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测试卷
初三化学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四道大题,35个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试卷中所有答案的填涂、书写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作答时,除选择题外,请使黑色签字笔答题。
4.试卷及答题纸上横线的长短不代表该题答案字数的多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Mg―24 Ca―40
崇文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练习
初 三 化 学 2009.1
考生
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共四道大题,35个小题,满分80分。
2.考试时间 100分钟。
3.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区、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5分)
考生
须知
1.第Ⅰ卷共一道大题,25个小题。
2.各题要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小题号要对应,填涂要规范。考试结束后,将机读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密云县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答题前必须在试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 所有答案必须做在试卷标注的位置上
4. 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Ⅰ卷、第Ⅱ卷)
相对原子质量:Zn:65 H:
第Ⅰ卷
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 年 级 化 学 2009.1
考生注意:本卷包括I卷和II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8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Ⅰ 卷(选择题 共30分)
大兴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初 三 化 学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成绩
分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丰台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2009.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2008年时事----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未来社会的主人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可用之人,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一点在近几年中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表现为不少中考题以最新的时事内容为素材,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这些“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起点高,落点低”的知识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类比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本文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事件为素材,设计相应习题,供2008年复习迎考时借鉴。
新闻资料
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设计问题: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
(1)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 ],液氢的主要作用是[ ]
A、作为燃料 B、支持燃料的燃烧 C、冷却发动机 D、供给卫星呼吸
(2)液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其原因主要是[ ]
A、原料来源广泛 B、燃烧时放出热量高 C、密度最小 D、产物是水无污染
(3)由此可见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由淡蓝色的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可以做燃料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2、专家揭秘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有毒,但其燃烧后的主要产物均无毒性,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射完15min后,中心环境监测组进行监测时,监测不到任何大气污染的物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 B、CO的含量 C、SO2的含量 D、CO2的含量
3、“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由于火箭发射时火焰喷射产生巨大的热量可以将导流槽的水烧成水蒸气而散发,而最后要烧掉140t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C、水通电可以生成氧气和氢气 D、水和水蒸气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4、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磨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料,关于该涂料的性质的描述中最有可能的是[ ]
A、高温不分解 B、在高温下不熔化
C、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 D、在高温下会熔化
问题答案:1、(1)B、A;(2)C;(3)D;2、D;3、A;4、C
新闻资料
资料一:腾空而起人类要在月球表面下沉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将这些矿石加热或通电,就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分离出的氧气可以用来呼吸或是作为火箭的助燃剂。人们还可以用氢气将含氧钛铁矿还原,同时得到淡水,再通电使水分解,又得到氧气和氢气。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气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气即可循环使用。据估计,190t月球沙土含有15-16t含氧钛铁矿物,可制得1t氧气,而1t氧气便可维持10人在月球上生存一年的需要。
资料一:“嫦娥一号”卫星需要在太空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卫星空间桁架是卫星发动机的支撑装置,要求材料轻、质量可靠、稳定性能好。天线采用碳复合材料制作支撑部件,定向天线展开臂比铝合金轻30%,在高低温交变的情况下,尺寸的稳定性远远优于金属。卫星的结构部件“长三甲”火箭的推进器、整流罩、火箭筒体、连接环等部件都使用了大量的铝镁合金材料。
设计问题:
1、月球土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等多种金属矿物颗粒。若从铁、金、银、铅混合金属中回收某些金属,将混合金属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不应该有的金属是[ ]
A、Ag、Au B、Au、Fe C、Pb、Ag D、Fe、Pb
2、“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采用碳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制作定向天线展开臂,有较多优点,同时也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措施,下列属于该措施的是[ ]
A、防止金属腐蚀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D、寻找金属代用品
3、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 (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可以采取 等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
4、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若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现用CO进行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按下列要求进行回答: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
(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A、B两部分所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A: 、 。
B: 。
(4)装置C的作用是 。
(5)用CO还原钛铁矿,生成钛和铁的混合物,主用简单的方法将两种物质分开 。
问题答案:1、A;2、D;3、;2、D;3、不易;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喷漆、涂油、镀铬、烧制搪瓷、镀锌;4、(1)①铁架台;②酒精灯;(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 A:
TiO2+2CO Ti+2CO2 3CO+Fe2O3
2Fe+3CO2
B:CO2+Ca(OH)2 = CaCO3↓+ H2O ;(4)防止CO污染空气;(5)用磁铁吸引。
新闻资料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迈出地球的第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新短短50多年就走完了工业化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从一根铁钉、一盏油灯、一盒火柴都需要进口,到卫星频频升空、“奔月”工程一步步实现,跨时代的跨跃,超想象的巨变,每个中国人无不为此自豪!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被专家视为地球的“后院”和“第八大洲”,有着可以为人类利用的丰富资源。现有科学探索发现,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镁、磷、硅、钠、钾、镍、铬、锰等矿产,其中钛铁矿(FeTiOx),不仅是生产金属铁、钛的原料,这所含的氧还是未来月球基地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燃料,“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在地球矿产资源面临耗尽、石油枯竭迟早到来的情况下,载人航天登上月球,可以使之成为人类探测宇宙的前哨,对解决人类持续发展即将面临的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设计问题:根据心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于
A、原子 B、单质 C、分子 D、元素
2、月球上的“氦
3、月岩中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则x为 [ ]
A、2 B、
4、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 = 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 ]
A、H2
B、CH
5、“嫦娥一号”所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燃烧时产生巨大和推动力将“嫦娥”送上了太空。
(1)写出氢气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液态氢作燃料除了燃烧时产生较大的推动力外,另一个优点是 。
(2)对于目前全世界不断出现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至少两条) ;
。
6、月球岩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镁资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设想:
利用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同时放出大量热,以解决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燃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答案:1、D; 2、D;3、B;4、D;5、(1) 2H2+O2点燃2H2O;(2)无污染;(3)合理利用、节约使用现有的能源,大力开发利用新的能源。6、2Mg+CO2点燃C+2MgO
化学专题辅导八
中考热点题型分析
中考热点题型分类例析
1、物质推断题
物质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能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成为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保留试题。
做好物质推断题的关键为:1、打好基础,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抓好本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比如:几种常见气体、常见酸碱盐);3、抓住突破口,特别是把握物质的特征、类别,如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现象特征;化学反应的条件;物质的类别;题目提供的特殊信息;物质的转化关系。
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的明显条件及隐含条件,抓住其中的关键(如: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作为突破口推出其中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然后据该物质与其它物质的反应及变化情况推出其它要求的物质,最后利用求出的物质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例1: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钠、碳酸钾,为了鉴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