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答案:D
[解析]CaCO3与CO2生成Ca(HCO3)2后,再加入NaHCO3,仍都是可溶性的碳酸氢盐,故A项错。B项中,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错。C项中,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放出的CO2多,错。D项,发生了反应:Na2CO3+CO2+H2O = 2NaHCO3↓,由于溶解度较大的Na2CO3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且又消耗一部分溶剂H2O,故有NaHCO3晶体析出,对。
12.答案:B
[解析]选项中都是D2的粒子数,所以要先算出D2的物质的量。9.2 g金属钠是0.4 mol,由反应方程式2Na+2D2O = 2NaOD+D2↑知,0.4 mol钠可生成0.2 mol D2,0.2 mol D2中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均为0.4 mol。
11.答案:A
[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Na2CO3+H2O+CO2 = 2NaHCO3。
10.答案:(1)Al C Na2O2 (2)2H2O +Na2O2 =4NaOH+O2↑ 2Al+ 2NaOH+2H2O=2NaAlO2+3H2↑
(3)CO2 CO (4)Na2CO3 (5)2AlO2-+CO2+3H2O=2Al(OH)3↓+CO32-
[解析]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基本锁定Na2O2,能与水和CO2反应,但是题目另一信息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说明C是水,则G为CO2;再依据K能溶于水,说明K为Na2CO3 ,F为O2; 题给信息黑色单质B与氧气(F)反应得到G(CO2),说明B为C(碳);依据F(O2)与E反应生成C(水)可知E为氢气,再根据金属A与碱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可得到A为Al.
[点评]本题框图复杂,纵横交错,难度较大,但是若找到Na2O2这个突破口,本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9.答案:(10分)(1)B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D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F 目的是除去空气中的O2,避免反应①发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
(4)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而在实验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能与镁反应,所以在把氮气通入A之前要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氧气要用装置F,除去二氧化碳要用装置D,除去水蒸气要用装置B,并且除去的由前到后的顺序为:二氧化碳-水蒸气(从装置D中会带出水蒸气)-氧气。
8.答案:A
[解析]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带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份。溶液中可用这样的方法: Na2CO3 + H2O + CO2 = 2NaHCO3。
7.答案:D
[解析]A项生理盐水的浓度大概为0.1538 mol.L-1所以A项错误。B项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项根据合金的特性①硬度比其成分强,②熔点比其成分低判断C项错误。
[考点分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6.答案: B
[解析] 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而非Na2O;B. 具有重键的有机物和苯的同系物都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CO2在常温下是气态,为分子晶体,低熔沸点;而SiO2在常温下是固态,为原
子晶体,高熔沸点;D. C60是分子晶体,硬度小;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硬度大。
5.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步骤。
[解析]本题是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步骤是先将海水中的成分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即②步为第一步骤,④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再用③加盐酸的方法,将其变为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镁。
4.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规律。
[解析]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相当于发生Mg+2H+=Mg2++H2↑ ,而其他溶液均显碱性。所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