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2009年重庆一中高2009级5月月考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7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8至11页,共11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冷锋 B.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暖锋
2.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日较差大 B.乙处未来气压会下降
C.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D.乙处光照比甲处强
企业和贸易中心都存在竞争,生产费用与运费状况对市场范围大小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X、Y两企业生产费用和运费的等费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如果X、Y两企业生产费用和运费都相同,
从各中心点向各方向的吨公里运费完全相同,
且以同样的比例随距离而增加。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图中X、Y中心点到D地的费用不相等
B.贸易分界线为①线
C.E地为贸易分界线
D.中心点Y到G、H两地费用相等
4.如果X、Y两企业向外吨公里运费相同,而生产费用不同,在X地为54美元,Y地为50美元,图中等费线等值距为1美元,则
A.I地位于以X为中心的贸易范围内,其费用为62美元
B.D地位于以Y为中心的贸易范围内,其费用为57美元
C.X、Y两中心的贸易分界线是③线
D.G、H、K三地既位于以K为中心的贸易区,又位于以Y为中心的贸易区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5~6题。
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6.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8.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干旱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中柱状图反映了我国l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旱灾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回答第9题。
9.如果a是西南地区、e是东北地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地区粮食单产高,因此乙项较小
B.d地区冬、春季节寒潮频发,因此旱灾造成的损失比例较小
C.e地区春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
D.f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河湖密布,因此丙项较小
下图表示某半个经线圈上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B点经度为120°W,其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太阳高度。回答10-11题。
10.图中H和Ф表示数据分别是
A.15°、 75° B.10 °、 80°
C.5 °、 85° D.20 °、 70°
11.若此时北京正好日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B.驯鹿由针叶林带向苔原带迁徙
C.法国马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D.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12. 从关中地区通往蒙古高原的一条古道,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参天可汗道”。它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A.张骞通使西域 B.隋朝修筑驰道
C.文成公主入藏 D.回纥归附唐朝
13.中国古陶俑是了解古代雕塑艺术以及社会历史风貌的珍贵实物资料。下列陶俑实物图片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是
A B C D
14.“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如何?”材料中的“朕”是指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江苏省江宁、江浦、六合三校200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反应物、产物中键能数据可判断对应反应的反应热
B.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用卤素阴离子半径数据推断其还原性的强弱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氯化银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放热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分解、甲烷燃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B.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标准状况下产生
C.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一定大于0.1NA
D.1molFeCl3完全水解生成NA个胶体粒子
4.某金牌直径为
A.硫酸铜溶液 B.盐酸 C.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
5.NH4Cl是强酸弱碱盐,它在水溶液里的水解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则下列有关NH4 Cl溶液里存在的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存在NH3?H2O,其结构式为 B.存在NH4+,其电子式为
C.存在H3O+,其结构式为 D.存在OH-,其电子式为
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C.常温下在c(H+)=10-13 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 、NO3-
D.常温下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7.右图为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现锌粒与稀硫
酸没有接触,而稀硫酸准备的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利进行,则可
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①食盐水 ②KNO3溶液 ③适量硫酸铜稀溶液
④Na2CO3溶液 ⑤CCl4 ⑥浓氨水
A.①③⑤ B.②⑥ C.③⑤ D.①②④
8.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①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②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还原性:Mg>C
③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④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有NH4+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全部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德尔是因为他在表面化学所作的开创性
研究。下列选项与物质的表面特征无关的是
A.用明矾来净水
B.硫酸工业生产中沸腾炉中的反应为:
送进沸腾炉中的矿石(主要成分为FeS2)常被粉碎成细小矿粒
C.用还原铁粉和石棉绒混合与水蒸气反应制Fe3O4和H2
D.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10.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B.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O和PH3
C.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D.Mg3N2的水解产物是两种碱性物质
11.“酸化”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
B.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
C.检验某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先加盐酸酸化,再加AgNO3检验
D.确认溶液中含有SO42-时,用盐酸酸化,再检验
12.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直接蒸干滤液得到纯净的(NH4)2SO4
B.生成1mol(NH4)2SO4至少消耗2molNH3
C.CO2可被循环使用
D.往甲中通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在碳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NH4++H++2OH-=NH3?H2O+H2O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C.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3++2I-=2Fe2++I2
D.稀硝酸除银镜反应中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3Ag+4H++NO3-=3Ag++NO↑+2H2O
14.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a>b>c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 > b > a
第Ⅱ卷(选择题 共48分)
15.(8分)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主要含Na+、Mg2+、Cl-、Br-等)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过程①得到的Mg(OH)2沉淀中混有少量的Ca(OH)2 ,除去少量Ca(OH)2的方法是先将沉淀加入到盛有 溶液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经 (填操作方法)可得纯净的Mg(OH)2。
(2) 右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进行过程③的实验装置图:
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 。
(3) 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14分)不同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活泼程度不同,早在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许多“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规律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掌握。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 ,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 。
(2)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 “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 、 。
(3)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指导对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的认识,工业上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该反应原理,比较Cu2+、Fe3+、Fe2+的氧化性强弱 。
②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强弱的结论。
方案及现象: 。
17.(10分)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Ⅰ.在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1)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通入CO D.通入H2
(2)在保证H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Ⅱ.原料气的加工过程中常常混有一定量CO2,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CO2对该反应的影响,以CO2、CO和H2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气各组分含量不同时,反应生成甲醇和副产物甲烷的碳转化率是不相同的。实验数据见表下:
CO2%-CO%-H2%
(体积分数)
0?30?70
2?28?70
4?26?70
8?22?70
20?10?70
反应温度/℃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225
235
250
碳转化率(%)
CH3OH
4.9
8.8
11.0
36.5
50.7
68.3
19.0
33.1
56.5
17.7
33.4
54.4
8.0
12.0
22.6
CH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8
2.8
2.8
(3)由上表数据可得出多个结论。
结论一: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碳转化率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
Ⅰ.蛋白质中的氮(用氨基表示)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作用下,生成一种无机
含氮化合物,反应式为:2(-NH2)+H2SO4+2H+ 。
Ⅱ.该无机化合物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收集于H3BO3溶液中,生成(NH4)2B4O7。
Ⅲ.用已知浓度的HCl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l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即得蛋白质的含量。
(1)上述原理第Ⅰ步生成的无机含氮化合物化学式为 。
(2)乳制品的换算系数为6.38,即若检测出氮的含量为1%,蛋
白质的含量则为6.38%。不法分子通过在低蛋白含量的奶粉
中加入三聚氰胺(Melamine)来“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导致许多婴幼儿肾结石。
① 三聚氰胺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化学式为 ,
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②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无色无味,所以掺入奶粉后不易被发现
B.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C.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③ 假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6%即为合格,不法分子在一罐总质量为
质含量为0的假奶粉中掺入 g的三聚氰胺就可使奶粉“达标”。
19.(8分)下图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溶液中的水以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标出。A、E是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成分,C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且和SiC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和原子数,J是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K是两性化合物。反应③、④、⑤用于工业中生产H。
w.w.w.k.s.5.u.c.o.m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I ;
(2)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 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
(4) B和SiC的纳米级复合粉末是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散热材料。反应①是科学家研究开发制备该纳米级复合粉末的最新途径。已知B由Si及另外两种元素组成,且Si与另外两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0.(12分)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且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已知AgCl + Cl- ==[AgCl2]-, 下图是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由以上信息可知:
(1)AgCl的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 ,由图知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 。
(2)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
。
(3)反应AgCl + KI== AgI + KCl在水溶液中较易进行,是因为 。
(4)若在AgCl形成的浊液中滴加氨水有什么现象?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1.(10分)将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
(2)判断32.0gCu和50mL 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其物质
的量是 mol。
(3)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100mL2mol/L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又有气体逸出,
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并计算新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化学答题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8分)
(1)盛有 溶液的烧杯中, (填操作方法)
(2)其中装置A的作用是 。
(3)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14分)
(1)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
原因 __。
(2) 、 。
(3)①比较Cu2+、Fe3+、Fe2+的氧化性强弱 。
②方案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
Ⅰ. (1)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2)平衡____________(填字母)。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Ⅱ. 结论一: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温度越高,碳转化率 。
结论二: 。
18.(10分)
(1)上述原理第Ⅰ步生成的无机含氮化合物化学式为 。
(2)①其化学式为 , 含氮量为 ;
②正确的有 ;
③ g的三聚氰胺就可使奶粉“达标”。
19.(8分)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 ,I ;
(2)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 写出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0.(12分)
(1) 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 ,溶度积常数为 。
(2)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
。
(3)是因为 。
(4)有什么现象? 。
离子方程式为 。
21.(10分)
(1)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
(2) ,其物质的量是 mol。
(3)离子反应方程式 ,
并计算新产生气体的体积(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C
C
B
C
A
B
A
B
9
10
11
12
13
14
D
B
D
A
CD
CD
15.(8分)
(1) MgCl2(或氯化镁) (2分) 过滤 洗涤 (2分)
(3)制备干燥的HCl气体,抑制MgCl2的水解。 (2分) (2分)
16.(14分)
⑴ Hg、Ag (各2分)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2分)
⑵ Zn+2Fe3+=Zn2++2Fe2+(2分)、3Zn+2Fe3++6H2O=2Fe(OH)3↓+3H2↑+3Zn2+(2分)
或写出:Fe3++3H2OFe(OH)3+3H+、Zn+2H+=Zn2++H2↑
⑶ ①Fe3+>Cu2+>Fe2+(2分) ②方案:将铜棒与碳棒用导线连接,再插入氯化铁溶液,发现有电流产生(2分)
17.(10分)
(1)BD(2分)
(2)C (2分)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增大容器体积时,c(CH3OH)和c(CO)等比例减小,由于H2浓度不变,此时的值仍然等于K,所以平衡不移动。(2分)
(3)越高(2分)
原料气含少量CO2有利于提高生成甲醇的碳转化率,CO2含量过高碳转化率又降低且有甲烷生成。(2分)
18.(10分)
(1)(NH4)2SO4 (2分)
(2)①C3H6N6 (2分) 66.7% (2分)
②AC(2分)
③18.
19.(8分)
⑴ NH3 (1分) NaAlO2 (1分)
⑵ (2分)
⑶ CO2+2AlO2-+3H2O=2Al(OH)3↓+CO32-(2分)
或CO2+AlO2-+2H2O=Al(OH)3↓+HCO3-
20.(12分)(1)KSP=c(Ag+)c(Cl-])(2分) ; 10―12 (2分)
(2)Cl-抑制了AgCl的溶解,但Cl-浓度增大使AgCl形成络合物:AgCl + Cl- ==[AgCl2]-(2分)
(3)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2分)
(4)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2分);AgCl+2NH3=Ag(NH3)2++ Cl―(2分)
21.(10分)
(1)0.2mol (2分)
(2)Cu有剩余(2分) ;0.3mol(2分)
(3)3Cu+8H++2NO3-=3Cu2++2NO↑+4H2O(2分);
w.w.w.k.s.5.u.c.o.m
西安市 西安中学、师大附中、高新一中、长安一中 四校
高200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1.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1小题 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2009年政治高考时政热点及相关试题预测
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保增长扩内需、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
【相关热点纲目】
(1)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热点试题预测】
背景材料一:
2008年是经济波动异常剧烈,经济形势骤然大幅变化的一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罕见的一年三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从2008年年末的情况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拐点”的下行区间,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形成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⑤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宏观调控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背景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背景材料三:
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带来的影响,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体现了因果联系。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⑤“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体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
背景材料四:
材料一:2005年至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单位%)
年份
最终消费支出
投资
净出口
2005年
38.2
37.7
24.1
2006年
38.7
42.O
19.3
2007年
39.4
40.9
19.7
2008年1―9月
44.5
66.5
―11
注: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材料二:
材料三:为把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要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l2月28目,作为灾后重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六路两港”同时开工,未来几年,我省将新建6条对外铁路和l2条高速公路。同时成都市政府再行惠民举措,于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
①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贡献率过大。2008年1-9月出口贡献下降较快。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4分)②消费不足,会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资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率降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增大。(4分)
河南省平许驻洛四市重点高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其40分)
注意事项:
1.答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l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Cu: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