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99  1007  1013  1017  1023  1025  1029  1035  1037  1043  1049  1053  1055  1059  1065  1067  1073  1077  1079  1083  1085  1089  1091  1093  1094  1095  1097  1098  1099  1101  1103  1107  1109  1113  1115  1119  1125  1127  1133  1137  1139  1143  1149  1155  1157  1163  1167  1169  1175  1179  1185  1193  3002 

哈三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学段考试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l  S―32  C1―35.5  Cu―64  Zn―65  Ba―137

 

试题详情

1、【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1)赋。(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4、【(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5、【1、(1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2、(3分)D    3、(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6、【(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7、【(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8、【(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9、【10、(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2)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孤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10、【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2、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11、【(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12、【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13、【12.(8分)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14、【(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15、【(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试题详情

诗词鉴赏专题资料(四)

                                   ――――200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戚岂①

采采戚岂,薄言②采之。采采戚岂,薄言有③之。

采采戚岂,薄言掇④之。采采戚岂,薄言捋⑤之。

采采戚岂,薄言阉⑥之。采采戚岂,薄言茵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戚岂: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阉:手持衣角盛物。⑦茵: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6、(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钓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10、(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钓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13、(江苏卷)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1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16、(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8、(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试题详情

     大庆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命题人: 全丽娟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Na-23 Fe-56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3.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    )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4. 科学研究发现七氧化二氯(Cl2O7)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                             (    )

A. ClO4-    B. ClO3-      C. ClO2-       D. ClO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反应盐酸作还原剂的是                                     (    )

  A.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B.CaCO3+2HClCaCl2+CO2↑+H2O

C.2HCl+ZnZnCl2+H2

D.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7.在Fe2O3+3CO2Fe+2CO2反应中,Fe2O3                                       (    )

  A.在被氧化    B.是氧化剂    C.被还原     D.是还原剂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

  A.Na2SO3SO2                B.HClCl2

C.H2SO4(浓) SO2         D.SO2S

9.在3Cl2+6KOH5KCl+KClO3+3H2O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    )

A.KClO3          B.KCl     C.KCl+H2O    D.H2O

10.和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u2++2OH Cu(OH)2↓ CuCO3+2NaOH Cu(OH)2↓+Na2CO3

B.Ba2++SO42BaSO4↓  Ba(OH)2+H2SO4BaSO4↓+2H2O

C.Ag++ClAgCl↓  AgNO3+NaClAgCl↓+NaNO3

D.Cu+2Ag+Cu2++2Ag↓  Cu+2AgCl2Ag+CuCl2

11.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     Zn+2HClZnCl2+H2

②     2HCl+CuOCuCl2+H2O

③     MnO2+4HClMnCl2+Cl2↑+H2O

因此盐酸应当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www.ks5u.com

C.只有还原性             D.有酸性、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1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NaHCO3Na++H++CO32

B.NaHSO4Na++H++SO42

C.H2SO42H++SO42

D.KClO3K++Cl+3O2

13.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                             (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有没有带电荷

1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而本身不是电解质的是                 (    )

   A.氨气        B.硫酸       C.蔗糖      D.硫酸钠

15.不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    )

  A.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6.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它可表示

①可溶性钡盐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③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    )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17.下列各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

  A.盐酸、氢氧化钠、酚酞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硫酸

C.硫酸、碳酸钠、氢www.ks5u.com氧化钠

D.硫酸铜、盐酸、硫酸

18.下列各组中两个溶液间的反应,均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CH3COOH和Na2CO3与CH3COOH和NaHCO3

B.AgNO3和HCl与Ag2O和HCl

C.BaCl2和Na2SO4 与Ba(OH)2与H2SO4

D.KOH和NH4Cl与Ba(OH)2与NH4Cl

19.下列四种物质:Fe粉、石灰水、NaOH溶液、稀盐酸两两混合后,将发生的离子

反应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              (    )

  A.NH4+、Cu2+、SO42、NO3

B.K+、Na+、NO3、SO42

C.K+、MnO4、NH4+、NO3

D.Na+、K+、HCO3、NO3

试题详情

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

化学试卷

命题人:叶文博     审核人:张敏、佟玲

说明:

1.本试卷共5页,26个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u―64;Cl ―35.5;Ca ―40;He ―4;Na ―23;S ―32;Mn ―55;K ―39;Ag ―108;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试题详情

山东省东明一中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练习(十)

本套题是依据最新课标,参考山东省的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试题结构有30道题组成,其中前25道为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后5道为综合题,主要结合当今时事和最新热点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试题难易度控制比例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为7:2:1。能很好的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近几年的高考规律和特点,并对09年高考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试题详情

诗词鉴赏专题资料(二)

                                       ――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概述: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  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情与景的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3、  表现手法:
(1)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渲染与烘托―-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白描工笔――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2)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比兴手法――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四)、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2008年11月

试题详情

河 北 冀 州 中 学

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

  时间:8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司延农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Ca-40   O-16  C-12  S-32  Na-23   Cl-35.5     K-39  N-14

注意事项: 答卷Ⅰ时,www.ks5u.com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试题详情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5.     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一律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试题详情

山东省东明一中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练习(九)

本套题是依据最新课标,参考山东省的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试题结构有30道题组成,其中前25道为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后5道为综合题,主要结合当今时事和最新热点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试题难易度控制比例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为7:2:1。能很好的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近几年的高考规律和特点,并对09年高考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