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已知有机物的种类远远多于无机物,而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可知Ⅳ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
(3)根据表可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潜在的规律:
周期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元素种数(最多) |
2 2×1 |
8 2×22 |
8 2×22 |
18 2×32 |
18 2×32 |
32 2×42 |
32 2×42 |
可见规律是2n2(n=1,2,3,……),由此预测第八周期元素种数应为2×52,故答案为50。
(4)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其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可以确定其单质使水分解放出氢气;其氢氧化物呈现出比氢氧化钙更强的碱性,而不能呈两性。
[答案] (1)第六、七周期中在ⅢB族出现了镧系和锕系
(2)ⅢB ⅣA (3)50 (4)B
15.(2009年福建高考)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给出的表,结合T在周期表的位置与族数相等这一条件,不难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
(1)T为Al,13号元素。
(2)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为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
(3)S与H2SO4发生归中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看,只能是SO2。
(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
(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O2===2NO2,显然NO过量1 L,同时生成1 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归中生成+3价N的化合物NaNO2。
[答案]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 (5)NaNO2
14.元素周期表中前7个周期完全排满时元素的种数如下表所示:
周期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元素种数(最多) |
2 |
8 |
8 |
18 |
18 |
32 |
32 |
12.(2010年北京海淀区质检)几种短周期元素部分性质的数据见下表:
元素性质 |
元素编号 |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原子半径 |
0.74 |
1.60 |
1.52 |
1.10 |
0.99 |
1.86 |
0.75 |
最高正化合价 |
无 |
+2 |
+1 |
+5 |
+7 |
+1 |
+5 |
最低负化合价 |
-2 |
无 |
无 |
-3 |
-1 |
无 |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③、⑥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⑤的单质(M)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2H2O===2MOH+H2↑
C.⑥是该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D.①、⑥号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白色化合物
[解析] ①为O,②为Mg,③为Li,④为P,⑤为Cl,⑥为Na,⑦为N。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