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找出差异,从而强化思考、理解与记忆。如: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对象差异
针对简单原子、离子[来
针对单质
针对有机物
针对化合物
判断依据
质子数、中子数
组成结构
官能团,-CH2-
分子式、结构
各自性质
特征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一般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或不同

考点一  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例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A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B.在反应CaO+3C   CaC2+CO↑中,生成1 mol CO,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8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的个数为NA

D.7 g 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变式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o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B.300 mL 2 mol/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 NA

C.含1mol H2O的冰中,氢键的数目为4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 NA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例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白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用热的纯碱洗涤油污,涉及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及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是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白磷转化为红磷时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因此上述这些变化均为化学变化;而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是渗析,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

变式2据央视国际频道报道,近日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报道描述说,这个装置从内到外一共有五层部件构成,最内层的环行磁容器像一个巨大的游泳圈,进入实验状态后,“游泳圈”内部将达到上亿度的高温,这也正是模拟太阳聚变反应的关键部位。“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正是起着这一转化作用,通过磁力线的作用,氢的同位素等离子体被约束在这个“游泳圈”中运行,发生高密度的碰撞,也就是聚变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造太阳”可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核聚变能源

B.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大量提取

C.“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发生的聚变反应是化学反应

D.氢的同位素有氕、氘、氚三种,它们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6种

考点三:化学用语

[例3]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溴化钠的电子式:   D.辛烷的分子式:C7H16

[精析]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NaBr的电子式为;辛烷的分子式为C8H18。答案为B。

变式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钢铁腐蚀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正极):2H2O+O2-4e=4OH

B.1 L、0.5 mol/L稀硫酸与1 L、1 mol/LNaOH溶液反应放出57.3kJ的热

H2SO4(aq)+2NaOH(aq)=Na2SO4(aq)+H2O(l);△H=+114.6 kJ/mol

C.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烧碱溶液反应:NH4++OH=NH3·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考点四 溶液和胶体

[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粒子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B.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都是胶体的物理性质

C.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D.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变式4将物质的量相等的硫酸铵和硫酸铝溶于水形成VmL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氢氧化钠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混合溶液中两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体积(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考点五  物质的结构

[例5] X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构成的离子化合物,1mol X含有20 mol 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含电子数一定相等

     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

     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小于阴离子半径

变式5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瓦耳斯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 ①Na2O2;② SiO2;③ 石墨;④ 金刚石;⑤ FeS2;⑥ 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A.①③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⑥

考点六  热化学方程式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6]右图是1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H=-92kJ·mol1

B.a曲线是加入正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 molN2和6 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Q2 >2Q1

[解析]A项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中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应为b曲线;C项中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D项中,每生成2molNH3放出92 kJ的能量,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N2和6 molH2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转化为2molNH3,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84 kJ,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放热Q1kJ,当在同一条件下,放入2 molN2和6 molH2时,由于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H3的含量增加,所以放出的热量大于2Q1

变式6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

知在25℃,105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393.5 kJ·mol-1和283.0 kJ·mol-1,下列

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O2(g)=2CO(g);ΔH=-110.5 kJ·mol-1

   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

   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CO2(g)=2CO(g);ΔH=-172.5 kJ·mol-1

   D.若金刚石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及两极区溶液的pH的变化以及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方向;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特别注意的是高考关注的日常生活、新技术内容有很多与原电池相关,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往往与化学实验、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知识伴随在一起。同时原电池与生物、物理知识相互渗透如生物电、废旧电池的危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池效率等都是理综命题的热点之一。电解原理包括判断电解池、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池工作中和工作后溶液和两极区溶液的pH变化;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解的有关计算。命题特点与化学其它内容(如实验、电解质理论、环境保护)综合,电解原理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学科间综合问题。

考点一“位--构--性”三者关系

[例1]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YO4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Z< Y

C.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氧化物

D.Y、Z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变式1 X、Y、Z为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原子序数比X的原子序数多5,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多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Z > Y >X

     B.Z单质与X单质直接反应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C.工业上,电解X和Y形成的化合物制取Y单质

     D.Y、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互相反应

考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

[例2]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

3Fe2++2S2O32-+O2+xOH-   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mol  

B.Fe2+和S2O32-都是还原剂

     C.1mol 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3mol   

D.x=2

[解析]B;本题根据电荷守恒可确定x的值,3×2-4-x=-2,x=4,Fe3O4中两个铁为+3价,一个铁为+2价,在反应中每生成1molFe3O4同时消耗1mol O2,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4 mol,S2O32-中S由+2价升高为+5/2价,所以还原剂有Fe2+、S2O32-,而氧化剂为O2。1mol Fe2+被氧化时,提供1 mol电子,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4mol。

变式2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 +4H++3e = 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考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例3]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反应:M(g)+N(g)    E(g);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达到平衡,测知M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B.4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mol·L-1·min-1

        C.4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D.2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

[解析]答案为A。反应开始时,M的浓度为2÷2=1mol/L,平衡时为0.2mol·L-1,转化了0.8mol·L-1,M转化率为80%。4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mol·L-1÷4=0.2mol·L-1·min-1,恒温恒容下,充入不反应的稀有气体,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M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当进行2min时,M浓度的变化值大于0.4mol·L-1,所以2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小于0.6mol·L-1

变式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为定值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一定不相等

考点四  电解质理论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 = SO32 +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 = 2Fe2++I2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 = 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 = 2Fe3++2H2O

[解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本题中A选项SO2过量,生成产物应为HSO3-而不是SO32 ,正确的应为SO2+OH = HSO3-;B选项酸性环境中,NO3-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大于Fe3+,能氧化I成I2,正确的为2NO3-+6I-+8H+=2NO+3I2+4H2O。C选项中氨水为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正确写法为H++NH3·H2O=NH4+ + H2O;D选项中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能把Fe2+氧化为Fe3+,同时生成水,注意离子反应式两边的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变式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增大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五  电化学理论

[例5]图中电极a、b分别为Ag电极和Pt电极,电极c、d都是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c、d两极上共收集到336mL(标准状态)气体。回答:

(1)直流电源中,M为            极。

(2)Pt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          ,其质量为     __g。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电极b、c、d分别生成 

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___∶_    

(4)AgNO3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 

AgNO3溶液的pH   ,H2SO4溶液的浓度         

H2SO4溶液的pH  ___

(5)若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00%变为5.02%,则原有5.00%的H2SO4溶液为      g。

5.00%x=5.02%(x-0.18),解得:x=45.18g。

变式5生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C6H12O6 )与细胞膜外的碱性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微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电极反应及其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可能是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的产物主要是C6H12O6被氧化生成的CO32、HCO3、H2O

C.正极反应可能是C6H12O6+24OH―24e=6CO2+18H2O

D.正极反应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生成的CO2、HCO3、H2O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0  6857  6865  6871  6875  6881  6883  6887  6893  6895  6901  6907  6911  6913  6917  6923  6925  6931  6935  6937  6941  6943  6947  6949  6951  6952  6953  6955  6956  6957  6959  6961  6965  6967  6971  6973  6977  6983  6985  6991  6995  6997  7001  7007  7013  7015  7021  7025  7027  7033  7037  7043  7051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