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自贡市普高2009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地理试题
饱和水汽是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够容纳的最大水汽。
图1示意饱和水汽与气温的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饱和水汽与气温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气温越高,饱和水汽越大
② 气温越低,饱和水汽越大
③ 气温越高,饱和水汽随温度的变化率越大
④ 气温越低,饱和水汽随温度的变化率越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地区气温高,饱和水汽量大,所以降水量大
B、南极洲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饱和,所以降水量大,冰层厚度大
C、山地迎风坡气温随高度增大而降低,饱和水汽减小,水汽易饱和,所以降水量大
D、山顶气温低,饱和水汽量小,所以降水量小
图2示意台湾西部城市群发展的演变过程,读图回答3―5题。
3、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是( )
①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
②从分散到集中
③大城市发展缓慢,中小城市发展快
④起步早,发展快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4、今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特点是( )
A、大城市的人口向东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速度趋于缓慢
5、有关该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多于山区 B、乡村多于城市
C、北部多于南部 D、西部多于东部
图3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读图回答6―8题。
6、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14°N或14°S B、7°N或7°S
C、9.5°或9.5N°S D、16.5°N或16.5°S
7、下列河口距离该纬度直线距离最近的是( )
A、亚马孙河河口 B、印度河河口
C、密西西比河河口 D、刚果河河口
8、2009年3月20日上午9点钟,一架飞机从该纬度的某地以3°/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绕地球飞行一周,飞机上的人经历的昼夜状况是( )
A、昼夜周期不变 B、昼夜长短增加了一倍
C、昼夜长短减小了1/6 D、太阳永不西落或东升
图4示意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
9、有关图示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等温线密集,南部等温线稀疏
B、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C、由东向西递减
D、由南向北递减
10、影响A地区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11、影响B城市发展纺织工业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技术 D、劳力
36、读澳大利亚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甲图中A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与南美洲同一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12分)
(2)推测甲图中B地区地带性土壤类型及主要特点。(9分)
(3)根据乙图中的相关信息和所学地理知识,概括澳大利亚人口的主要特点。(15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地理分布图
(1)简述图中A地到B地依次有哪些自然带?它体现了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这种规律在该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10分)
(2)甲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甲地区的该环境问题对乙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10分)
安徽省砀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理工类)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者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自贡市普高2009级第二次诊断性地理试题
图1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
A、2亿 B、2.9亿 C、3.8亿 D、4.7亿
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图2―(1)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1)地区0―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气压高于②地 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下沉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 为下沉气流
5、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 B、甲是陆地,乙是陆地
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 D、甲是海洋,乙是海洋
图3中的阴影区域示意我国四个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下列四个阴影区域所在省区,正确的是( )
A、桂、黑、甘、川 B、粤、辽、青、滇
C、粤、黑、新、川
D、粤、吉、青、藏
7、有关四地农业特色的概括,
正确的是( )
A、外向型农业、旱地农业、绿洲农业、立体农业
B、基塘农业、温带畜牧业、河谷农业、坝子农业
C、水田农业、旱地农业、立体农业、高寒牧业
D、旱地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立体农业
8、制约四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约①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B、制约②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C、制约③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D、制约④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图4中的①和②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2000年和2010年(预测)的能源消费构成;③和④分别表示我国西南地区2000年和2010年(预测)的能源消费构成。读图回答9―11题。
9、2000年西南地区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是( )
A、以煤为主
B、以石油为主
C、以天然气为主
D、以水电核电为主
10、从2000年到2010年长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区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
A、长江三角洲石油比重下降
B、西南地区煤炭的比重上升
C、两地能源构成变化特点相似
D、两地能源构成变化特点相反
11、2010年与2000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煤炭下降幅度小于西南地区
B、长江三角洲的水电和核电增长幅度最大
C、西南地区的水电和核电下降幅度大于长江三角洲
D、西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增长幅度大于长江三角洲
36、图8示意某地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简述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9分)
(2)推测图示区域的降水特点。(9分)
(3)图示A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说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人为区位因素。(9分)
(4)说明B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原因。(9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辽宁省鞍山一中
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其中的Ⅱ卷第五题为选做题,其他题为必做题,考生作答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的
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做选做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
题号涂黑。
第Ⅰ卷 (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