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可以将气体压缩的事实,说明( )
A. 分子根小 B.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分子有质量 D. 分子间有距离
5.物质溶于水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结合形成新的分子。如例1。
[基础演练]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不可能再分了。如例4。
3.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如例3。
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例2。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特性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在一定量的水中放入一块蔗糖后观察,当蔗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用分子的观点加以解释。
解析:蔗糖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在中考中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的现象时,要抓住分子的性质中的一点或几点与现象相对应。蔗糖在溶解过程液面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未溶解时,液面实质是蔗糖和水的体积之和的体现,溶解后,液面下降,主要是分子之间有间隔造成的,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的缘故,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更没有形成新分子。
答案: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溶解后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
例2:下列各组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滴水成冰 ②铁杵磨成针③菜刀生锈 ④舞台上用干冰产生云雾 ⑤模拟战争硝烟用红磷制造烟雾 ⑥冰箱中用活性炭作除味剂
A.②④⑤ B.③⑤ C.④⑤⑥ D.③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物质发生变化的特征。物质的变化按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②④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⑥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是铁在空气中与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⑤是红磷在受热情况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颗粒,二者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选B。
例3:下图是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化合物
解析:把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微观过程用图示的方法表现出来是当前中考命题的热点。关于此反应的微观过程的讨论需要结合图示进行解读。氢气、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变化。
答案:D
例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⑴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谈谈你对“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解析:本题是考查大家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实际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不但说明分子非常小,而且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1)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2)分子之间有间隔。(3)要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或用实例来解释)
[常见误区]
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如例3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如例2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如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