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838  1846  1852  1856  1862  1864  1868  1874  1876  1882  1888  1892  1894  1898  1904  1906  1912  1916  1918  1922  1924  1928  1930  1932  1933  1934  1936  1937  1938  1940  1942  1946  1948  1952  1954  1958  1964  1966  1972  1976  1978  1982  1988  1994  1996  2002  2006  2008  2014  2018  2024  2032  3002 

2008-2009学年度淄川区第一学期初三教学质量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菏泽郓城县第一学期九年级初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题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试题详情

第一单元  测试A

测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淄博市张店第一学期初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肥城市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箕(běn)       梭乱           媚(chǎn)                  充耳不闻

    B.流(jīng)       斓珊           公(bǐng)           不可思议

    C.箱(qiè)        脱臼           娟(chán)           兵荒马乱

    D.骗(kuāng)   阔绰            荒诞(dàn)             才蔬学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地方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一项是(   )

A.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B.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D.目前,全球用水增长速度达到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由此导致水资源短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泊秦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约客》”其中有两首诗是律诗。

B.《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雨果,他在信中运用了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流露出他的正义感。

C.邓拓,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原名沈德鸿;老舍的《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D.“晏殊、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是宋朝人。

5.古诗文填空。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问。(苏轼《水调歌头》)

  ③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t4则)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约客》生动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拟迎宾语。

    前一时期,央视国际网站和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等相关单位,组织网友评选出孔子《论语》中的五句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推荐给北京奥组委,其中三句是:“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其他两句我们在课文中学过,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来,并写出推荐理由。

  迎宾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l0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_______   ②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于我何焉_______________   ④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奠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②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段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人手。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4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诗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秦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1.“剪影”的含义是“照人脸或人体的轮廓剪纸成形”,“亚洲文明的剪影”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加横线句子中,“建筑师”前面用“诗人”一词修饰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在世界幻想艺术中的地位之高,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一l9题。

每一个今天都是年轻的

史中兴

    年岁增长对一些人来说是忧多于喜。过生日是喜事,可克林顿在他60大寿之际,却对记者发了这么一通感慨:“我讨厌60岁,不过这是真实的。在我从政的大多数时间,我总是我所在岗位上最年轻的人。但突然有一天,我幡然省悟,原来我是所有办公室里最老的一个。”这是文汇报驻华盛顿记者发回的报道,写报道的朱幸福曾采访过总统任上的克林顿,我相信克林顿这回说的是人生真实的感受。

    年轻朋友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六十岁离他们还遥远,他们还来不及想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上了年纪的朋友就不同了,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和克林顿相同的心情,都有过光彩的青春年华,都曾经是所在岗位上最年轻的一群,都年轻气盛过。老了,却不知老之已至,待身体出现某些迹象,还要极力加以掩饰,眼袋出来了,要把它拉掉,头发白了,偏要染得墨黑墨黑,可是外人对你的称呼不对了,小某变成了老某,老某又变成了某老。如果常去小菜场,从前叫你阿弟、阿妹的人,叫你阿叔、阿姨了,叫你老伯伯、老妈妈了,过不了多久,又叫你老爷爷、老奶奶了,这时你就有了克林顿说的“幡然省悟”的感觉,原来我的青春小鸟已经一去不回啦,怕当老汉老妪还是不折不扣地成了一名老汉老妪。

    这个世界上,似乎金钱能买到一切,权力能改变一切,但金钱买不回年轻,权力也不能变年老为年轻。可是金钱买不回、权力变不回的东西,在有些人身上却出现了。他们老则老矣,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依然天天向上,肌体衰退了,体内依然奔突着温热的血流。原来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是一码事,生理年龄铁面无情,心理年龄却可以由人调控,人老了,心可以不老。俗谚百岁之童,三岁之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学识、修养、亲情、友谊,对生活的热爱,不懈地学习,不停顿地追求,等等,都是调控心理年龄的良方。克林顿也是善于调控的一个。他尽管感慨岁月无情,却并不空自蹉跎,依旧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他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到处应邀发表演讲,出版回忆录,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在世界各地从事扶贫、防治艾滋病、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我已经度过的时光,远远超过剩余的岁月。我将尝试着每天以感激的心情醒来。”克林顿这番话,已经化忧为喜。对每天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岂能不倍加珍惜每一天?剩余的岁月不多,与社会分手的那个时刻日益迫近,那还不倾其所有,对社会作最后的奉献?平民百姓中的老人当然没有克林顿这样的条件,也做不了这样的事。但可以有同样的襟怀,感激生命剩下的每一天,珍惜当下的每一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珍惜今天,也就是珍惜年轻,对于明天来说,每一个今天都是年轻的。

    (选自《文汇报》)

15.本文论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写出第二段文字表达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三段文字主要表达的了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试析克林顿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语言简洁、朴实、生动,试举一例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题。

回家去问妈妈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②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满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③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问,潜伏着无数盲点。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点一滴印象……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可是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④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⑤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大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⑥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地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⑦我们厌烦了。我们觉得幼年的自己是一件半成品,更愿以光润明亮,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成年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

    ⑧直到有一天,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

    ⑨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唯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是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回头时,它已经永远消失。趁老树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⑩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养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11在春风和煦或是大雪纷飞的日子,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让我们一齐走向从前,寻找属于我们的童话。

20.有人认为,文章第①、②段中“我”游敦煌、游安西的兴奋这部分内容似乎与全文没有太大的联系,可以删去,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③段说“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目点”。“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盲点”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往事像长大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句中的“暗淡”与“清晰”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⑨段中“趁老树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一句中“趁老树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是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5.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问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以“寻找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肥城市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说明: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

dú         shū        bǎ        biàn    qí        yì        zì         xiàn

                  

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女(wā)        (chuò)泣                  春(huá)秋实

B.静(mì)         匀(chèn)                  随声附(hé)

C.芊(qiān)      宽(shù)             苦心孤(yì)

D.执(zhuó)    酝(niàng)          心旷神(yí)

3.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                     缥缈                    闲暇

B.宛转                     炫耀                    清冽

C.更胜一筹              阴晴园缺             历历在目

D.头晕目眩              海枯石烂             无忧无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B.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5.下列句子不是拟人句的一句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B.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无拦天空下的荫蔽?

D.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这篇寓言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的丑行。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D.《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蕴含的哲理是: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化整为零,认真解决,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看,像牛毛,像花针,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王湾 《次北固山下》)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课外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一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句子,自选景物写一句话。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

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

                                           

9.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_____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沈复《童趣》)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为之(         )(    )

(2)如鹤唳云端(      )

(3)怡然自得(    )

11.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

(2)以丛草为林

12.用简洁的话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内容。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5题。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小孩子的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3.这个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跟妈妈嬉戏,他做了几件事?你能猜到他这样做的用意吗?

1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是在骂孩子吗?她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15.这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如果你也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来报答母亲?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

“雷电也是宝贵资源”

石永红

夏天是雷电气象高发季节。雷电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但专家指出,雷电其实也是一种宝贵资源。

据江苏省气象局专家日前介绍,从近30年的雷电资料看,我国每年雷暴日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件日益严重。据中国气象局不完全统计,1997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件就有200多起,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

雷电灾害不可小视,必须加强科学的防御措施。但是雷电也是一种自然资源。系统性的雷阵雨常是冷空气入侵的产物,加上雷雨云系遮挡了太阳辐射,因此,盛夏的雷阵雨能使持续高温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电闪雷鸣实际上是云中正电荷区与负电荷区之间,或云中电荷区与云外物体或地面的相反电荷区之间发生的放电现象。大自然里发生的这种放电,电位差往往可达几万到几亿伏特,所产生的巨大火花,把空气中的氧气激发成臭氧,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所以雷阵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的臭氧能净化空气,使空气格外清新。

大自然里一个闪电的电火花长达几十公里,它能促使数量巨大的氮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氮,并溶解在雨滴里,落到土壤里就变成了宝贵的氮肥。农作物在闪电雷雨后的1至2天里,新陈代谢过程特别旺盛。雷雨后,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别旺盛,能释放出更多的氧气。空气里含氧量增加了,所以令人感到空气特别新鲜。据统计,每年从雷雨中降落到大地上的氮肥为4亿吨,

1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雷电是“宝贵的资源”?

17.文章第二段的介绍有何作用?

18.末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刺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燕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欠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9.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0.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夏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冬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22.赏析下面这句话。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三、写作

23.大自然的美,美在山川湖泊;知识的美,美在启迪人生;社会的美,美在和谐相处……

请以“认识你,真好”为题目,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提示:“你”,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所钟爱的物,不管选取什么,都要写出自己独特感受。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四川省遂宁市莲溪县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9年1月临沂市沂水县七年级单元作业

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淄博市张店第一学期初三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昌邑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8分)

    等待,应该是一种向上力量的潜藏和孕育;等待,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正在读书的众多莘莘学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大好光阴,在刻苦学习中等待,聚日后“浪(è)飞舟”的力量,为理想殿堂签下无悔的(qì)约。空等,达不到理想的彼岸;傻等,等不到日后的腾飞。

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在等待。草儿等待生命的翠绿,____________________;农民等待秋季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但是,我们每个人又都不能只等待,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è(    )  qì(    )  (    )  (    )

(2)解释“意气风发”在句子中的意思。(1分)

(3)请用修改符号改正下面的病句。(1分)

正在读书的众多莘莘学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4)联系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各补写一个句子,句式和结构要与前一句一致。(2分)

草儿等待生命的翠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等待秋季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填空。(3分)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作品的主人公。(4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烈日和暴雨下》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取生辰纲》  ____________________

  《变色龙》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对白,完成4-9题。(12分)

公爵  大家让开些,让他站在我的面前。夏洛克,人家都以为――我也是这样想――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恻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到了那时候,你不但愿意放弃这一种处罚,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豁免他一部分的欠款。你看他最近接连遭逢的巨大损失,足以使无论怎样富有的商人倾家荡产,即使铁石一样的心肠,从来不知道人类同情的野蛮人。也不能不对他的境遇发生怜悯。犹太人,我们都在等候你一句温和的回答。

夏洛克  我的意思已经向殿下告禀过了;我也已经指着我们的圣安息日起誓,一定要照约执行处罚;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销贵邦的特权。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有的人不爱看张开嘴的猪,有的人瞧见一头猫就要发脾气,还有人听见人家吹风笛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小便;因为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现在我就这样回答您:为什么有人受不住一头张开嘴的猪,有人受不住一头有益无害的猫,还有人受不住咿咿唔唔的风笛的声音,这些都是毫无充分的理由的,只是因为天生的癖性,使他们一受到刺激,就会情不自禁地现出丑相来;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现在您不是已经得到我的回答了吗?

4.公爵说夏洛克“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凶恶的姿态”,是“表面上的残酷”。他真是这样认为的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

5.“我们都在等候你一句温和的回答”中的“温和的回答”指什么?(2分)

6.夏洛克列举了“有的人……有的人……还有人……”一连串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7.夏洛克说他“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你能从他的这段对白中摘出一个句子说明他要这样惩处安东尼奥的真正原因吗?(2分)

8.夏洛克如此猖狂的原因是什么?(2分)

9.有人认为课文的情节安排有许多不真实的地方。对此你怎么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0-11题。(8分)

甲  文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选自《藤野先生》)

乙  文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选自《呐喊?自序》)

10.两段文字都出自鲁迅,都叙述了看电影事件,但是行文有所不同。请作比较。(4分)

11.对于弃医从文,甲文只用了一句话,乙文却用了较多的笔墨,说说这是什么原因?(4分)

(三)赏析下文,完成12-15题。(10分)

儿  女

丰子恺

    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阴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ngan ngam”的声音来。这声音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于是我就做了评判者,在自己心中评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现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这欢喜的感请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没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糨糊瓶、时表和茶盘等。不喜欢别人来任意移动,这是我独居时的惯癖。我――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糨糊瓶里。他们用劲拨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呵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呵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

    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做父亲,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

    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12.作者说:“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那种生活”指的是什么生活?(2分)

13.对孩子们吃西瓜,作者的一番评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2分)

14.在第四段中,作者介绍了自己书桌的整洁,接着描述了孩子们在书案上的捣乱破坏,在他哼呵孩子们之后,为什么又会后悔?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印证吗?(4分)

15.“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这句话耐人寻味,其中“他们”后面为什么要加括号说明是“现在”?(2分)

(四)赏析美文,完成16-19题。(10分)

苦石竹?香石竹

朱  萍

    她小的时候,家境不好,和所有清贫家庭的中年妇女一样,她的母亲被窘迫的生活压得展不开眉头。家里气氛虽然平静,但有些压抑。

    她也如许多平平常常的女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做家务,照看弟妹,生活没有一丝波澜,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了。虽然只有14岁的年纪,但是她想,她长大了,也只能过这样的生活,只不过上学换成了上班,照顾丈夫和孩子。对于前程,她真有些不敢想。

    但是生活还是有了小小的改变。班里新来了一位年轻的女班主任,非常活泼。阳春温暖的风吹过时,她告诉学生,在这个春天,有一个节日叫“母亲节”。

    她望着班主任年轻的脸,竟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觉。她听说过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怎么还有母亲节?她一直以为,母亲是女人天生该做的事,一点也不值得庆贺和祝福,而且,母亲的职业类似苦役,没有出头的日子,想到母亲紧皱的眉头,她更确信了这一点。

    但是班主任说,在地球上的另一个国家,每到这一天,都有很多男孩儿女孩儿送花给他们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爱是一定要说出来的,即使是家人,也要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亲情。”

    听到这句话,班里静了有半分钟的时间,即使他们正是爱表现的年龄,但是恐怕没有人对母亲说过一句充满感激的话,更别谈送一朵花了。老师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康乃馨。”这是一种多么优雅的花名啊,她悄悄地记在了心里。过后的很长时间,她都在想着这花,康乃馨,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竟会作为一种最圣洁的花献给母亲。

    这个想法是在一天深夜里冒出来的,她半夜醒来,这个想法就明明亮亮地冒了出来,像一片初生的青草,娇娇嫩嫩,又微微酥麻,不停地在她心中温柔地擦来擦去。她开始睡不着,她奇怪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这个家,即使是一小块肥皂都要精打细算地用,怎么可能花钱去买一束花,一束花店里的花呢?天亮的时候,她决定要送一大束康乃馨给母亲,灿灿烂烂的一大束,会把春天带到她们家,让母亲的脸上充满灿烂的笑。

    她开始为这个梦想努力。她不吃早饭,把早点钱省了下来;她也不再买练习本了,自己用毛边纸拼凑了一本;她还利用空余时间织一些小孩儿的毛衣,她的手巧,以前她都把织毛衣的钱交给家里,现在她不交了,而是很小心地用手绢包起来,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有一次她偷偷包起来的时候,转过身看见母亲在看她,她的脸飞快地红了,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母亲也没问,只是背过身,轻轻地叹了口气,她的心像针刺了一样难受。

    终于攒够了20元钱,路过花店的时候,她大胆地走了进去。“请问,康乃馨在哪里?”连她自己都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小得出奇,她的脸已经涨得通红了。

    “康乃馨就在那边。”老板友善地看着她。原来,这是她认识很久的花,她5岁之前,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外婆种了很多这样的花,重重叠叠的花瓣那样温顺、朴素、美丽,它的名字叫石竹。

    “原来康乃馨就是石竹。”她不禁失望地叹了口气。老板奇怪地望着她,“对,但它是有香味的,叫香石竹。”’

    香石竹?石竹是没有香味的,她记得外婆每过一周,都要剪下一大把石竹,大把大把深红粉红的石竹,映得夏日的黄昏特别璀璨。她总是奇怪这种花,花瓣总是重重叠叠的。一点都不像别的花朵那样单纯天真。

    “石竹苦,石竹心思多,石竹护孩子。”外婆慈祥地说。她再找不到外婆家的石竹了,外婆已经亡故好几年了。她记得,外婆在的时候,母亲还年轻,脸上也还带着笑,因为外婆帮母亲照顾孩子,家事没有如此重,最主要的,恐怕是在外婆面前,母亲还觉得自己是个饱受母爱温情的孩子。

    石竹心思多,石竹护孩子,所以这种花是献给母亲的花。她买了一大把康乃馨。那一晚,香石竹在她家绽放得无比艳丽,母亲的脸上也盛开了消逝已久的笑容。那一晚,她忽然觉得。原来世间还是充满美丽的,像她苦苦寻觅的康乃馨,原来就是石竹花啊,它一直在她的记忆中,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不过她还是找到它了。

16.文中说“对于前程,她真有些不敢想”,“她”为什么“不敢想”?(3分)

17.当听到班主任谈到“母亲节”时说“在地球上的另一个国家,每到这一天,都有很多男孩儿女孩儿送花给他们的母亲”,班里静了有半分钟的时间,班里为什么会静?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8.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说明其作用。(3分)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在听班主任说起“母亲节”之前,一直以为母亲的职业类似苦役,没有出头的日子,是女人天生该做的事。所以听班主任说有母亲节时感到吃惊。

B.当“她”听到班主任讲外国的许多男孩女孩每年母亲节时送花给他们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时,深受触动,立刻决定送一束康乃馨给自己的母亲。

C.“她”为了给母亲买一束康乃馨而把织毛衣的钱藏起来,当被母亲发现时,在母亲的叹息声里,她的心像针刺了一样难受,但她没有解释,她知道母亲不会理解她。

D.当“她”知道康乃馨就是“石竹”时,失望地叹了口气,因为“她”早巳知道这种花,知道这是一种常见的平凡的花。但“她”还是买了,因为“她”觉得定下的事不能变。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文章。

    花园里,一株红玫瑰为自己的美丽骄傲不已,它命令一直蹲在身旁的那只难看的青蛙走开。青蛙照做了。不久,青蛙经过红玫瑰的身旁,惊讶地发现它的叶子和花瓣都掉光了,红玫瑰说:“你走后,虫子天天都啃我。”青蛙说:“当然了,是我在这里把虫子吃掉,你才成为花园中最美的花。”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红玫瑰一样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忽略身边以为无关紧要的人或物。其实,社会的绚丽多彩正是源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与生命越近,人生才越圆满幸福。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作。要求:

    (1)紧扣话题,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