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5  383  389  393  399  401  405  411  413  419  425  429  431  435  441  443  449  453  455  459  461  465  467  469  470  471  473  474  475  477  479  483  485  489  491  495  501  503  509  513  515  519  525  531  533  539  543  545  551  555  561  569  3002 

09年高考地理命题者青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辽宁省新课程高考方案明确指出2009年高考科目设置为“3+X”,文科综合极有可能仍由国家命题。试卷试题应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类试题。但今年5个新课程高考实验区中,只有宁夏实行的是“3+X”,且由国家命题;而宁夏今年的地理试卷中却没有选修内容。

    因此,辽宁省明年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内容所涉及的选修内容及形式尚需进一步明确。

 

    试题设计

 

    素材选择:近年来地理试题素材多为考生常见,很多试题情境源于生产实践,贴近生活实际。但对这类试题大多考生以为比较熟悉,而忽视审题造成失误;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对试题周密分析后再得出结论。

 

    情境创设:2008年宁夏卷的最大亮点就是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

 

    呈现方式:试题呈现方式一般以具体的问题为背景,从而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与地理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图表在2009年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形式多样。随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深入,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也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措施方法

 

    制定目标: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渗透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训练;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时间的推算、区域空间判断、气候类型判断,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等。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核定内涵:以地理基本知识、规律、原理为基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热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基本的空间结构;地理判读分析和初步绘制图表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的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

 

    培养能力

 

    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和训练。如在复习区域自然地理时,可以采用“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的模式来进行整合,既落实了地理主干知识,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主干思维模式。以2008高考题(全国卷1)第39题为例,“在哪里”(区域定位)――欧亚大陆内部或中亚,“有什么”(区域特征分析)――自然威胁有哪些,“为什么”(自然特征产生的原因)――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佚名 )

 

试题详情

河北正定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Al:27  Si:28  Cl:35.5  S:32  K:39  Ca:40  Fe:56

试题详情

2009年高考政治复习必备:2008年国内15件重要时事

1.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冻灾

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连续四次遭受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袭击。截至2月23日,共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面对灾害,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奋勇抢险,取得了抗冰雪灾害的决定性胜利。

2.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3月3日至18日,全国两会在京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了国家机构新一届领导成员。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吴邦国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任国务院总理,贾庆林当选全国政协主席,习近平当选国家副主席。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改革后,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3.西藏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致伤群众382人,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重伤23人、牺牲1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超过3亿元。这起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肆意歪曲报道,遭到中国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持续揭批和抗议。

4.四川发生“5?12”特大地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5.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首次与网民在线交流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陪同下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加强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上午10时,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在“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人民网进行了图文和音视频直播。

6.“华南虎照片”被判定为假照,周正龙获刑2年半缓期3

面对公众和网民的集体打假和不懈追问,陕西省政府新闻办终于在6月29日公布了“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结果:2007年出现的所谓“华南虎照片”系假照片,“拍照人”周正龙因涉嫌诈骗罪被逮捕,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11月17日,周正龙因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期3年。

7.奥运会、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名列金牌榜首位

8月8日至24日,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第十三届残奥会于9月6日至17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视频内容首次授权新媒体转播,中国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大范围、全方位、多媒体方式报道了奥运会、残奥会盛况。

8.山西省襄汾县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276人死亡

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大溃坝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10月23日,有276人在事故中死亡。孟学农同志引咎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张建民同志被免去山西省副省长职务。襄汾县原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副县长韩保全因谎报事故原因和性质、瞒报死亡人数被刑事拘留。

9.中国共产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9月19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部署。

10.多个地区发生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

9月,媒体陆续曝光甘肃等地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致病主要原因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截至11月27日,全国29.4万患儿因食用此类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迅速处置,全力实施对患儿的免费救治,紧急开展原料奶和乳制品全面检查,抓紧调查事故责任,组织合格奶制品供应。三鹿集团被停产整顿,婴幼儿奶粉召回、退市特别制度出台,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被全部停止,食品安全法草案作了八方面重要修改。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被免职。

11.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

9月25日至28日,载有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1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

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同时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3.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台,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

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湾。两岸两会最高领导人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台北会谈。两会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两岸“三通”框架基本成型。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此前,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于6月11日至14日访问北京,陈云林与其举行了10年来两会领导人首次会谈。

14.中国政府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行趋势,股市延续上半年趋势节节下跌。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重大措施积极应对危机。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10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15.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年初以来,中国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试题详情

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

      答题“四到位”

    答题重在答案的知识正确性,但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确却得不到满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缺乏亲和力和严谨性,征服不了阅卷的“判官”。考试“四到位”能有效地解决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考试失分。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图表数据型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指导

    具体来讲,注意以下几点:

    ①仔细阅读全部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题示材料中的任何细节。

    ②在读材料的过程中,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且根据这些关键词所揭示的信息很快很好地联系教材内容,要知道就材料而读材料是不行的,命题者所选的任何材料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联系,反映教材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

    ③一般来讲,命题者会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因此几个材料之间有其必然联系,这就要求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不能独立的看,而是要把所有的材料相互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数据图表题的同一材料,要注意比较分析上下左右数值的变化,有时可把数值的变化划分成几个阶段,找出变化的规律和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而分析其原因。

    ④既要抓住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隐性信息。既要读懂材料的本意,又要能体会材料的喻意。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

    ⑤组织答案要全面,一般来讲,答案来源有三种,一是课本,二是材料,三是结合课本和材料并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作出阐释。目前的材料题的答案大多来自第三种。因此要引起重视并加强训练。

      高考历史地图题的解题指导

    高三学生怎样进行历史地图方面有针对性的复习呢?

    第一,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记忆。不过,强调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并不是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到历史地图,可采用形象记忆、归纳综合等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第二,培养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首先,培养对单一历史地图进行分析的能力。历史地图除了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史实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知识,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如通过阅读中国近代现史中的《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可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地域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次,培养对具有相同主题(或共同表示内容)的多幅历史地图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探究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历史史实的本质、规律、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所谓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在中国史方面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图、城市图以及经济分布图等,在世界史方面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图(包括世界范围及主要国家)、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地图等等。

    第三,还应培养通过历史地图,结合与之相关的地理、政治知识进行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在这一方面,中东问题,南斯拉夫问题,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等等,都提供了通过历史地图进行跨学科综合考查的可能。

    l  、历史材料解析题解答三环节

试题详情

高考最后冲刺:文综选择题高效答题实战技巧

     文综政治、历史、地理选择题总则:选项基本上是比出来的

 

    先说政治:政治选择题几乎不用去背,根据题目表述,挖选项即可。用题来说吧,08全国卷(1):

    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   )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注意强调的宏观经济手段,是BD明显是细节处理,C和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A比其他三个选项好。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这个直接用数学等值交换思想做,生产效率提高50%相当于成本降低50%,及用货币表示为10元,贬值20%相当于去年价值10元的,今年价格应为12.5元。

    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大家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说明东西部都有利,本题和工业没有任何关系,含②的直接排除,题目没有直接提到加工工业,根据客观比较原则,④比③好,选C结束。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   )

    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这题可能有难度,但是我们看哪些行为背离市场规律就成,通过选项比较,①的重点在产品,②的重点在奖品,③的重点在品牌知名度,④类似垄断,明显不正当。有④的只有CD,区别就是②③,明显②比③不正当,选C结束。

    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   )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题题目大概看一遍,然后看选项,以后看到说我们国家坏话的,直接干掉。在BCD中比较,题目给的全部信息都是进出口,看答案,B选项和进出口有关,能够直接说明,CD本身没错,但是更能符合题目的,明显B好些。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29~31题。

    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这题直接比选项,①比②好,题目信息没给我们说失控了,还能防范。④直接干掉,选①③C完事。

    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这道题如果知识点不会,相对来说比较难,但有办法,③直接干掉,排除BC,剩下AD比较,因此②一定正确,①和②本身矛盾,就选D结束。

    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直接干掉,能精确预见,就不会有那么大损失了,和原题不符,AC排除。明显③比④客观,毕竟原文也提到加强防范等种种举措,没有必要和自然规律做挑战。直接选B.

    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   (   )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这道题讲的是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明显是外因,利用水稻……那部分是内因,必须利用内因,如果没有内因,再怎么应用技术,也不能改变。所以内因才是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①②直接干掉,选B.

   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 (   )

    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B.所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

    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   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

    这道题看各种制度就应该明白讲的是阶级,因为阶级有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没听过吧?再比选线,A始终最好。

    34.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   )

    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道题每个选项都三个,直接选错的一个就行,只有④原文中一点信息都没有,选A.

    35.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和国家制度没关系,由①干掉AC,没有提到国际格局,客观原则,④排除,选C.

  

 再说下历史,如果历史选项只有一个词,那就要背知识点了,如果是个句子,直接比选项,大家通过多做几道,发现几乎都是阅读理解题。

    用试题说明这个道理,如: 08全国卷历史部分选择题:

    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说文解字》曰:“?梁?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纯知识点。

    1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阅读理解题:农民起义大都针对统治阶级,比较选项即可

    14.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龚自珍     B.洪仁?     C.李鸿章     D.严复

    纯知识点题,。若不知道李鸿章的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没办法做了。

    15.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阅读理解题:都要革命了,肯定是要针对政体,其他选项都是细节问题,谈不上革命这个大词。

    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阅读理解题:核心词其实是自由、民主、共和,含有这一性质的事件只有B.

    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阅读理解题:中小城市由什么演变发展的?而且数量庞大,只能是乡镇发展

    18.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完全阅读理解题,是针对无序的社会提出解决方案。

    19.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又一道阅读理解题,注意那个“后”。和经济不搭边,没讲到什么势力,没说道男女平等

    20.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阅读理解题:讲的是农业的缩小,只有D是对立的。

    21、图形题,不讲了

    22、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阅读理解题,A过于绝对化,B主观选项,原文只说仿效欧美,并没有说明这种政治体制不适合,C,原文信息给的都是两个不同步的过程,因此D比其他选项好些。

    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阅读理解题,A直接干掉,什么时代都可以认识历史吧?B原文表述的是文明是对有效东西的探索。主观干扰选项;C原文没说,D放哪都适合,直接选。

   

若地理的选择题也是类似描述性的题目和选项,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做,但是有一些图形结合的题目,可能给学生造成困扰,其实这些题也是变相的文字描述,可以通过图形变化规律,特殊点来对比选项。具体案例由于篇幅关系,就不举例子了,有任何问题请留言或发送邮件,给予解答。

    文综选择题总结:历史政治部分如果纯考察的知识点基本上都不是很难,大家通观整个08年文综卷(地理大部分也一个类型),用到知识点做题的比例大不大?反而是分析理解的占比更高,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尤其是选项对比能力要求反而高一些。大家在日常做题时注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文综选择题拿下的难度不大。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