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质检验的方法:
一般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利用化学性质。在做题时必须交待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根据现象而得的结论。同时要注意共有现象的干扰。如:
(1)
和Na2SO4均能与酸化的Ba(NO3)2产生白色沉淀,CO2和 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继续通入则都可变澄清。
(2)检验SO42-离子存在的正确方法是:先用盐酸酸化,这样可排除CO32-、SO32-、Ag+等离子的干扰,再加 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证明一定有SO42-离子存在。
典型例题:
[例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0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解析:必须了解各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才能分清操作顺序。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SO42-,加入过量的Na2C03溶液是为了除去 Ca2+及多余的Ba2+,然后进行过滤,除去 Mg(OH)2、BaSO4、CaC03等难溶物,最后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Na2C03和调节溶液的 pH。综上所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 C、D。
[例2]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醇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已烷和水
解析: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本题中不能相溶的物质有:乙酸乙酯和水,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已烷和水。则能够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B、D组。
[例3]仅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苯酚、乙醇、甘油
解析: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及溶于水时的热效应、液体的密度等性质,都可以作为鉴别一组物质的条件。如A项中乙酸能溶于水,而苯、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氰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这三种物质可用水鉴别;B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溶于水,所以这三种物质不可用水鉴别; C项中的乙醛、乙二醇都溶于水,所以这三种物质也不可用水鉴别;D项中的乙醇、甘油都溶于水,所以这三种物质同样也不可用水鉴别。答案: A.
[例1]贮气瓶中贮有有色气体,可能是由NO2、CH4、CO2、HCl、NH3、Br2(蒸气)等气体的几种混和而成。进行如实验:①通少许于水中得无色溶液;②通少许于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③通少许于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④通过盛水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1)由①可判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2)由②可判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3)由③④可判断一定存在
,可能存在
解析:(1)有色气体为NO2、Br2(蒸气),二者溶于水后,前者呈无色,后者呈橙色。所以,一定存在NO2,一定不存在Br2(蒸气)。
(2)有色气体中的Br2(蒸气) 通入AgNO3溶液中会得到浅黄色沉淀,所以,一定存在NO2,一定不存在Br2(蒸气)。要得到白色沉淀,只能是HCl与AgNO3生成AgCl沉淀,因此一定含有HCl,但一定不能含有NH3。
(3)根据通过盛水的洗气瓶后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推知一定存在CO2;但一开始通人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可知必有酸性气体将CaCO3溶解,所以,可能存在NO2、HCl、Br2(蒸气)。
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