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例题分析:
例题1 有下列物质:①牛奶 ②无水酒精 ③澄清石灰水 ④波尔多液 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 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中的溶质是 。
分析:此题是考查关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同时要求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概念和特征可知:牛奶是乳浊液;波尔多液是悬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二氧化碳后发生如下反应:CO2+Ca(OH)2=CaCO3↓+H2O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锌溶解在稀硫酸中存在反应:Zn+H2SO4=ZnSO4+H2↑,生成的硫酸锌溶于水中形成硫酸锌溶液,溶质应为硫酸锌而不是锌;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正确答案 ③⑥,Ca(OH)2 ,ZnSO4。
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B.所有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
C.若对将要成为饱和状态的溶液,只要蒸发溶剂一定能成为饱和溶液
D.当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分析:选项A是没有抓住饱和溶液的关键词“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若改变温度,就能继续溶解NaCl;另外在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还是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等其他溶质的。选项B对大多数溶质而言,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达到饱和状态,但对某些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如Ca(OH)2,温度降低,反而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了。选项C,若200C的KN03溶液,即使是饱和的,但蒸发少量溶剂后保持一定的温度(如800C)时,可能会成为不饱和溶液了。选项D中,不仅注意到了溶质量的减少,同时也意识到了析出晶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若是通过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的,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与前者相同了。正确答案 D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