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71  1479  1485  1489  1495  1497  1501  1507  1509  1515  1521  1525  1527  1531  1537  1539  1545  1549  1551  1555  1557  1561  1563  1565  1566  1567  1569  1570  1571  1573  1575  1579  1581  1585  1587  1591  1597  1599  1605  1609  1611  1615  1621  1627  1629  1635  1639  1641  1647  1651  1657  1665  3002 

化学专题辅导五

化学实验

 

考点剖析:

  1、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2、气体的制备和净化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4、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5、简单实验装置设计

中考热点预测

1、常用的化学仪器及基本操作中,经常考查以下内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对错误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分析;考查对意外事故的处理能力;考查思维能力:分析反常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违规实验产生的后果,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

2、几种气体物质的制备中经常考查:根据所给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备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反应所需的条件等因素,设计气体制备方案和所需的实验装置以及制备气体的净化。

3、物质的鉴别:通过自选试剂、指定试剂或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常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从试剂正确、步骤合理、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等角度评价物质的检验方案或结论则在简答或结论则在简答题或实验题中考查。

4、物质的检验:设计检验某化学试剂或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的试验、设计证明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以及评价以上实验的题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如选出除杂试剂或判断给出试剂的正误等);根据分离和提纯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

复习技巧点拨

1、正确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发生装置以及除杂等特殊装置的组成、装配、用途。

2、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易出现的错误操作,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识图能力:总结操作中的先后顺序,分析若颠倒可能出现的后果,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3、针对具体题目要求,能够正确的选择仪器、熟练的安装常见的化学装置,弄清各套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

4、熟练地总结、归纳常见物质的主要特征,如固体、沉淀、溶液的颜色以及气体的气味等,这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重视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重要的反应现象的复习,如沉淀的生成、气体放出、变色、放热、固体消失等等;物质检验的原则:应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种类、最少的实验步骤获得最明显的现象。

5、明确一套完整的综合实验装置的组成部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性质实验(或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题精析

例1、根据下列仪器填空: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2)~(5)均用A、B、C……序号填写];

(3)粗盐提纯实验的四步操作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4)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可选用的仪器是             

(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硫酸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分析:这道题是对初中化学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考查。解答时要紧密结合图形,说出各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用途,做出正确解答。因此,复习时要对常用的几种化学仪器(如:①试管②试管夹③玻璃棒④酒精灯⑤烧杯⑥量筒⑦漏斗⑧胶头滴管⑨托盘天平等)的图形、名称、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等,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记忆。

答案:(1)①试管  ②长颈漏斗  ③烧杯  ④托盘天平  (2)B  (3)G  (4)BD  (5)CEG

例2、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H2的制取并利用H2还原CuO的实验。试填写下列操作名称和具体操作:

(1)按图连接好A装置;

(2)        ,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盛有CuO粉末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并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4)将锌粒和稀硫酸加入A装置的试管中,并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往A装置中的试管内装入药品锌粒和稀硫酸时,应先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然后点燃酒精灯给B装置中的试管加热;

(7)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成亮红色后,撤去酒精灯并_____________。

分析:解此题时要回想平时做实验的情景,根据氢气的制取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结合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固体药品的取用、气体的纯度检验等基本操作,便能准确回答。该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注重细节的考查。

答案:(2)检查氢气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   (4)锌粒   用药匙向平放的试管内装入一定量锌粒,再慢慢直立试管   (5)检验氢气纯度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H2,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6)将已验纯的H2通入盛CuO试管底部约1分钟   (7)继续通入H2至试管冷却

例3、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上增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上减少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用“‖”表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6.8g)。

砝码(克)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怎样向托盘中增减砝码及怎样读出游码在标尺上的质量。向托盘中加入砝码的正确顺序是“先大后小”。正确读出游码在标尺上的质量,要明确以下两点:①标尺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质量(如1g之间有10格,则每格表示g即0.1g),②以游码的哪边为基准读数(一般以调平时与“0”重合的前边为准)。由于本题要称量一36.8 g的烧杯,所以,使用的砝码是35 g(20 g+10 g+5 g),游码是1.8 g。

答案:

↓↑

↓↑

 

例4、已知氨气(NH3)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硫化氢(H2S)比空气重,能溶于水。双氧水常温下为液态。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下列方法制取几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选择适宜的装置的编号填入空格中。

             D    E    F    G

(1)制取CH4、O2、H2S、NH3的装置可以分别选用                

(2)收集CH4、H2S、NH3的装置可分别选用            

分析: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选择的方法是“固-固”加热反应,选择制O2的;“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的,选择制H2(或CO2)的;气体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

答案:(1)A、B、B、A  (2)C或F  D、F

例5、现有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是BaCO3和CaCO3),要从该矿石中分离出BaCO3,并尽可能除去Ca2+

分离要求:A、原料只有矿石、水和燃料,不另用其他化学原料;

B:Ca2+含量越低越好。

(1)下面是分离的实验步骤,在标有箭头的横线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所需的条件、方法或所需物质,在方框内写出每步所得产物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A→B:                           由B→C:                     

由D→E:                    

剖析:审清题意,理解有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BaCO3和CaCO3在加热时都能发生分解,分别生成BaO和CaO,同时放出CO2。BaO、CaO分别跟水反应生成Ba(OH)2和Ca(OH)2。由于Ba(OH)2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且Ca(OH)2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减小,所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可把Ba(OH)2和Ca(OH)2分开,然后再向含有Ba(OH)2的滤液中通入CO2,就可得到较纯净的BaCO3沉淀。

 

A→B 

B→C  CaO+H2O====Ca(OH)2,BaO+H2O====Ba(OH)2

D→e  Ba(OH)2+CO2====BaCO3↓+H2O

例6、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HCl组成,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                        ;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3)首尾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                         

剖析:由题意可知:HCl可用AgNO3溶液检验,而H2、CO只能利用它们跟CuO反应后的生成物不同进行验证。因为H2、CO中若混有其他杂质气体会影响验证结果,所以H2、CO通入盛有CuO的装置前,一定要除去其他杂质。因此,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装置④(验证并吸收HCl),然后通过⑥(除去剩余的HCl和H2O),再通过①(使H2、CO与CuO反应),再通过⑦(检验生成水,证明含有H2),最后通入⑤(检验生成CO2,证明含有CO)。

答案:(1)④⑥①⑦⑤

(2)验证混合气体中HCl的存在  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排除对H2还原氧化铜的产物水的验证的干扰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1)通过水溶液的气体,会含水蒸气。

(2)吸收水常用①浓硫酸②固体NaOH③生石灰等;验证水用无水CuSO4

(3)吸收CO2常用①NaOH溶液②固体NaOH等;验证CO2用澄清的石灰水。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2、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时,先验气体的纯度,确认纯净后再点燃。

B、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先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

C、制取氢气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

3、某同学在称量药品时,把药品放在了右盘,在左盘上放的砝码是4g,游码拨在0.7g处天平平衡。则该药品的实际质量应是(  )

A、5.3g    B、4.7g    C、3.7g    D、3.3g

4、右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5、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0C,101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度(200C,101Pa条件测定)实验室要收集SO2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H2

CO2

SO2

密度(g/L)

0.08987

1.975

2.716

溶解度(g)

0.0001603

0.1688

11.28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

6、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7、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催化剂

Fe2O3

Al2O3

CuO

MgO

开始反应

4700C

5150C

3050C

4900C

剧烈反应

4900C

5400C

3500C

5450C

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

A、Fe2O3   B、Al2O3   C、CuO   D、MgO

8、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

9、有四种固体: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经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将它们鉴别,此试剂是(  )

A、H2O        B、H2SO4    

C、NaCl溶液     D、NaOH溶液

10、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性的氯化物。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销售。为辨别真伪,你想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石蕊试液

C、硝酸银溶液    D、氢氧化铜溶液

11、只用一种物质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的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开来,可供选择的物质是:①PH试纸 ②酚酞试液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 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CuSO4

C、CuSO4、NaOH、NaCl

D、NaCl、AgNO3、KNO3

13、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以碘酸根离子(IO3)的形式存在,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与I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I2),碘单质能使淀粉变成蓝色。现提供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①KI溶液 ②食醋 ③白糖 ④白酒 ⑤淀粉 ⑥纯碱,通过实验要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3离子,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

A、①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②④⑥    

14、NaCl溶液中溶有少量的Na2CO3,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去Na2CO3的是(  )

A、锌粉   B、氢氧化钙溶液   C、盐酸   D、硫酸

15、对于下列各组混合物:①NaNO3和NaCl ②CaCl和CaCO3 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其分离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为了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铁杂质,加适量水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应加入的试剂和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蒸发、过滤

B、滴加氯化钡溶液、蒸发、过滤

C、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蒸发、过滤

D、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蒸发、过滤

17、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加适量的硫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B、加适量的盐酸,过滤,以除去氧化铁中的氢氧化铁

C、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以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D、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氢气。

(二)填空题

1、实验室制备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或少量酸雾。为了获得纯净的氢气可选用下列______套装置来净化,其中左瓶应盛放______。

2、根据下图装置回答:

(1)实验室可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____气体,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若在上述实验中气体无法收集满,请说出可能的一种原因:________________。

(2)若只改变收集方法,还可以制取干燥的_____。

(3)把发生装置改装后,可用来制取干燥的氧气,但必须添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3、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MnO2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水。在实验室中可用右图所示装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可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加双氧水)。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________(写两种气体)。

(3)此法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你认为:固体X是______;固体Y是______;滤液B是_______________。

5、某市三名学生误入废弃的防空洞,虽经抢救,仍造成学生及抢救人员重大伤亡。该事件提醒我们:(1)进入洞穴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实验,当证明洞内缺氧时,应携带_____________进入洞穴。(2)需要检验洞内气体成分。例如可组合下列装置检验它是否含H2O、CO、CO2

①先用_____________从洞穴中抽取气体样品,然后将装置按如下顺序连接(填A、B…):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

②通入气体实验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__时,证明含H2O;观察到__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__时,证明含CO2;观察到__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__时,证明含CO。最终尾气应作_____________处理。

6、下图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发生分解反应的装置图,依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时可看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逐渐变为_____色的物质,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

(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_____后撤_____(填“导管”或“酒精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还可以用此反应装置制取_____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保持反应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作其他改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则必须在试管口_____,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除了去掉橡皮塞外,还必须把通氢气的导管伸入_____。

7、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4、H2和CO(简称试验气),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B两个洗气瓶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液体是             ;装置B中的液体是           

 (2)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则试验气是                    ,燃烧的方程式为                         

(3)若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          ,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           ;若B的质量增加m克,则A的质量增加                  克。

 

 

试题详情

化学专题辅导四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剖析:

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①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纯净物的计算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的计算

③关于混合物的计算(只要求掌握混合物中有一种成分参加反应的计算)

2、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④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⑤检查结果,写出答案。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的事项

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②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③反应物、生成物必须是纯净物,如果不是纯净物,应将不纯物质的质量按题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④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应用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代入计算。

⑤解题过程要完整规范。

4、有关计算公式

①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或质量分数)

②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精析:

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盛有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8克氧化镁,若使天平仍然平衡,需向右盘烧杯中加人多少克铝?

分析:由MgO+2HCl=MgCl2+H2O可知,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就是所加的MgO的质量。要使天平仍然平衡,右盘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也应增加8克。而铝会与稀盐酸反应并生成H2逸出,所以加入铝的质量必定大于8克。(mAl-mH2=8克)

解:设需要加入铝的质量为x

54                           6                  54―6

x                                                 8克

x=9克

答:需向右盘烧杯中加人9克铝。

 

例2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取用20克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盐酸的体积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g

1

40

16

2

40

12

3

40

8

4

40

8

 

求:①2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

②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③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固体多少克?

试题详情

化学专题辅导三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考点剖析: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点拨: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文本框: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文本框: ×100%

点拨:①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习惯上常用百分数表示。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即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点拨: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4、已知化合物(或元素)质量,计算某元素(或化合物)质量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

5、求物质的化学式

点拨:求物质化学式的主要类型:

①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6、计算不纯物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纯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该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点拨:若杂质的组成中也有待求元素时,就不能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题精析:

例1已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求SO2和SO3质量比。

分析:①已知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根据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法一:设SO2的质量为m,SO3的质量为n,根据题意得:

 

 

 

 

 

 

 

 

 

 

 

 

 

②宏观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微观是两种化合物中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要使SO2和SO3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则可调整其系数,得关系式:3SO2----2SO3所以SO2和SO3的质量比可求得。

解法二:由题知:欲使氧元素质量相等,须分子中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即: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2个三氧化硫分子的质量=3×64┱2×80=6┱5

 

例2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关键是确定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

解:设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mYn(即X、Y的原子个数比为m┱n),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根据题意可得:

 

 

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3Y4

 

例3已知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求:

①胆矾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胆矾中CuSO4和H2O的质量比;

③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注意: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之间的“?”,表示加,不表示乘。

解:①胆矾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十5(l×2+16)=250

②胆矾中CuSO4和H2O的质量比:

(64+32+16×4)┱[5(l×2+16)]=160┱90=16┱9

③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是

A、CO2和SO2

B、Ca(OH)2和Cu(OH)2

C、H2SO4和H3PO4

D、ZnSO4和CuSO4

2、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A、N2O

B、NO2

C、NO

D、N2O5

3、《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4的物质是()

A、NO

B、CO2

C、SO2

D、CO

4、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A、14┱11

B、1┱1

C、11┱7

D、7┱11

5、nH2O与mCaC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n┱m

B、1┱3

C、n┱3m

D、50n┱27m

6、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3┱2

B.1┱l

C.29┱42

D.30┱29

7、某不纯的二氧化锰粉末,测知其含氧的质量分数为38.5%,且其中只含一种杂质,则这种杂质可能是()

A、氧化镁

B、铁粉

C、二氧化硅

D、氧化铜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且单位为1

B、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的分子比二氧化碳的分子多

C、相同数目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比为7┱10

D、2Mg(NO3)2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的计算式为:2[24+(14+16×3)×2]

9、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2Y3

B、X3Y2

C、X2Y7

D、X3Y7

(二)、填空题

10、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敞口放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减少了3.16kg,损失了氮元素      g

11、已知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中所含K、Al、S、O、H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明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12.为测定绿矾FeSO4?xH2O中的x值,某学生将一定量的绿矾放入坩埚内灼烧脱水,生成无水FeSO4,测得有关数据为:

 

质量/g

坩埚

W

坩埚+FeSO4?xH2O

W1

坩埚+FeSO4

W2

 

 

 

 

 

请写出计算x的数学表达式              

1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xRO2x-2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X2,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化合物中R占30.4%,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三)、计算题

15、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尿素产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杂质中不含氮)。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一级品,试根据计算判断该厂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一级品?

 

 

 

 

 

 

 

16.燃烧含硫的煤和放爆竹都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据报道有一年的春节三天内,某地区燃放了两亿只爆竹。若平均每只爆竹释放0.05克SO2,则这些相当于燃烧了含硫1%的煤多少吨?

 

 

 

 

 

 

 

17、氮肥用以补充农作物所必需的氮元素,1tNH4NO3市场价810元,1tNH4HCO3市场价330元,试问购买哪种化肥合算?

 

 

 

 

 

18、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物污染源之一,每日铝元素摄人量应控制在4mg以下,过多摄入会损害脑细胞,是造成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炸油条时,需加人明矾[KAI(SO42?12H2O]晶体作膨松剂。

①计算明矾晶体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在1000g调合好的炸油条的面中,含有明矾晶体2g,若每根油条平均用面50g,试计算早餐食用2根油条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假设烹炸过程中铝不损耗)?

 

试题详情

化学专题辅导二

元素及化合物

考点剖析:

中考热点预测

1、空气、氧、水和氢

除本部分内容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外,空气的成分、主要污染物或污染源;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结合重大失火事件讨论失火的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氢气做燃料的优点等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命题的热点问题。

2、碳及其化合物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根据化学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结构;对温室效应及生态平衡、煤气中毒、开发新能源及环保等问题进行评论。

3、铁及金属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有效途径;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铁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从典型实验与概念分析之间的相应关系着手,考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问题研究的基本能力。

4、酸、碱、盐、氧化物

常见几种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检验试剂的识记;酸、碱、盐的通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物质的溶解性;综合运用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结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解决诸如环境污染、农药化肥、卫生保健等问题,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技巧点拨

1、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制法和检验的思维方式。复习应先从物质结构入手,再将物质性质与其存在、用途、制法和检验等知识连成片,形成知识网络。

2、紧扣教材,以二氧化碳为中心建立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网络体系,使知识脉络化,加深对概念的认识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H2CO3

            ↓↑

        C─→CO2          CaCO3

            ↓↑         CH4

         CO       C2H5OH

3、结合铁生锈的探究实验,归纳研究性学习的程序:针对已知的结论或反应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解释与结论。

4、理清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学会运用有关的反应规律,判断各类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

 

 

O2↓                       O2↓↑还原

酸性氧化物         盐   碱性氧化物

H2O↓                     H2O↓↑加热

  酸               碱

5、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对相关知识和规律进行迁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精析

例1、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备氧气的方法:(1)加热高锰酸钾,(2)电解水(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分析: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上,军事上制氧气因设备条件限制及氧气的需求不同,而采取的方法不同。在潜水艇这一特定空间内,应选择反应条件最低的方法,同时不仅要考虑供气问题,还应考虑废气的净化或排出问题。

答案:(3);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并能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例2、煤、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从人类目前利用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估算,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几百年就会消耗殆尽。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能等),已显得十分迫切。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开发的方案。

①水电解法:

 

2H2O     2H2↑+O2

 

②甲烷转化法:

 

CH4+H2O     CO+3H2

 

 

③水煤气法:

 

C+H2O     CO+H2

 

④碳氢化合物热裂法:

 

CH4         C+2H2

 

⑤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

 

2H2O     2H2↑+O2

 

⑥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六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有哪几种?逐条说明理由。

分析:氢气是一种理想燃料,具有①原料易得;②燃烧时热值大,放热量高;③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等优点,前途十分广阔。但用水作原料电解制备氢气成本太高,所以目前还不能普遍使用。要想使它成为一种能源,必须找到成本低、效率高的制备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①⑤⑥方案将成为可能,而②③④方案的反应物需用三大燃料的燃烧,且方案②③生成物中有污染环境的CO,故这三种方案可行性不大。

答案:有①⑤⑥

方案①:有朝一日大力发展水电站,太阳能发电站和核电站等,电力供应十分充裕时是可行的。

方案⑤: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廉价能源。

方案⑥:催化剂能大大加快水的分解速率。

例3、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4、H2和CO(简称试验气),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B两个洗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液体是             ;装置B中的液体是           

(2)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则试验气是                    ,燃烧的方程式为                         

(3)若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          ,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           ;若B的质量增加m克,则A的质量增加                  克。

分析:这是一道利用几种可燃性气体跟氧气反应时生成物不同而推断原气体的题目。其解答关键是审题。

三种可燃性气体,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每次只燃烧一种气体,可以排除是混合气体的可能。由CH4+2O22H2O+CO2;2H2+O22H2O;2CO+O22CO2可知: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各不相同,其种类只有二种:水和二氧化碳。

(1)结合题意不难看出:A、B两个洗气瓶中的液体应该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在初中所学的知识中,吸收水分的液体是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液体是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为防止干扰实验结果,装置A应吸收水,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装置A、B中的液体应分别是浓硫酸和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说明生成的气体中只有水,试验气是氢气。

(3)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没有水,只有二氧化碳,试验气是一氧化碳。

(4)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水和二氧化碳,试验气是甲烷。B的质量增加m 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g,根据CH4+2O22H2O+CO2可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即A增加的质量)。

答案:(1)浓硫酸  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2)氢气  2H2+O22H2O

(3)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4)甲烷  9/11g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容器中不能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钢是铁单质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2O3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分析: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Fe3O4,钢是铁的合金,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A

例5、(1)在潮湿的空气中,金属铜表面也会生“锈”,经检验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请你结合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                             

(2)化学上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一些较复杂的物质组成,如:镁橄榄石(Mg2SiO4)常以:2MgO?SiO2表示。照此法,可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3)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在某森林大火后,人们发现部分绿色的孔雀石变成了闪闪发光的红色固体,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1)铜生“锈”与铁生锈有相似之处,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但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分析会发现空气中的CO2也参与了反应。

(2)将Cu2(OH)2CO3写成氧化物形式时要注意二点:①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②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

(3)从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知:在森林大火中,Cu2(OH)2CO3受热分解产生CuO,CuO跟木炭反应生成铜。

答案:(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2)2CuO?CO2?H2O

(3)Cu2(OH)2CO32CuO+CO2↑+H2O    C+2CuO2Cu+CO2

例6、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启动,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大开发的始终。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避免水污染,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剖析:解答本题要从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入手,结合实际分析解答。

答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防止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

(2)防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的任意倾倒;

(3)防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

例7、在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金属是(    )

A.Cu和Ag          B.Cu             C.Ag              D.K

剖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时,铁不能跟KNO3反应,只能跟AgNO3和Cu(NO3)2反应分别置换出Ag和Cu,但是,由题意可知,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存在着AgNO3(AgNO3+HCl====AgCl↓+HNO3),所以凡能跟AgNO3反应的金属单质,一定会完全反应不会析出(Cu、Fe都能跟AgNO3反应),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g。

答案:C

例8、不用另加试剂就可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H2SO4、HCl、Na2CO3                   B.Na2SO4、NaOH、CaCl2

C.K2CO3、BaCl2、H2SO4                   D.HNO3、NaNO3、KCl

剖析: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全面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尤其是一些特性(如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及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然后紧扣题意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解答。

不另加试剂进行物质鉴别,一般可按照以下二种方法解答:

(1)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等),首先鉴别出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以此为试剂,再分别鉴别出其他物质。

(2)根据各物质间相互混合时所发生反应的特有现象,首先鉴别出一种物质,然后再依次鉴别其他物质。

本题的具体思考方法如下:

(1)很明显,A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HCl,与HCl混合放出气泡者为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与HCl混合无明显现象的为H2SO4,所以,本组物质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

(2)B组中的三种物质,因无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现象特殊的反应,所以,不另加试剂无法鉴别。

(3)将C组中的三种物质两两混合后,其反应情况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气体放出,“↓”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无明显现象)

 

K2CO3

BaCl2

H2SO4

K2CO3

BaCl2

H2SO4

所以,本组物质不另加试剂也无法鉴别。

(4)D组中的HNO3因有刺激性气味,能首先鉴别出来,但HNO3与NaNO3、HNO3与KCl均不发生反应,无法将NaNO3与KCl分开,所以本组物质不另加试剂也无法鉴别。

答案:A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2002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漓江中

C、深埋水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2、下列物质发生分解反应,没有氧气生成的是(  )

A、高锰酸钾   B、碳酸钙   C、氧化汞   D、水

3、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的是(  )

A、白磷   B、生石灰   C、烧碱   D、浓硫酸

4、下列情况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①燃烧氢气;②燃烧煤;③工厂废气的排放;④植物光合作用;⑤燃放鞭炮;⑥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5、集气瓶里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纯净的氮气,最好采用的试剂是

A.铁                                                                                    B.木炭

C.红磷                                                                          D.硫磺

6、下列关于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碳用做冰箱除臭剂??活性碳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7、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汽化,遇明火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

 

A

B

C

D

化学式

C2H6

C3H8

C4H10

C3H12

沸点/OC

-88.6

-42.1

-0.5

36.1

 

 

 

8、

8、通过下列哪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M、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①M+X→Y②Y+Z→X+N③M+Z→X+N

其中X是一种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是一种光亮的红色金属。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Z一定是CuO    B、M一定是CO

C、Y可能是H2     D、M可能是C或CO

10、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aL 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用去a/2L O2,则H2和CO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

A、1┱1    B、1┱2    C、2┱1    D、任意比

11、将Ag、Mg、Fe、CuO组成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溶液呈蓝绿色,过滤,滤纸上留下的固体可能是(  )

A、Ag   B、Fe、Ag   C、Cu、Ag   D、Mg、Fe、Ag

12、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B、三氧化二铁   

C、氢氧化铁   D、铁元素

13、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朝末年的铝制佛像,而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该佛像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14、往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是(  )

A、Ag+、Cu2+、Mg2+、Fe2+      B、Cu2+、Mg2+、Fe2+

C、Mg2+、Fe2+                  D、Cu2+、Fe2+

15、(本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A

铜、锌的混合物

稀盐酸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D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二)填空题

1、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经改进实验成功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煤的地下气化是将煤层打成巷道后鼓入热的空气,使煤变成可燃性气体    ,它的主要反应是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用鸡蛋、稀盐酸和大玻璃筒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鸡蛋放入稀盐酸的大玻璃筒,鸡蛋沉到筒底,其表面产生气泡并有部分气泡附着在鸡蛋表面,过一会儿,鸡蛋徐徐上升。这个实验用白醋代替稀盐酸也能完成,你不妨回家试一试。

(1)请简述鸡蛋徐徐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酸跟碳酸盐的反应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KMn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序号表示)

(1)写出编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H2S气体,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气体由_____(填导管口代号)导入集气瓶。

(4)收集气体后,对硫化氢尾气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现有如下装置:

处理尾气的效果最好的是     。不能应用点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原因是     ,反应方程式为     

6、如下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变小、不变)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变小、不变)     

7、如下图所示,烧杯中质量相同的铁圈和银圈用一根绝缘细丝相连,在两者之间同样用一根绝缘细丝吊住,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铁圈和银圈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用煤作燃料锻烧石灰石;②用饱和Na2CO3溶液充分吸收①步所产生的CO2,生成NaHCO3;③使①步得到的CaO跟水起反应;④再使消石灰跟Na2CO3起反应。根据以上步骤判断:

(1)该厂的最终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化学专题辅导一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

6、主动关心与化学有关的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例题精析

例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Fe     B、N2        C、CO     D、H+

分析:化学式在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及物质的组成,微观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及分子的构成。元素符号从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对单原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答案:A

例2、已知溴元素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图)问:

①x的值为_____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A               B                 C

③溴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④溴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该酸的名称是_________。

分析:①由原子呈电中性,即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得出答案:x=35

②因为元素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Br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应该与Cl即B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书写化学式时应该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氢为+1价,而溴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合价应为-1价;再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溴化氢的化学式应为HBr,或由②中可提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氯与溴的化学性质相似,则溴化氢应为HBr。

④由无氧酸的命名规律或HCl的命名可知答案为氢溴酸。

例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①⑤⑦⑧ B、①③⑤⑧ C、①⑥⑦⑧ D、③⑤⑥⑦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用来表示单质、化合物的宏观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是用来表示物质微观构成的,解答本题的方法是先对所述各项分别分析判断,然后得出正确答案。

选项①正确:从宏观上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选项②错误:元素是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选项③错误:因为纯净物的分子中不能再含其他物质的分子。

选项④错误:纯净物中只能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不能由碳和氧气组成。

选项⑤正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

选项⑥错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说由原子直接构成。

选项⑦⑧都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当分子说个数时,构成这一分子的原子个数也要说,当分子个数没有说时,原子个数也不说。

答案:A。

例4、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而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碱性氧化物与酸之间的反应均可生成盐和水;可溶性碱[Ba(OH)2]与可溶性盐(CuSO4)反应可生成两种沉淀[BaSO4和Cu(OH)2];酸性氧化物(CO2)与碱溶液(NaOH)反应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可知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例4、由

 

 

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种可能得到物质的化学式:

(1)碱性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氧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理解“碱性氧化物、碱、含氧酸、盐”的概念和各自的组成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各类物质的组成,从题中所给的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具体解法如下:

(1)碱性氧化物的组成是:“金属元素+氧元素”应由Na与O组成,化学式为Na2O。

(2)碱的组成是:“金属离子+OH”应由Na、H、O组成,化学式为NaOH。

(3)含氧酸是:“H++含氧酸根”应由H、O、C组成,化学式为H2CO3

(4)盐是:“金属离子+酸根离子”应由Na、C、O组成,化学式为Na2CO3

答案:(1)Na2O;(2)NaOH(3)H2CO3(4)Na2CO3

例5、填写下表(类别指:酸、氧化物、碱、盐、单质、有机物)

名称

氢硫酸

 

烧碱

 

纯碱

水银

化学式

 

P2O3

 

C2H5OH

 

 

类别

 

 

 

 

 

 

分析:本题地考查物质的分类和命名,在分类时,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如P2O3只需答属氧化物即可,不要再分为酸性氧化物。

答案:

名称

氢硫酸

三氧化二磷

烧碱

乙醇

纯碱

水银

化学式

H2S

P2O3

NaOH

C2H5OH

Na2CO3

Hg

类别

氧化物

有机物

单质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在一小组的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        B、两个氮原子:2N2

C、五氧化二磷:P2O5    D、氯化钾:KCl

2、下列各组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的一组是()

A、KMnO4、K2MnO4       B、NH4Cl、HNO3

C、P2O5、Ca3(PO4)2        D、Cl2、CaCl2

3、X元素的原子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   B、XY2   C、X2Y    D、XY3

4、酒后驾车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章行为,交警常用“司机饮酒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以判断他是否饮酒。司机呼出的乙醇分子能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红色的三氧化铬变为绿色的硫酸铬。硫酸铬[Cr2(SO4)3]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6    D、+7

5、下列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    B、氢氯酸、盐酸、HCl

C、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D、碳酸钙、生石灰、Ca(OH)2

6、下列离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想一想:Na2O(固)、P2O5(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与这两种物质可归为同一类的是()

A、浓H2SO4  B、KNO3  C、CaO  D、碱石灰

8、下列各组中,与其他三组表现出的规律有所不同的是()

A、缓慢氧化、氧化反应   B、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C、无氧酸、酸       D、纯净物、有机物

9、由1H、2H、3H和16O、17O、18O可形成的水分子有()

A、3种  B、6种   C、9种   D、18种

10、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工业制氧、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钢铁生锈

11、下列物品不属于危险品,允许旅客带上客车的是()

A、浓硫酸       B、汽油        C、纯碱        D、白磷

12、(本题有2个正确答案)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超纯水、超纯蒸馏水绝对卫生,对人有益

B、本饮品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

C、含氟牙膏可以防龋齿      D、含碘食品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

13、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与氧原子数之比为()

A、a/(a+2b)    B、a/2(a+b)    C、a/b     D、a/2b

1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XNH3↑+3SO2↑+N2↑+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上式中X的值是()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6、请你结合下列备选答案,填写此题题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B、爆炸

C、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       D、两种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发生

17、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u+2H2SO4(浓)=CuSO4+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18、在CO和CO2混合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取此混合气5g,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________克。

19、大棚种植蔬菜,在冬季需要补充二氧化碳。某同学在自己家的大棚内设计了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工业废硫酸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每天向桶内加适量的碳酸氢铵(NH4HCO3),它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将塑料桶悬挂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在农村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

20、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化学方程式中你可获得哪些化学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1、(1)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1个H3粒子中含有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个电子。

(2)新兴大脑营养学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关。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脑黄金”它的化学式C26H40O2,它是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2、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0C,熔点是5.50C。苯的化学式是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3)苯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3、有四组物质:①MgO、CaO、CO2、Fe2O3②Zn、Al、Fe、Cu③H3PO4、H2O、H2SO4、HNO3④NO、CO、O2、CO2上述各组中均有一种物质在性质、类别等方面与众不同,这四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相互反应可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①液氧②洁净的空气③碱式碳酸铜④MnO2⑤KClO3⑥水银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钾。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有________。(填序号)

 

 

试题详情

中考化学强化班复习指导讲义(面向中等以上学生)

第一讲。中考化学能力型试题例析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国家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这一要求已反映到中考中来,现对有关这方面的中考试题举例加以分析。

试题详情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每次考试完毕,总有一些同学因选择题耗时过多,从而导致后面能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惋惜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这类题的方法欠妥,习惯于常规方法去处理,结果造成“小题大做”。如果能够抓住客观性试题“不表述推理过程,解题人口宽,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实施“灵巧多变”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特别是计算型的选择题,如果不运用简单可行的解题方法,按部就班去求解,往往影响解题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要提高此类选择题解题速度,就要简化数字运算或不用数字运算,集中讨论、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于一体,加强思维和解题技巧训练,强化“综合智力”,运用巧解方法,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化学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

例1:过氧化氢(H2O2,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它来制取氧气:2H2O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

D.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审题与思路:由题给信息2H2O2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它的最小独立存在的粒子是分子,即它是由大量的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A、B、C是错误的说法。

解答:选C

总结: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而做出选择。真正做到平时总结,用时直接。

1、有M1、M2三种含R的元素的化合的,已如下列数据(其中R%表示R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化合物

M1

M2

M3

相对分子质量

180

60

16

R%

40%

40%

75%

2、不含氢、氧、碳三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                           (    )

A.72    B.36    C.24    D.12

3、在通风良好、燃烧正常的煤炉中,下列反应最不容易发生的是           (    )

A.C+O2 点燃CO2    B.2CO+O2点燃2CO2   C.CO2+C 2CO D.2C+O2 点燃 2CO

例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      D.FeCL3、KOH、NaCL

审题思路: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思路较清楚,根据“无色”这一条可筛掉A。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根据“透明溶液”这一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2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D中FeCL3t KOH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2、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为试管容积的确良 2  3 。

B.用扇子扇酒精灯的火焰。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例3:在等臂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浸泡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图所示),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下列推测中,正确是    (    )

A.铁球一定是空气的

B.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下同)

C.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N移动

D.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M移动

审题与思路:此题为跨学科综合性分析推断题。解答题,先根据题给条件(信息)运用物理有关①物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②杠杆原理等推算出铁球必为空气,因为铁的密度比铝大,既然两球同质量、 同体积,且悬挂杠杆两端又平衡,则说明两球所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一样,故铁球必为空心球。继续根据题给信息,运用化学有关①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②定量计算的巧妙应用推断出:消耗等质量的H2SO4需要的铁比铝多,从而进一步依据题给信息得知去掉烧杯之后,因铝球重支点必须向N端移动,故得出正确答案A、C。

解答:选A、C

总结: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前提设置和提出的问题,扣准题眼,运用规律,寻找突破口,对选项逐个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有下列三组溶液:①CuSO4、NaOH、BaCl2、NH4Cl、NaCl,②K2CO3、HCl、BaCl2、NaCl,③FeCl3、NaOH、AgNO3。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区别开的是                      (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对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 ③MnO2和KCL④BaSO4t 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

A.①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在不同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变为中性,应该选用的试剂是(     )

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银

例4: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审题与思路:此题是一道典型对比分析选择题材。由题干给定信息可知:四个反应中H2SO4的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四种的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溶质)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判断得到的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反应中生成水的多不。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质量分数越小。由化学方程式:

Mg+H2SO4       MgSO4+H2

MgO+H2SO4       MgSO4+H2O↑

Mg(OH)2+H2SO4       MgSO4+2H2O↑

MgCO3+H2SO4       MgSO4+H2O+CO2

不难看出,只有Mg(OH)2与此同时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反应前,由于硫酸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是相同的,且四选项的物质与水都不反应,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为反应后所是溶液中的水,质量也相等(不变)。因此,本题求解简捷的思路是:只要比较各种的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镁和生成水的质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硫酸的质量相同,且与各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硫酸镁质量相同,通过反应方程式分析,显然Mg(OH)2与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项符合题意。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意,联系和运用已学过的、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将题中列出的几种答案相互对比,从而快速选择和确定正确答案。

1、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主XCL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得到的YCL2溶液质量比XCL2溶液增加;把X投入Z投入Z(NO32溶液中,Z析出后,溶液的质量减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提示:该小题有两个选项正确                                 (    )

A.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Y>X>Z

B.X、Y、Z可能依次是:汞、锌、铜

C.金属活动性顺序:Y>X>Z

D.X、Y、Z可能依次是:铜、锌、汞

2、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的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片铁,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不溶的中只有铜,不可有铁

B.滤出的不溶的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

C.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3、粗盐中常含有CaCl2、MgSO4等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NaCO3溶液和适量的稀盐酸,除掉杂质制得精盐,所加这四种物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提示:该小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                                                                            (    )

A.Na2CO3   BaCL2   HCL    NaOH

B. NaOH    BaCL2    Na2CO3  HCL

C. BaCL2      Na2CO3  NaOH   HCL

D. NaOH    Na2CO3    HCL    BaCL2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审题与思路:本题可用淘汰法解答,解题步聚为:①审题:明确题目要知道怎样条件下的两种粒子才可能是同种元素;②淘汰:先根据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可不一定相同。可淘汰D,因为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总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可不一定相同。同时知道C应为题中答案。同种元素的两种粒子,其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反过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果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原子,那么,它们是同种元素,但由于粒子可能是离子、原子、分子等,故可淘汰B。同理可淘汰A,因为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两种粒子,若一为原子,一为离子,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同种元素。

解答:选C

总结: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直接淘汰不合理的选项;或通过分析,确定某一选项,进而采用对比取舍手段,根据这一确定(选项)否定其他选项。做到明辨是否,去假存真。

1、某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酸雨的PH

3.58

4.59

4.86

小麦减产(%)

10

5

3

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D.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2、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3、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

A.BaCl2  NaOH   NaCL  CaCl2

B.Mg(NO3)2   KNO3   NaCL  KmnO4

C.CuSO4    KCL   Na2SO4   NaNO3

D.BaCL2    CaCL2    Al(NO3)3   KCL

例6: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避可能是                                                 (     )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

审题与思路:由题意可知,题中提供的金属有四种,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g+H2SO4=MgSO4+H2

24              2

Fe+H2SO4=FeSO4+H2

56              2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18                 3

Zn+H2SO4=ZnSO4+H2

65               2

无论是哪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都可以使氢气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使氢气下面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

这样我们不妨设金属混合的的化学式为R(在其化合的中显+2价),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有:R+2HCL      RCL2+H2

x             2

   30             1   x:2=30:1,解得x=60。

即得金属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0。

由题目所提供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答案为B,因为对于A来说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Al的相对原子质量虽为27,但当氢气下的相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时,我们可以把Al的相对原子质量看成是18。而24 18相混合,所得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只能是大于18而小于24。

如此类推,B中Zn、Fe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则它们混合后所得的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小于65而大于56的数。题中x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正好在这一数当中,故选B。

C中,Mg、Fe相混合后,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应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24的数;D中Al、Fe相混合,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18的数。

注意:①要理解Al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27,为什么这里说可以看作为18。②AL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出错。

解答:选B

总结:抓住题目中所提供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抓住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实质,然后解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钙、镁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2SO4反应时,生成H20.2g,则该铁样品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            (     )

A.铜            B.镁           C.铝               D.钙

2、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白色沉淀300g,则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3、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的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     )

A.Mg Ag           B.Zn  Cu         C.Al  Fe           D.Al  Zn

例7:20g20%的NaOH溶液与20g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是(   )

A.                B.紫色           C.红               D.无色

审题与思路:此题考察中和反应中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及指示剂变色的情况,本题的解题关键是NaOH与H2SO4反应生成NaSO4和H2O,若NaOH有剩余,则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蕊溶液显蓝色;若H2SO4有剩余,则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为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此色。此题有下列解法。

解法1:设NaOH适量,可与质量为xg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

则:

2NaOH+H2SO4        Na2SO4+2H2O

80       98

20×20%   x    80:98=(20×20%):x  解得x=4.9

4.9x>(20×20%)g即H2SO4量不足。

所以NaOH有剩们,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故A为正确答案。

解法2:设H2SO4适量,可与质量为yg的NaOH恰好完全反应。

2NaOH+H2SO4        Na2SO4+2H2O

80       98

y        20×20%    80:98=y:20×20%  解得y=3.27

3.27g<(20×20%)g

所以NaOH有剩余,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故正确答案为A。

解法3:此题可用估算法。等质量的碱 酸中和时,谁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溶液就显该性。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酸性;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小,最后溶液显碱性。因此有:

2NaOH+H2SO4        Na2SO4+2H2O

80      98

   因为80∠98

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由以上三种解法可知:思路一样,但解法最为简单的是第三种方法――估算法,所以估算法的解题方法掌握了的话,可以节省解题的时间。加快解题的速度。

解答:选A。

总结:计算型选择题与计算题的区别之一是,前者不必写出计算过程,因此可以根据特征数据进行估算,有时也可将题目的某些数据简化,进行近似计算。

1、某不纯的MnO2的粉末,测在其中含氧38.5%,且只有一种杂质,则此杂质可能是(    )

A.铜粉    B.铁粉    C.氧化铜    D.二氧化硅

2、某不纯的氯化铵样品中,测得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主的一种杂质可能是                                                                       (     )

①NH4HCO3  ②(NH4)2SO4  ③NH4NO3    ④CO(NH2)2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③   D.无法确定

3、相同质量的下列的物质中,铁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

A.FeS    B.FeCO3   C.Fe2O3     D.Fe3O4

例8:现有铜化氧化铜的混合的5.6克,与过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克,则原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0.2%    B.20.4%     C.28.6%   D.40%

审题与思路与CO发生反应。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生成物中没有CuO;得到的固体物质全部是Cu的质量,这4.8克的Cu应是原混合的中混有的Cu的质量和生成的Cu的质量之和。此题的解法很多。

解法一:用差量法解题,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g,则铜为(5.6-x)g有:

CO+CuO Cu+CO2        质量变化

     80      64           80-64=16

     xg                   5.6-4.8=0.8g

铜的质量为:5.6g-4g=1.6g

其中差量16为CuO转变为Cu时的失氧量,也就是反应前后固体的质的质量差。

所以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单质铜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100%=1.6g  5.6g  ×100%=28.6%

故本题答案为C。

解法二;代数法求解,设原混合的中的单质铜的质量为xg,则CuO质量为(5.6-x)g生成的Cu的质量为(4.8-x)g则有:

CO+CuO Cu+CO2

80           64

5.6-x         4.8-X

80:64=(5.6-x)(4.8-x),解得x=1.6

所以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单质铜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 100%=(1.6g/5.6g) 100%=28.6%

故正确答案为C。

解法三: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因为5.6g-4.8g为氧化铜变为铜时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所以有以下算式:

5.6g-4.8g)÷O的相对原子质量 CuO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0.8÷16 80 ×100%=4g

即混合的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单质铜的质量 原混合物的质量 ×100%=1.6g  5.6g ×100%=28.6%

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本题的解法有多种,我们在解此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由我们自己去确定。关键是要理解各方法的原理以及含义,明白解题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明确。

总结:找准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抓住物质间的关纱来解题,能使我们很快地解出结果,而且计算过程简洁明了。

 

1、将10gCO2 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氯化铜,在反应后冷却称量,其质量减少3.2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    )

A.14%         B.28%          C.56%          D.32%

2、把10g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干燥后固体质量增加到10.3g,则有(     )g铜被置换出来。

A.0.3%        B.2.4%     C.10g          D.10.3g

3、将标准状况下的CO(密度为1.25g/L)和CO2(密度为1977g/L)混合气体20L通入过量的灼热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质量增加了125g,则原混合气体中的CO的体积为(     )

A.8L          B.10L          C.15L          D.17.5L

例8: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多的是  (     )

A.镁          B.铝           C.锌           D.铁

审题与思路:本题如果抓了规律,则解题十分简洁。本题为已知等质量的不同金属,比较它们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解这类题目只需找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的关系即可。不需逐一写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

设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化合价为+a价。

2R+2aHCl===2RCla+aH2↑

2r               2a

m(金属)        m(H2

2r:2a=(金属):m(H2

解得m(H2)=  a / r m(金属)

即:m(H2)=(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m(金属)

设本题中等质量的金属为1g,所以有

A.m(H2)=  (2 /24)?1g=1/12 g            B.m(H2)= (3 / 27) ?1g =1/9 g

C.m(H2)= (2/ 65 )?1g=1/25.5 g          D.m(H2)= (2/ 56) ?1g=1/28 g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注意:本题得出和运有的规律是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成正比,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本题根据常规解法如下:设金属的质量为ag,生成的氢气按A、B、C、D、依次为x1g、x2g、x3g、x4g,则: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H2↑

24               2           54                  6

a                x1          a                   x2

24:2=ag:x1g,解得x1=  a/12;   54:6=ag:x2g,解得x2=  6a/54 =  a/9 。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65               2           56                  2

a                x3            a                   x4

65:2=ag:x3g,解得x3=  a/32.5 ;     56:2=ag:x4g,x4=a/28 。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商值越大。故相同质量的镁、铝、锌、铁中与足量HCl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即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答:选B

总结:化学知识有许多规律,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解题;化学解题方法有许多特殊法,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之所在,并运有于解题,可以简化解题步骤,可以从繁中悟出简,从难中觅出易。

1、钠、镁、铝分别是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等质量氢气时,参加反就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2:3    B.3:2:1     C.6:3:2     D.4:2:1

2、某甲醛(HCHO)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胜数(    )

A.12%     B.10%    C.8%    D.6%

3、将Na、Mg、AL分别放入盐酸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放出氢气质量相同,其原因是(    )

A.放入Na、Mg、AL的质量相同

B.放入Na、Mg、AL的质量比是23:12:9和足量盐酸反应

C.放入过量的Na、Mg、AL,而盐酸为同质量分数、同体积、同质量。

D.放入Na、Mg、AL的质量比为3:2:1

例10:某不纯的铁粉与稀H2SO4反应时质量关系如图所示,x表示在反应中不纯铁粉消耗的质量,y表示生成H2的质量。试判断不纯铁粉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     )

A.Mg        B.Zn         C.Cu        D.Ag

审题与思路:首先计算生成0.2g氢

气需要纯铁的质量,设需要纯铁的质

量为z。

Fe+H2SO4         FeSO4+H2

56                  2

Z                   0.2g

56:2=Z:0.2, 解得  Z=5.6g

生成0.2g氢气需要5.6g铁,而实际只消耗了5g不纯的铁,这说明铁中所含的杂质不仅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且等质量的这种杂质跟稀H2SO2反应时产一的氢气比较多,且大于0.2g,因此选项C、D不符合题意,因为Cu和Ag不跟酸起置换反应。同理可计算生成0.2g氢气需2.4g镁,即同质量镁和铁跟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生成0.2g氢气需要6.5g锌,即同质量锌和铁跟酸反应,锌生成氢气不。故A符合题意,是题中正确答案。

由图可以看出,5g不纯金属与稀H2SO4反应生成0.2gH2,可根据极端假设法求出5g纯铁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量,通过比较两者放出H2的量的大小,再由选项得出结论。

假设5g纯铁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Z,则

Fe+H2SO4      FeSO4+H2

56               2

5        Z

56:2=5:Z,

解得 Z=10/56g

因为=10/56 ∠0.2,则不纯铁粉中的杂质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H2比等质量的纯铁粉与稀H2SO4反应产生H2要多,从中不难看出,不纯铁粉中的杂质要符合两个条件:①能与稀H2SO4反应;②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解答:选A

总结:抓住有关化学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性质,搞清图象的意义以及特殊点(原点、交点、转折点、终点),进行全面而综合地分析,做到变繁为简,化难为易而灵活求解。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用量不同,而硫酸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和生成的氢气体积y(同温、同压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在图中O~A处(包括A点)

B.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在图中O~A处(不包括A点)

C.过量锌和硫酸反应在图中A~B处(包括A点)

D.过量锌和硫酸反应在图中A~B处(不包括A点)

2、实验室用KCl03制取氧气时下图各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反应中MnO2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是                                                    (     )

3、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以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下图中符合反应情况的图象是                              (     )

 

 

 

 

 

 

 

例11:取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

A.1:1               B.1:2         C.28:44           D.181:209

审题与思路:题中涉及的反应有:CO2+Ba(OH)2==BaCO3↓+H2O,由题意知:m(CO)+m(CO2)=m(BaCO3),因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不妨设生成的BaCO3的质量为197g,则CO和CO2的总质量也为197g,然后利用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即可求解。因为CO2+Ba(OH)=BaCO3↓+H2O,由题给条件m(BaCO3)=(CO)+m(CO2),设生成BaCO3质量为197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44g,CO质量为:197g―44g=153g。

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 153  28 : 44  44 =153:28

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3+28):(153+28×2)=181:209。

解答:选D

本题为无数据计算题,既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又考查了分子、原子个数比的计算,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反握物质(或元素)质量与分子(或原子)个数间的关系。

对于这种无数据的计算题,我们要抓住变化的本质、透彻审题,把握题设中关键的要点,根据题给等量关系,巧妙选取有关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作为特殊值,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的化学题目知识综合性较强,知识的容量大。解答时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运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地分析,将多种方法应用于解题之中,以求出正确的答案。

1、天平两端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5.6g氧化钙,向另一只烧杯中投入适量的镁片,要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需投入镁片的质量为                                                                        (     )

A.5.61g      B.8.00g        C.4.2g         D.6.11g

2、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100g9.8%的硫酸溶液,向两个烧中同时加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     )

A.锌、铁各7g     B.锌、铁各5g

C.锌、铁各4g     D.锌、铁各3g

3、在天平的两个找盘里分别放上等重的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足量稀H2SO4,往左杯里放入0.44gCaO,要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可以往右边烧杯中加入的适宜物质是(     )

A.100gCaCO3              B.0.48gMg粉

C.0.924gMgCO3            D.0.44gCu?Al合金

填空题型在历次中考中亦占有相当分数,它具有不需写出计算过程,只需写出结果;考查面广等特点。同选择题一样,掌握其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中考成绩大有裨益。

例12: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是由BaCl2、SOH、KNO、MgCl2、NH4Cl、Cu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微热,只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过滤得白色沉淀①,无色滤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深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②,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

(3)向无色溶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液体蒸干,得到固体A。如果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         ,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溶液;如果固体A中,含有2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溶液。

审题与思路:假设六种物质都有,则加水搅拌,它们之间两两发生反应,应得到Mg(OH)2、BaSO4白色沉淀、Cu(OH)2蓝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但(1)中只得到白色沉淀,可肯定原混合物一定没有CuSO4、NH4Cl,可确定白色沉淀只有Mg(OH)2,则可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OH、MgCl2

据(2)中“加入KON溶液,无任何现象”可确定在(1)中Mg2+已全部形成沉淀,则加入“碳酸盐溶液得白色沉淀”,可知此白色沉淀只能是BaCO3,则可肯定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BaCl2,又因碳酸盐溶液是“过量”的,所以Ba2+也已愉部形成沉淀。

(3)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将液体蒸干”,既可除掉(2)中过量的CO2- 3,又能使过量的稀盐酸中的HCl气体挥发掉。所得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则一定不含有KNO3,也不难想出可知的碳酸盐溶液应是K2CO3溶液,所得的固体A应为KCl。若A中含2种金属元素,则所加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不是K2CO3溶液,原溶液中已有一种金属元素钾,另一种金属元素只能来自所另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不能为K2CO3,就只能为Na2CO3溶液。

解答:(1)KOH、MgCl2  CuSO4、NH4Cl

(2)BaCl2  (3)KNO3、K2CO3、Na2CO3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虽是推断,却隐含过量物质的除杂,在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此题主要难在第(3)问。要解决第(3)问,必须通审全部操作,综合考虑。

解决此类题目,宜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可依下图示解决问题:

 

 

 

 

 

 

 

 

下表是北京地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化学和生物学科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

含碘量

20~40mg/kg

卫生许可证号

就卫碘字(2005)第001号

分装日期

见封底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等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要在食盐中加碘,是因为碘是人体内合成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酒会引起的疾病为           

(2)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3)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容易     

(4)利用碘晶体(I2)与氯酸钾发生转换反应厅得到碘酸钾。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率先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燃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走在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C”的标志,代表它们是以压缩天燃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1)成都市政府推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该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                                  等安全措施。

3、2003年12月23日,重庆川东北某天然气井发生井喷事故,喷出的天然气中H2S气体含量很高,H2S气体有臭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井喷发生不久,附近村民就闻到臭蛋气味,这体现了分子              的性质;当村民们得知这种臭气有剧毒时,迅速撤离村庄,远离井喷地点。为减少村民的中毒机会,你认为村民在撤离井喷地点时就尽量走            (选填“低处”或“高处”);24日下午,技术人员通过原有的H2S放喷管线,成功点燃了地下喷出的H2S气体,使气体不再扩散。此时H2S燃烧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2H2S+O2=2X+2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测试时  6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试题详情

新情境试题设问变化对学生答题的干扰分析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好的考生选拨出来。

近年来化学实验设问的变化情况:

①易切入,难深入,问题层次化分明。

②开放性加强,考查学生的变迁能力,探究性自学能力,化学语言组织能力等。

③设问多从实验验的几在方面(目的、原理、装置、试剂、操作、安全、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等)来着手。其次是关于实验的改进和模拟。

 

(1)抓不住题旨,即弄不清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例如:2006年湖南考区的实验题第2问:首先要弄清楚本题在于考查制备CO2并让其与Na2O2反应制取O2的除杂问题。有的考生根本没有弄清题意,随心所人欲填,得不到分。第4问:集满氧气后干什么?题目的目的是还要证明Na2O2可做供氧剂,那你得说明收贪杯以的是氧气,所以就是要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知识点不能迁移,不能灵活处理“陈题新考”问题。例如:2003年全国考题实验题:制备氢氧化亚铁,一要有Fe2+、二要有OH、三要隔绝空气(氧气等氧化剂)。有的考生只知道教材实验要将NaOH溶液煮沸冷却处理,而且要将胶头滴管伸入溶液中挤出,有的老师也过度强调这一操作而忽视了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及其改进的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3)审题不完整不透彻,答非所问,忽视有利条件或限定条件。例如:2001年全国考卷实验题第3问(题略):审题不完整,有的忽视了选择一个;有的忽能随开随停等。再如:2002年理综第29题(题略):在题干部分有叙述“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在分析原理和做“引发喷泉实验的方法”问题时,这应该是一个提示,是有利条件,但事实上有很多考被那个理、化拼盘考题弄糊涂了,忽视了这个叙述。再有就是经常出现的回形式不对的问题:如我们有一次考试,先确定物质为甲烷,再要求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有数据可算),结果有同学就写了个化学方程式,丢了“热”字。

(4)回答问题不完整。例如:2006年全国卷II实验题:第4问: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答不全面。叙述现象等问题时总是不完整,如燃烧时的现象丢发光、放热,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现象丢褪色,用铁作阳极电解硫酸铜溶液丢溶液颜色变化,固液反应丢固体减少(溶解)等等。

(5)发散思维和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不到要求。这一点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积累和规范。

 

应对策略:

除了注意审题中的关键字把握注意审题中的关键字把握外,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不难发现综合性实验题通常是用不同程度的装置创新,条件创新和方法创新,来完成教材上,或教学大纲规定的某一特定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而且切入点大多为我们非常熟悉的反应原理或某一试剂、装置选择等,让考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与教材实验或平时的训练题不完全一致,体现出常规中的不常规,平凡中的不平凡,熟悉中的不熟悉,在求变创新中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进行实验复习时,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试题详情

学会正确的读题审题方法,强化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能力,也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理解能力。迅速准确的读懂题意是解题的良好开端。不少同学一样,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迫于作业过多的压力而形成草率看题,只关注具体的已知数据,而不注意分析化学过程,粗心大意的毛病,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又看错了”“我怎么没有注意到”。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对是个普遍的现象。在答题中所体现的是思维混乱、审题不清等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欠缺。

 

   审题的过程实际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要了解这样几个方面:(1)题中给出什么;(2)题目要求什么;(3)题中隐含什么;(4)题中考察什么?(5)规律是什么。特别是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通过读题,准确领会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化学现象过程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知识积累,分析已知未知量在所学知识中的关联,进行思考分析,形成正确的思路。

   如实验题审题。

作答之前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就能较好的把握题意了。

1.干什么?即弄清实验目的。

2.有什么?即给了什么装置、什么实验用品,用什么原理达到目的。

3.缺什么?即自己按已有条件想到的解决方案中,要达到目的还差什么。

4.答什么?即要求我们用什么形式回答什么问题。

审题是“审”,而不仅仅是“看”。仔细审题,抓住每句话中的“关键词”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留心题目的“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如考查气体时经常出现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当涉及物质的体积,一定要注意“状况”与“状态”。考题会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试题详情

规范答题表述 杜绝“跑冒滴漏”

冯秋红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石油中学   721002

摘要:

近几年来高考答题情况的统计反应出考生在准确、简练和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显得很薄弱,如书写潦草,书写表述用语不规范等造成卷面失分点的增多,许多考生只注重知识点的查缺补漏,却极少关注卷面因为不规范表述所造成的“跑冒滴漏”,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考试 规范 答题 表述

 

如果考试发现有知识点遗漏,我们马上会补;如果发现卷面有题做错,我们也会去纠错,甚至反思;然而因为书写潦草,表述用语不规范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在考试中丢了分,却很少有人去真正计较,认为那是九牛一毛的小事情,不值一提。以至于对这些试卷中的“跑冒滴漏”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使来之不易的成绩总被打个折扣。

近几年来高考答题情况的统计也反应出考生在准确、简练和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显得很薄弱,如书写潦草,数字符号书写不规范,5与3、7与2等数字书写潦草容易误认。化学实验现象表述时不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烟”、“雾”不分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成绩的提高。

为此,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待学生书写表述中存在的这些“跑冒滴漏”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特别提醒学生从现在起,每做一道题、每复习一个单元都要特别注意答题中的规范书写和表述。

   规范表述概括起来分一下三种情况:

一、       认真书写  杜绝潦草

认真书写,可以展现个性特征,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很多人认为写字的作用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了,不必再重视写字习惯。于是,笔记本上、作业上出现的字东歪西倒,不仅别人看不懂,有时甚至自己都看不懂。更严重的是,写在答题纸上的字,老师需要边读边猜,十分费劲才能勉强将大意读懂,可以想象,这样的试卷得分能有多高。如2003年考卷中由于不能正确书写铍的元素名称,把铍写的像彼或潦草的看不清等,而造成了很多失分现象。
     记得上届我们有个学生,特别聪明,脑子反应快,学习也用功,每次考试下来,都喜形于色,特别高兴,说这次考试全在他的射程之内,没有一道不会做的题,跟老师对答案也八九不离十,应该得高分,可试卷以公布,往往会出乎他的意料,估计的分数总被大打折扣,分数低的都怀疑判卷老师对他不公,拿出试卷一看,是的,题是没有做错,但扣分点几乎遍布卷面,最突出的就是他写的 “天书”,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看懂,如“气体回收”的“回”字,直接就是画个圆里面打一个点,一个自造的“回”字就诞生了,他到是很潇洒快捷的完成了任务,而把一个难题丢个了阅卷老师,让人弄不明白,他这个“圈里一个点”到底是”0”还是“日”或是“口”,反正很难和“回”对上号。殊不知,从升学角度讲,我们做的题,最终要让“人家”评卷,通过人家的批阅分值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潦草的书写,看似一个小毛病,实际是给自己的埋下的一个大的隐患,因为,看不清,而引起误理解,把本来正确的答案也推向错误,同时,也是一个人素质不高的表现,起码没有在题答题要“设身处地”替阅卷老师着想。阅卷老师每天要批阅上百份考卷,考生字写得清楚工整、卷面整体规范,就基本拿到了阅卷老师的感情分了。而对那些用潦草给自己制造“麻烦”的考生,他怎么能有个好心情,记住判分的“笔”可是在人家手里掌控着哟。

因此,答题时不能只“唯我”,而应该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一定要心中要装着“评卷人”,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①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②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 ③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等等。

字迹工整、大小适中,是汉字书写规范的第一要素。教师不可能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书法家,但可以让每位学生书写一手规范的汉字。那位同学接受了我的建议,对自己化学、物理、语文等各科卷面进行了分析反思,不看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平时为了得高分,累死累活的,千方百计的对知识点查缺补漏,生怕有一处没有复习到丢分,而对卷面的反思,也只把眼睛盯在改错题内容上,对这扣一分,那减一分的小分值损失,根本没有当回事。但这次细细一加,因为书写潦草看不清等引起失分高达12分。虽然各科程度各不相同,但加起来的失分让他足足倒吸一口凉气。为此,我对班上存在类似问题的同学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字迹清楚,不一定好看,但一定要清晰明了。二是标点准确,符号规范,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标点呼号。三是实验作图连线能利用工具的一定要借助工具,做到准确、美观大方。虽然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认为高考迫在眉睫,时间宝贵,现在抓练字这些枝节问题是吹毛求疵,但还是按要求做了。结果,高考成绩大大高于预想成绩,90%的同学总成绩都高出15分左右。那位龙飞凤舞的潦草大王更是喜形于色,比预计的高出了20多分。谈到他的体会,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前只注重知识和能力,以为,只有会了才能挣分,熟不知,知识和能力的展现在考试中,要以规范的书写表述来呈现,懂的再多,写不上去,写不好,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减少失分,本身就是变相的加分。
    现在细看起来,一个月的写字练习与成绩大幅提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毕竟,考前一个月,该掌握的知识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除了补缺补漏外,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调节心神,争取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多拿一些分数。此时练习认真写字,至少在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是集中精力,沉住气,调节心神,使人处于沉着的思维秩序中,考试时,一个月来养成的沉着习惯就发生作用了;二是书写认真能够提高卷面的清洁度和表达的质量,当阅卷老师面对清楚整洁的考卷时,感觉得到一种尊重,所以心情是比较好的,很有可能多给那么以分两分,记们加起来,就有十几分了。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