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量及聚集状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无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只要反应的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确定,反应热就是个定值,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律。
3.例题精讲
[例1]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8H18(1)+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C8H18(1)+2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生成的水为液态,所以A错,1gC8H18燃烧后放出热量48.40kJ,故1molC8H18完全燃烧放出热量5518kJ,放热用“-”表示,故C错。
[答案]B
[评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较难,书写时不能忽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要注意系数与反应物的关系。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
A.2H2(g)+O2(g)=2H2O(g);△H=-Q1; 2H2(g)+O2(g)=2H2O(l);△H=-Q2
B.S(g)+O2(g)=SO2(g);△H=-Q1; S(s)+O2(g)=SO2(g);△H=-Q2
C.C(s)+1/2O2(g)=CO(g);△H=-Q1; C(s)+O2(g)=CO2(g);△H=-Q2
D.H2(g)+Cl2(g)=2HCl(g);△H=-Q1; 1/2H2(g)+1/2Cl2(g)=HCl(g);△H=-Q2。
[解析]A中,由于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要放出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要多,即Q2>Q1;B中,由于固态硫转变为气态硫要吸收热量,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Q1>Q2;C中,生成CO放热,因氧气过量会与CO反应也放出热量,所以Q2>Q1,D中Q1=2Q2。
[答案]AC
[评析]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例3]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2(g)=CO2(g);△H=-392kJ/mol,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C(s)+H2O(g)=CO(g)+H2(g);△H=+131kJ/mol,CO(g)+1/2O2(g)=CO2(g);△H=-282kJ/mol,H2(g)+1/2O2(g)=H2O(g);△H=-241kJ/mol,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 )
A.不能节省燃料,但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虽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但可以节省燃料
C.既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能节省燃料 D.既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又不能节省燃料
[解析]本题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能否使炉火瞬间更旺,由于往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发生:C(s)+H2O(g)=CO(g)+H2(g),生成的CO和H2都是可燃性气体,故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二是能否节省燃料,根据盖斯定律,C(s)+H2O(g)=CO(g)+H2(g);△H=+131kJ/mol,CO(g)+1/2O2(g)=CO2(g);△H=-282kJ/mol,H2(g)+1/2O2(g)=H2O(g);△H=-241kJ/mol,三个方程加合在一起即得总反应式C(s)+O2(g)=CO2(g);△H=-392kJ/mol,故与相同量的炭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同,因此不能节省原料。
[答案]A
[评析]要熟练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热量的计算。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族元素
[例4]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在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s)=CuSO4(s)+5H2O(l);△H=+Q2kJ/mol,则Q1与Q2的关系是
(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解析]由已知得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l);△H=+Q(Q>0)……①,
CuSO4(s)=Cu2+(aq)+SO42-(aq);△H=-Q1……②,
①-②得CuSO4·5H2O(s)=CuSO4(s)+5H2O(l);△H=Q1+Q,根据盖斯定律:Q1+Q=Q2,故D正确。
[答案]D
[评析]解此类题目常把题给信息转化为热化学方程,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族元素
[例5]已知有amolC和bmolO2(a>2b),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可燃性物质提取后再次燃烧,充分反应。可燃性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p%被mg、0℃的水吸收,使之沸腾。若已知1molC燃烧成CO2放出的热量为qJ,试求1molC燃烧成CO所放出的热量约为多少?(c=4.2×103J/kg·℃)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可燃性物质燃烧后放出热量为:
。又知:

所以amolC和bmolO2(a>2b)反应后,其可燃性物质的量为(a-2b)molC和2bmolCO。若设1molCO燃烧成CO2放出的热量为xJ,则可得出关系式:

解得:
若设所求1molC燃烧成CO放出的热量为yJ,则由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就不难发现:①式=③式-②式,即为题目所求。故可推知:


[答案](aqp-4.2×104m)/2bpJ
[评析]本题是一道物理、化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计算题,难度大。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意,挖掘题中隐含着的重要信息(即热化学方程式有加合性),弄清该题中所涉及的两个过程,即物理过程与化学过程,并求出联系这两个过程的纽带--热量(Q)。然后正确运用所学物理、化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则题中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族元素
[例6]接触法制硫酸的流程可表示如下:

问:(1)热交换器在制硫酸的过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2)若以T1、T2、T3、T4分别表示进出热交换器的气体温度,且T1=80℃,T3=600℃、T4=250℃,求进入接触室后的SO2、O2混合气体的温度T2(设进、出热交换器的气体的平均比热均为0.8kJ/(kg•℃))。
(3)假定每天进入接触室的混合气体为20t,问与不用热交换器相比较每年至少可节省多少吨含碳80%的优质煤?(已知煤的供热效率为20%,C(s)+O2(g)=CO2(g);ΔH=-393kJ/mol)
[解析](1)由沸腾炉导出的SO2、O2等气体的温度经除尘、去杂、洗涤等工艺处理后已大幅度下降,通过热交换器后气体的温度又得以提高,这有利于后续反应(即由SO2合成SO3)的进行。SO2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从接触室导出的SO3等气体的温度已高达600℃以上,难以被浓硫酸吸收。通过热交换器后SO3的温度下降了,这有利于提高浓硫酸对它的吸收效率。总而言之,热交换器在制H2SO4的过程中具有增效节能的作用。
(2)经过热交换器后,SO2、O2吸收的热量=cm1(T2-80℃),SO3放出的热量=cm2(600℃-250℃)。根据物理学原理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Q(吸)=Q(放),m1=m2,故cm1(T2-80℃)=cm2(600℃-250℃),即T2=430℃。
(3)若不使用热交换器,欲使80℃的SO2、O2预热到430℃,每年需提供的热量为20×103kg×365×0.8kJ/(kg•℃)×(430℃-80℃)=2.04×109kJ,每千克优质煤供给的有效热量为5240kJ/kg,使用热交换器后每年可节约优质煤的质量为:2.04×109kJ/(5240kJ/kg)=389.3t。
[答案](1)增效节能 (2)T2=430℃ (3)389.3t
[评析]本题主要运用公式Q=cmΔt考查化学反应中热效应的计算。
[关键词]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