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83  791  797  801  807  809  813  819  821  827  833  837  839  843  849  851  857  861  863  867  869  873  875  877  878  879  881  882  883  885  887  891  893  897  899  903  909  911  917  921  923  927  933  939  941  947  951  953  959  963  969  977  3002 

2009届新课标物理考点预测(2)

相互作用

 

  一、考点介绍

本考点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也是核心知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可以看出本考点考查有如下几类:一是对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的考查出现率几乎高达100%;二是纯属静力学的考题,物体受力不在一条直线上,通常为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三是连接体的平衡问题,通常考查整体法和隔离法,难度稍大一些;四是与其他知识综合进行考查,如与动力学、力量、动量、电磁学等知识综合,难度较大;五是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试题详情

中考作文开头结尾技巧浅淡

 

写作是无定式而又有法的,所谓"有法",是说行文用笔中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比如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巧用诗文典故等等。在这里,我们就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来谈谈关于行文中的一些技巧。

    文章的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脸面,这张脸孔是否漂亮,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篇文章阅读的兴趣。

    关于文章的开头,有许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开门见山--于开篇段落就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说出来。如果是一篇记叙文,可以在开头点明自己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如果是一篇散文,可以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中心观点来做文章的开头--这样就能给读者一种亲和感,缩短阅读距离,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此外,还有一种与这些方法相反的开头形式,从与自己观点或所要讲述的故事相反的观点或故事来入手。马南?的《燕山夜话》里有一篇《"初生之犊不怕虎"》,开头是这样的:

    最近人们在谈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其他成就的时候,常常引用"初生之犊不怕虎"这句成语,来形容中国青少年队伍里不断涌现的新生力量。我看这句话,作为一般的比喻来说未尝不可,但是仔细一想,这个比喻却不很恰当。因为说的是初生的牛犊,实际上比不得老虎,只是不怕而已,也许是不懂得怕;而我们的年轻一代经过实际较量完全证明,他们根本不是初生之犊所可比,他们的力量比虎还要强。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赞扬我国年轻一代的力量强大,朝气蓬勃,"比虎还要强",却从"初生之犊不怕虎"说起,以此开头使文章增色不少。

    又如,有一种交代式的开头方法。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交代写作的起因、动机、有关人物、事件的背景或文章所讨论的影响和意义等等。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引出式的开头方法,就是从某种具体的人物、事件、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入手,从而引出所要讲述的话题、主旨、事件的开头方法。有一篇文章《"和风细雨"好》,它是这样开头的:

    春天来了,细雨蒙蒙,和风习习,春意盎然,一片生机。

    面对大自然的奇景幻化,一副春联蓦然涌上心头:"细雨点破红梅枝头玉,和风吹开绿柳叶中金。"细加品味,感到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而且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耐人寻味。你看,细雨和风,貌似绵柔无力,实则绵中有刃,柔中寓刚,居然能开"金"破"玉",拨动大自然的生机,实在神奇。

    作者在对春天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一副春联的赏析之后,渐渐引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这是用"引出式"开头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例。

    还有一种开头的技巧,我们可以称作"渐入法"。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或空间顺序,由远及近,渐次引入故事,引人话题;表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一般原则或普遍规律谈起,渐渐说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这种开头方式,是最常用的。

    另外,有必要说说"设疑法"。这种开头方式在文章起首提出疑问,或是设置一个引起读者兴趣的悬念,再在后文阐释,慢慢揭开疑团。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一句不起眼的话,却能让人思绪万千:作者先前肯定是在散步,什么样的奇景能让他把脚步留住,什么样的瑰丽能把他的心挽住,什么样的仙境能让他留下永久的惊叹,读者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

    以上的一些关于文章如何开头的技巧和方式各有特点,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个人习惯进行一定的灵活变通。同时,还可以归纳出其他的方法,比如,引用名言、警句、诗歌做开头,运用对话开头等等。

    文章结尾的技巧和方法,与文章的开头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不可忽视的。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法叫作"斩截法",主体结构说完就完,斩钉截铁,戛然而止,没有多余拖沓的废话,没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或补充,能给读者以主体鲜明的印象。比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小说一直用悬念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着,直到文章的结尾处,被捂的盖子才被揭开:德拉卖掉了一头飘逸的长发买了一根白金表链,而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了一把梳子。结尾出人意料;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

    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同样是使文章结尾生动、富有意蕴的一种结尾方法,叫作"呼应法"。一位同学在作文《悔改》中是这样开头的:"人们常说'人世间没有后悔药吃',我想,这句话也不一定确切。"再看他的结尾:"这不,'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首尾呼应得多么自然。又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是这样的:"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回应了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中我们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开头的"走",可能是在散步,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意义更深一层--人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作者深受鼓舞,于是走向无限的生命支点。这种首尾的回应,很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而一种较为常见的结尾方法,是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清晰明朗的总结,甚至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恰当的总结和归纳往往会使文章增色。还有一种结尾方法,利用结尾引申出一层新的意思,略加交代,或由个别而到一般,由此及彼,引人深思,回味无穷。这种结尾方法,我们称之为"引申法"。与"引申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种结尾方法,叫"建议法",即在结尾时,利用文章中提到的故事、观点、表达的中心思想等等,向读者发出建议或号召,产生一种感召,从而激发读者的深省、响应,使之付诸实践。

    最后,介绍一种"补充法",即利用结尾补充说明某种情况、某种意见、某个事件,或附带交代写作的起因和动机等等。

    所有这些开头和结尾的技巧方法,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在这些"死法"中求变,从实际出发,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

 

试题详情

2009届新课标物理考点预测(1)

质点的直线运动

一、考点介绍

本考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基础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考点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诸多物理量,基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图象、图象、测定加速度时用到的“逐差法”等知识。近两年来,高考主要考查是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及其应用,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图象。对本考点知识的考查既有单独命题,也有与牛顿运动定律以及今后学习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其中以中等以上的试题出现。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本考点还可以与航空、航海、铁路等交通方向知识新情境综合。

试题详情

2009届高三化学各地月考试题汇编:碱金属(2)

1、(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在体积均为1L,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投入0.23g Na,则下图中比较符合反应事实的曲线是( B )

 

2、(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屑溶于足量稀硝酸:Fe+4H+NO3=Fe3+NO↑+2H2O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HCO3+OH=CO32+H2O

C.金属钠溶于足量水中:2Na+2H2O=2Na+H2↑+2OH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2C6H5OH+CO32

3、(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50 mL盐酸

50 mL盐酸

50 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V(CO2)(标况)

2.24L

3.36L

3.36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混合物9.2g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4.(宁夏银川一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2.8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1.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C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5、(福建仙游现代中学09届高三期中11月考试)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

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

之比为                   (  A  )

A.3:4:1                 B.3:3:2       C.6:7:3            D.6:9:0

6.(山西省实验中学09届高三9月考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B )

A.2F2+2H2O=4HF+O2↑                                B.2Na2O2+2H2O=4NaOH+O2

C.3NO2+H2O=2HNO3+NO                             D.2Na+2H2O=2NaOH+H2

7.(四川飞龙中学2009届理科应届第三次月考)(15分)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图Ⅰ、Ⅱ所示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实验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同一套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应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                   

(4)某同学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条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                                       

(5)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

①当澄清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                                                                                                                              

答案.(1)Ⅱ(2分)            (2)D(2分)          (3)NaHCO3(2分)

(4)2NaHCO3Na2CO3+H2O+CO2↑    (各2分)

(5)①HCO+Ba2+OH=BaCO3↓+H2O(2分)

②Na2CO3(1分)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O。(2分)

8.(飞龙中学2009届理科应届第三次月考)2.1 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A)

A.2.1 g             B.3.6 g                  C.7.2 g                     D.不可求

9、(鞍山13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10分)钠是活泼金属,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课本在生成物过氧化钠旁注明,指的“是反应的主要产物,由于空气中还有其它成分,因此可能还有一些同时发生的其它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据此进

【猜想】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还有氮化钠。

【查阅资料】氮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气。Na3N+4H2O==3NaOH+NH3.H2O,NH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①取11.5 g钠单质放在一块薄铁皮上,上扣一玻璃罩(玻璃罩内为干燥且无酸性气体的足量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薄铁皮,钠燃烧;

②将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得到0.224 L(折算成标准状态)气体和1000 mL溶液;

③经检验,该气体为纯净的氧气;

④从1000 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加入1.00 mol?L1HCl溶液至13.50 mL时恰好红色褪去。

【结论】

(1)通过计算确定钠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氮化钠。

                

 

 

 

 

 

 

 

(2)计算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n(Na)=0.500 mol   n(NaOH) =0.500mo1?L1
25 mL溶液中n(NaOH)=1.25×102 mol

n(HCl)=1.35×102 mol

n(HCl)> n(NaOH) 

说明溶液中还有碱性物质―氨水,所以燃烧产物中含有氮化钠             (3分)

(2) n(O2)=0.224/22.4=0.0100 mol

2Na2O2+2H2O=4NaOH+O2
0.0200 mol           0.0100 mol

n(Na2O2)=0.0200 mol                                             (2分)

1L溶液中

n(NH3?H2O)=(1.35×102 mol -1.25×102 mol )×=0.0400mol

Na3N+4H2O=3NaOH+NH3?H2O
4.00×102 mol      4.00×102mol

n(Na3N)=0.0400mo1                                               (3分)

n(Na2O)=(0.500 mo1-0.0400 mo1×3-0.020 mo1×2)/2=0.170 mo1 

燃烧产物中Na2O2、Na2O、Na3N的物质的量之比

==0.0200 mol:0.170 mo1:0.0400mo1 =2:17:4      

10. (河北正定中学09高三第一次月考) ( 8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标准状况下5.6 L气体甲,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固体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1 mol气体乙完全燃烧时生成l mol E和2 mol丙。则乙的电子式为         

(3)C溶液中的溶质和丙以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利用图中有关物质,实现C→B的转变。该物质为                 (填写化学式)

(5)若甲和乙恰好完全反应.则A与W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1) Na2O2+2H2O=4NaOH+O2↑;(2分)0.5mol (1分)(2)H:CC:H

(1分) (3)CO2+OH-= HCO3-(2分) (4) Na2CO3或NaHCO3 (1分) (5) 1:5 (1分)

11.(河北正定中学09高三第一次月考)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12.(哈尔滨九中2008-2009高三第二次月考)某温度下,w 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

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 g。在①H2②CO  ③CO和H2的混

合气   ④HCHO  ⑤CH3COOH  ⑥HO―CH2―CH2―OH中,符合题意的是( D )

A.均不符合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④⑤                          D.全部符合

 

 

 

 

 

 

 

 

 

试题详情

中考作文实战指导

 

 一、作文形式:

  1、给材料作文

  是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内容,意图是什么(主旨――理、情)。主要是把握材料中心,确定要写作文的主旨。

  2、话题作文

  由所给材料引发联想和想象,开阔思路;话题可以是中心,可以是引子,可以是线索;行文中要点话题,根据话题立意,在话题材前添加词语使作文范围明确具体。

  二、构思:

  如何开头:回忆式,主旨式,材料引入式……

  如何展开:详写什么材料、略写什么材料,表达方式的运用

  如何结尾:议论式,抒情式,议抒式。

  三、选材:

  围绕主旨,详略材料,熟悉的,筛选。

  四、行文:

  多段,过渡,结合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成语使锦上添花,段有中心(句),创造性地仿写(好开头、好结尾),字工整,标点符号占用的格子要恰当、不能一逗到底,字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特别不能粘贴,忌病句错字,恰当引用材料,恰当点话题,千万不能不结尾。

  五、建议:

  一定要打腹稿;先选材、立意、构思、行文,后拟题目(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地点、主旨,典型特征或语言),不能没有题目;要平心定气;要花四十分钟以上的时间做作文、做完作文后再检查完善试卷。

  六、话题作文题目参考

  1、从前有一个猎人,养了一条很忠实的狗。一天他外出打猎时,把狗留在家里看护自己年幼的儿子。等他回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那条狗却满嘴是血。猎人顿时火起,认为是猎把儿子吃掉了,便一枪把狗打死了。这时,儿子从床下钻出来告诉父亲:有一条大蟒蛇要吃自己,是狗把蟒蛇赶跑了。猎人后悔不已,为了纪念那条忠实的狗,特意修建了一座塔。据说这座塔至今还矗立在印度的加尔各答。

  猎人因为缺乏信任,失去了一条忠实的狗。想想我们自己,是缺乏信任,而失去过友谊、亲情和一些成功的机会呢?

  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葡萄酒酿成后的变酸问题一直困扰着酿酒业主。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研究证明,酒质变酸发酵液体中的细菌在捣鬼。如何既消灭细菌而又不影响酒的质量,这是一个难题,巴斯德试用好几种抗菌药物都达不到预想目的。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他发现把葡萄酒加温到55℃既消灭了细菌,又保持了酒的美味不变,一个困扰酿酒业的难题终于解决了。

  今天看起来,巴斯德的发现真是太简单了。是的,一切发现都是简单的,但发现的过程都是曲折的艰难的。一般人总是只看到结果,看不到过程,因此容易忽略了成功的背后。

  请以“成功的背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是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境总是时有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大事的成功或小事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苦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写你的经历、体会、感受和看法、经验。

  4、雨果说人世间最宝贵的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是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发,灵魂变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七、关于开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头一开,妙文自然来。开头的方式:

  开综明义,点明主旨。如:每当我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总喜欢能看到别人鼓励、安慰的微笑。然而最使我难忘的,也是给我巨大帮助的,却是我初中班主任王老师的微笑。

  倒叙开篇,先写结局。如:奶奶去世已三年了,然而,每当我看到她那张微笑的照片,便会想起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往事。

  描绘环境,引出人物。如“噢,来了!来了!”人们叫喊着,蜂捅向车门。“不要挤,先下后上……”这声音听起来很亲切,却有些沙哑。“她准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同志。”我心中暗想。可是循声一望,我愣了一下,原来她只是一个约摸二十岁的年轻女售票员!――我判断错了!

  抒发情感,引出人物。如:生活中有些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而去,也有的象树根一样牢牢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每当我翻开纪念册,看到老师的临别山赠言时,就想到和她――我尊敬的叶老师相处的日子

 

试题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四讲:物态变化

试题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六讲:电压和电阻

试题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五讲:电流和电路

试题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二讲:光现象

试题详情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三讲 透镜及其应用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