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3  351  357  361  367  369  373  379  381  387  393  397  399  403  409  411  417  421  423  427  429  433  435  437  438  439  441  442  443  445  447  451  453  457  459  463  469  471  477  481  483  487  493  499  501  507  511  513  519  523  529  537  3002 

上海市十二校

2007―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详情

江苏省高三化学选择题热点训练十

(每小题均为1到两个答案)

1.         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污染的饮用水消毒剂(消毒时被还原为,其中氧元素为价)在20世纪后半叶诞生了。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作消毒剂,是因为它具有强氧化剂

B. 等质量的,在相同条件下的消毒效率高

C. 现代工业多用电解法制,即在阳极析出

D. 将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6

2.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0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3.         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是极性分子,CH4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比CH4小。

D.氨气分子比甲烷分子少一个H原子,所以只能是三角锥形而不是正四面体形。

4.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A.NaCl溶液(混合物)、C2H6O(醇)、HNO3(共价化合物)、CO2(非电解质)

B.氨水(氢化物)、NH4NO3(离子化合物)、       NaNO3(钠盐)、BaSO4(强电解质)

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K2O(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

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2(有机物)、CH3COCH3(醛)

5.         已知25℃101kPa下,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石墨)+O2(g)    CO2(g); △H=-393.51kJ?mol-1

C(金刚石)+O2(g)    CO2(g); △H=-395.41kJ?mol-1

下列关于C(石墨)    C(金刚石)的焓变△H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

       B.△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

       C.△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

   D.△H <0;等质量时石墨能量比金刚石高

6.        胶体微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            )

A.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    B.有很大的表面积   C.有很强的分散力      D.有电泳现象

7.         容量瓶上需要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碱式或酸式 六项中的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③

8.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A. 已知Ra是第七周期、IIA族的元素,故的碱性比的碱性强

 B. 已知As是第四周期、VA族的元素,故的稳定性比的稳定性强

 C. 已知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故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D. 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Al的核电荷数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原子半径小

9.         利用CH4、O2、铂电极和KOH溶液构成燃料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过程中,溶液pH不断升高

B.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C.负极上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D.正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10.     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    Fe2O3+3Na2O2      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3 mol Na­2O2发生反应,有12mol 电子转移

D.在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

11.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5s         D.10s

12.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 L 1mol / L 的AlCl3 溶液中,Al3+和Cl-离子总数为4NA

  B. 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22.4NA

  C. 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 mol 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电子数为4NA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HCO3+OH=CO2↑+H2O

  B.将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氯化钙溶液中 SO2 + H2O +Ca2+ = CaSO3 + 2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 Al O2- + 4NH4+ + 2H2O

D.铜片与稀HNO3反应:3Cu+2NO3-+8H+       3Cu2++2NO↑+4H2O

14.  下列各组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时,克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B.金刚石和石灰石   

C.三氧化硫和氯化钠            D.碳酸钠和二氧化硅

15.     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pH>7时,c(Cl)>c()>c(OH) >c(H+)   B.当pH=7时,c()>c(Cl)>c(H+)=c(OH)

C.当pH<7时,c()>c(Cl)>c(H+)>c(OH)

D.当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c(Cl)>c()>c(H+)>c(OH)

16.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文本框: 溶解度/gA.欲制备214 g NH4Cl,理论上需234 g NaCl

B.将滤液冷却到40℃即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H4Cl

C.“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

温度为20℃

D.不用其它试剂,也可用加热法来检查NH4Cl

产品是否纯净

 

17.     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测量其质量的变化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石炭酸晶体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18.     已知共轭二烯烃(两个碳碳双键间有一个碳碳单键)与烯或炔可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1,3―丁二烯与乙烯反应可表示为:,则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与丙烯反应,生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        B.        C.        D.

19.     下列事实中,能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气和二氧化硫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二氧化硫和乙烯都能使溴水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和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大量Na2SO4和甲醛都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

20.   20mL 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O2完全燃烧生成了30mLH2O和40mL CO2 (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混合物可能由下列哪两种烃组成的

A.C2H2、C2H4         B.C2H4、C2H6        

C.CH4、C2H2          D.C2H4、C3H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C

C

A

B

A

BD

A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D

A

D

BD

D

BC

C

A

www.ks5u.com

试题详情

江苏省高三化学选择题热点训练七

(每小题均为1到两个答案)

1.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  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化学物质的食品  D.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3.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B  NH3的结构式为H――H

C  HCl的电子式为H              D  热稳定性:H2S>HI

4.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5.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s)+1/2O2(g)=H2O(g);△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6.         下列选项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污染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暗箱中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

7.         下列实验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35.20g NaCl          B. 用10mL量筒量取8.50mL盐酸

C. 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      D. 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4.2

8.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9.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的复合材料)

正极反应:Li1-xMO2+xLi+x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

B  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小

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e=C6Li

10.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11.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Ⅰ:△H>0,P2>P1                      B  反应Ⅱ:△H<0,T1<T2

C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  反应Ⅳ:△H<0,T2>T1

12.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1.0L 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  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2

C  32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D  22.4L N2中所含的分子个数为6.02×1023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

D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14.     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B.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氯化铵受热气化和苯的气化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  10mL 0.02mol?L―1 HCl溶液与10mL 0.02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的pH=12

C  在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  0.1mol?L―1某二元弱酸碱性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 HCO3+H2O H3O++ CO32

B.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C.因为氧化性: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Cl>S

D.NaCl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着6个Cl,CsCl晶体中每个Cl同时吸引着6个Cs

17.     将5.4g Al投入200.0mL 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  HNO3溶液    B  Ba(OH)2溶液    C  H2SO4溶液    D  HCl溶液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 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18.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  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  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  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19.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C

BC

C

D

C

AD

B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C

C

B

C

BC

A

D

C

C

A

 

www.ks5u.com

试题详情

江苏省高考化学选择题稳定点训练一

(每小题均为1到两个答案)

1.         为了防止水污染,我国许多地区对洗衣粉的成份加以限制,规定销售使用的洗衣粉中不得含有

  A.烷基苯磺酸钠    B.蛋白酶           C.三聚磷酸钠       D.硅酸钠

2.         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碳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盐,可用作“钡餐”

C.铝锅可以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碱性食物 D.铁质的菜刀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Cl的结构示意图:                 B.氨分子的结构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H2O2的电子式:

4.         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B.在稀溶液中,1mol酸跟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C.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D.在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 100 nm 之间          B. 氢氧化铁胶体带电

 C. 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淀粉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D. 配制氢氧化铁胶体时,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7.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渗析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中的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的混合物(苯酚的沸点1820C)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8.         右图为“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传回的第一张月面图像。我国探月的目的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厚度和3He的资源量。3He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地球上仅有15 t左右,而月球上的3He估计在1.0×106 t~1.5×106 t。下列关于3He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有2个质子                       B.与4He互为同位素

C.核内有1个中子                       D.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9.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锌做负极                    B、充电时氢氧化铁被氧化

C、充电时溶液的碱性减弱              D、放电时每转移3 mole-,有2mol FeO42被还原

10.     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有CuI(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4CuI+Hg = Cu2HgI4+2Cu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11.     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3Y(g)2Z(g)+aQ(g)

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得Q的浓度为0.4 mol / 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2 mol / L

C、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0%                       D、平衡时Z的体积百分含量20%

12.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4g 镁作还原剂时失去电子数是0.1×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 氮气中含有的共价键数是6.02×1023

C、标准状况下,5.6 L的甲醛所含的电子数是4×6.02×1023

D、100mL 1mol/L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的个数0.1×6.02×1023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 + OH- +HCO3- = CaCO3↓+H2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C.铜和稀硝酸反应: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 + 2ClO- + CO2 + H2O = 2HClO + CaCO3

14.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B.非金属元素之间既可以形成离子键又可以形成共价键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D.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分子晶体中一定都存在化学键

15.     下列关于电解质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Cl2 的水溶液能导电,但Cl2 是非电解质

B.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C.给pH=12的NaOH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 12

D.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16.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①CO2与NaOH 溶液②P与Cl2 ③AgNO3溶液与氨水 ④C与O2 ⑤AlCl3溶液 与氨水⑥C2H2与Cl2

⑦NaHCO3溶液与盐酸

A、除⑦外                 B、除②⑥外              C、除③⑦外             D、除⑤⑦外

17.     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完全后将固体滤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

B.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和Fe3+

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含有Cu2+和Fe3+

D.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和Fe2+,一定不含Cu2+

18.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以下是四种毒品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粉的分子式为C13H16ClNO

B.这四种毒品都属于芳香烃

C.1mol大麻最多可与含4mol Br2 的浓溴水发生反应

D.摇头丸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19.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

实 验 步 骤 及 现 象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B

检验某盐是否为铵盐

C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

D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

20.    用 H2 还原 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共用掉z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A.(xy) g       B.(xy) g 

C.9 z g              D. z g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B

B

D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B

C

D

B

A

D

B

 

www.ks5u.com

试题详情

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1o17?N~77o43?N
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
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
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
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
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
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
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

(1)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37o21?N~34o51?S

B.海陆位置: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2)       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       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4)       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36oN ~71o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B.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

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

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

(5)       大气环流:

三个气压系统:

A.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  B、冰岛低压  C、蒙古高压

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1)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7oN~72oN。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气候。

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2422.8万平方千米。

北宽南窄(尤其在30o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

(3)地形:

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

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气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

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o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oN以北)

B.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o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oN以北)

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

(5)大气环流:

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A.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B.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

                         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

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1)位置:

A.纬度位置:56oS~12oN。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

A.北宽南窄,在40o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oN~30o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

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

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

(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

(4)普遍暖热

成因:

(1)       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2)       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3)       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4)       大气环流:

A.高穿过大陆中部,使气压带控制大陆的范围增大,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炎热。

B.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特点:严寒的冰原气候,风速很大,全年均温<0oC。
成因:纬度高,地势高。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9.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10.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11.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12.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13.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14.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因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1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本区域身居内陆,既受不到大陆东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的影响,又无法受到大陆西岸三圈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故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内陆荒漠区。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受南非高原地形的阻挡,干热气流不可以影响到东海岸。(2)东岸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充沛的水汽。
18.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两岸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且红海的水面狭窄,不能给两岸地区带来降水。
19.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受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20.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受副高、信风带以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21.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处于南北纬10o之间,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因(1)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来自几内亚湾的气流,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在沿海有降水,但难以进入东非高原。
(2)西南气流本较浅薄,进入东非高原就更薄,故降水少,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夏南冬时处于18oN,北冬南夏时向南移,经过东非高原的时间短,降水量少。
22.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3.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故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处于背风坡的位置,且吹的风主离岸风,故降水较少。
24.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夏季时,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时,东北部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海洋吹来,水汽较充足,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加大了其水汽的含量,故澳大利亚东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5.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常年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纬度低,气温高。

 

26.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阿拉伯半岛三面被陆地所包围,常年受到东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风从陆地吹到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印度半岛三面为海洋,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风从北印度洋吹向印度半岛,带来充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使印度半岛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东北季风,且此时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影响印度半岛,使其降水少,形成干季。
27.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沿岸的暖湿水汽难以进入东非高原,使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8.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受到几内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9.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
地中海沿岸地区刚好处在开口向西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的时候,水汽能进入地中海并影响沿岸地区。而其它地区则受地形的影响,面积较狭小的。

 

 

30.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1)日本地形狭长,地形复杂,南北所处纬度不同,故南北气温差异大。
(2)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是:日本的季风性气候具有海洋性。日本地形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与列岛排列方向一致,均为南北延伸。夏季时,东南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降水较多,西北部位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冬季时,西北部位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大,使西北地区冬季的降雪较多,而东南部处于背风一侧,降水少。但总的来说,日本降水西北较东南少。
3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32.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夏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吹东南季风,冬季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北季风,影响爪哇岛。成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3.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亚欧大陆东西所跨过的经度范围最广,地形较复杂,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较难进入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且亚欧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故亚欧大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34.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
蒙古和哈萨克地处亚欧大陆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冬季离亚洲高压寒冷中心较近,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故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5.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地形:北美洲的基本地形由三部分组成:西部的高山,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
该地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气候干燥。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寒冷中心气流可影响到北美洲北部东海岸地区,且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的经过,减温减湿,使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时,因北美所处大陆面积及大西洋的面积较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小,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较小,夏季风的势力较亚洲弱,不能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地区,使其夏季降水较少,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36.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冬季时受到亚洲高压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但受到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季风所经海区面积狭小,不能给沿海地区带来降水,故形成了全年温差较大,降水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7.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梅塞塔高原,北部、南部为山地,地形闭塞,为盆地状高原地形。冬季因地势高,使高原内部成为相对高压,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不能进入高原,故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38.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
沿北纬60度从北欧到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越往东西伯利亚,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原因:北欧地区地形较平坦,地处西风带,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年温差较小;往东西伯利亚方向,经过的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内部受海洋的影响小。仅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夏季短而温暖。

41.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
(1)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且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2)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轮廓破碎,多半岛,使暖湿气流能深入欧洲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更广。
42.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
西风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影响范围变小,呈狭长分布。

43.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岸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 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平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 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 (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因为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成为不冻港。
45.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英国地处大西洋东部,温暖湿润的气流使英国形成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降雨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业比较发达。东南部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英国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
46.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德国地势南商北低,呈阶梯状,南北两地农业有较大异。
(1)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农村主要利用草场发展畜牧业,也种黑麦、燕麦、马铃薯,经营比较粗放,人口较为稀疏。
(2)南部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较长,盛产葡萄、烟草、水果,以及用于制造啤酒的啤酒花。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人口较稀少。
47.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西北:常年受到中纬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南:为中央高原,受地形的影响,水汽难以到达此地,降水较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8.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
大部分位于北纬35度至60度之间,位于北温带的西风带内,西南濒临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海洋深入大陆,沿岸又有北大西暖流经过,且山脉和平原多呈东西方向延伸,西风易把暖湿空气送进大陆内部

49.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北侧受到东格陵兰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气候寒冷。南侧受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气候较温凉湿润。
50.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
受强大的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给沿岸地区带来暖湿的气流。
51.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全年高温。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且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冬季,副高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52.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1)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2)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
53.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地处热带地区,冬季受东南信风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夏季受中纬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54.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地处25oS~35o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55.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受海洋影响较大,终年温和湿润。
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东北部因在亚热带大分水岭迎风坡,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西部又是平原、高原地形,西岸有寒流流经,决定了中西部为热干的热带沙漠气候。

56.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地处30oS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57.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东部: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58.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
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
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
59.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60.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

58.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
西部:受强大的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带的分布偏北;
东部:受季风的影响较大,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气候带的分布偏南。
59.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古巴岛年降水量大约在1000―1500毫米之间,(东部和北部迎东北信风,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与南部为背风地区,降水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60.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墨西哥地处副热带气候区,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控制,且本地地形为高原,地势较高,来自于东侧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的暖湿难以进入内陆影响墨西哥。因此形成了热带草原。
61.墨西哥南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墨西哥南部地处热带,常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经过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且东部受到强大的圭亚那暖流的影响,降水丰沛,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62.南美洲北部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处受到赤道低压的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处受到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且该处为高原地形,水汽难以进入,故形成了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63.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气候,以南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1)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充沛,加上沿岸有赤道逆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充沛,故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赤道以南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冬季降水少,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南移的影响,降水较多,故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64.南美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
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地处安弟斯山脉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带水汽的进入。且此地的西风为离岸风,比较干燥。东部沿岸地区为寒流经过,水汽含量少。
北段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且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位置,故降水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荒漠的成因:
湿润的中纬西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得背风坡地区出现焚风效应,降水稀少,形成了距海很近的温带荒漠区。

65.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
因南半球在该自然带分布区没有大陆。
66.南极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
南极洲地处南极寒带,而且是地势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米,南极洲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率大,获得太阳辐射量少;而北冰洋为海洋,热容量较大,故南极洲比北冰洋冷。
67.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
赤道地区虽地处热带,全年高温,但因其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云层较厚,降水丰沛,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而撒哈拉沙漠地处热带地区,全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气温较赤道地区高。

68.印度乞拉朋齐降水量大的原因?
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是这里东、西、北三面都有高山屏障,尤其是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南季风由海洋吹来的湿热气流,使饱含水汽的气流被迫上升,凝结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乞拉朋齐正位于这个地区的卡西山脉南坡,海拔1313米的地方,它的东西两旁均为山地,仅南面向孟加拉湾开口,地形如同漏斗状谷地,夏季南面的季风涌入,到山坡便形成倾盆大雨。
69.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70.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7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72.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73.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74.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5.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初夏时,如果暖气团湿度增大,低层升温,气层可能呈现不稳定状态,锋上也可能形成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另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南下冷空气为山所阻而呈静止状态,锋上暖空气干燥而且滑升缓慢,产生不了大规模云系和降水,而锋下的冷空气沿山坡滑升和湍流混合作用,在锋下可形成不太厚的雨层云,并常伴有连续性降水。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出现时间多在冬半年,对这些地区及其附近天气的影响很大。

76.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一侧,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雨较多;西侧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雨较少。
77.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
纬度较高,蒸发小,冬季有积雪,融化时可补充水量,故较湿润。
78.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
处于开口向西的槽状地形,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南坡后,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为半干旱区。
79.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较多。

80.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台湾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火烧寮位于南北绵延的台湾岛山脉的基隆南面、基隆河发源地的迎风高地上,受地形的影响,成为我国降雨最多的地方。
81.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
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气候,气候特点是高寒。
成因: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气温的直减率的影响,故气温低。
      地势高,夏季风难以影响此地,降水少。
82.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
4~5月雨带控制在华南地区;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带控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控制在华北、东北地区。

83.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
地处我国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84.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
受盆地地形的影响。四川盆地北面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地区高;
85.三大火炉的成因?
夏季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散热,故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86.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云层较厚,降雨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不会太高。
在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在30oN左右,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该地区气温反而更高。
87.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

88.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
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89.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
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故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非洲大陆北宽南狭,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特别广阔,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东北部紧邻西亚,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风,又加剧了非洲北部气候的干热程度。南非高原的广大地区被回归高气压所控制,虽然在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的影响,在高原的东南边缘降水较多,但在高原内部的雨阴处降水却较少,形成了卡拉哈里沙漠。在同纬度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又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而多雾。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海湾,受海洋的影响较少,这也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

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试题详情

上海市十二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

数学试题(文科)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本试卷中N*表示正整数集。2.符号“”等同于符号“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