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09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5分
单项选择题(共55小题,每小题1分,共5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新?当地时间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A.处于板块生长边界 B.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处于板块内部的断裂构造带 D.震区两侧发生张裂
2.日本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海啸,这些说明了
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B.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C.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灾害诱发其他灾害
D.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以有若干种,但它们在成因上是没有关联的
3.在此次地震中不易受损害的人群是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4.2005年南亚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成为南亚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灾难之一。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震中位于人口稠密区 B.震源浅 C.震源深 D.发生在晚上无法躲避
2005年8月25~29日,时速高达233千米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踪,百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城市一片汪洋。下图是该飓风活动路径图示。据此回答5~8题。
5.下列因素中对“卡特里娜”飓风移动方向产生影响的有
①飓风所处的近地面风带位置②飓风南北部地转偏向 力大小差异③飓风东西部地转偏向力大小差异 ④墨西哥湾暖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关于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只有直接经济损失,没有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D.飓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7.“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图中虚线范围内损失惊人,其原因可能有
①地形特殊②飓风势力太强 ③救援工作迟缓 ④缺乏预警机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减轻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 ④加固海岸堤防 ⑤修建水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广东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大坝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翌年10月蓄水。蓄水后不久,这个以往地震极少的地区,地震活动开始频繁发生。从1960年5月开始不断有有感地震发生。下图是
9.以上材料说明
A.地震活动具有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的特点
B.图示地区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C.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有关联性
D.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震
10.本次地震对图中A、B两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强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B地的经济更发达 B.B地的震级小于A地
C.A地城市分布更密集 D.震中距A地大于B地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
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
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A.暴风雪 B.飓风 C.水灾 D.沙尘暴
14.该灾害多出现于
A.4~5月 B.6~7月 C.8~9月 D.10~11月
15.该灾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 B.纬度高低 C.地形条件 D.植被破坏
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正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据此回答16~17题。
16.黄浦江上游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飘浮植物是
A.菱角 B.金鱼藻 C.水绵 D.水葫芦
17.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
①影响通航 ②威胁堤坝安全 ③产生有毒物质 ④危及生物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Ⅰ为
图Ⅰ 图Ⅱ
18.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A.森林火灾 B.火山喷发 C.龙卷风 D.沙尘暴
19.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A.盛行西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东风
20.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
A.遥感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D.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21.运用现代化技术可减少海洋风暴对航行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GPS可及时获取风暴发展过程的数据
B.利用GIS可对海洋风暴的数据进行分析
C.利用RS 可判断海洋风暴的风力大小
D.RS 可提供海洋风暴的三维坐标
读下图,回答22~24题。
22.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
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
害的地点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3.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A.① B.② C.③ D.④
24.若救护直升机位于甲图中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5.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与之对应的原因主要是
①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②地壳活动日益频繁 ③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密集发展
④减灾措施不健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6.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地区 B.中亚内陆地区
C.西亚沙漠地区 D.东亚季风区
27.日本建筑业所需石材多依赖进口的原因可能有
A.日本多为平原,石材缺乏
B.别国的石材质量更好
C.日本处在地震带上,采石可能导致地震
D.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且能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8.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下列防震、抗震的可行性措施,不正确的是
A.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地震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C.加强工程防御措施,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 坡工程、防止滑坡等
D.鼓励地震多发区居民外迁
2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B.当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发形成的
C.自然灾害可以形成环境问题
D.干旱、洪涝等现象一定会形成环境问题
30.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扩大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气污染 D.热带雨林锐减
3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A.河北的农作物遭受寒潮的袭击
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
D.2005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此而减产
3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33.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矿区的水土流失 B.工业区的大气污染 C.湿地围垦 D.电子垃圾
3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35~36题。
35.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3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针叶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37.导致灰霾天气上述差异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状况 B.降水分布 C.冬季风强弱 D.植被覆盖率
38.为减少该天气的出现频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发展规模 B.鼓励使用私人汽车
C.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和洁净燃煤技术 D.将大型企业由东部向西部迁移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读下图回答39~43题。
39.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
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40.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特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 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C.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41.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我国2002年全国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
B.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C.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D.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需费用由各级地方政府承担
43.下列做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C.在大湖泊周围将部分水域改造成良田,解决人多耕地少的矛盾
D.在山区的陡坡修梯田,提高粮食总产量
读“某地区沙尘暴空间分布图”(单位:日)回答44~47题。
44.图示区域为
A.干旱的中亚区域 B.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亚地区
45.该区域沙尘暴空间分布特点为
A.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B.中部少,两侧多
C.中部多,两侧少 D.西侧较多,东侧较少
46.该区域沙尘暴多发季节为
A.气温回升的春季 B.高温干燥的夏季
C.风力较强的秋季 D.冷锋频繁的冬季
47.给该区域带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副热带高压
C.印度低压 D.阿留申低压
读“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1985~1999)
表”,回答48~52题。
48.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49.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地震 B.风暴
C.洪水 D.泥石流
50.北美洲和南美洲因灾害死亡的人数差不多,而经济损失北美洲是南美洲的33倍,这是因为
A.南美洲的防灾能力强 B.政府的高度重视
C.经济密集度北美洲远远高于南美洲 D.地貌特点悬殊
51.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的大洲和经济损失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非洲 B.大洋洲、非洲 C.欧洲、非洲 D.大洋洲、南美洲
52.形成上题这种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地质地貌特点
C.社会制度 D.减灾能力差异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53~55题。
53.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草场面积广阔、牲畜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54.欧洲和北美洲共同的农业灾害,显示出下
列何种特征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工业化程度高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55.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的成因有
①地势低平 ②位居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56.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
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2分)
(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4分)
(4)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4分)
57.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
趋势。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
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地区。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的势头还呈 趋势。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 趋势。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 方向移动;
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8.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
的时段是 ,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
境的关系是 ,
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 。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
所示的 时段。
(2)图中A~C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2009年高考(全国Ⅱ卷)实战演练卷
新疆高考模拟3月卷
理科综合能力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陕西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审题人 罗 春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