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37  845  851  855  861  863  867  873  875  881  887  891  893  897  903  905  911  915  917  921  923  927  929  931  932  933  935  936  937  939  941  945  947  951  953  957  963  965  971  975  977  981  987  993  995  1001  1005  1007  1013  1017  1023  1031  3002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六)

----------------------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

磁场 基本特性,来源,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外部(NS)内部(SN)组成闭合曲线

要熟悉五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空间分布(正确分析解答问题的关健)

脑中要有各种磁源产生的磁感线的立体空间分布观念;会从不同的角度看、画、识 各种磁感线分布图

能够将磁感线分布的立体、空间图转化成不同方向的平面图(正视、符视、侧视、剖视图)

安培右手定则:电产生磁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产生的实质(磁现象电本质)奥斯特和罗兰实验

安培左手定则(与力有关) 磁通量概念一定要指明“是哪一个面积的、方向如何”且是双向标量

F=B I L  f=q B v 建立电流的微观图景(物理模型)

从安培力F=ILBsinθ和I=neSv推出f=qvBsinθ。

 

典型的比值定义

(E= E=k) (B= B=k ) (u=) ( R= R=) (C= C=)

磁感强度B:由这些公式写出B单位,单位公式

B= ;  B=  ;    E=BLv  B=B=k(直导体) ;B=NI(螺线管)

qBv = m   R =  B =  ;     

电学中的三个力F=q E =q   F=B I L    f= q B v

注意:①、B⊥L时,f最大,f= q B v

(f 、B 、v三者方向两两垂直且力f方向时刻与速度v垂直)导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②、B || v时,f=0 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B与v成夹角时,(带电粒子沿一般方向射入磁场),

可把v分解为(垂直B分量v,此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平行B分量v|| ,此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合运动为等距螺旋线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关健是画出运动轨迹图,画图应规范)。

规律: (不能直接用)   

1、找圆心:①(圆心的确定)因f一定指向圆心,f⊥v任意两个f方向的指向交点为圆心;

②任意一弦的中垂线一定过圆心;   ③两速度方向夹角的角平分线一定过圆心。

2、求半径(两个方面):①物理规律 

②由轨迹图得出几何关系方程     ( 解题时应突出这两条方程 )

  几何关系:速度的偏向角=偏转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

相对的弦切角相等,相邻弦切角互补  由轨迹画及几何关系式列出:关于半径的几何关系式去求。

3、求粒子的运动时间:偏向角(圆心角、回旋角)=2倍的弦切角,即=2

  ×T

4、圆周运动有关的对称规律:特别注意在文字中隐含着的临界条件

a、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又从同一边界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b、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一定沿径向射出。

注意:均匀辐射状的匀强磁场,圆形磁场,及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电磁感应:.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 E=BLV                                             (垂直平动切割)   

2) …=?(普适公式) ε∝(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E= nBSωsin(ωt+Φ);Em=nBSω                (线圈转动切割)
4)E=BL2ω/2                                        (直导体绕一端转动切割)         
5)*自感E=nΔΦ/Δt==L                    ( 自感 )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B和I的方向判定:楞次定律(右手) 深刻理解“阻碍”两字的含义(I的B是阻碍产生I的原因)

B方向?;B?变化(原方向是增还是减);I方向?才能阻碍变化;再由I方向确定B方向。

楞次定律的多种表述

①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②从导体和磁场的相对运动: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③从感应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增反、减同)

④楞次定律的特例──右手定则

在应用中常见两种情况:一是磁场不变,导体回路相对磁场运动;二是导体回路不动,磁场发生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与相对运动具有等效性:磁通量增加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接近,磁通量减少相当于导体回路与磁场远离。因此,

从导体回路和磁场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从穿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能量守恒表述:I效果总要反抗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动态分析,就是分析导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动态关系。

一般可归纳为:

导体组成的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受安培力作用

导体所受合力随之变化导体的加速度变化其速度随之变化感应电流也随之变化

周而复始地循环,最后加速度小致零(速度将达到最大)导体将以此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磁场

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这部分电路就相当于电源,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

4.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

方法: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文本框: 阻碍文本框: 闭合电路文本框: 欧姆定律(1)基本思路: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变化趋向→确定运动过程和最终的稳定状态→由牛顿第二列方程求解.

(2)注意安培力的特点:

 

 

 

 

 

(3)纯力学问题中只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感应中多一个安培力,安培力随速度变化,部分弹力及相应的摩擦力也随之而变,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上述联系.

5.电磁感应与动量、能量的综合

方法:(1)从动量角度着手,运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

①应用动量定理可以由动量变化来求解变力的冲量,如在导体棒做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中,应用动量定理可以解决牛顿运动定律不易解答的问题.

②在相互平行的水平轨道间的双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由于这两根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等大反向,合外力为零,若不受其他外力,两导体棒的总动量守恒.解决此类问题往往要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2)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着手,运用动能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

①基本思路:受力分析→弄清哪些力做功,正功还是负功→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转化,哪增哪减→由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②能量转化特点:其它能(如:机械能)电能内能(焦耳热)

6.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

方法: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相当于电源.解决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1)明确哪部分相当于电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出等效电路图.

(3)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求解未知物理量.

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入手,

分析清楚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关健,也是处理此类题目的捷径之一。

 

 

 

 

 

交变电流  电磁场

交变电流(1)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

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Em=NBSω

四值:①瞬时值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正弦式交流U==0.707Um ④平均值

不对称方波:    不对称的正弦波

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

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

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    ②P=P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

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 n2、n2/,相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解决变压器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思路)

①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1/U2=n1/n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U1/n1=U2/n2=U3/n3=……

②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P=P,即P1=P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P1=P2+P3+……

③电流思路.由I=P/U知,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I1/I2=n2/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n1I1=n2I2+n3I3+……

④(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思路.

(1)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时,输出电压U2由输入电压决定,即U2=n2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2)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即I1=n2I2/n1,可简述为“副制约原”.

(3)负载制约:①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由用户负载决定,P2=P1+P2+…;

②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I2由用户负载及电压U2确定,I2=P2/U2

③总功率P=P线+P2.

动态分析问题的思路程序可表示为:

U1P1

⑤原理思路.变压器原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铁芯中ΔΦt相等;当遇到“”型变压器时有

ΔΦ1tΦ2tΦ3t,适用于交流电或电压(电流)变化的直流电,但不适用于恒定电流

 

试题详情

长沙市一中200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数学

              时量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6ec8aac122bd4f6e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如果事件6ec8aac122bd4f6e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6ec8aac122bd4f6e表示球的半径

6ec8aac122bd4f6e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6ec8aac122bd4f6e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6ec8aac122bd4f6e,那么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6ec8aac122bd4f6e恰好发生6ec8aac122bd4f6e次的概率           其中6ec8aac122bd4f6e表示球的半径

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场座位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亳州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  理科数学

试题详情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五)

------------------------电学实验专题

测电动势和内阻   

(1)直接法: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为电动势E ;U=E

(2)通用方法:AV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

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

②应该测出多组(u,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I)值列表,在u--I图中描点,最后由u--I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和r。

(3)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二)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r有甲、乙两种接法,如图

甲法中所测得ε和r都比真实值小,ε/r测=ε测/r真;

乙法中,ε测=ε真,且r测= r+rA

(三)电源电动势ε也可用两阻值不同的电压表A、B测定,单独使用A表时,读数是UA,单独使用B表时,读数是UB,用A、B两表测量时,读数是U,则ε=UAUB/(UA-U)。

电阻的测量    

AV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多组(u,I)值,列表由u--I图线求。怎样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欧姆表测: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大到小)、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时注意挡位(即倍率)、拨off挡。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桥法测:

半偏法测表电阻: 断s2,调R1使表满偏; 闭s2,调R2使表半偏.则R=R2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

 

试题详情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四)

---------------电学部分

一、静电场

 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2.库仑定律:   条件:真空中、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电场线的特点及作用.

3.力的特性(E):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

 (定义式)(真空点电荷)   (匀强电场E、d共线

4.两点间的电势差:U、UAB:(有无下标的区别)

静电力做功U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

=-UBA=-(UB-UA)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SE (与路径无关)

5.某点电势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相对零势点而言)

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

6.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越大,称为尖端放电。应用:静电感应,静电屏蔽

7.电场概念题思路: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电学基础)

8.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

始终与电源相连U不变;当d增C减Q=CU减E=U/d减   仅变s时,E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不变:当d增c减u=q/c增E=u/d=不变,仅变d时,E不变;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qU=mv2;侧移y=,偏角tgф=

① 加速     

②偏转(类平抛)平行E方向:L=vot

竖直:  

tg=(θ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

速度:Vx=V0      Vy =at          (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位移:Sx= V0 t   Sy =        (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③圆周运动    

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

结论:

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q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

证:    (的含义?)

 

二、恒定电流:

 I=(定义)   I=nesv(微观)    I= R=(定义)  电阻定律:R=(决定)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U=I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     U = e -I r= IR   输出功率:    = Iε-I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电功: W=QU=UIt=I2Rt=U2t/R  电功率P==W/t =UI=U2/R=I2R 电热:Q=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W=IUt >   P=IU>

E=I(R+r)=u+u=u+Ir   P电源=uIt= +E其它    P电源=IE=I U +I2Rt

单位:J  ev=1.9×10-19J    度=kwh=3.6×106J    1u=931.5Mev

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

 1、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见下表):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两个基本特点

电压

U=U1+U2+U3+……

U=U1=U2=U3=……

电流

I=I1=I2=I3=……

I=I1+I2+I3+……

三个重要性质

电阻

R=R1+R2+R3+……

1/R=1/R1+1/R2+1/R3+……

  R=

电压

U/R=U1/R1=U2/R2=U3/R3=……=I

IR=I1R1=I2R2=I3R3=……=U

功率

P/R=P1/R1=P2/R2=P3/R3=……=I2

PR=P1R1=P2R2=P3R3=……=U2

2、记住结论:①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②当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反之则减小。

3、电路简化原则和方法

①原则:a、无电流的支路除去;b、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c、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d、理想电流表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电阻为无穷大;e、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②方法:a、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b、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结点电势的高低(电路无电压时可先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

4、滑动变阻器的几种连接方式

a、限流连接:如图,变阻器与负载元件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为U,此时负载Rx的电压调节范围红为,其中Rp起分压作用,一般称为限流电阻,滑线变阻器的连接称为限流连接。

b 、分压连接:如图,变阻器一部分与负载并联,当滑片滑动时,两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发生变化,对应电阻也发生变化,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原理,其中UAP= ,当滑片P自A端向B端滑动时,负载上的电压范围为0~U,显然比限流时调节范围大,R起分压作用,滑动变阻器称为分压器,此连接方式为分压连接。

一般说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比用电器的电阻小得多时,做分压器使用好;反之做限流器使用好。

5、含电容器的电路: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6、电路故障分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就是发生了故障,要求掌握断路、短路造成的故障分析。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

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

1程序法:局部变化RI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最后讨论变化部分

局部变化再讨论其它

2直观法:

①任一个R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R增加.(本身电流、电压)

②任一个R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I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U减小(称串反并同法)

当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Pmax=E2/4r而效率只有50%,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1)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定性分析:R↑→I(=)↓→Ir↓→U(=E-Ir)↑

R↓→I(=)↑→Ir↑→U(=E-Ir)↓

0

0

0

图象描述: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U―I图象如图所示。

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qE=qU+qU

在某段时间内,电能提供的电能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电源的电动势又可理解为在电源内部移送1C电量时,电源提供的电能。

(2)闭合电路中的功率:EI=UI+UEI=I2R+I2r

说明电源提供的电能只有一部分消耗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内能。

(3)电源提供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总功率。P=EI=

R↑→P↓,R→∞时,P=0。     R↓→P↑,R→0时,Pm=。

(4)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输出功率。P=UI

定性分析:I=         U=E-Ir=

从这两个式子可知,R很大或R很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是最大。

定量分析:P=UI==(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P外max=)

图象表述:

 

从P-R图象中可知,当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最大输出功率时,对应有两个外电阻R1、R2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可以证明,R1、R2和r必须满足:r=。

(5)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指电源内电阻发热的功率。

P=UI=   R↑→P↓,R↓→P↑。

(6)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η==

当外电阻R越大时,电源的效率越高。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η=50%。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三)

---------------动量和能量

1.力的三种效应:

力的瞬时性(产生a)F=m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

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

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

2.动量观点:动量:p=mv=        冲量:I = F t

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t = mv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I=Ft=F1t1+F2t2+---=p=P-P=mv-mv

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

P=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ΔP=0                        (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

如果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具体表达式为

P1+P2=P1′+P2′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m1V1+m2V2=m1V1′+m2V2

ΔP=-ΔP'              (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际中应用有: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

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即:P+(-P)=0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矢量性:对一维情况,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

同时性:表达式中v1v2必须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1v2必须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3.功与能观点: 

功W = Fs cosq (适用于恒力功的计算)①理解正功、零功、负功②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W= P?t  (p===Fv) 功率:P =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正比)

动能: EK=     重力势能Ep = mgh (凡是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W=W1+ W2+…+Wn= DEk = Ek2 一Ek1 =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转化角度)只发生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在该过程中,物体可以受其它力的作用,只要这些力不做功,或所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就可以认为是“只有重力做功”。

列式形式:E1=E2(先要确定零势面)  P(或增)=E(或减)   EA(或增)=EB(或减)

mgh1 +  或者 DEp = DEk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   

4.功能关系: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两层含义: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强调: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

做功的过程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变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2)与势能相关力做功导致与之相关的势能变化

重力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G=EP1EP2= ―ΔEP

弹簧弹力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即W弹力=EP1EP2= ―ΔEP

分子力

分子力对分子所做的功=分子势能增量的负值

电场力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注意:电荷的正负及移动方向

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电荷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3)机械能变化原因

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的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机械能的增量即WF=E2E1E

当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时,即机械能守恒

(4)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物体系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  EK2+EP2 = EK1+EP1 或  ΔEK = ―ΔEP

(5)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互相转移,而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静摩擦力只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

(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所做功的和总是等于零.

(6)滑动摩擦力做功特点

“摩擦所产生的热”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滑动摩擦力跟物体间相对路程的乘积,即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所做功的和总表现为负功

其大小为:W= ―fS相对=Q  对系统做功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S相对为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移;若相对运动有往复性,则S相对为相对运动的路程)

(7)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作用力做负功、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亦同样如此.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系统所做功的总和可以是正功,也可以是负功,还可以零.

(8)热学

外界对气体做功

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W与气体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Q的和=气体内能的变化W+Q=△U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9)电场力做功

W=qu=qEd=FSE (与路径无关)

(10)电流做功

(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

(2) 在电解槽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转化为化学能的的功率

(3) 在电动机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与输出的机械功率之和  

P电源t =uIt= +E其它;W=IUt >

(11)安培力做功

安培力所做的功对应着电能与其它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即W=△E

安培力做正功,对应着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动机模型);

克服安培力做功,对应着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模型);

且安培力作功的绝对值,等于电能转化的量值, W=Fd=BILd  内能(发热)

(12)洛仑兹力永不做功

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13)光学

光子的能量: E光子=hγ;一束光能量E=N×hγ(N指光子数目)

在光电效应中,光子的能量hγ=W+

(14)原子物理

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hγ=E―E,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γ= E―E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15)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对于所有参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一个物体的能量的数值及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但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合保持不变

功和能的关系贯穿整个物理学。现归类整理如下:常见力做功与对应能的关系

常见的几种力做功

能量关系

数量关系式

力的种类

做功的正负

对应的能量

变化情况

①重力mg

+

重力势能EP

减小

mgh=?ΔEP

?

增加

②弹簧的弹力kx

+

弹性势能E弹性

减小

W=?ΔE弹性

?

增加

③分子力F分子

+

分子势能E分子

减小

W分子力=?ΔE分子

?

增加

④电场力Eq

+

电势能E电势

减小

qU =?ΔE电势

?

增加

⑤滑动摩擦力f

?

内能Q

增加

fs相对= Q

⑥感应电流的安培力F安培

?

电能E

增加

W安培力=ΔE

⑦合力F

+

动能Ek

增加

W=ΔEk

?

减小

⑧重力以外的力F

+

机械能E机械

增加

WF=ΔE机械

?

减小

5.求功的方法:单位:J  ev=1.9×10-19J  度=kwh=3.6×106J   1u=931.5Mev

⊙力学:① W=Fscosα    ② W= P?t  (p===Fv)

③动能定理 W=W1+ W2+…+Wn=ΔEK=E-E (W可以不同的性质力做功)

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易忽视)主要形式有:   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主线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fd路程E内能(发热)

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基本概念理解。

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ΔEk,这就是动能定理。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G= -ΔEP,这就是势能定理。

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ΔE,(W表示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这就是机械能定理。

⑷当W=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⑸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摩擦力做的总功,用来量度该过程系统由于摩擦而减小的机械能,也就是系统增加的内能。f ž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热学:  ΔE=Q+W(热力学第一定律)

⊙电学:  WAB=qUAB=FdE=qEdE   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QU=UIt=I2Rt=U2t/R      Q=I2Rt

E=I(R+r)=u+u=u+Ir  P电源t =uIt+E其它 P电源=IE=I U +I2Rt

⊙磁学:安培力功W=Fd=BILd  内能(发热)

⊙光学:单个光子能量E=hγ               一束光能量E=Nhγ(N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hγ-W0    跃迁规律:hγ=E-E  辐射或吸收光子

⊙原子:质能方程:E=mc2   ΔE=Δmc2  注意单位的转换换算

汽车的启动问题: 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

 

 

 

 

 

 

 (1)若额定功率下起动,则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因为牵引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求解时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来解.

(2)特别注意匀加速起动时,牵引力恒定.当功率随速度增至预定功率时的速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并不是车行的最大速度.此后,车仍要在额定功率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这阶段类同于额定功率起动)直至a=0时速度达到最大.

动量守恒

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理想化条件)

②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③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④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

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   (各种表达式的中文含义)

实际中有应用: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

矢量性: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进行矢量运算;在同一直线上时,取正方向,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

同时性:v1、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同系性:各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系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历年高考中涉及动量守量模型题: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0/3,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其它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速度?

1996年全国广东(24题)

1995年全国广东(30题压轴题)

1997年全国广东(25题轴题12分)

1998年全国广东(25题轴题12分)

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 现小孩a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沿水平方向以同一速率v(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 求小孩b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1999年全国广东(20题12分)

2000年全国广东(22压轴题)

2001年广东河南(17题12分)

2002年广东(19题)

2003年广东(19、20题)

2004年广东(15、17题)

2005年广东(18题)

2006年广东(16、18题)

2007年广东(17题)

 

碰撞模型:特点和注意点:

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m1v1+m2v2=      (1)     

 (2 )  

          

记住这个结论给解综合题带来简便。通过讨论两质量便可。

“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即m2v2=0 ;=0 代入(1)、(2)式

    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  动能守恒:m1v12+m2v22=m1v1' 2+m2v2' 2

    联立可解:v1'=(主动球速度下限)    v2'=(被碰球速度上限)

    讨论(1):

    当m1>m2时,v1'>0,v2'>0  v1′与v1方向一致;  当m1>>m2时,v1'≈v1,v2'≈2v(高射炮打蚊子)

    当m1=m2时,v1'=0,v2'=v1   即m1与m2交换速度

    当m1<m2时,v1'<0(反弹),v2'>0  v2′与v1同向;当m1<<m2时,v1'≈-v1,v2'≈0 (乒乓球撞铅球)

    讨论(2): 被碰球2获最大速度、最大动量、最大动能的条件为

A.初速度v1一定,当m1>>m2时,v2'≈2v1

    B.初动量p1一定,由p2'=m2v2'=,可见,当m1<<m2时,p2'≈2m1v1=2p1

C.初动能EK1一定,当m1=m2时,EK2'=EK1

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特点:碰后有共同速度,或两者的距离最大(最小)或系统的势能最大等等多种说法.

mv0+0=(m+M)           =(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

=+E     E==

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

<v<       <v<

讨论:①E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

E=fd=mg?d== d==

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通过电场力或安培力做功)

子弹打木块模型:物理学中最为典型的碰撞模型 (一定要掌握)

子弹击穿木块时,两者速度不相等;子弹未击穿木块时,两者速度相等.这两种情况的临界情况是:当子弹从木块一端到达另一端,相对木块运动的位移等于木块长度时,两者速度相等.?

例题:设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

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如图所示,显然有s1-s2=d

对子弹用动能定理: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②

①、②相减得: ………………③

③式意义:fžd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见,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

由上式不难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

至于木块前进的距离s2,可以由以上②、③相比得出: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试试推理。

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

   

一般情况下,所以s2<<d。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

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④

    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ΔEK= f žd(这里的d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④式计算ΔEK的大小。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画好示意图,把各种数量关系和速度符号标在图上,以免列方程时带错数据。

    以上所列举的人、船模型的前提是系统初动量为零。如果发生相互作用前系统就具有一定的动量,那就不能再用m1v1=m2v2这种形式列方程,而要利用(m1+m2)v0= m1v1+ m2v2列式。

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

 

 

附:

 

高考物理力学常见几类计算题的分析

高考题物理计算的常见几种类型

题型常见特点

考查的主要内容

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与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的阶段性运动。

(2)力大小可确定,一般仅涉及力、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计算,通常不涉及功、能量、动量计算问题。

(1)运动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与受力分析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a

(3)选择最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位移、速度和时间。

(4)特殊的阶段性运动或二物体运动时间长短的比较常引入速度图象帮助解答。

(1)学会画运动情境草,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合外力的方向。

(2)加速度a计算后,应根据物体加减速运动确定运动学公式如何表示(即正负号如何添加)

(3)不同阶段的物理量要加角标予以区分。

力学二大定理与二大定律的应用

二大定理应用:(1)一般研究单个物体运动:若出现二个物体时隔离受力分析,分别列式判定。

(2)题目出现“功”、“动能”、“动能增加(减少)”等字眼,常涉及到功、力、初末速度、时间和长度量计算。

(1)功、冲量的正负判定及其表达式写法。

(2)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表达式的建立。

(3)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速度公式与单一动量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运动学位移公式与单一动能定理表达是完全等价的;二个物体动能表达式与系统能量守恒式往往也是等价的。应用时要避免重复列式。

(4)曲线运动一般考虑到动能定理应用,圆周运动一般还要引入向心力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往往考查到二个定理的应用。

(1)未特别说明时,动能中速度均是相对地而言的,动能不能用分量表示。

(2)功中的位移应是对地位移;功的正负要依据力与位移方向间夹角判定,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正负有时也可根据特征直接判定。

(3)选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答往往比较繁琐。

(4)运用动量定理时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并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来确定某力冲量,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

二大定律应用:(1)一般涉及二个物体运动

(2)题目常出现“光滑水平面”(或含“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提示)、“碰撞”、“动量”、“动量变化量”、“速度”等字眼,给定二物体质量,并涉及共同速度、最大伸长(压缩量)、最大高度、临界量、相对移动距离、作用次数等问题。

(1)系统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时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2)涉及长度量、能量、相对距离计算时常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含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3)等质量二物体的弹性碰撞,二物体会交换速度。

(4)最值问题中常涉及二物体的共同速度问。

(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选择某一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2)系统合外力为零时,能量守恒式要力争抓住原来总能量与后来总能量相等的特点列式;当合外力不为零时,常根据做多少功转化多少能特征列式计算。

(3)多次作用问题逐次分析、列式找规律的意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般出在选择题中)

(1)涉及天体运动问题,题目常出现“卫星”、“行星”、“地球”、“表面”等字眼。

(2)涉及卫星的环绕速度、周期、加速度、质量、离地高度等计算

(3)星体表面环绕速度也称第一宇宙速度。

(1)物体行星表面处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地面处重力往往远大于向心力

(2)空中环绕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纬度和高度有关,涉及火箭竖直上升(下降)时要注意在范围运动对重力及加速度的影响,而小范围的竖直上抛运动则不用考虑这种影响。

(4)当涉及转动圈数、二颗卫星最近(最远距离)、覆盖面大小问题时,要注意几何上角度联系、卫星到行星中心距离与行星半径的关系。

(1)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两天体间距离r与向心力公式中物体环绕半径r的区别与联系。

(2)双子星之间距离与转动半径往往不等,列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

(3)向心力公式中的物体环绕半径r是所在处的轨迹曲率半径,当轨迹为椭圆时,曲率半径不一定等于长半轴或短半轴。

(4)地面处重力或万有引力远大于向心力,而空中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或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试题详情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学科网(Zxxk.Com)

数学(理科)学科网(Zxxk.Com)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6ec8aac122bd4f6e,其中S表示底面面积,h表示锥体的高。学科网(Zxxk.Com)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学科网(Zxxk.Com)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学科网(Zxxk.Com)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