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题
14.图中的表格是我国某地区1-7月份的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从表中可以得知:7月份与1 月份相比较
月份
1
2
3
4
5
6
7
单位
平均最高气温
1.4
3.9
10.7
19.6
26.7
30.2
30.8
平均大气压
1.021
1.019
1.014
1.008
1.003
0.9984
0.9960
105Pa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
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增强了
C.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增多了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减少了
15.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以相同的速度竖直上抛,如果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B.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冲量相等
C.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相等
D.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16.静止的核3015P衰变成新核3014S I而放射出一带电粒子,静止的核23490Th衰变为23491Pa而放射出一带电粒子.它们在一匀强磁场中的轨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甲图为3015P的衰变轨迹
B.甲图为23490Th 的衰变轨迹
C.图中2、4为新核轨迹,1、3为粒子轨迹
D.图中1、3为新核轨迹,2、4为粒子轨迹
17.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如果在入射光的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同时在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的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那么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原子的总能量En、电子的电势能Ep、电子动能Ek的变化关系是
A.Ep增大、Ek减小、En减小 B.Ep减小、Ek增大、En减小
C.Ep增大、Ek增大、En增大 D.Ep减小、Ek增大、En不变
18.一个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之后,过0.5s第一次经过某点P,又过了0.2s第二次经过P点,质点从第二次经过P点到第三次经过P点所需时间可能是( B、C), (A)0.5s (B)2.2s (C)0.6s (D)2.4s
19.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2,角速度为2.地球的同步卫星所受的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3,角速度为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 )
A.F1=F2>F3 B. a1=a2=g>a
20.如图所示,板长为L、相距为d的两金属板竖直放置,接有一恒定电压。一带电小球从两板中线O点自由下落,测得小球离开电场时,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为d/4。现在把小球在O点上方L处自由下落,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为
A.d/4
B.(√2 -1)d/2
C. (3-2√2)d/4
D.d/2
21.如图所示,在屏MN的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P 为屏上的一个小孔。PC与MN垂直,一群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相 同的速率v,从P处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粒子入射方向在磁场B垂直的平面内,且散开在与PC左侧夹角为θ范围内。则在屏MN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为
A.2mv/qB
B.2mvcosθ/qB
C.2mv(1-cosθ)/qB
D.2mv(1-sinθ)/qB
22.(17分)
(1)某学生用示波器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图象时,他将衰 减旋钮置于“”档,将旋钮置于第一档(10~100Hz),把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调节扫描微调旋钮,在屏幕上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正弦曲线,后来他又进行了两步调节,使图象变成如图乙所示的曲线,这两步调节可能是D
A.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档并调节标有“↑↓”的竖直位移旋钮
B.将衰减调节旋钮换档并调节Y增益旋钮
C.调节扫描范围旋钮和调节Y增益旋钮
D.将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并调节Y增益旋钮
(2)测量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将电阻箱R的电阻调到零;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得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I0;
③ 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电阻,使得电流表
的示数为I0/2;
④ 读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x,可以认为电流表的内阻r=Rx。
关于此实验的操作方面:
(1)请用铅笔线代表导线,将示意图中的实物连成测量电路。
(2)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2mA,内阻约是40Ω。电池的电动势约为6V。
可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有(A)阻值0-10Ω,额定电流
(B)阻值0-50Ω,额定电流
可供选择的电阻箱有 (C)阻值0-99.9Ω (D)阻值0-999Ω。
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电流表的内阻,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是 ;电阻箱R是 。(填仪器前的字母代号)
(3)本实验中电流表的测量值r测与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r真相比,有( )
(A) r测>r真 (B) r测<r真 (C) r测=r真 (D) r测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r真
(4)如果提高电池的电动势,用此电路测出的电流表的内阻的误差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16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24.(19分)在倾角为37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25.(20分)如图所示,ab、cd是光滑曲面,bc是光滑水平面,在水平面M、N两点间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域高度和宽度均为
广州高一历史新课程教研活动资料
第八单元 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广州市第十二中学 扶元泳
课程标准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本专题开设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了解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走势。二战以来,随着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不断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作为一长期受外国殖民者凌辱和欺压、底子薄、工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一个何处去的问题。闭关锁国,必然是回到落后挨打的局面;对外开放,则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结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面向世界,走向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历史发展不可回避的潮流。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接受发达国家资本的新的一轮扩张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策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学习中求发展。同时教育学生应积极同国际接轨,采取
教材内容分析
本专题应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内容。一个中心是指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在当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事实。当今的世界经济,触一发而动千钧,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两个基本内容之一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正确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垮了德、日、意三个战前的强国,严重削弱了英、法两个多年的世界大国。唯独美国在战争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害,相反,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国际运作,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尽管美国主观上是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却起到理顺了战后的国际间的金融和贸易问题,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向联合的重要一环,为经济全球化奠定初步基础。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老师们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结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召开、欧元的一体化等时事内容给学生讲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其用意在于,一是作为中国公民,明白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的境况和地位;二是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机遇和挑战,寻找适合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然,在掌握主体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教材难点分析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较多,而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了。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的圈子,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经济区域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
2.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列强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全球(含中国)的经济侵略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列强在帝国主义阶段对全球(含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准确理解,是本单元的又一难点问题。既然近代列强的资本输出属于侵略的范畴,那么,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又能接受发达国家的侵略的事实呢?这就涉及到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问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而经济全球化又是在西方发展模式推动下发展的,因此,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从而使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全球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部分国家的主权,威胁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但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的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前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的焦点是,全球化是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从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不对等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消除经济全球化的弊端,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运用当前科技革命成果,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
重点问题阐述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确立的?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由于传统经济重心――英国屡遭重创,美国却借两次世界大战之机,特别是远离战火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本国经济,实力日益膨胀。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在两大机构中,美国拥有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国与国之间关于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确立。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通过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各国间的贸易,加强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3)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促进各国经济向前发展;(4)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句话,建立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支柱基础之上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看,由于美国和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一方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和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资本的扩张,加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凭借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垄断组织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同时使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4.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非但具有可能,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方均有所得和有所失,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5.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经济区域化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的联合图强的战略,它依仗集团的力量以促进和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区域内参与竞争的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区域外的竞争。
6.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原因:其一,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其二,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其三,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其四,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其五,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六,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存在问题: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影响和左右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相对劣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三是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最终加大南北贫富差距,增加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7.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2009届英才中学高三物理五月份信息题
14.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斜面体(固定)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30、β=60。已知物块从A静止沿ABD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ACE下滑,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AE段受到的冲量大于AD段受到的冲量 D.AE段受到的冲量小于AD段受到的冲量
15.一个大小可忽略不计的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质量为M的盒子,如图甲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运动的v-t图象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乙所示.盒子与物块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有关盒内物体的质量m和盒的宽度L的说法正确的是
A.M≠m B.M=m C.L=v0t D.L=2v0t
16.如图是德国物理学家史特恩设计的最早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示意图:M.N是两个共轴圆筒,外筒半径为R,内筒半径可忽略,筒的两端封闭,两筒之间抽成真空,两筒以相同角速度W绕O匀速转动,M筒开有与转轴平行的狭缝S,且不断沿半径方向向外射出速率为v1和v2的分子,分子到达N筒后被吸附,如果R.v1.v2保持不变,W取一合适值,则
A.当时,分子落在同一狭条上
B.当≠时,分子落在不同狭条上
C.只要时间足够长,N筒上到处都落有分子
D.分子不可能落在N筒上某两处且与S平行的狭条上
17.某星际探测是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如图,某探测器从空间的O点沿直线ON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二个月后与地球相遇于P点,再经二个月与地球相遇于Q点,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公转周期为T,且探测器的运动不受地球的影响,则太阳的质量为
A. B. C. D.
18.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
A.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
B.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面
C.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蓝光大
D.从a点射出的单色光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为蓝光
19.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a=30°,∠c=90°,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b和c点的电势分别为(2-) V、(2+) V和2 V.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最低和最高的电势分别为
A.(2-) V、(2+) V B.0、4 V
C.(2-) V、(2+) V D.0、V
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上的两个半径相同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分别处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同时从两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M、N为轨道的最低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一定是v M>v N
B.两小球经过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一定是N M>N N
C.小球第一次到达M点的时间大于小球第一次到达N点的时间
D.在磁场中小球能到达轨道的另一端最高处,在电场中小球不能到达轨道另一端最高处
21.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与固定电阻R1和R2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ab,质量为m,导体棒的电阻与固定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相等,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ab沿导轨向上滑动,当上滑的速度为v时,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F,此时
A.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 B.电阻R2消耗的热功率为
C.整个装置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μmgv D.整个装置消耗机械功率为(F + μmgcosθ)v
22. (18分)I.(6分)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 。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 = _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30°时,s为
m;若悬线长L=
I
电压表VA.量程5V.内电阻约3000Ω 电压表VB.量程3V.内电阻约2500Ω
电流表A.量程
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Ω
滑动变阻器R3.阻值0―50Ω.额定电流
滑动变阻器R4.阻值0―10Ω.额定电流
单刀开关2个,导线若干
① 在设计电路时,能否选用电流表A,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②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
③为了测量两个电压表内电阻,请设计一个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
④说明实验原理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列出计算两个电压表内电阻的计算式。
23.(16分)一艘帆船在湖面上顺风行驶,在风力的推动下做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该帆船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风突然停止,经过8秒钟帆船能够恰好静止在水面上;该帆船的帆面正对风的有效面积为S=
24.(18分)如图所示,直流电动机的轴与圆盘中心相连,电键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6V。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效率各为多少?
(2)拉紧皮带可使电动机停转,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又各为多少?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又为多大?
25.(20分)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方向垂直纸面向里,Ox为过边界上O点的切线,如图所示,从O点在纸面内向各个方向发射速率均为v0的电子,设电子间相互作用忽略,且电子在磁场中偏转半径也为r,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
(1)速度方向分别与Ox方向夹角成600和900的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分别为多少?
(2)所有从磁场边界出射的电子,速度方向有何特征?
(3)令在某一平面内有M、N两点,从M点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速率均为v0的电子,请设计一种匀强磁场分布,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使得由M点发出的电子都能够汇聚到N点.
英才中学五月份信息题★理综物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C
BD
B
B
BCD
B
AD
BD
22.I(1)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2分) (2)(2分) (3)0.52(2分)
II .(1)6 0.1825
(2)①电流表A不能选用,电流表量程太大,测量不准确。
②电阻箱R1,变阻器R3,电池组和开关2个,导线若干。
③电路如答图1―1所示
④开关S2打开时,电压表VA和VB串联,其读数之比等于内 电阻之比,即开关S2闭合时,电压表VA和电阻箱电阻R1并联,再与VB串联,其读数之比为: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
23.解答:(1)风突然停止,船体只受到水的阻力f做减速运动 船体加速度大小:
∴船体只受到水的阻力:
帆船在匀速运动时受到风的推力和水的阻力而平衡,所以: 帆船受到风的推力大小:
(2)(特别说明:没有相应的估算过程,直接写出空气密度的不能得分)
在单位时间内,对吹入帆面的空气(柱)应用动量定理有:
24. (20分)解:(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P入=UI=12×2W=24W。 (2分)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皮带对圆盘做功功率相等,且圆盘转动的线速度v为2πnr则:
P出=(F1-F2)v=(F1-F2) 2πnr=(7.9-6.1)×2π×(50/π)×0.05=18W。
效率为 (4分)
(2)拉紧皮带使电动机停转,此时电路为纯电阻电路,由题分析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2.6V,电源内阻为 , (2分)
电动机的直流电阻为
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2分)
电流表示数为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2分)
25解:(1)如图所示,入射时电子速度与x轴夹角为,无论入射的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何值,入射点均为O,射出点均为A,磁场圆心O1和轨道圆心O2一定组成边长为r的菱形.因O1O⊥Ox , OO2垂直于入射速度,故∠OO
当= 600时,;当= 900时,。
(2)因∠OO
(3)上述的粒子路径是可逆的,(2)中从圆形磁场射出的这些速度相同的电子再进入一相同的匀强磁场后,一定会聚焦于同一点,磁场的分布如图所示,对于从M点向MN连线上方运动的电子,两磁场分别与MN相切,M、N为切点,且平行于两磁场边界圆心的连线O1O2.设MN间的距离为l,所加的磁场的边界所对应圆的半径为r,故应有2r≤l,即≤l,所以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应满足B≥.
同理,对于从M点向MN连线下方运动的电子,只要使半径相同的两圆形磁场与上方的两圆形磁场位置MN对称且磁场方向与之相反即可.
说明:只要在矩形区域M1N1N
6、B 提示:1°当,时,则分子落在与S正对的同一狭条上,A错;2°当,时,但时,则分子落在不正对S的同一狭条上,3°时,则落在两条不同狭条上,所以B正确,CD错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基本看法
广州市第47中学 黄伟强
关于人物评价,课标中“能力要求”是比较具体明确的,要理解课标,引导学生向课标要求的“能力”靠拢。
第一,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1.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介绍相应的方法给学生,让其学会理解记忆,摆脱机械记忆,减少记忆量。如,本选修教材的编写,人教版教材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出生与生平――主要活动或贡献――评价,本人认为,这第一部分(出生与生平)几乎没必要讲,老师寥寥数语勾勒则可,或者直接让学生自己勾勒,比如孔子,“勤奋好学,生时不得意”,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对其贡献的研究方面。
2.关于人物评价,以往习惯用“阶级立场、思想主张、社会贡献(影响)”的格式地引导学生“套公式”,讲得失时,讲“失”或者不足,往往用“阶级局限”的提法,这并没问题,但建议不要动不动再用什么“阶级立场”、“阶级局限”这些提法,不妨用“历史局限”更妥当,好些人物的观点、行为等,并不是“阶级立场”、“阶级局限”能说得过的,倒是“历史局限”来得自然。
3.建议指导学生评价人物时,注意区分其人的言行是一回事,后人对其所说所为产生不同的理解,产生新的认识又是一回事。如华盛顿的告别词:“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扑不破的政策”是一回事,后来人们视它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又是一回事;又如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是一回事,人们后来认为他由此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又是一回事。
4.本册教材记述的人物,几乎都是完人(只有秦始皇有“暴政”的劣迹,本人的看法),这似乎不妥,不利于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地评价人物的能力,建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也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一个”的弱点,分析这些弱点出现的原因,如:任何一个封建君主,不管怎样的开明,都有他的“道德底线”,什么纳谏、仁慈,都不会超过这一底线,甚至不少近代的革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收到“读史明智”的功用(关键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5.指导学生预习时,建议鼓励学生从网络搜集相关的知识,以扩展视野,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对人物的了解的目的,但对学生所搜集的资料要有甄别的引导:一是引导把握教材知识框架的知识,指导归类;二是识辨真伪的指导;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所收集的知识。
6.教学过程不妨多让学生自我学习和表现,“活动活动”。
7.注意结合“必修模块”的学习,尤其是“必修一”,把人物评价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第二,试以《美国国父华盛顿》为例
一.本人对教材的基本理解:
整节课文共四目,介绍华盛顿一生及其主要业绩,“课标”的要求是:“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课文导读提出“探究的主要问题”有二:华盛顿是一位种植园主,他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家庭生活,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的一生为美国的独立及美国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两个问题中,后者无疑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而“独立”和“民主建设”之间,于今天的高中生而言,“民主建设”又无疑是核心问题。
二.基本处理方法:
1.关于成长、为人和领导独立战争,建议从简。“成长”、“为人”紧紧抓住“诚实、勇敢、理性又善于冒险”则可,“领导独立战争”内容基本和初中教材相近,对高中生则不宜过多重复。
2.关于“主持宪政”、“首任总统”,是华盛顿“理性”、具有较高的政治智慧的具体体现,基本上可以通过思考题“引路”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学习,也可以老师作分析。
思考题设计:
(1)独立后的美国,在政治、经济、人的思想方面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华盛顿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最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结合“必修一”所学的知识,指出这选择对美国的发展影响。
(2)华盛顿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对联邦政府的建设有何建树?你对他两次努力引退,又对继任者提出谆谆教诲的行为是如何认识的?
(3)教材对华盛顿的评价有这么一句:“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你认同吗?请举出若干事例说明。
“老师作分析”略。
建议:华盛顿的“告别辞”有条件的不妨向学生推荐,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认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