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  441  447  451  457  459  463  469  471  477  483  487  489  493  499  501  507  511  513  517  519  523  525  527  528  529  531  532  533  535  537  541  543  547  549  553  559  561  567  571  573  577  583  589  591  597  601  603  609  613  619  627  3002 

湖北省武汉市教科院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考

历 史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试题详情

本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客/刊    肯/饱私囊    邪/开天

B.笔/手    绿色/绿林好汉    口/脾气很

C.里/鬼    迫/词夺理    度/群雄

D.兽/门    帮/枪匹马    枕/花流水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近几年来,他们_____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详情。

(2)这类事件,十年前_____有,现在可没听说过。

(3)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表,这实在让人深思。

A.收集  允许  勘误        B.搜集  容许  勘误

C.收集  容许  刊误        D.搜集  允许  刊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C.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直让人倒胃口。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B.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C.2009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进行京剧教学试点的通知几天来引起巨大争议,在所有的质疑中,15个学唱曲目有13个为“样板戏”成为最大焦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武安侯田袜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袜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袜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袜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袜宾客计策,袜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袜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袜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袜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      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  坐:因为

D.武安者,貌,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魏其已大将军后       将军必太尉

B.武安侯王太后故       非痛折节礼屈之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袜骄横的一组是(  )(3分)

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             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④袜以肺腑为京师相

⑤治宅甲诸第                     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袜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袜门下宾客的策略。

B.田袜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D.武安侯田袜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10.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1.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谈到艺术,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迥然有别。

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认为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在“以为有物”,而“未使有封”之际,方可保留天机的完整。而“一旦有封”(分类、概念化),一旦有“是非”之分(有判断),天机的完整性便开始分化、破碎。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即“封死则道亡”。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中国画的意境是虚静空灵,笔墨是简率疏淡,他们遵从庄子的指引,“无知”、“无为”、“无我”、“心斋”、“坐忘”。因为“有我”,才会有恐惧、有苦恼。西方人就是因为“有我”,才会妄自尊大地想要规划世界,解释世界。而“丧我”、“无知”,不用自己的思维分解这个世界,就能重新拥抱原有的具体的世界。因此,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跃身大化、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在中国画中和谐生动、灵气往来,艺术家浑然坐忘于山水花鸟之间,如树、如山、如水、如云。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

因此,由于东方人的哲学,由于坚信人用“心”思考,而不像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用“脑”思考,这样的哲学,触动中国人的是“抽象而不彻底”的美感(梁漱溟先生用“心役于形”概括)。东方人接受了不可理解的天地万物的存在,并一直同这种无意义性共处。故在东方人看来很自然的表意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同生活本身一样没有形式、一样正常,一样无理性。如果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那么,东方人完全可以回答,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没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而一切西方古典文学、艺术都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的理性次序。西方艺术传统还对崇高和平庸的事物严格加以区分,要求以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处理最崇高的主题,因此对东方人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趣味目瞪口呆,不能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普遍不满,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整个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20世纪的西方艺术评论家说:“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致命的倾向――要成为科学”。可谓一语中的。而摄影和影视技术的出现更让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理想无立足之地。他们感到了理智的苍白与可怕。辜鸿铭老先生看得真切,他说现代西方艺术乃至人文学科是在“心灵与理智的可怕战场”上厮杀,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为求生存而战斗。可斗来斗去,仍然摆脱不了科学的纠缠,这不,它们双双走在“彻底抽象化”的道路上,只不过科学是理性的抽象化建构,艺术是用抽象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真是貌离神合啊!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东方人则认为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造成的。

B.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艺术科学化倾向普遍不满。

C.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重要的是写意。

D.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而西方人则是“彻底抽象化”。

E.中国人一直误认为人用“心”思考,因而中国艺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13.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家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因而人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

B.要避免天机的分化和破碎,艺术家不应追求再现和模仿自然。

C.人对自然之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艺术家应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D.艺术要摆脱科学的纠缠,要强化抽象,以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

14.如何理解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又是自然本身”?(4分)

15.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不同,从全文看,作者认为造成其不同的思想根源分别是什么?(4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

汝荣兴

W教授悄然克隆出了另一个W教授。

那另一个W教授,是W教授的第101个克隆杰作。W教授之所以要克隆到自己的头上,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先前那整整100次的克隆虽然都绝对是成功的,所克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人”也无一不跟基因的提供者惟妙惟肖,但对于克隆人与本人究竟惟妙惟肖到什么样的程度――具体点说,就是对于克隆人与本人除了外在形体的完全一致之外,是不是在思维、情感等内在的方面也全部相同之类的问题,他却还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这一类“充分的证据”,似乎也只有从自己和克隆的另一个自己身上去取得,才可能是真正可靠的,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思维、情感等,也才可能全面彻底地、细致入微地去与克隆的另一个自己的思维、情感等作出精密的比较。

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W教授有着极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十分崇高的献身精神。又由于对自己的克隆是一次比克隆本身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的实验与探索,所以,W教授是在完全保密的状态下具体进行这项工作的,甚至连在自己的夫人面前,他也从来不曾吐露过有关此事的片言只语或者哪怕是一丁点一丁点的风声。而作为对W教授的这一可贵又可敬的实验与探索的回报,是自那另一个W教授被克隆出来之后,经过了在实验室里的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测试和验证,W教授终于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大量证据,并表明了克隆人与提供基因的本人不仅外在形体完全一致,而且其内在的思维、情感等也是全部相同的――真的,有好多好多回,那另一个W教授都在被测试时准确无误地说出了W教授自己所想要说的话,而且,连W教授的潜意识,那另一个W教授也完全能表述得毫无差错!

W教授便因此拟好了他的最新论文的标题: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

不过,W教授并没有急着去正式写他的那篇论文。我们已说过,W教授是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对工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谨的。是的,虽然到目前为止W教授已掌握了足够多的论文证据,但由于那些证据毕竟都是从实验室里取得的,他便觉得还有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去考察那另一个W教授的必要。因此,在接到联合国科研总部发来的要自己去出席首届全球克隆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专题讲演的通知后,经过周详的考虑和准备,W教授便作出了让那另一个W教授顶替自己去参加会议的大胆决定。而且,为了使这一偷梁换柱的举动显得更加天衣无缝,实际上也是为了使自己的这一实验与探索取得更为圆满的结果,W教授还特意安排自己那位漂亮绝伦的夫人,在她也真假莫辨的情况下随那另一个W教授一起前往会议地点……

此后,令W教授十分欣喜的是,通过由卫星向全球直播的那次会议的实况,他看到自己的替身千真万确是里里外外都与自己绝无二致的:那另一个W教授在大会上所作的专题讲演,虽然事先根本没经过W教授授意什么的,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用到的每一个数据,都完完全全是W教授所想说和所想要用的;甚至,那家伙在演讲过程中的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譬如上台前要捧起夫人的额头吻一下,再譬如当台下响起掌声时总要举起右手捋一捋自己的头发,又譬如每喝罢一口水后总要推一推自己的眼镜架……都不折不扣地是W教授所惯用的!

现在,W教授感到自己已完全可以正式动手写那篇《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了,于是他便欣然又安然地打开了他的书写电脑……

然而,就在W教授已将他的那篇论文打印出来,正准备装订成册的时候,他书房的门被“砰”的一下撞开了。

进门来的是那另一个W教授。只见那另一个W教授左手臂紧箍着W教授夫人的咽喉,右手则握着一支直对着W教授的激光手枪。

 “你这是……”W教授问。

 “我这是要送你上西天去。”另一个W教授回答。

 “为什么?”

 “为了要叫这漂亮绝伦的女人真正成为我的夫人,为了要让在全球会议上作讲演这样的风光和荣誉只属于我……”

就在那另一个W教授想要扣动手枪扳机的一刹那,只见W教授不动声色地轻轻一按装在他裤子口袋中的一个微型遥控器,那另一个W教授便顿时忽的一下变成了一缕烟,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地消失了……

紧接着,W教授让自己那沓厚厚的论文稿纸也同样在顷刻间化作一缕烟,而且,他那克隆人的工作也就此宣告结束。

16.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强调“W教授是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对工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谨的”?(4分)

17.作者曾就本篇微型小说做过一个简单的概括――一件事,两个人,三个弯。请说说这“一件事,两个人,三个弯”在小说中具体指什么。(5分)

18.如果把最后两段改为:

W教授听后,轻蔑地笑了笑,因为他清楚,按DIDE就可以自杀,他的念头刚一闪,另一个W教授就冲到电脑边,迅速按下了上述字母,一眨眼的功夫,W教授就变成了一股烟。

与原文结尾做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6分)

归来,司徒雷登

令狐补充

11月17日,司徒雷登,这位著名的民国时代美国驻华大使的骨灰安放在了杭州,下葬在一个叫半山安贤园的公墓里。这里离他父母和早夭的弟弟在西湖边九里松的墓地不算远,但与他希望的最后归宿――燕园的未名湖畔,毕竟还有一段距离。燕园是司徒雷登妻子的安葬地,她是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个入葬校园墓地的逝者。

骨灰安放仪式有美国驻华大使和杭州地方官员出席,并广为中美媒体报道。中国媒体在“司徒雷登魂归故里”的宽慰祝福声中,喟叹一个与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司徒雷登,宛如新生地再现在世人面前。

司徒雷登是出生在中国的第二代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同时他还是国共内战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美国驻华大使。他在中国大众中间具有的持久不衰的知名度,基本上得力于毛泽东在1948年8月18日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名为《别了,司徒雷登》的著名评论,文章在此后长期存在于中学课本中。这几乎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中国人对他的印象的唯一来源。司徒雷登从此成了“美国侵略政策失败的象征”,定格在“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现在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下场的负面形象上。

时过境迁,历史的迷雾逐渐廓清。终于可以明言,长期以来公众对司徒雷登的印象不但浅陋粗疏,而且充满偏见,且大都是对这篇檄文的误读和误解中产生的。现在,重温《别了,司徒雷登》,会清晰地看到,文中的主旨不在司徒雷登,所指涉的,也只是历史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文章本身,充其量也就是那一瞬间的一个断面。它无法涵盖司徒雷登的一生,甚至对司徒雷登在美国驻华大使任上短暂的生涯也无法定论。

而事实上,就在《别了,司徒雷登》发表前不久,中共中央曾同意司徒雷登来北京进行非正式的接触,因美国国务院的阻挠,未果。更早些时候,毛泽东曾在重庆宴请司徒雷登,对燕京大学培养出来的革命者不吝赞美之辞。而身为创办者和校长,司徒雷登有“燕园灵魂”、“燕京之父”的美誉。

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首任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草拟的“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燕京校训脍炙人口,学校在他的努力下成了与清华北大并肩而立的名校。

而对中国人民,司徒雷登也怀有悲天悯人之心与友好的感情。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但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司徒雷登甚至是一位支持中国抗日的义士,曾被日寇关押4年之久……

司徒雷登生前身后在中国的命运,是历史的吊诡,也是历史的教训。

(选自2008年第33期《南方人物周刊》,略有改动)

19.请结合原文,简述司徒雷登的“刻板印象”和“宛如新生”的形象。(4分)

20.文中第5段(“而事实上,就在《别了,司徒雷登》发表前不久……司徒雷登有‘燕园灵魂’、‘燕京之父’的美誉”)是否带有作者的倾向性?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21.你认为本文题目“归来,司徒雷登”包含了什么意思?(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请在横线上填写句子,简要说明燃油税费改革后车主负担的变化情况。(6分)

我国已于2009年1月1日实行燃油税费改革。私家车、出租车、其他运营车辆的车主,其整体负担的变化会根据其消费燃油所导致的消费税与养路费之间的差异而不同。原来缴纳的养路费是定量,而方案出台后缴纳的消费税是变量,其负担依据所消费燃油的数量而变化,车主的负担由自身消费行为来决定。以北京市为例,养路费收费标准是1320元/年,平均每天需要承担的养路费是3.62元。改革后每升汽油税额增加0.8元,可以计算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后车主负担不发生变化的每天汽油消费量是4.52升。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选择新的叙述对象,另写两个句子。(6分)

例句:⑴折射反射成七彩,可以说,彩虹是备受挫折的阳光;

⑵千锤百炼出深山,可以说,石灰是涅?重生的岩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1.(3分)*A.【zài/zǎi,zhòng/zhōng,bì/pì;B.都读“zhuó”,lǜ/lù,ào/niù;C.lòn?/nòn?,都读“qiǎn?”,jiǎo/jué;D.jiàn/kǎn,都读“dān”,lào/luò】

2.(3分)*B.【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允许:许可,答应;容许:①同“允许”;②或许,也许;此处是第②义。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刊误:泛指削除、修改错误。】

3.(3分)*A.【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B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C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D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3分)*D.【A表意不明。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B成分残缺,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C语序不当,“一系列”应提到“促进”前面,让数量短语置前。】

【参考译文】

武安侯田袜,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袜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袜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袜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袜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袜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3年后,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让她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贺,乘便对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很快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魏其侯不听从他的话。

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受到皇上的宠信,多次议论政事,建议大多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而归附了武安侯。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骄横。建元六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都被免官。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袜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一出生地位就很尊贵。他又认为当时的诸侯王都年纪大了,皇上刚刚即位,年纪很轻,自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狠狠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使他们屈服,天下人就不会服服贴贴的。在那时候,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下来就谈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帝都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拨到二千石级,把皇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他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为何不把皇宫中的武器库也要去!”从这以后才收敛一些。有一次,他请客人宴饮,让他的兄长盖侯南向坐,自己却东向坐,认为汉朝的丞相尊贵,不可以因为是兄长就私下变通规矩。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5.(3分)*A.【让:这里是辞让的意思】

6.(3分)*A.【都是动词,担任;B连词,因为/介词,用;C副词,于是,就/代词,这样;D定语后置标志/代词,……的地方。】

7.(3分)*B.【①是说武安侯想当丞相;③是说武安侯对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④是说武安侯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

8.(3分)*A.*D.【B中“面见皇帝”错,原文是通过王太后转告;C中籍福提醒魏其侯“要” 喜欢好人、憎恨坏人,与原文意思不符。D“年纪却老了”不对】

9.(10分)【(1)(4分)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2)①(3分)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乃”、“除”各1分,句意1分。②(3分)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甲”、“属”各1分,句意1分。】

10.(7分)【(1)(3分)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2分),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2)(4分)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2分);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2分)。】

11.(6分)【(1)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2)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3)春光融融/风雨凄凄(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12.(5分)A.E.【A原文是假设;E中“误认为”、“缺乏合理性”的说法与文意不符。】

13.(3分)D.【不是中国艺术家的观点,而且“要强化抽象”与句意矛盾】

14.(4分)【中国画不是追求再现和模仿自然,而是重在写意,保留了天机的完整,能重新拥抱原有的具体的世界,即最接近自然。(2分)中国画中艺术家的心灵与所表现的景物融为一体,具体和抽象、感性和理性高度融合。(2分)】

15.(4分)【作者认为造成其不同的思想根源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西方人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2分)而中国艺术家则认为,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2分)】

16.(4分)【强化读者印象,推动情节发展。(2分)为下文W教授克隆出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另一个W教授作铺垫,也为W教授最后销毁掉另一个W教授埋下伏笔,使故事结构更为严密。(2分)】

17.(5分)【一件事:W教授偷偷克隆出自己(另一个W教授)来进行研究的事;两个人:W教授与克隆的自己(另一个W教授);三个弯:W教授偷偷克隆出自己(另一个W教授),W教授让克隆出来的另一个W教授顶替自己去参加会议,W教授最后销毁掉另一个W教授。(“一件事”“两个人”各1分,“三个弯”3分)】

18.(6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原文结尾更好。作为万物之灵,人总会想方设法控制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W教授最后销毁掉另一个W教授的结尾更能凸显作者反对克隆人的主旨;同时这一结尾与文中反复强调的“W教授是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对工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谨的”相照应;改后的结尾让人恐惧,也与文中反复强调的W教授这一形象相冲突。(2)改后结尾的更好。改后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文章波澜起伏,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克隆出来的人最终消灭W教授,这一结尾更能凸显作者反对克隆人的主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改后的结尾给读者增添了想象空间(克隆出来的另一个W教授还会闹出些什么呢?)(每点2分)】

19.(4分)【刻板印象:司徒雷登是国共内战时期美国驻华大使,(1分)执行美国侵略政策,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的模样来迷惑人,最终落得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下场。(1分)“宛如新生”的形象:司徒雷登是出生在中国的第二代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1分),卓有贡献,享有美誉,同情中国,对中国人民有友好的感情。(1分)】

20.(5分)【有倾向性(1分)。说明长期以来公众并没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对司徒雷登的态度(1分),也不清楚司徒雷登在当时知情者当中享有的美誉(1分),因而对司徒雷登的印象肤浅、片面(1分),作者试图用事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1分)。】

21.(6分)【①对司徒雷登归葬故里的宽慰祝福和欢迎;②对还原司徒雷登真实形象的期盼;③表明作者有意用本文对《别了,司徒雷登》作回应和补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当每天用车耗油在4.52升以下时,车主的负担是下降的;而每天用车耗油超过4.52升时,车主的负担是增加的。(如果每天耗油量低于这个数额,车主的负担减轻;而高于这个数额,车主的负担增加。)意思对,句子不简洁,或与上文不连贯,酌扣1―3分】

试题详情

河南省信阳市

2008―200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香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制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直接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少郡相当于他的封地

2.两汉时期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比西汉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

                                                                                                                              (    )

       A.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B.全国分13州,每州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

       C.刺史没有固定治所                            

       D.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 下面描述的是公元前4世纪中晚期关中地区的某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以下四项中与当时的历史情景相符的是                                                                   (    )

       ①公元前339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100亩土地的赏赐

       ②公元前338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公元前335年,他又买了几百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实施的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创新制度是                                                  (    )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八旗制度            D.猛安谋克制度

       ①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②它体现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③它反映了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从下列著成书时间上看,右图所示

内容,最不可能出自   (    )

       A.《农桑辑要》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考工记》

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

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

接踵。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

       B.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其商业繁荣

       C.南京曾是明朝的政治中心

       D.明朝放弃了抑商的政策

8.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等国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经此路传入中国

10.对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81104

20081104

       C.古代在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D.董仲舒在“天人感应”学说完全没有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1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在我国古代,曾经定都北京的朝代有                                                    (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12.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论坛,其永久会址位于我国的南海之滨小城博鳌。我国的疆域南至南海之滨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东晋南朝时期,东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14.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神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15.北宋前朝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通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1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北宋时期,与之并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疆域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是            (    )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有                                   (    )

       ①雕版印刷术                                          ②记录太阳黑子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合众国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这一条文出自                                                                 (    )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附件                       

       C.《望厦条约》                                      D.《黄浦条约》

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下列历史人物中,为环渤海湾地区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的人物是        (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2.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23.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于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城”思想的促进

2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5.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族,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里“地底陈土”指的是                (    )

       A.军阀、官僚、政客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清朝皇室

26.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    )

       ①提出民生主义                                       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反对专制统治的主张                     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①推翻满清政府

       ②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结束军阀统治,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④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统一、自由、平等的资

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某同学在收藏纪念章的过程中,偶得右图一枚

发现了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引发这一重

大历史事件的是                                   (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①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

       ②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③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④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共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20081104

1.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3小题,共55分。

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绚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 (4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2分) 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2分)结局说明了什么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4分)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分)

 

 

 

 

 

 

 

 

32.(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甥舅和协,扫彼旧怨,泯其嫌隙,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之是崇,岂不盛哉!神圣赞普可黎可足都赞陛下,盛名睿哲,代天行化,恩施内外,威震四方。

――《新唐唐书?吐蕃传笺证页》

材料二:自国家统一函夏,惟吐蕃最为西方强国,诸戎畏威惮之,划唐人与通婚结好,而日寻干戈,未始休息。今虽臣附已久,而窃发不时,朝廷视为重地,建宣政院以统治焉。

――黄晋《黄金华文集》

材料三:镇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自噶布伦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分系属员,事无大小,均应禀命驻藏大臣办理。至扎布伦寺诸务,亦具一体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仍于巡边之便,就近稽查管束。

――《卫藏通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甥舅”分别指什么? 举例说明“惟亲好之是崇”。9世纪前期,唐蕃“惟亲好之是崇”的物证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当时政府建立宣政院的原因是什么?其职能是什么?宣政院的设置及此朝对吐蕃的管理说明了什么?(5分)

 

 

 

 

 

 

   (3)依据材料三,驻藏大臣是哪一位皇帝设置的?具有何种权力?驻藏大臣的设置说明了什么?(5分)

 

 

 

 

 

 

 

 

   (4)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怎样的趋势?由此谈谈你的认识。(5分)

 

 

 

 

 

3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下列两幅图,概括19世纪末中国两大政治运动兴起的区域性特点及相互关系,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方面因素分析其原因。

 

 

 

 

 

 

 

 

 

 

 

 

 

 

 

 

 

 

 

 

 

 

 

 

 

 

 

 

 

20081104

20081104

 

第Ⅰ卷

 

1.D    2.A    3.A    4.B    5.B    6.D    7.D    8.B    9.A

10.D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A   18.A

19.C   20.C   21.C   22.C   23.B   24.C   25.A   26.D   27.D

28.A   29.D   30.C

 

第Ⅱ卷

 

31.(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等部门大臣的意见。(4分)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各部门间的相互牵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能力以及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4分)

   (3)皇权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4分)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4分):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皇权能否受到限制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政治品质。(4分)

32.(19分)

   (1)“甥舅”分别指吐蕃赞普和唐朝皇帝。(2分)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1分)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1分)

   (2)元朝设立宣政院的原因有:吐蕃是中国西部最强大的民族,臣附元朝,西藏成为边疆的重要地区,为了加强统治,设立宣政院。(2分)宣政院的职能是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2分)说明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1分)

   (3)驻藏大臣是雍正帝设置的。(1分)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2分)其设置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2分)

   (4)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西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由结盟发展到加强管理。(2分)说明了西藏地区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之间联系源远流长,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学生写其他答案,只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3分)

33.(18分)

   (1)区域性特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于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3分)

   (2)形成原因:经济因素,南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北方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阶级关系因素:南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形成一股较大的政治势力,北方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思想因素:南方资产组织维新派新思想播较广,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6分)

   (3)关系:虽共同形成又 一次革命高潮 ,但各自为战,没有机会结合(或没有汇集成为统一的力量)。(3分)

   (4)原因:①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民主意识增强。(2分)

②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害怕人民革命,不敢发动群众,而仅仅依靠无权的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2分)

③农民的落后性,盲目排外的思想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试题详情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后塍高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月调研测试卷

高三政治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