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四中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预测试题(一)
永昌四中2009年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试题(一)
2009高考作文素材点拨:太空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祖因举 朱全红
【素材传真】
2008年9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开始了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之旅。
从神五的一人到神六的二人,再到神七的三人,神七突破的不仅是飞行人数的增加,更是中国载人航天关键技术的重大跨越:神七完成了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
除了“出舱”,中国航天员还在这次任务中首次在外太空进行空间科学试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电池基底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而把实验样品从舱外取回来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主要内容。出舱活动结束后,还在轨释放了一颗小卫星。这颗小卫星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这是中国首次在轨释放小卫星,也是首次进行伴飞试验。而于今年上半年发射的中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将在神七任务期间得到充分验证。中继卫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中国测控网的覆盖率和效率。
“难度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神七航天员在太空迈出的一小步,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迈出这一步,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话题辐射】
1.科技创新,强国之策
中国对外开放30年,已经深深融入了地球村。但中国在实现“飞天梦”的征途上,却被西方严格地阻隔于世界最新太空技术之外,中国人必须自力更生地为圆梦努力。1992年,载人航天开始列入国家计划,7年后,“神舟一号”升空,首次实现中国天地往返。短短七八年,中国航天人走完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从神一到神七,仅仅9年,中国又实现技术要求更复杂更先进的太空行走,把“中国制造”的曼妙身姿,留在浩瀚的太空,也等于在太空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骄傲地展示中国人在航天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成果。我们既然有能力突破技术封锁,依靠科技创新,将五千年飞天梦画得如此圆满,我们也应该有能力脚踏实地,依靠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实现百年强国梦想。
2.伟大的精神创造伟大的事业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步伐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这种永不泯灭的崇高精神。
3.奉献
从载人到出舱,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期盼一朝变成现实。是无数航天人用无私的奉献铺就了这条漫漫的飞天路。在星光璀璨的光环和花团锦簇背后,饱含着许多航天人的付出与舍弃!舍弃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热闹而选择戈壁滩上的寂寞,付出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默默无闻的奉献;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了戈壁滩上,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青丝变白发,即使死后也要选择大漠作为最后归宿,守望中国航天和尖端科研领域一次次辉煌的腾飞。
4.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08年,一个必将为国人铭记的年份,光荣与梦想,欢乐与泪水,成长与痛苦,都将镌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深处。从抗击风雪冰冻到汶川抗震救灾,从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到神七一飞冲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谱写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5.自信与自豪
回顾中国神舟飞船航天的辉煌历程,让国人倍感自豪。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完成第一次载人飞行,再到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结伴探空,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9年间,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扎实突破,续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显示和提高了中国的强大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一次次激发点燃了所有华夏儿女的爱国激情,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决心,带给了我们无比的幸福和强烈的民族自信。
6.追求实现梦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追求的对象就是我们谓之幸福的东西。人和自然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神圣家族》)一个民族、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就能达到既定目的。没有强烈的不断追求,也就无所谓幸福的未来。不能不说,“神七”飞天成功,这是人类追求“太空文明”的又一次重大有益的探索。
7.梦想创造奇迹
中国人的梦很多,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的百年梦想,飞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千年梦想。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从载人到出舱,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期盼今朝变成现实。让中国人的梦圆在北京,圆在苍穹。两个梦想同样神奇,两个奇迹同样精彩,给世人留下了回忆,给国人留下了信心:梦想能够创造奇迹。
8.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600多年前,明朝官员万户用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进行了飞天的尝试,中国人开始了实现梦想的探索征程。飞天的千年梦圆告诉我们,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飞天的千年探索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不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任务,需要国人不懈地努力。当航天员跨出舱门的那一刻,中国人便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我们不知道前程多么漫长,但我们知道,我们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走下去。
中山市高三级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数学科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www.shulihua.net]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第Ⅱ卷交回.
2009年高考考前必看体裁篇(记叙文):
记叙类文体的几种“讨巧”写法
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作文,多是体裁自选,从阅卷整体得分的实际效果看,写记叙类文体容易拿高分。下面几种写法很是“讨巧”,建议考生在考场择而用之。
2009年高考考前必看体裁篇(记叙文):
“故弄玄虚”――记叙文写作技法例说
这里所说的“故弄玄虚”,是特指把文章的内容(人的活动、事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但这个“曲折起伏”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
“故弄玄虚”的技法,按写作顺序可分三步走:
1 营造氛围,制造悬念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描写,渲染与本文事件性质和人物行为意义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种描写和渲染,必须兼有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用;必须能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必须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就像古代的章回小说“卖关子”和现代的相声演员“设包袱”,能吊起读者的胃口,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氛围与悬念都要紧扣题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张本蓄势,引而不发
“张”是铺陈,“本”是文章的本意(中心):“张本”就是围绕中心具体铺写。“蓄”是积聚,“势”指文章的气势:“蓄势”就是为表现中心而做好铺垫。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悬念,具体描述矛盾的展开和难以解决,为把“关心”或“包袱”的底子亮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而不发”(把弓拉满却不把箭射出去)是打比方,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不忙着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为矛盾的最后解决和突出中心思想做坚实有力的铺垫,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达效应。
这一步要走好,必须以悬念为先导,紧接上文交代的事因,通过描述人物自身的多边活动,声情并茂地表现矛盾的深入展开,使文章内容曲折起伏,悬念逐层递进,紧扣读者心弦。另外,还有掌握好“引”的火候,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促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引”就要适可而止,转入第三步。
3 水到渠成,点题明旨
水到渠成说的是文章中矛盾的发展在具备对立统一(转化)的条件时,得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圆满解决。“包袱”抖开,悬念冰释。 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这个“结果”和“突出”,不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也不是作者主观的议事说理,仍然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描绘来完成的。打两个比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和“解铃还须系铃人”。
叙述景物巧用“五个结合”令文生辉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2009年高考政治预测(大纲版)
依据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规律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对2009年高考政治的命题趋向和可能考查的热点作出一些合理、科学的预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高考命题的最佳切入点,以期给广大考生帮助和启示。
高考复习语病题敏感点集萃
湖北潜江市文昌高中 张锋
敏感点一:一面与两面
诊断:句子中出现两面性的词语时,要考虑句子是不是有前后不对应或不合事理的问题。
例句: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析:“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敏感点二:长宾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长宾语时,要考虑句子是不是有残缺宾语中心语或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句: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分析:缺宾语中心语,句子最后应加上“的消息”三个字。
敏感点三:多个谓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多个谓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的问题。
例句: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分析:“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敏感点四:并列短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并列短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等问题。
例句: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分析: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例句: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分析:分类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该句犯了将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句: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分析:语序不当,因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应为“听取和讨论”。
敏感点五: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语序不当的问题。
例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分析: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例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分析: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
敏感点六:数量短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数量短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语意不明、语意矛盾、语序不当、用词不当等问题。
例句: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分析:表意不明,可理解为嘱咐的是几所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嘱咐的是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
例句:那辆新进口的小轿车,最高时速可达180公里以上。
分析:矛盾,最高时速必须是确数,应去掉“以上”二字。
例句:“七一”前后,3000多人次参观了厦门走私案展览。
分析:用词不当,“人次”是复合量词,不可以作主语。
例句: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分析: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不能用具体的数字修饰。
敏感点七:固定结构
诊断:句子中出现固定结构,如判断结构时,要考虑是不是有结构混乱的问题。
例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是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分析:有“为……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应将“所”字去掉。
例句: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分析: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杂糅在一起了,应改“从”为“以”。
敏感点八:的字结构
诊断:句子中出现的字结构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等问题。
例句: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分析:误用“的”字偷换了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灯火辉煌”前面的“的”字。
敏感点九:关联词
诊断: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问题。
例句:如果说他们已真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会了搞形象工程的空头理论而已。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不如……”不搭配,应改为“与其……不如……”。
例句: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分析:关联词残缺,“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例句: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分析: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敏感点五: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语序不当的问题。
例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分析:句中定语“好多种”位置不当,应放在“东西”的前面。
例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分析:介词“被”的位置不当,应放在“通过”的前面。
敏感点六:数量短语
诊断:句子中出现数量短语时,要考虑是不是有语意不明、语意矛盾、语序不当、用词不当等问题。
例句: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分析:表意不明,可理解为嘱咐的是几所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嘱咐的是一所学校的几个领导。
例句:那辆新进口的小轿车,最高时速可达180公里以上。
分析:矛盾,最高时速必须是确数,应去掉“以上”二字。
例句:“七一”前后,3000多人次参观了厦门走私案展览。
分析:用词不当,“人次”是复合量词,不可以作主语。
例句: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分析: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不能用具体的数字修饰。
敏感点七:固定结构
诊断:句子中出现固定结构,如判断结构时,要考虑是不是有结构混乱的问题。
例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是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分析:有“为……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应将“所”字去掉。
例句: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分析: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杂糅在一起了,应改“从”为“以”。
敏感点八:的字结构
诊断:句子中出现的字结构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等问题。
例句: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分析:误用“的”字偷换了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灯火辉煌”前面的“的”字。
敏感点九:关联词
诊断: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要考虑是不是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问题。
例句:如果说他们已真正学好了理论,可以在培训班毕业了,不如说他们只学会了搞形象工程的空头理论而已。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不如……”不搭配,应改为“与其……不如……”。
例句: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分析:关联词残缺,“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例句: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分析: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来源:《语文报(高中)?教师报》2009年1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