化及其历史因素、了解人口迁移及其历史因素;通过微型调查了解自己家庭的变迁,探究从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初步掌握简单的社会调查方法;通过对自己家庭的考察,增进对自己家庭的认识,懂得家族与社会的关系,寻根认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2)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  调查收集资料。本阶段,教师工作重点在于对调查、访问活动的原则加以指导。

① 介绍社会调查的主要途径、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提供若干范文,给学生作参考

② 明确调查的主要目的、对象。目的:收集反映家庭在近一百年变化的资料,探知变化的历史因素;对象:自己的家庭成员;

③ 明确调查主题,撰写调查提纲。反映家庭的变化状况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家庭成员职业变化、家庭成员人数的变化、家庭成员居住地变化等方面展开调查。④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

第二阶段  围绕资料展开探究。本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要指导学生有效处理材料,发现材料相似之处,并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中寻找相关因素。

① 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可以要求学生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制作演示文稿、编写家谱、撰写调查报告等方式向全班展示

② 按时间段:1839年-1915年;1927年―1949年;1950年―1977年;1978年―2002年,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找出本时间段各自家庭的相似之处。

③ 分析每个时间段出现相似之处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变迁、文明发展的角度理解家庭的变化。

④ 揭示上海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单元评价建议]

本单元的是从人类的物质生活入手,论述人类的生存方式,以此展现人类文明进程,因而涉及较多社会学知识。所以就评价而言,应以开放式评价为主,一方面要考核学生从相关历史现象、史料图表等中提取信息能力,加深对所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考核学生能够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研究历史发展的能力,强化学生从文化的大环境观察人类生活结构的思维意识。

 

 

 

 

 

 

 

 

 

 

 

 

试题详情

福建省培文高中2009届高考第七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300分)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I卷均为必考内容,第II卷包括必考与选考两部分

第I卷(必做)

第I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 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  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  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

D.  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硝化细菌、乳酸菌没有线粒体和染色体,二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上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人的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表达遗传信息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

3.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若切断甲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乙图中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丙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D.丁图中若B表示5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则A表示8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

4.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程②需要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5.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往往需要抗体来消灭从靶细胞中释放的抗原

B.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C.病毒感染时,在细胞免疫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

D.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呈递作用

6.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C2H2(g) + 5/2 O2(g) → 2CO2 (g) + H2O(l);

ΔH= -1300kJ/mol 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热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热量

C.有4NA个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热量

D.有8NA个碳氧双键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热量

7.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

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

它可过冷到-120℃。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 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8.F2和Xe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氧化性极强且极易水解的XeF2、XeF4和XeF6三种化合物。

如XeF4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XeF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八电子结构

B.XeF6分子中Xe的化合价为+6价

C.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XeF4按已知方式水解,每生成4molXe,转移12mol电子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加入足量FeBr2晶体时,只有一种离子浓度明显

减少的是     (    )

A.K+、OH、CO32―  B.Na+、Cl、Ag+    C.K+、SO42―、S2― D.H+、Cu2+、NO3

10.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乙中横坐标x表示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y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A.E表示反应生成铜的物质的量

B.E表示反应消耗水的物质的量

C.F表示反应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              

D.F表示反应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

11.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6ec8aac122bd4f6e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

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

6ec8aac122bd4f6e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C.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 mol N2O4

6ec8aac122bd4f6eD.若要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在25 min时还能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右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

A.NO消失的速率比RH快     

B.NO生成NO2

C.RH及NO2可以生成PAN及O3  

D.O3生成PAN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海王星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它有一颗卫星叫海卫三。若将海王星绕太阳的运动和海卫三绕海王星的运动均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要计算海王星的质量,需要知道的量是(引力常量G为已知量)(        )

A.海卫三绕海王星运动的周期和半径

B.海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半径

C.海卫三绕海王星运动的周期和海卫三的质量

D.海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太阳的质量

14.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则(        )

A.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260N

B.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60N

C.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126J

D.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36J

15.如图所示,由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N与静电计相接,极板M接地。用静电计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在两板相距一定距离d时,给电容器充电,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电容器所带电量Q不变,下面哪些操作将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

A.将M板向下平移

B.将M板沿水平向左方向远离N板

C.在M、N之间插入云母板(介电常数ε>1)

D.在M、N之间插入金属板,且不和M、N接触

16.a、b两种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C. a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若利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则用a光  

做实验时条纹间距大

 

 

 

17.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5.0 cm,振动周期为0.40 s,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1.0 m/s。当它由平衡位置O向上振动0.20 s后立即停止振动,则停止振动后经过0.20 s的时刻的波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18.如右图所示,一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并绕过ab、cd中点的轴OO′以角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若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夹角时(如图b)为计时起点,并规定当电流自a流向b时电流方向为正,则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第Ⅱ卷  必做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实验题(18分)

(1)一滑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滑块每次曝光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滑块在第1次曝光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     m/s。

(2)某同学要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的阻值(阻值约为),实验室提供了如    

下器材可供选择:

电池组E(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

电流表(量程为,内阻约为);

电流表(量程为,内阻为);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额定电流为1A);

电阻箱(阻值范围为,额定电流为1A);

开关S,导线若干。

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中的下述问题(实验中应尽可能的考虑更加准确地测量的阻值):

①     上述器材中因缺少电压表,需选一只电流表将它改装成电压表。请在图甲所示虚线框中画出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电路原理图。

② 请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测量Rx阻值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各器材的代号。

③ 实验中,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为,再调整滑动变阻器R1,使电流表A2的示数是,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是,则通过的电流是              mA,测出的阻值是           

 

 

 

 

 

 

20.(15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安全距离为200m,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h。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来说明安全距离为200m的理论依据。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s~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路面

动摩擦因数

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7―0.8

干碎石路面

0.6―0.7

湿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0.32―0.4

(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应该取多少?为什么?

(2)在计算中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该取多少?为什么?

(3)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200m为必要的安全距离。

 

 

 

 

 

 

 

 

 

 

21.(19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两光滑导轨水平放置,两条导轨相距为d,左端MN用阻值不计的导线相连,金属棒ab可在导轨上滑动,导轨单  位长度的电阻为r0,金属棒ab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均匀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加,B=kt,其中k为常数。金属棒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导轨向右做匀速运动,t=O时,金属棒ab与MN相距非常近,求当

(1)回路中的电流强度I

(2)水平外力的大小F;

    (2)闭合回路消耗的电功率P

 

 

 

 

 

 

 

 

22.(20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细圆管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固定在竖直面内,管口B、C的连线是水平直径.现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B点正上方的A点自由下落,A、B两点间距离为4R.从小球进入管口开始,整个空间中突然加上一个匀强电场,电场力在竖直向上的分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结果小球从管口C处脱离圆管后,其运动轨迹经过A点,设小球运动过程中带电量没有改变,重力加速度为,求:

(1)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水平分力及小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

(3)小球经过管口C处时对圆管壁的压力

 

 

 

 

 

 

 

 

 

 

23.(15分)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或结构信息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3倍

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

 (1) 指出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须指明周期和族)

(2) 元素A、D分别与元素C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甲和1∶1的化合物乙,则甲属于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乙的电子式为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元素B、D组成化合物丙,其晶体类型为              ,化合物丙的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4) 元素A与氢元素组成化合物丁,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由化合物丁、元素C的单质和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可构成原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4.(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请并回答相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Ⅰ 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1)按图示的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E的质量。

(2)将a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A中,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基本上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加热A一段时间后,A、B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其中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一个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相当一段时间后,从A中逸出气体的速率仍然较快,除因温度较高,其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发现此时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种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测定铁的质量分数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5)最后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评价时,小组内有同学提出,本套装置在设计上存在多处缺陷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其中会导致铁质量分数测量值偏低是(任答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5分)在某个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在T℃时按下图1所示发生反应:mA(g)+nB(g)6ec8aac122bd4f6epD(g)+qE(s),DH<0(m、n、p、q为最简整数比)。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1)据图1所示,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用D表示该反应速率为____      _;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至两位小数);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7 min时:

①若降低温度,D的浓度变化最可能的是_____(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在7min时仍为原平衡,此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一半,请在图3中画出

7 min后D浓度变化情况。

(4)在T℃时,相同容器中,若开始时加入0.2 mol A 、0.8 mol B 、0.9 mol D 、0.5 mol E反应,达到平衡后,A的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C. 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6.本题分Ⅰ、Ⅱ两小题:

Ⅰ. (8分)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冻雨和暴雪灾害,在寒冷的环境中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积极投入抗灾抢险战斗,有些战士连续几个昼夜奋战在抗灾一线。请根据人体新陈代谢及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士们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机体通过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管            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机体            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

文本框: 血液浓度和游离脂肪酸浓度    (2)一些战士在抢险中不能及时补充到食

物,如图为他们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两种物

质的变化曲线,其中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直

接依赖于              分解。血液中游离脂

肪酸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若水分也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则

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通过排尿量的变化调节机体水分的平衡。

  (3)为尽快消除冰雪恢复交通,战士们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骨骼肌细胞在

供氧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         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                   (缓冲物质)发生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Ⅱ.(12分)增加产热能力是非冬眠的小哺乳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存对策,其中非颤抖性产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褪黑激素和短光照对非颤抖性产热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基本操作:用于实验的小鼠雌雄各半,喂以标准鼠饲料, 并添加少量胡萝卜,控制室温为23℃,实验中动物单笼饲养。

实验步骤:

褪黑激素处理组:12/12 (小时)光/暗,每日在光照 12 小时后,于腋下注射含 12.5 μg褪黑激素的 1% 酒精生理盐水0.1 ml。

短光组:10/14 (小时)光/暗。

动物驯化四周,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各组平均值)

组别

动物数
(只)

体重

静止代谢率

 (ml O2/g?h)

非颤抖性产热
(ml O2/g?h)

实验前

实验后

褪黑激素组

6

34.3

39.1

5.45

9.97*

短光照组

6

32.6

32.5

6.58

10.65*

(1)有同学分析表中数据,认为不能获得“褪黑激素和短光照使非颤抖性产热增加”的结论,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

(2)实验中控制室温为23℃主要是________                                _______。

(3)如褪黑激素能使小鼠非颤抖性产热增加,控制产热增加的中枢位于________,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肝脏细胞中与产热有关的________(细胞器)数量增多,血液中_______(激素)的含量也会增加。

 

27.(22分)

Ⅰ.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       倍体。           

(2)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一般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

II.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具有          性致死效应,位于          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如何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选考部分

第II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选一题作答,若第28、29题都作答,则按28题计分,若第30、31题题都作答,则按30题计分;第32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请将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区域指定位置上。

28.[物理――选修3-3](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第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学科网(Zxxk.Com)

    ①常温、常压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变化过程中,若吸热,则一定对外做功学科网(Zxxk.Com)

    ②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③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何形状,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即表现为各向异性

    ④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房间里气温升高3℃时,房间内的空气将有1%逸出到房间外。由此可计算出房间内原来的温度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30℃         ②27℃          ③24℃         ④21℃

29.[物理――选修3-5](本题共有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第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核反应方程式中,下列关于X和k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 X是中子,k=9     ② X是中子,k=10

③ X是质子,k=9     ④ X是质子,k=1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氢原子从n = 2的状态跃迁到n = 6的状态时,发射出光子
  ②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③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数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④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叠氮化物是一类重要化合物,在炸药、磁性化合物研究、微量元素测定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氢叠氦酸(HN3)是一种弱酸,分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联氨被亚硝酸氧化时便可生成氢叠氮酸(HN3):

N2H4+HNO2=2H2O+HN3

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微弱电离出H+和N3-。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HN3中含有5个σ键

    B.HN3中三个氮原子采用的都是sp2杂化

    C.HN3、HNO2、H2O、N2H4都是极性分予

    D.肼(N2H4)沸点高达113.5℃,说明肼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2)叠氮化物能与Fe3及Cu2及Co3等形成络合物,如:Co[(N3)(NH3)5]SO4,在该络合物中钴显___________价,根据价层互斥理论可知SO42空间形状为:_____________,写出钴原子在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c8aac122bd4f6e(3)由叠氮化钠(Sodium azida)NaN3热分解可得光谱纯N2:2NaN3(s)→2Na(l)+3N2(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NaN3与KN3结构类似,前者晶格能较小

B.钠晶胞结构如右图,晶胞中分摊2个钠原子

C.氮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

D.氮气常温下很稳定,是因为氮的电负性小

(4)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2例)

31.【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已知:①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金属反应,生成烃基金属有机化合物,该有机

化合物又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能与含羰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醇,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R1、-R2表示烃基)

②有机酸和PCl3反应可以得到羧酸的衍生物酰卤:6ec8aac122bd4f6e

③苯在AlCl3催化下能与酰卤作用生成含羰基的化合物: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科学研究发现,有机物X、Y在医学、化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分子式均为C10H14O,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并均可经上述反应合成,但X、Y又不能从羰基化合物直接加氢还原得到。X与浓硫酸加热可得到M和M',而Y与浓硫酸加热得到N和N'。M、N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而M'和N'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下列是以最基础的石油产品(乙烯、丙烯、丙烷、苯等)及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X的路线:

其中C溶液能发生银镜发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写出C、Y的结构简式:C_________ _____ Y ______________

(3)写出X与浓硫酸加热得到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过程⑤中物质E+F→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8分)

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           。将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              酶和             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而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应具有     以便进行筛选。

(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           再包裹合适的

                 等。

 

 

 

 

 

 

 

 

 

 

 

 

       

 

 

 培文高中2009届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模拟考试试卷(七)答题卡

第I卷(必做,共108分)

一.选择题(7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选择题(36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Ⅱ卷    必做部分(共157分)

19.实验题(18分)

(1)              ;                      

(2)①在甲图中作答

②在乙图中作答

                             

 

 

 

 

 

 

20.(15分)解:

 

 

 

 

 

 

 

 

 

 

 

 

 

 

 

 

 

 

 

 

 

 

 

 

 

 

 

 

 

 

 

 

 

 

 

 

 

 

 

 

 

 

 

 

 

 

 

 

 

 

 

选考部分(共35分)

 

28.[物理――选修3-3](12分)

23.(15分)(1)                

(2) _________,                                                                。 

(3)                         。(4)                                    

 

 

24.(15分)

Ⅰ(2):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福建省培文高中2009届高考第六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300分)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I卷均为必考内容,第II卷包括必考与选考两部分

第I卷(必做)

第I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试题详情

西安中学

师大附中

高200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新一中

长安一中

数 学 理 科

 命题人:师大附中    孙永涛

审题人:高新一中   王胜利

 

 

 

 

 

试题详情

第三主题 人类文化

青浦高级中学 吴国章

[主题内容分析]

文明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以法律维系社会,反映了人类正义和公平观念的进步;以文学、史学、哲学、艺术表现精神生活的不同领域,反映了人类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法律体系和社会意识的巨大差异。人类对自然和人生的最初探讨逐渐发展为宗教,它对社会有着深刻而长久的影响。

第一单元 维系文明社会的法系

[单元内容分析]

法律源于原始时代的习惯与禁忌,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形成。早期成文法典既有原始法律遗风,更具阶级统治特征。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区别,决定了各文明区域法系特征的差异。审判制度的演变既是人类追求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过程,也是法制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是文明传承和相互交往的结果。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习惯到法的历史演变,分析法律产生的条件;了解早期成文法典的内容,分析早期成文法典的特征。

(2)了解中华法系、罗马法系、英国法系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不同法系特征,分析经济生活和社会意识与法系特征的关系。

(3)了解审判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审判机构和刑罚的功能;了解不同法系审判制度的差别,辨别近代不同的法院设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法律的产生、不同法系的形成和审判制度的演变,使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观察事物,从而掌握历史追溯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法律内容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法系和法院设置的辨别,使学生学会对不同事物的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法律的产生和审判制度的逐渐完善是社会发展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2)法系特征的不同是文明区域性特征的表现,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要彼此尊重。

(3)法律思想、法律体系的相互影响是文明交往的结果。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

(1)法律的产生和早期成文法典的特征。

(2)世界主要法系的特征。

(3)审判制度的完善是法律文明进步的表现。

2.内容解析

(1)法律是由习惯演进而来的,又是国家统治的产物,所以早期成文法典带有明显原始遗风和统治工具的特征。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证,它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而形成,又成为维系社会文明的重要机制,所以法律制度作为制度文明的内容,其形成与发展表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受经济活动和思想意识的影响,对法律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法系。不同的法系特征正是文明多样性的表现。

(3)审判机构和刑罚功能的演变既反映了社会的演变,更是社会文明在法治文明上的体现。

 

 

试题详情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仿真试题(山东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本试卷分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套(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40分,考生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讲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22小题,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盘(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16   Na23   S 32   Cl 35.5

试题详情

安徽省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按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择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     如果时间A、B互斥,

      那么P(A+B)=P(A)+P(B)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第Ⅰ卷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物理热点之五 单棒在磁场中的运动

单棒在磁场中运动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我们知道题的数量是无限的,而类型是有限的,对于每类型的题目都对应一个题根,大量的习题都是根据该题根添枝加叶改造而成,只要你找到了题根,你就会感到题海有边,题根是岸。

题根】如图1所示,金属杆ab以恒定的速度v在光滑平行导轨上向右滑行,设整个电路中总电阻为R(恒定不变)整个装置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杆中的电流强度与速率v成正比

B.磁场作用下ab杆的安培力与速率v成正比

C.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功率与速率v的平方成正比

D.外力对ab杆做功的功率与速率v成正比

[解答]ab棒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因此

ab杆上的电流,选项A对,磁场作用于ab棒上的安培力故选项B正确,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功率,故选项C正确,外力对ab杆做功的功率,故选项D错。

变化一 单棒在磁场中做变加速运动然后匀速

【例1】(2001年上海高考题)如图2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α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棒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

,金属棒的速度会趋近一个最大速度Vm

A.如果B增大,Vm将变大

B.如果α增大,Vm将变大

C.如果R增大,Vm将变大

D.如果m减小,Vm将变大

   [解答]利用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远离读者,

利用左手定则可知磁场力沿钭面向上,将导体棒受力

的三维图转化为二维图如图3所示,开始时棒的速度由0

增大,磁场力F也由0增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加速度a将减小,当a减小到0时,棒以最大速度Vm匀速直线运

动,即mgsinα=B2L2Vm/R,

Vm=mgRsinα/B2L2,要使Vm增大,正确选项为B、C

变化二 单棒在磁场中做变减速运动

【例2】(2006年高考上海卷12题).如图4所示,

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与固定电阻R1和R2

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ab,质量

为m,导体棒的电阻与固定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相等,与

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ab沿导轨向上滑动,

当上滑的速度为V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为F.此时

(A)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Fv/3.

(B)电阻 R1消耗的热功率为 Fv/6.

(C)整个装置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μmgvcosθ.

(D)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F+μmgcosθ)v

 [解答]: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BLv,回路总电流 I=E/1.5R,安培力 F=BIL,所以电阻 R1 的功率 P1=(0.5I)2 R=Fv/6, B 选项正确。由于摩擦力 f=μmgcosθ,故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 μmgvcosθ。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F+μmgcosθ)v。故正确选项为B、C、D。

变化三 单棒在磁场中匀速直线运动

【例3】如图5所示,粗细均匀的电阻为R的金属环放在磁

感应强度为B的垂直环面的匀强磁场中,圆环直径为d.长也

为d、电阻为的金属棒ab在中点处与环相切,使ab始终

以垂直棒的速度V向左运动,当到达圆环直径位置时,ab

棒两端的电势差大小为多少.

 [解答]ab到达虚线所示直径位置时,由于金属棒切割

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等效于电源,等效全电路如图6

所示,.

变化四 单棒在磁场中做变加速运动然后匀速

【例4】(2005年上海高考题)如图7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

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m,导轨平面与

水平面成θ=37°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方

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0.2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

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0.25.求:

(1)求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8W,

求该速度的大小

(3)在上问中,若R=2Ω,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

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g=10rn/s2,sin37°=0.6,

cos37°=0.8)

 [解答] (1)金属棒开始下滑的初速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    由上式解得a=10×(O.6-0.25×0.8)m/s2=4m/s2

(2)设金属棒运动达到稳定时,速度为v,所受安培力为F,棒在沿导轨方向受力平衡

mgsinθ一μmgcos0一F=0

此时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电路中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P= Fv

由以上两式解得

(3)设电路中电流为I,两导轨间金属棒的长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P=I2R

由以上两式解得

由右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变化五  单棒在磁场中做平抛运动

【例5】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如图8所示,将一水平放

置的金属棒ab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设整个过程中棒始终保持水

平,且不计空气阻力,则在金属棒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的大小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保持不变 D.大小不断改变,方向不变

 [解答] 将金属棒的速度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分速度,由于竖直分速度与磁感应强度B平行,对产生感应电动势不起作用,水平速度与B和棒分别垂直,则感应电动势E=BLV0,由于平抛运动水平速度不变,所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变,由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由ba,故正确选项为C。

变化六  单棒在磁场中匀加速运动

【例6】如图9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r0=0.,导轨的端点P、Q用电

阻可忽略的导线相连,两导轨间的距离=0.2m,有随时间变化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已知磁感应强度B与时间t的关系

为B=kt,比例系数k=0.020T/s.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

无摩擦地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最靠近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导轨的另一端滑动,求在t=6.0s时金属杆所受的安培力

 [解答]以a表示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在t时刻,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此时杆的速度v=at,这时,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面积S=L,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而B=kt , ,回路的总电阻,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作用于杆的安培力 解得  代入数据为.

变化七.金属棒在磁场中先匀加后匀速

例7】.如图10所示,水平面上有两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d0.5 m,左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2 W的电阻R连接,右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4 W的小灯泡L连接,在CDEF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CE长为2 mCDEF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t=0时,一阻值为2 W的金属棒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B位置沿导轨向右运动,当金属棒从AB位置运动到EF位置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没有发生变化,求:(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2)恒力F的大小;(3)金属棒的质量。

 

 

 

 

[解答](1)金属棒未进入磁场时,RRLR/2=5 W

E1===0.5 V,ILE1/R0.1 A

(2)因灯泡亮度不变,故4 s末金属棒进入磁场时刚好匀速运动,

IILIRIL+=0.3 AFFABId=0.3 N

(3)E2IR+)=1 V,v==1 m/s

a==0.25 m/s2m==1.2 kg

变化八  单棒在磁场中定轴转动

【例8】如图11所示,粗细均匀的金属环的电阻为R,可绕轴O转动的金属棒OA的电阻为,棒长为L,A端与环相接触.一阻为的定值电阻分别与棒的端

点O及环边缘连接,棒OA在垂直于环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

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求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

范围.

 [解答]当金属棒转动时,设OA棒转至图示位置时,金属

环A、D间的两部分电阻分别为Rx、Ry,金属棒产生电动势相

当于电源,等效电路如图12所示,则电路中的总电流

,式中

因为Rx+Ry=R为定值,故当Rx=Ry时,R有最大值;当Rx=0

或Ry=0时,

R有最小值为零,故  ,     

所以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范围.

针对训练

1.(16分)如下图所示,水平面上的金属框架abcd(ab∥cd,ab⊥bc),宽度L=0.5m,匀强磁场与框架平面成θ=30°且垂直于bc边,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0.5T,框架电阻不计,金属杆MN垂直于ab和cd置于框架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无摩擦地沿着ab和cd向右滑动,MN的质量m=0.05kg,电阻R=0.2Ω,试求当MN的水平速度为多大时,它对框架的压力恰为零。(g=10m/s2

 

 

 

 

 

2.(15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d0.5 m,左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2 W的电阻R连接,右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4 W的小灯泡L连接,在CDEF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CE长为2 mCDEF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t0时,一阻值为2 W的金属棒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AB位置沿导轨向右运动,当金属棒从AB位置运动到EF位置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没有发生变化,求:

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2)恒力F的大小;(3)金属棒的质量。

 

 

 

 

 

 

 

 

 

 

 

 

3.(18分)如图甲所示,空间存在B=0.5T,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MNPQ是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粗糙长直导轨,间距L=0.2mR是连在导轨一端的电阻,ab是跨接在导轨上质量m=0.1kg的导体棒。从零时刻开始,通过一小型电动机对ab棒施加一个牵引力F,方向水平向左,使其从静止开始沿导轨做加速运动,此过程中棒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图惭是棒的v―t图象,其中OA段是直线,AC是曲线,DE是曲线图象的渐近线,小型电动机在12s末达到额定功率,P=4.5W,此后功率保持不变。除R以外,其余部分的电阻均不计,g=10m/s2

   1)求导体棒在0―12s内的加速度大小;   2)求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电阻R的阻值;   3)若t=17s时,导体棒ab达最大速度,从0―17s内共发生位移100m,试求12―17s内,R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1)求t=2s时电容器的带电量

   (2)说明金属杆做什么运动                 

   (3)求t=2s时外力做功的功率

 

 

 

 

 

516分)、如图,半径为r=1m,电阻不计的两个半圆形光滑导轨并列竖直放置,在轨道左上方端点M、N间接有“2.5Ω,1.6W”的小灯泡,整个轨道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1T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导轨间距L=1m、现有一质量为m=0.5kg,电阻为2.5Ω的金属棒ab从M、N处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到达导轨的最低点O、O/,此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求:(1)金属棒ab到达导轨的最低点时导体棒的速度大小;

(2)金属棒ab到达导轨的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金属棒ab从MN到OO/的过程中,小灯泡产生的热量

 

 

 

 

 

 

 

 

 

 

 

 

 

 

 

 

 

 

 

 

 

 

 

 

 

 

6.(17分)如图所示,两条水平导轨AC=d和AD(足够长)互成á角,导体EF与AC和AD接触良好,以恒定速度v沿AC方向运动,EF单位长度电阻为r,两条导轨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求:导体EFA点运动到C点这段时间内电路中释放的总热量。并定性画出EF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说明理由)。

 

 

 

 

 

 

 

 

 

 

 

 

 

 

 

 

 

 

 

 

 

 

 

 

 

 

 

 

 

 

 

 

7、(20分)如图所示,两根正对的平行金属直轨道MN、M´N´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轨道之间的距离l=0.50m。轨道的MM´端之间接一阻值R=0.40Ω的定值电阻,NN´端与两条位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光滑金属轨道NP、N´P´平滑连接,两半圆轨道的半径均为R0=0.50m。直轨道的右端处于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B=0.64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区域的宽度d=0.80m,且其右边界与NN´重合。现有一质量m=0.20kg、电阻r=0.10Ω的导体杆ab静止在距磁场的左边界s=2.0m处。在与杆垂直的水平恒力F=2.0N的作用下ab杆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磁场的左边界时撤去F,结果导体杆ab恰好能以最小速度通过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PP´。已知导体杆ab在运动过程中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导体杆ab与直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轨道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取g=10m/s2,求:

⑴导体杆刚进入磁场时,通过导体杆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⑵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上的电荷量;

⑶导体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整个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8.(14分)如图所示,两根不计电阻的倾斜平行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o ,底端接电阻R=1.5Ω.金属棒a b的质量为m=0.2kg.电阻r=0.5Ω,垂直搁在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a 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虚线为一曲线方程y=0.8sin(x)m与x轴所围空间区域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取g=10m/s2,sin37o=0.6,cos37o=0.8).求:

(1).当金属棒a b下滑的速度为m/s 时,电阻R的电功率是多少?

(2)当金属棒a b运动到Xo=6 m处时,电路中的瞬时电功率为0.8w,在这一过程中,安培力对金属棒a b做了多少功?

 

 

 

 

 

 

 

 

 

 

 

9.(18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两根光滑固定导轨相距0.5m竖直放置,导轨电阻不计,下端连接阻值为的电阻,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8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两根质量均为0.04kg、电阻均为r=0.5的水平金属棒都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用一根细线悬挂,细线允许承受的最大拉力为0.64N,现让棒从静止开始下落,经ls钟细绳刚好被拉断,g取10m/s2。求:

(l)细线刚被拉断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

(2)从棒开始下落到细线刚好被拉断的过程中,通过棒的电荷量

 

 

 

10.(20分)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光滑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MNPQ矩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CDEF矩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B1的最大值为2B。现将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长为L的金属细棒cd跨放在MNPQ区域间的两导轨上并把它按住,使其静止。在t = 0时刻,让另一根长为L的金属细棒abCD上方的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同时释放cd棒。已知CF长度为2L,两根细棒均与导轨良好接触,在ab从图中位置运动到EF处的过程中,cd棒始终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tx是未知量。

   (1)求通过cd棒的电流,并确定MNPQ区域内磁场的方向;

   (2)当ab棒进入CDEF区域后,求cd棒消耗的电功率;

   (3)求ab棒刚下滑时离CD的距离。

 

 

 

 

 

 

 

 

 

 

 

 

 

 

 

 

 

 

 

 

 

 

 

 

 

 

11.(18分)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CD与EF间距为L=1 m,与水平夹角为θ=300,导轨上端用导线CE连接(导轨和连接线电阻不计),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0.2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根电阻为R=Ω的金属棒MN两端有导电小轮搁在两导轨上,棒上有吸水装置P。取沿导轨向下为轴正方向,坐标原点在CE中点。开始时棒处在位置(即与CE重合),棒的起始质量不计。当棒开始吸水自静止起下滑,质量逐渐增大,设棒质量的增大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即,其中=0.01 kg/m1/2。求:

 (1) 在金属棒下滑1 m位移的过程中,流过棒的电荷量是多少?

 (2) 猜测金属棒下滑过程中做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并加以证明。

 (3) 当金属棒下滑2 m位移时电阻R上的电流有多大?

 

 

 

 

 

 

 

 

 

 

 

 

 

 

 

 

 

试题详情

安徽省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择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参考公式:

    锥体体积公式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V=Sh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第1卷

试题详情

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

交大附中  彭禹

[单元内容分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衣食住行可以被视为构成人类文明基础的最基本要素,满足社会生活需求的生产力是人类全部生产力中最基本而且最主要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在人类历史中与文化、生产力等其他各种文明要素有着长期的、相互的、变迁着的影响。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服饰的类别与功能、早期服饰的几种重要材料;人类饮食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同地区与不同文化下存在着的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的差异;居住建筑的四种类型;交通的几种主要设施及交通工具。

(2)理解中国服饰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饮食差异的历史文化因素;中国居住设施的历史文化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生产力、文明交流等多种文明要素共同对社会生活发生长期的、变化着的影响,社会生活对这些文明要素也同样存在着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师对服饰类别与功能、饮食方式、居住设施类型等的示范讲授与学生模仿归纳,使学生初步掌握史学归纳分类的方法。

(2)通过学生利用已知的文明史观点分析多种文明要素与社会生活在历史中的交互影响,从而初步掌握从文明史角度、从多种要素出发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3)通过对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材料和各种相关要素的分析、探讨,从而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学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历史反映了先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变化中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艰难努力,体现了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求美好生活的纯真愿望,从而自然地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意并且激发对当今美好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中国在社会生活中卓越贡献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

(1)社会生活与生产力的关系。

(2)社会生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2.内容解析

(1)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因为其反复出现而成为文明结构的一部分,故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文明整体结构的变化。

(2)取得以及加工社会生活所需各种资材的能力是生产力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这一能力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社会生活水平是反映一个时代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对社会生活的需求又制约或者刺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3)历史文化赋予社会生活五彩纷呈的特色,而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则又成为历史文化新的组成部分。

(4)社会生活在文明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内容,同时又反向促进文明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其中交通的发展尤其提供给文明交流更多的便利并使其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生。

(5)社会生活的沿革、变化与发展又是能动的,它反过来又推动着制约它们的要素的变化与发展。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