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命题落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来考查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如例1。

2.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溶液知识及其有关计算,如例2。

3.分析、判断不同“溶质”溶于水时所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例3。

4.依据公式进行溶液配制实验误差的分析,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将一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解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无论将原来的溶液怎么样来分,只要条件不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增加溶剂的质量能使溶质的质量变小,加入多少水才能使40g(原溶液质量的一半)10%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即5%)呢?显然,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对应溶液的质量一样多(40g);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肯定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那么,所加入的溶质质量怎样计算呢?很简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但要注意,加入这部分溶质后,不仅能使溶质的质量增大,同样也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若设加入的溶质质量为x,则由题意可得:

(x+40g×10%)÷(40+x)=20% 解之,x=5g。

答案:10%;40;5 。

例2.(南京市中考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   g。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57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用分数表示,下同)   g;

  方法二:用5700g清水均匀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

  第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第2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第3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为  g。

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                    

解析: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计算题。试题旨在通过简单计算,使大家明白并掌握节约用水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介绍,引导我们进一步树立节约水、爱惜水的观念,做到合理地利用水、科学地节约和保护水。其实,该题的实质是关于溶质溶解、溶液稀释的计算。它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背景,将漂洗衣服时为什么要“少量多次”的科学道理让学生通过计算加以感受,既考查了分析与计算能力,又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方法教育,真可谓“匠心独具”,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解答时要注意:题中“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仍为100g”,这就意味着不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哪一次漂洗,这“100g溶液”始终应跟随在计算的过程中。如用方法2进行第一次漂洗,漂洗时所用“水”的总质量就应当是:1900g+100g=2000g,“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0g×1%÷2000g=0.05%,因此,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0.05%×100g=1/20 g。

例3.在t ℃时,将 10 g某纯净物完全溶解在90 g水中,你认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出现哪些情况?试举例说明。

解析 :解答此题,既要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又要熟悉物质溶于水的三种情况:①物质溶解于水后,溶质本身没变,像氯化钠、硝酸钠等,溶质的质量为 10 g,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②物质溶于水时,与部分水发生化合反应,溶质不再是加入的物质,而是化合后生成的新物质,这时其质量肯定大于 10 g,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定大于 10%。如三氧化硫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③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转化为溶剂水,这样一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 10 g,而溶剂质量却大于90 g,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小于 10%。如兰矾(CuSO4·5H2O)溶于水就是这种情况。

例4.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定量实验,所用试剂不当或操作错误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结果如何,我们是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作出判断的。对于A,这样量取的水的体积要比理论上的体积大一些,其质量也相应变大,因此配得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对于B,此时相当于所用水的质量增大了,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当氯化钠晶体不纯时,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减小,这样就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在将溶液配制完成之后,即便有少量溶液溅出,但不会影响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常见误区]

1.认为只要加入溶质就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仔细想一想,如果溶液本来就是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溶质后还能继续溶解吗?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还会变大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在计算加入溶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时,只看到溶质质量的增加,未想到溶液的质量也同样增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3.不能全面考虑物质溶于水时所发生的变化,认为加入水中的物质都是溶质,生搬硬套公式进行计算。如例3。

4.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可能造成的误差时,找不准正确的判断依据,只凭主观想像加以判断。如例4。

[基础演练]

1.对于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两种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大

B.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再加入一些溶剂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变小

C.将5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切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0  2617  2625  2631  2635  2641  2643  2647  2653  2655  2661  2667  2671  2673  2677  2683  2685  2691  2695  2697  2701  2703  2707  2709  2711  2712  2713  2715  2716  2717  2719  2721  2725  2727  2731  2733  2737  2743  2745  2751  2755  2757  2761  2767  2773  2775  2781  2785  2787  2793  2797  2803  2811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