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同学在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都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嘴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
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
3.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①Fe +O2 ②P + Cl2 ③Cu + HNO3 ④Na + O2 ⑤Fe + Cl2 ⑥P2O5 + H2O ⑦H2S + O2 ⑧C + O2 ,在不同情况下能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全部 B.除①外的其它组
C.除③外的其它组 D.除⑤外的其它组
4.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容器中,有可逆反应:
(Ⅰ)2A(g)+B(g) 2C(g) ;ΔH=+Q1
kJ·mol-1
(Ⅱ)3A(g) D(g)+E(g) ;ΔH=-Q2 kJ·mol-1,下列条件均能使反应(Ⅰ)、(Ⅱ)中A的转化率增大的是: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增加A的浓度
A.仅① B.①③
C.①②③ D.都不能
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Cu2+的数目
6.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A.N2(g)+3H2(g)
2NH3(g);△H=-Q1kJ/mol(Q1>0)
B.2SO3(g)
2SO2(g)+O2(g);△H=+Q2 kJ/mol(Q2>0)
C.4NH3(g)+5O2(g)
4NO+6H2O(g);△H=-808.7
kJ/mol
D.C(s)+CO2(g)
2CO(g);△H=+171.4kJ/mol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NaHCO3 Na2CO3 NH4Cl NaCl
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NH4Cl (NH4)2SO4 Na2S NaNO3
8.下列表示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B. NaHSO3溶液显酸性是因为:HSO3-=SO32-+H+
C. 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Ba(OH)2的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 + H2O
D. 硫化钠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S2-+2H2O
H2S↑+2OH-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B.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能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C.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解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pH=3和pH=5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4
10.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B、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晶体
C、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D、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为7的溶液中:Ag+、K+、SO42-、Cl-
B.在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Na+、S2-、NO3-、CO32-
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
12.化学中常用类比的方法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如根据H2+Cl2=2HCl推测:H2+Br2=2HBr。但类比是相对的,如根据2Na2O2+2CO2=
Na2CO3+ O2, 类推2Na2O2+2SO2=
Na2SO3+ O2是错误的,应该是Na2O2+SO2= Na2SO4。
下列各组类比中正确的是
A.由NH4Cl
NH3↑+HCl↑,推测:NH4I
NH3↑+HI↑
B.由CO2+Ca(ClO)2+H2O=CaCO3↓+2HClO,推测:2SO2+Ca(ClO)2+H2O=CaSO3↓+2HClO
C由2CO2+Ca(ClO)2+2H2O=Ca(HCO3)2+2HClO,推测:CO2+NaClO+H2O=NaHCO3+HClO
D.由Na2SO3+2HCl=2NaCl+H2O+
SO2↑,推测:Na2SO3+2HNO3=2NaNO3+H2O+
SO2↑
13.2005年9月始,“禽流感”在全球部分地区爆发,引起了人们继“非典型性肺炎”之后的世界范围内的恐慌。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消毒剂是ClO2或Cl2等的稀溶液,其中ClO2溶液的消毒效果较好。已知ClO2常温下呈气态,其分子构型与水分子的分子构型相似,在自然环境中ClO2最终变为Cl-。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O2的分子结构呈V型,属非极性分子
B.ClO2中氯元素显+4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其消毒效率(以单位体积得电子的数目表示)是Cl2的5倍
C.ClO2、Cl2的稀溶液用于环境消毒,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人畜无任何危害
D.常用Na2SO3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还原NaClO3来制ClO2,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a2SO3
+ 2NaClO3 + H2SO4 = 2Na2SO4
+ 2ClO2↑+ H2O
1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符合的是
A.盐酸溶液中加入NaAlO2;
B.SO2气体通入溴水中
C.pH=2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 D.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0.1 mol·L-1
CH3COOK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K+]= [CH3COO-]
B.25 ℃时,0.1 mol·L-1氨水和0.05 mol·L-1氨水中[OH-]之比是2∶1
C.0.1 mol·L-1NH4Cl溶液中[Cl-]=[NH
]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使混合液pH=7,此时溶液中[Na+]=[CH3COO-]
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Zn(OH)2(s)+Mn2O3(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为正极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有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13g
17.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现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其化学原理为:
①Na+CO2
C(金刚石)+C(石墨)+Na2CO3(未配平)。该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
以下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①和②都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B.新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C.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金刚石需要消耗23g金属钠
D.反应①和②中,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Na2CO3是氧化产物
18.将0.1mol/L KHSO4和0.1mol/L Na2S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则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SO42-)>c(HS-)>c(OH-)>(H+)
B.c(Na+)>c(K+)>c(H+)>c(OH-)
C.c(Na+)=2c(S2-)+c(H2S)+c(HS-)+2(SO42-)
D.c(Na+)+c(K+)+c(H+)=c(SO42-)+c(S2-)+c(HS-)+c(OH-)
19.如下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2mol X和2mol Y,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2X(?)+Y(?)
aZ(g)。此时Ⅰ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B.若X、Y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C.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Ⅰ、Ⅱ中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相同
D.平衡时Ⅰ容器的体积小于V L
20.将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离子,若将2.83 g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I-+14H+=2Cr3++3I2+7H2O。若向溶有2.83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4.66 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K2SO4·2Cr2(SO4)3
B.2K2SO4·Cr2(SO4)3
C.K2SO4·Cr2(SO4)3
D.K2SO4·1/2Cr2(SO4)3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68分)
21.Ⅰ(2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
B.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边沿稍下方,
C.测定烧杯中溶液的pH时,用pH试纸直接在烧杯中蘸取溶液
D.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可用金属丝(棒)代替环形玻璃棒
E.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F.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G.采取降温结晶可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II(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________;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_______是Fe3+。(填“一定”或“不一定”)
22.(一)(18分)有如下化学反应:2A(g)+B(g)
2C(g),△H<0。
I(1)若将4molA和2molB在2L的容器中混合,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的浓度为
0.6mol·L-1,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2s时物质B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2)若将amolA和bmolB、cmolC在2L的容器中混合,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如果反应是从逆方向开始到达平衡,则c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II若把amolA和bmol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
n(A)+n(B)=n(C),则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
III若将4molA和2molB加入体积可变的等压容器中,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2mol。此时,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若再通入少量B气体,体系中A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A的体积分数再达到与原平衡状态相同,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右图是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t2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