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潍坊市中考)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实验仪器自选)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Ⅰ:
 
 
方案Ⅱ: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将维生素的性质与酸的通性相结合的一道综合题,先探究了维生素C的酸性,通过猜想,提供了相应的试剂,让同学们设计实验并验证酸性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我们可以找到两种确定溶液的酸性的试剂: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还有一种隐藏的试剂:无色酚酞试液,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无色酚酞试液不是只能检验溶液的碱性吗?的确是这样,不过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先构造出红色溶液,如果维生素C显酸性,当滴加时,维生素C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红色褪为无色,同样也能证明维生素C显酸性。设计实验时还要注意,原来维生素C是固体,一定要将它配成溶液,方可进行实验,具体方案如下: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②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pH试纸变红色或pH小于7;③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把维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红色消失。因为溶液显酸性,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反应,因此第3小题是A、C两个答案。

第4小题则讨论另一个问题: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因为所取用的碘的淀粉溶液是等量的,反应的维生素C量也应当一致,当所加滴数越多,说明含量越低,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加的次数是20滴,比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滴加的多,说明放置时间长,维生素C含量就会降低。

答案:(2)略;(3)A、C;(4)①新鲜的西红柿;②维生素C缺乏的病人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0  2588  2596  2602  2606  2612  2614  2618  2624  2626  2632  2638  2642  2644  2648  2654  2656  2662  2666  2668  2672  2674  2678  2680  2682  2683  2684  2686  2687  2688  2690  2692  2696  2698  2702  2704  2708  2714  2716  2722  2726  2728  2732  2738  2744  2746  2752  2756  2758  2764  2768  2774  2782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