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9年启东质检)在温度T ℃下,某Ba(OH)2y的稀溶液中c(H+)=10-a mol·-1L,c(OH-)=10-b mol·-1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b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
氢氧化钡的体积/mL |
盐酸的体积/mL |
溶液的pH |
① |
22.00 |
0.00 |
8 |
② |
22.00 |
18.00 |
7 |
③ |
22.00 |
22.00 |
6 |
(1)依据题意判断,T ℃____________25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__。
(2)b=____________,原Ba(OH)2的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温度下,向1 L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 L该Ba(OH)2的稀溶液时,沉淀正好达最大量,从所得溶液中取出4 mL并加水稀释至20 mL,测得溶液的pH为7,则原硫酸与硫酸钠混合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以及其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10.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酚酞分子结构发生转化而显示不同颜色:无色酚酞结构A=红色酚酞结构B。在化学实验课上,细心的某同学发现:当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立刻变成红色,但是随后红色溶液又逐渐变成无色。对此,许多同学纷纷发表看法,主要有三种推测:
①红色酚酞结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②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H减小,红色褪去;③红色酚酞结构自动转化为另外一种无色酚酞结构C。为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4 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与数据如下表:
编号 |
/静置方式 |
NaOH溶液浓度 |
滴入2 滴酚酞溶液 |
加热至沸腾 |
冷却 |
再加热至沸腾 |
冷却 |
滴入适量稀盐酸 |
① |
敞口 |
1% |
变红, 30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② |
密闭 |
1% |
变红, 29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③ |
敞口 |
5% |
变红, 29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④ |
密闭 |
5% |
变红, 29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⑤ |
敞口 |
10% |
变红, 29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⑥ |
密闭 |
10% |
变红, 29 min 后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褪色/ |
变红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该组同学认为第①种推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 。
(2)第②种推测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
(3)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否为可逆反应: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在各个滴入适量稀盐酸又变红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红色酚酞结构B的热稳定性比无色酚酞结构C的热稳定性要____________(填“强”或“弱”),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一个__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