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作文冲刺指导之材料作文破译话题三步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好不容易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就因是自己的东西,一页未看就把它束之高阁。心想,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以后再看吧。等后来自己想起来要看时却再也寻不到了。
生活中,你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真正拥有的,却看不到它的贵重,不知道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遗憾。请以“面对拥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中山市高三级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数学科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www.shulihua.net]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第Ⅱ卷交回.
寿光市2009年高考适应性训练试题
高三数学(文科)
2009.5
本试卷共4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009高考复习指导--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快,也是最让人头疼一大题,历年来,这里也是很多考生的瓶颈。这类题要求考生必须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从近几年高考题中,我们不难寻出一些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现结合实例作一解秘,想必对我们如何答好现代文主观题有所帮助。
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分析如下:
重庆市高2009级学业质量第二次调研抽测试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喊、烧碱那属于碱 B .棉花、面粉都属于糖类
C .汽油、植物油都属于酯 D .苯酚既属于酸,又属于醇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氯化铵中的碘
C.用酸式滴定管装碱液进行滴定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纯毛线
8 .往含有NaBr和KI的混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然后将溶液蒸干,并把剩余的固体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是
A . NaCl 和KCl B . KCl 和NaBr C . KCl和Br2 D . NaCl 和I2
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mol 铁与足量硫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3NA
B .
C .
D . 10 0mL 2nol/L氨水中含氨分子数为0.2NA
10 .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碳氧化合物,该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以四个共价键与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以二个共价键与碳原子结合,形成一种空间网状结构。下面对该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4
B .该物质中C 原子数与C―O键数之比为1┱4
C .该物质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D .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OH反应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情性电极电解稀硫酸,溶液pH 不变
B .用惰性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 减小
C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人稀硫酸,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D .把铜片插人三氯化铁溶液,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12 .有Fe2+、NO3―、Fe3+、NH4+、H+和H2O 六种粒子,它们都是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8
B .若有lmol NO3― 发生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5mol
C .该反应说明Fe ( NO3 )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
D .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反应为Fe2+―e― =Fe 3+
13 .某烃的组成为C15H24 ,分子结构非常对称,实脸证明该烃中仅存在三种基团:
乙烯基( ―CH=CH2)
亚甲基(―CH2―) 次甲基
并且乙烯基和次甲基之间必须通过亚甲基相连。当该烃为单环结构时,分子中的乙烯基和亚甲基数目依次为
A . 2 个、3 个 B . 3 个,3 个 C . 4 个,6 个 D . 3 个、6 个
26 . ( 14 分)A ~G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C 为无色液体,D 、E 为气体单质,B 为金属单质。A~G 可发生如下转化: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 C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G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⑵
⑶ 向F 的水溶液中通人足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6 分)氮和磷是VA族的两种重要元素。
⑴ 磷的氧化物P2O5 跟冷水反应生成偏磷酸(偏确酸可以行作是磷酸脱去l 分子水的产物)? 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磷酸是_________元酸。
⑵ 用NH3为原料制硝酸,发生在氧化炉中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跟甲苯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NO2,空气中的NO2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N2O42NO2 ,下图a 、b 为容器,a不带活塞,容积保持不变;b带活塞,压强保持不变。在同温同压时.分别将nmolN2O4气体充入“起始态”体积相同的容器a 、b中进行反应。
反应开始时,a和b 中N2O4的分解速率v(a) ______v(b ),反应过程中N2O4的分解速率v(a) ______v(b ),(填“> ”、“< ”或“=”)。反应达平衡后,若在a中再充入n molN2O4,则再次平衡时N2O4的分解率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 . ( 15 分)碳酸钴(CoCO3)在加热时能跟O2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 CoCO3 +O2
x CO2+CoxOy(褐色)。
用图示装且测定固体CoxOy的组成(忽略空气中气体的影响)。
已知:实验室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分解KClO3 制备O2时,所得O2中含少量Cl2。
请回答:
⑴ U型管E内填充的试剂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硫酸铜 C.碱石灰
⑵ B 装置内所盛试剂可以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C.饱和NaCl溶液 D . KI 溶液
⑶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实验结束时,若先撤去A 装置中的酒精灯,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实验时,若将导管接口a与b 直接相连,而不通过B 、C 装置,测定结果将产生偏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CoCO3完全转化为褐色的CoxOy后,称得U 型管E 的质量增加
29 . ( 15 分)有机物A ~ I 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 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能生成B。
试回答:
⑴ 写出A 、D 的结构简式: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由C 最终转化为H 所经历的反应类型为(按反应先后顾序填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a .取代 b .消去 c .加成 d .水解 e .氧化 f .还原
⑶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 → E +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另一种有机物M 与F 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元素相同),0.l molM 分别与足量Na 、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试写出M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寿光市2009年高考适应性训练试题
高三数学(理科)
2009.5
本试卷共4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009高考作文冲刺指导之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 以“冷和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圣诞礼物 虚拟一则故事,表现对生活冷热的感受。?
托尼在圣诞节前向爸爸要求一匹小马,爸爸满口答应。然而圣诞节的早上,托尼却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小马,他的心凉透了:原来他是圣诞老人讨厌的孩子。正在这时,有人骑马经过,又折回来问托尼家在哪里。托尼茫然地回答了,那人指着小马说:“喏,这是你爸爸为你买的圣诞礼物。我找错地方了,实在对不起!”托尼看着这从天而降的小马,心中涌起幸福的热浪。
2、冷热的辩证 从冷与热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写一篇议论文。?
冷与热是辩证的。北极可谓冷矣,但相对于月球晚上的温度则是热的;重庆在夏天是个大火炉,但与太阳外缘的温度比起来却不过只像是冰。冷和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冷的事物可以变热,如一度被冷落的唐装现在热了起来;热的事物也可以变冷,如八十年代的文学热让位给九十年代的经商热。
3、探病 通地工业局王局长的两次生病来反映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王局长位高权重,是位炙手可热的人物。有一次王局长偶感风寒,住进了医院,来探病的人排起了长队,甚至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王局长家人亲属也组织起了专门队伍,往家运送那堆积如山的礼品和营养品。事隔仅两月,王局长又住进了医院,这次是严重的肝硬化。可这次王局长的病床前却冷冷清清,他望穿双眼也不见有人探望。儿子无奈只得告诉他实情:省里的批文已下来了,王局长退休,李副局长扶正,这几天人们正忙着去新局长家贺喜呢。 4、冷热大家谈 采用采访录的形式,采访不同学科的人对冷热的看法,以表现人们认识的差异。?
文学界的人认为冷是“屋漏偏遭连夜雨”,热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学物理的认为冷热是温度的升降,是物理变化;搞政治的则认为冷就是经济军事等的封锁,热则是两国领导人亲切握手……??
【命题作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别人梦想的种子;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
……
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不省于800字有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做一个幸福的人,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怎样的人是幸福的,二是为何做幸福的人,三是怎样才能做幸福的人。先找到自己所认为的幸福的内涵,比如:感恩、奉献、乐观、知足、尊严、信念、坦然、梦想、意志坚强、心怀梦想、胸襟宽广、兼爱、博爱、大爱等等,这些也就是文章的立意点,然后再构思文章的结构,选择素材。
【例文赏析】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当我们读到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甚至很难与一个最终卧轨自杀的人联系起来。在我们这些乐观的人想来,海子的死显然是一种消极式的逃避,甚至我们可以将之定为“懦夫”。
我并不肯定海子的做法,但如果我们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发现他还是情有可原的。
海子是一个诗人,一个当代诗人,一个活于80年代旺盛青春的诗人。他也想过做一个幸福的人。然而他的身份与性格决定这只能是幻想,连梦想和理想都称不上。
鲁迅曾经说过,诗人是痛苦的。诗人的痛苦显然来自于心灵层面。诗人是一个时代中最清醒也是最迷惘的一群人。说他们清醒,是他们比之我们常人,也即庸人更为敏锐的触角去探察在我们身边极易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与生活真实,但往往便是生活残酷的真相。生活是美好的,这只是片面之辞,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夹杂罪恶、欺骗、卑贱等等我们都冠以之丑恶的东西。但确实这些是我们生活的现实。诗人是生活在理想天堂与现实地狱的矛盾体。诗人写诗的终极目标引起大众心灵共鸣,是为了大众灵魂的救赎,使之弃恶扬善,从而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但完美是不存在的,有时候甚至连美都显得那么渺小。现实欲望的洪流裹挟的是太多的利益与追求,作为诗人,其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因为恰恰纯正的当代诗人是远离我们庸俗之人所孜孜以求的东西。
于是我们看到在幻想中追求幸福的海子在现实中是那么的无奈无助。当生活的贫困日益围迫他,当爱情的烟火熄灭之后,当周围之人冷眼旁观以白眼相待之时,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来自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寂寞与孤独。诗人不怕孤独,但却不能长久地忍受孤独,精神的完美与现实的挣扎注定将类似于海子这样的诗人推进人生的两种境地:一种随庸人们逐流,向现实妥协,继而为自己的人生开创出另一片天地,换种说法,不做诗人或做不纯正的诗人;一种是继续孤守精神的阵地,在人生的绝望中痛苦地如顾城们死去,这样他们还是诗人。
海子选择了后者,于是“所有的明天”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便是对“今日”的绝望,所有“祝愿”就是对现实的嘲讽与无奈。而他给我们留下一具孤独的背影,独自面对大海,面向“春暖花开的精神乐园”,追求幸福。
对于海子自己来说,他用死亡去寻找“做一个幸福的人”的路径。有些异类,而且无法被我们这些常人所理解。
【命题作文三】 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提示】
“于无声处”出自于鲁迅的诗歌,原句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是在社会沉寂无声的时候,自己浮想联翩,心系国家,透过变幻的风云似乎听到了惊雷之声,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之处体会到了另一种深深的情感。这就告诉我们,“无声”不等于“无有”,而是蕴涵者无穷无尽的事物、情感,可以观、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无声”有时是可以胜过“有声”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精鹜八极,神游万里”,把世间的一切纳入到“无声”之中去,联想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可以在“无声”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无声”的事物里感知真情、体悟哲理,更可以在“无声”的体味之后,发出有声的呼唤甚至呐喊。
“于无声处”,我们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园、花木虫鱼、历史遗迹、现代风物……它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思考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它们可以引导我们不断的探索;“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人间情、思乡情、民族情、爱国情……它们可以温暖我们鼓舞我们。例如明月无声,可以勾起海峡两岸团圆情,也可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嫦蛾一号);又如夕阳下的虎门古炮,可以触发我们的民族情感,激发我们中华崛起的壮志;再如雷锋雕像无声,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历史无声,可以作我们的镜子,悟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题材是极其丰富的。
【例文赏析】
于无声处
情到深处,无言以喻,留下一片无声的细痕待心编织成一张柔软细腻的网,将这散于无声处的星星零零的情感收拢。
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聆听乐团演奏的《梁祝》,当时我不曾深谙这曲调背后的深意,却为其中的无声之处而动容。只听得所有乐曲齐鸣时的将英台为山伯的殉情推向高潮。而后忽得无声无息,一种情感流淌散发之时,悠扬又起长笛独鸣,细腻温和又缠绵无尽铺出一幅化蝶得瑰丽和动容,也让我久久无忘这灵动的“于无声处”。
于无声处的情感,大抵是一种无言却无尽的交融。友人间的执手相看泪眼,无需言喻,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似乎这时在道些什么已无意义。无声的境界便是情感超越距离任载时空的永恒。联想起住宿时的一个清晨,朦胧醒来,睡眼望出窗外,远处的田野竟是紫霞的色彩。我心头一紧,不禁叹道:或许这无声无息的时刻便是我的苍茫中舆,是我的世界我的境界。此时依微闻得室友甜甜的酣眠声,于无声处是那么美。视线近了,便是母亲送我走入中考考场的一刻,她拉着我的手,我以为她要说什么,却半响无语。鼻子一酸,我明白这一刻的无声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说不明的爱。无需在说什么,无声或许真是情到深处的境界。
中国文化也追求无声。于无声处并非真是无声无息,而是思绪的延伸,想象的发散。日落尽,人影独立斜阳,大多是古来文人追寻的无声之境。我们时常惊叹诗中词中一人一景,静谧往往缔造更幽远深邃的意境,如同中华书法中那黑字白章间独特的留白,恰若书法中的无声之处,体现一种心胸的博大,文化的精神。
于无声处,更是一股道劲,它冲击心灵的力量,甚至胜过千军万马。你可曾见过蓝天下的挚爱中聋哑孩子手执蜡烛的无声的歌唱,虽然没有一丝声响却穿越一切地震撼心灵。你可曾见过黄山绝壁的石缝中挺拔而出的苍树,可曾讲过江湖河畔的冬梅一枝,它们的无声的坚韧在妙笔丹青者笔下便是傲然霜雪,铮骨绝唱的坚贞与豪迈,怎又能说“无声”是无声!于无声处,同样是意志与精神的绝唱。
当苍穹被第一缕阳光照射,树影斑驳撒在前方的路上,到处是无声无息萦绕着行路的人们,感知这于无声处,人生的奇妙境界。
【命题作文四】 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提示】
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1、追寻不曾拥有的。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人的一生是个找寻的过程,郑和舔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找回曾经拥有的。寻根,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3、寻找得到的已非自己曾经的追求。 寻找自我,学会放弃,找准自己的位置。“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追寻是获得的前提,踏破铁鞋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最美好的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有风景。生活不一定在别处。
5、每天寻找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过程,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的思考,体现的人生的境界。寻找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惜。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例文赏析】
寻找精神的故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
于是后世连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回归,因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一?精神故园的尘土,也将耗尽我们的一生。
【作文点评】
全文一字一句均显作者深厚扎实的语文功底。作者平日在文学阅读方面的不懈积累以及语言训练方面的刻苦细致在本文之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构严谨,能够在遵守考场作文规律的前提下,不局限于条条框框,自己有所发挥,做到了“戴着脚镣跳舞”。本文化用孔子、杜甫、王国维三个例子,借以“寻找那精神的故园”,从中获得人生前行的动力,此处可以看出作者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思想认识的深刻。
【命题作文五】以“细微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提示】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来说,大都是“虚”的。例如“细微深处”这一作文命题就是“虚”的,因为什么是“细微”,大小难以把握;什么是“深”,程度不好捉摸。作为考生而言应该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扩大题目的内涵。就“细微深处”这一命题,我们就应该转化为实,扩大它的内涵: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艺术……
【例文赏析】
细微深处
墙角的花儿开了!热烈的唇吻向每一滴雨露、每一缕清雉;我的心也随那火焰跳动,只想与全世界一同品呷这一秒的欣喜。
我的长寿花在居室一隅,怯怯地开着。那寂寞的小生命,在花潮侵袭之前,独挑着一朵嫣红,显得那样小心翼翼。是谁说一朵花藏着一个灵魂――那它的灵魂该是多么的倔强,一心一意要为料峭的寒春留下美的凭证。
而我,痛恨那些从它的身边昂首走过的人们,不肯向细微低头的人。绝不会发现生活的伟大之处。如此弱小的花朵在这巨大的时代中,显得无足轻重,谁还会拥有一颗“为花忧风雨”的心?可我相信,平凡的感动与深的思索,俱来自对生活,对人生最细微的体会。
想起日本女诗人加贺千代一次清晨的经历。她晨起穿花园小径去提水,走到井边发现“朝颜”蔓儿爬满了井口,她立刻转身到邻家提水,不加思索。后读到她为此写的俳句,我再也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身上移开:一个肯为自然让位的诗人,她的心该是多么谦卑又多么高尚。清晨她的一个转身的细节,深深地牵动着我、牵动着一代人,牵着一个世纪的感动。而那“朝颜”,只是平素不屑被人们收纳的牵牛花。
还有季羡林先生老年养的一只老猫。晚寝,季老都有个习惯,即在被褥上铺一层布。半夜一股暖气透过两层棉被扑到他的双腿上――老猫爬在他的腿肚处睡得正香。季老便僵卧着一动不动,即使又酸又疼也强忍着,免得惊了猫儿的清梦。“此时它也许正梦着捉住了一只耗子,只要我腿一动,它这耗子就吃不成了,岂非大煞风景。”读到这里,我忍俊不禁;而联想到当下有多少人,遇上黏人的小猫蹭上来,不是憎恶得一脚踹开?我不禁要落泪了。
泰戈尔绚烂的哲思,未尝不是由天地间一只飞鸟点燃。梁实秋闲适的情趣,又何尝不是由一枚小小的棋子敲开?生活,总向着细微之处;细微之处,又深含着人生。女诗人之于朝颜,季先生之于老猫,那份对生命细致入微的敬重,衔着人世间最深的秘密。
此刻的我明明只有十八岁,才将人生开启,对生命的意识还略显浅薄。然而,透过那生活中的风景,风景中的人格,人格中的美,我知道,生活的深义就在我低头的一瞬,在我花朵的蕊心,在我走向细微的入口。
懂得生活的人,吃完青菜留下菜心种在花盆里。我恍惚地注视着盆中的菜心,忍不住追问它:生活,细微深处藏着你梦幻的眼睛,对么?
当然,一棵菜心,只能深笑不语。
【命题作文六】 请以“风景依稀似去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志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写作提示】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的这首《江楼感怀》多少使人有些念旧伤怀,也使人想起了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这个题目,以记叙文来文体的首选,以回首往事,思恋故人为主题比较好操作。
【命题作文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本色,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原本的颜色。看看眼前这个世界,天空的本色是什么,河流的本色是什么;再看看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本色应该是什么。
请以“本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命意非常广泛的题目,我们既可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本色,要不要保持生命的本色,也可探究如何保持什么的本色,
【例文赏析】
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命题作文八】 作文
等待,是一种智慧,一样胸怀,一缕情思……
等待,是一份无奈,一丝焦虑,一种渴求……
等待,是一种潜伏,一种积累,一个过程……
生活中,有过无数次等待;等待中,有无数个等待的理由……
亲爱的同学,你经历过等待吗?你思考过等待吗?
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等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同学们根据材料所给的范围,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可以写自己等待的过程,可以写等待的经历,也可以写对等待的思考……
【例文赏析】
等 待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由于我在外寄学,父亲母亲要专程赶来与我一起共进晚餐,庆祝生日,于是一放学,我便飞奔至食堂,等候母亲的到来。
可能由于爸爸公务繁忙,来得较迟吧,我坐了一会儿,他们仍没有到。以前都是父母等我,小学的时候,他们总在校门口等我放学,中学的时候,他们总在餐桌旁等我开饭,上高中后,每个晚上,他们总要等到我下自习安全的到家,才能安心休息。现在,是要我等父母了。
今天才感觉到等是如何的一个过程,才能真正地体味到父母等了我十七年的感觉。刚坐下来,我兴奋地左右张望,寻找父母的身影,五分钟后,没有找到,于是我开始盯着食堂门口望,每一个高大健壮的身影,我都会认为是爸爸,每一个纤弱的身影,我都会认为是妈妈。如此又过了五分钟,还没到!我开始用机械的目光看着过往的人流,脑子胡思乱想起来,是不是有事不来了?昨天下雨,路面积水未干,爸爸开车会不会……?我被我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短短的几分钟里,父母的音容笑貌全都涌上心头,那风雨中在校门外矗立的身影,那餐桌关切的询问,在脑中一一闪过,望着周围来食堂送饭的父亲母亲,望着他们的子女满足的笑容,想到妈妈今年四十岁了!我的脑中又涌现了一个词:感恩!
是啊!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一辈子也无法报答,每一个有良知的子女都会有一番艰苦奋斗,将来事业有成,衣锦还乡,报答父母的宏志。可是我们却忽视了时间的残酷,忽视了人生的短暂!等到我们将来再去感恩,可能会落下终生的遗憾!人可以等,感恩却不能等!
我能做什么?我唯有从现在起,装上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以努力的学习报答这永生的恩情,以对父母的体贴报答这无尽的恩情,感恩,这才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成分!
爸爸妈妈忽然出现在眼前,拎着蛋糕,风尘仆仆,气喘吁吁,打断了我的思绪,已经六点了,即使今晚英语听力会迟到,我还是决定从容地陪母亲度她的四十岁生日。虽然妈妈不停地解释迟到的缘故,但我只笑一笑:“妈,咱们过生日吧,祝你生日快乐!”
我的嘴里啃着蛋糕,眼里噙着泪水,怀着感恩之心。我知道,我已不能再“等”下去了。
【命题作文九】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任选角度构思立意,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2009年高考作文四类热门题型大模拟
新材料作文
卢传梁(特级教师)
考前练兵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一座古城以光洁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民居,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而闻名遐迩。城里四季开满鲜花,整座古城浸透在水一般的诗意之中。
十年后,这座古城已经被鳞次栉比的商铺覆盖,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诗情画意已经荡然无存。
材料二:
牛津大学一直领先其他有名的大学,一个因素就在于它始终保持着古朴的风格。让初到牛津的人一看,每个学院都像废弃的古庙,给人一种寂寞与萧瑟的感觉。这是一种诗意的表现,背后却反映了他们对待传统的严谨态度和学术风格。
在很多人看来,现代化就是大都市中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数不尽的商铺构成的繁华闹市;名牌大学就等于高楼林立加上数以万计的学生、教师。现代化与古朴的诗意是水火不相容的。
其实,诗意是文学的另一种涵义。有些东西可以遗弃,然而永远不能失却的,是蛰伏于传统之上的诗意。
请以“诗意与现代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说说你的见解。
【写作提示】
“诗意与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型命题,审题时要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不可狭隘地理解诗意,也不要机械地去解释现代化。诗意并不仅仅指小桥流水、桃红柳绿,扩而大之,诗意可谓是传统的代名词。对传统,应作具体分析。并非凡是传统的东西都已经过时,都应抛弃;不少传统的东西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如勤俭节约,如乐于助人、奉献爱心,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注意的是“诗意是文明的另一种涵义”这句话,还有“永远不能失却的,是蛰伏于传统之上的诗意”这句话。可结合自己的见闻和积累,举适当的例子,把自己的看法表述出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同上)
△有想法的人,不会被别人左右。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书!反过来,你读什么书,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的悲剧在于,我们心灵的牢笼都是自己搭建的。
从上面这些话中你悟出了什么?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有思想,可以说是人最大的一个特点。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与读书是什么关系?我们该读什么样的书?……可以根据你对上述五句话的理解,抓体会与感悟最深的一句来构思表达。
3.一位90后的孩子在日记中写了如下一段话:
请给我勇敢,改变可以改变的;就给我坚强,接受不可以改变的;请给我智慧,分辨这两者。
请联系自己或身边的现实,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段发人深思的话,说出了90后发自内心的一个愿望。这个愿望是真诚的。面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多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但有不少是个人的力量所不可改变的,你只能适应。比如贫困,无论知识上的贫乏,还是经济上一时的穷困,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改变,关键在于你自己。
写此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勇敢”、“坚强”、“智慧”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力求写得集中一些、深入一些。
命题作文
梦 阳 王学华 林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