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777  1785  1791  1795  1801  1803  1807  1813  1815  1821  1827  1831  1833  1837  1843  1845  1851  1855  1857  1861  1863  1867  1869  1871  1872  1873  1875  1876  1877  1879  1881  1885  1887  1891  1893  1897  1903  1905  1911  1915  1917  1921  1927  1933  1935  1941  1945  1947  1953  1957  1963  1971  3002 

2007-2008学年度曲阜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卷首寄语:雪花飘飞的季节,我们走到了2008年的门口,如果说瑞雪送给你的是扑面而来的新年祝福,那么这套试题将送给你一个踏平困难、勇迎挑战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下面就让我们对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接受一次语文素质测试吧。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曲阜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曲阜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转眼间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相信你的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份试卷为你提供了一个检验学习成果、展示才华的舞台。愿你能沉着冷静地答题,交上一份自己满意的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年临沂市费县初中调研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7年临沂市费县初中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潍坊昌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胆(qiè)     枯(jí)     渎(xiè)        忍俊不(jìn)

  B.溅(bèng)    进(pián)    弃(bìng)     强不舍(guō)

  C.枝(qiú)     怀(miǎn)    啁(qiū)      海市楼(shèn)

  D.职(xùn)    舟(biān)    日(yì)       轻怕重(niān)

2.下列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

  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②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溶解,甚至化为气体。

  ③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

错别字

 

 

 

改正

 

 

 

3.修改下列病句。(2分)

  ①思想懒惰,使他养成了学习上不爱动脑筋。

  ②他那崇高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4.默写。(5分)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③《陋室铭》通过描写陋室环境的优美和室中交往人物的不俗衬托了陋室的不陋,请根据提示默写出课文中的语句。(2分)

  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往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专题《鸟》的学习,我们对鸟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3分)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吐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就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①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1分)

  ②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2分)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赏析下文,完成6―10小题。(10分)

永远的黄桷树

    常常思念大西北的白杨树,它高大、伟岸、正直,昂首云天,不畏风寒,在严酷的环境中张扬着坚忍不拔的性格。难怪茅盾先生对它倾注了满腔激情,极力赞誉。

    然而,白杨树只有半年的青春,那满树绿意姗姗来迟,五月份才能抽芽,十月份便被秋风染黄,还没等到冬季的时轮碾过,已卸下一身金甲,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透出苍凉的意味。在我看来,生长在重庆的黄桷树可谓名副其实的常绿树,尽管它没有享受过名家的礼赞,也无人冠它以“高洁”的雅号,但它足以和最有生命力的树相媲美。福建的榕树是翁郁的,但它有副老态龙钟的模样,缺少一份鲜活;海南的椰树是挺拔的,但它高高在上,给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南京的梧桐树气象森然,青岛的樱花树绚烂若梦,但因都属于域外引进的品种,始终有那么一丝半缕的贵族味。

    与之相比,黄桷树太谦虚了,一点不懂得自我推销。我到重庆落户已经整整八年,几乎天天和它相遇。处处受到它的荫庇,却熟视无睹,从来没想到为它唱一支歌。

    黄桷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阴,一份凉意。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树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初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事张扬。

    重庆多山,地下多石,许多名花奇树似乎也与此地无缘。只有貌不出众的黄桷树对山城情有独钟,长势喜人。因为它拥有绵长而柔韧的根须,能够从岩石中、石缝里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是它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而且它的叶片大而密,阳光对它格外慷慨,这也是它常绿的奥妙。

    在我居住的校园里,有棵穿越百年岁月的黄桷树,受到人们的特别保护,石砌的护栏,树身上挂上牌子,显得格外尊贵。尽管它受到雷击,半边身子已被劈去,中间形成一个大大的空洞,可另一半依然长新枝,吐绿叶,在风晨雨夕展示温柔的风姿。

    就在我家窗外,也有一棵风华正茂的黄桷树。它的枝桠高低错落,舒展自如,织成硕大无朋的树冠,树上有鸟儿做巢,蝉儿唱歌,营造出一方绿韵袅袅的氛围,将酷夏的暑气和心中的烦躁一齐阻之门外,让你始终拥有一份宁静愉悦的美妙心境……

    我最近又发现,黄桷树不仅永远绿意盎然,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和桐树、棕榈、玉兰树、皂荚树和谐相处,一起生长,从不因自己家族的强盛而挤对别人,也从不在众树的簇拥下陶然欲醉。它平凡普通得犹如山城的老百姓,而它的强悍和宽容正是重庆人性格的象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树木已成为城市的标志。黄桷树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市树”的美誉。从它身上,我感悟到人生的艰辛和凝重,生命的蓬勃和葱笼,也看到重庆直辖市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让我选择最喜爱的树,我会亳不犹豫地首选黄桷树!

6.文章题目是“永远的黄桷树”,1、2两段却写白杨树,是否离题?为什么?(2分)

7.第2段写福建的榕树、海南的椰树、南京的梧桐树、青岛的樱花树有什么作用?《白杨礼赞》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2分)

8.试理解黄桷树“一点不懂得自我推销”的含义。(2分)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桷树的性格特征。(2分)

10.你最欣赏黄桷树的什么性格?谈谈你的想法。(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小题。(10分)

吃苦

  (1)吃苦,是一种资本。(甲)

  (2)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流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那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垂着将沉重的纤绳勒进隆起的胸肌……(乙)

  (3)(丙)你充其量是旁观者。(丁)

  (4)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的________,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________和________。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5)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眼,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6)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这个道理,近期报上刊载的两篇文章正可佐证。

  (7)《中国青年报》驻宁记者在盛夏满怀深情地写道:《火炉南京:栖身墙下啥滋味?》。文中描述了那些进城谋生的农民在蚊虫的叮咬和暑热的烘烤下,夜宿墙下、树下的艰辛。而农民却说:“日子过得比老家好。”

  (8)《金陵时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蔡甸区一位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一直泡在蛮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神经兮兮,这般脆弱。

  (9)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面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依然保存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10)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以后你就会知道这种养分价值无穷!

11.“说你可怜,你一定没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这个句子是从第(1)至(3)段抽出来的,它应该补在(  )(2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2.第(4)段的三道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词语是(    )(2分)

  A.可怜、可悲、可怕    B.可敬、可怕、可悲

  C.可怜、可悲、可恶    D.可敬、可怕、可恶

13.第(7)(8)段事例所要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面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一句中的“这种病变”指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5.“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一句中“成长的季节”应作何解释?“养分”一词与前面哪一个词相呼应?(2分)

(三)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段。完成16―19小题。(10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辩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6.文中引出三个例子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这三个词语,文章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根据原文的意思填空。(3分)

    文中用几十年工夫与亿万年作比较;用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与__________作比较;用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与__________作比较,这些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二段中加点词“更”换成“也”好不好?为什么?从词的关联作用和语意方面说明理由。(2分)

19.第一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    )(2分)

  A.自然选择进程缓慢

  B.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

  C.花儿千姿百态的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花儿这样红的原因,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四)阅读《活板》,完成'20―24小题。(10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用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20.根据括号中的释义写出选段中的两组同义词。(2分)

(1)(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准备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为  满铁范一板(    )    其印予群从所得(    )

(2)就  持火炀之(    )      瞬息可(    )

22.下列句子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法:用胶泥刻字(代毕?)

  B.以手拂之,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面(指铁板)

  D.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火烧令坚。

  (2)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分)

  A.活版的制作和使用必须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上文主要交代了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版的主要特征是“活”,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版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火炀”。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1)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20分钟  12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120分钟  12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滕州市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120分钟  120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潍坊昌邑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古诗词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只写一句。(8分)

走过春夏秋冬,感悟诗情画意。初春,我们同白居易徜徉在西子湖畔,领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复苏;盛夏,我们随杨万里在千里荷塘,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别致风光;仲秋,我们与龚自珍一起体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特感悟;深冬,我们和岑参一同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国雪景。美妙的千古绝句,旖旎的四季风光,永沅荡漾存我们心中。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横线上。(5分)

    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gèn_______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_______跚地朝你走来,用真zhì_______的眼神凝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fǔ_______冲而下,在你帽子上轻轻一_______,又飞走了……

3.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人们对体育有了更新的诠释。请以“啊,体育,你就是”开头写一句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表达对体育的理解。(2分)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学校开展了“我爱读书”综合学习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栏目,完成活动内容。(5分)

  (1)“一语说读书”,请你说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1分)

  (2)“二书传经典”,清你根据你所读的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写两句通俗易懂的俗语。(2分)

  (3)“三句写华夏”,根据你所读书的内容,请仿照下面一句再写出两句。(2分)

  读《三国》,关云飞的侠肝义胆让我敬佩;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5―8题。(11分)

[甲]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乙]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丙]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①先生:作者的老师戴震,清代著名的思想家。②是年:这年戴震十岁。③朱文公:即朱熹。

5.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2分)

       孰为汝多乎                             日初出大如车

  A.                                     B.

       之为知之                               聪明蕴蓄者久矣

       日始出时人近                           则北通巫峡

  C.                                     D.

       周朝、宋朝相几何时矣                   朱文公何以知

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4分)

①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

②然则朱文公何知然?

7.甲诗以_________________作比,借水之清澈暗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8.乙、丙两文中有两类人物,一是儿童(两小儿和幼时戴震);一是成人(孔子和戴震的老师),你从他们的言行中有何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发现。(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4分)

真相

    ①上个月,我回老家时,堂兄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杨树村有个五保户,叫小凤。小凤有幢泥坯屋。屋前屋后有几棵大樟树。村里的杨木根想得到小凤的几棵大樟树与泥坯屋,就同小凤签了份合同:今后小凤搬到杨木根家住,小凤由杨木根供养。以后小凤死了,小凤的所有财产都归杨书根。签这份合同时,小凤七十岁,杨木根五十岁。

    ②我问堂兄,真有这样的事?

    ③堂兄说,还骗你?你不信,明天就可以去杨树村问问。

    ④后来呢?我扔给堂兄一支烟。

    ⑤堂兄把烟夹在耳朵上,说,十年后,小凤还没死。这十年,杨木根供养小凤吃穿的钱、治病的钱,以万来计算。而小凤所有的财产最多值五千多块钱。杨木根可吃了大亏。更好玩的是,上个星期杨木根死了,小凤仍活得好好的。村人都说小凤可活到一百岁。

    ⑥第二天,我去了杨树村。杨树村位于郊区,骑自行车进城只要十分钟。

    ⑦我问一个中年人,大伯,借问一下,杨木根的家在哪?

    ⑧中年人说,你跟我走就是。

    ⑨我问,杨木根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好人。中年人说,你听说他供养五保户小凤的事吗?

11听说了。

   12其实杨木根是个很精明的人。他哪是外人所说的傻瓜?杨木根同小凤签合同时,明知道吃亏。其实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小凤的破屋及几棵樟树值不了几个钱。杨木根其实是报恩呀。杨木根七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里极穷,那时小凤家里有好吃的总给杨木根吃。还给杨木根做新衣服――

    13我打断他的话,既然杨木根要报小凤的恩,那直接把小凤接进家不就行了。还签什么合同?

    14中年人说,小凤是个很硬气的人,她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杨木根对小凤说。小凤百年之后,小凤所有的财产都归他,他只会赚,不会亏。小凤这才信了,才进了杨木根的家。杨木根同小凤签合同,也怕女人不同意。杨木根对女人说小凤活不长久,讲小凤的地皮值多少钱,樟树值多少钱――啊,到了,这就是杨木根的家。

    15木根的家很简陋,屋里没啥值钱的东西,但很干净。木根的女人问我,你有什么事?女人给我让座,又泡茶,很热情。

    16我说,伯母,我是陈家庄的人,想探听杨木根的事。我想写篇文章。

    17木根的女人说,木根是个好人。她给我讲起木根的许多好来,如家里有好吃的,总舍不得吃,留给她和孩子吃。家里的重活累活,他总是一个人干,从不要她沾手等。

    18我就把话题往他供养小凤的事上引。

    19木根的女人说,木根要把小凤接进家,我满口同意了。我知道小凤以前对木根好,木根小时候没少吃她的穿她的。我开初让木根不要签合同,直接把她接进家,免得村人说闲话,还以为我们占了便宜。可木根说,不签合同,小凤就不肯来我们家。签合同是做给小凤看的。

   20我问小凤还好吧?

   21身体还好,吃饭能吃一碗,只是耳朵背。你见见她。木根的女人把我带进前厢房。房子朝南,阳光洒了一屋。小凤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她的精神很好,见了我,向我笑。我向她问好,奶奶好。木根的女人说,她听不见你说的话。

    22我就告辞了。

    23一年后,我打电话向堂哥问好时,堂哥说,还记得杨木根的事吗?

  24我说,当然记得。

    25堂哥说,木根还真有眼光。市里搞开发,一条三十米宽的柏油路从小凤的门前穿过。小凤的那块地皮成了黄金地段,有人出二十万想买那块地皮,木根家里人还不肯卖呢。这回木根家赚饱了。

    26我一时说不上话,心里却很高兴。

                                                    (选目《广西文学》)

9.文章题目“真相”含有哪几层意思?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2分)

10.品读全文,仿照示例(每个方框限填三个字)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

    听故事    →              →  .        

11.揣摩品味下边两句话,回答问题。(4分)

  ①“更好玩的是,上个星期杨木根死了,小凤仍活得好好的。”这句话中的“仍”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

  ②“房子朝南,阳光洒了一屋。”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

12.文中的人物有:堂哥、我、中年男人、小凤老人、杨木根、杨木根的妻子。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①“堂哥”与“我”“中年男人”是一类性格的人物吗?为什么?(2分)

  ②“小凤老人”“杨木根”“杨木根的妻子”有何共同特点?杨木根又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的?(2分)

13.展开想象,根据要求补写(任选一题)。(2分)

  (1)第12段画横线句后的破折号省去了许多内容,试补出相关内容。(80字左右)

  (2)第14段画横线句后的破折号也省去了许多内容,试结合作品内容,补写出杨木根妻子此时所说的话。(80字左右)

  (3)文章结尾写道:“我一时说不上话,心里却很高兴。”试结合文章内容,补写出“我”此时想说的话,表达“我”对杨木根“善举”的肯定。(80字左右)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8分)

花之隐逸者――菊

    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美德和长寿,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好题材。远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种植菊花了。在古书上菊花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像日精、女华、寿客、延年、隐逸花、重阳花等。最早有关菊的记载是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句子,意思是吃菊可治病延年。

    菊属于菊科,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花卉。虽然许多菊科植物的名称都带个菊字,像波斯菊、万寿菊、翠萄,除虫菊等,但它们都不是菊花,而只是同属于菊科的花卉。

    原来菊只在秋天开花,现经栽培改良,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而且有三千多种不同的品种。如丁字菊、金钱菊、美浓菊、悬崖菊、大立菊等。菊的叶子是单叶,有深裂,看起来像复叶。它的花有的是兼有舌状花和管状花的混合头状花序,有的只有舌状花。舌状花即花瓣,围绕在花序的四周;管状花即花心,位于花序的中心。一朵菊花其实是无数朵小花聚生而成。

    菊的品种多,分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以开花期分春菊、夏菊、秋菊、寒菊,有的以植株高矮分高种、中种、矮种,有的以花朵大小分大菊、中菊、小菊。常见的菊花颜色有白、黄、红、紫等,珍贵少见的有深红和翠绿两色。

    古时的中国人曾以菊当食物,[甲]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就曾以菊瓣和菜而食。[乙]广东人有几道菜也是以菊为佐料的,[丙]像菊花鱼球、菊花三蛇羹、菊花鲈鱼羹等。[丁]菊花也是国人的饮料之一,菊花泡龙井就叫“菊井”,泡寿眉的叫“菊寿”,至今,菊花茶仍是夏天人们喜爱的清凉解渴的饮料。

    古时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或是以菊当簪插戴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同学们都熟悉的句子。另有唐朝诗人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这几句也是家喻户晓的。

          (选自林祈登编著《国中新超群国文(二)》,南一书局出版,有改动)

14.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和顺序,写成下面的结构图。(每个空格内限填一个字)(3分)

15.第三段说:“原来菊只在秋天开花,现经栽培改良,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请你从本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1分)

  这句话是第__________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一句话是从第五段中摘出来的。根据文意,它原来的位置在[甲][乙][丙][丁]的___________处。(1分)

这有诗句“朝饮木兰之聚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证。

17.读了本文题目“花之隐逸者――菊”,你一定会联想到宋朝周敦颐写的《爱莲说》,文章中三处写到菊,它们先后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7分)

“风度”小议

    ①高尔基说:“就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年轻人,谁不讲究美?谁不注重风度?但是,有些人往往把风度同衣着奇异、打扮入时、相貌出众混为一谈,甚至画上等号。他们认为风度是由衣着、打扮、相貌所决定的。显然是不恰当的。

    ②据说,三国时匈奴使者朝拜魏王,曹操认为自己相貌平平,不足以雄镇远邦,就让“声姿高畅,眉目疏朗”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而自己却在旁持刀侍立。事后,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使者:“魏王的风度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读了这个故事,谁不惊羡、佩服匈奴使者的眼力呢?匈奴使者的眼力,强就强在他没有把相貌同风度混同起来,强在他懂得风度同气质、教养的内在联系。从形貌上讲,曹操远不如崔琰,可匈奴使者并未为这一现象所惑,认定曹操的风度远胜于崔琰。可见风度同形貌并不是一回事,风度是不能单以形貌取代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外表美同内在美并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没有内在美。还谈得上什么风度呢!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要是人没有内在的美,我也会常常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一个人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但若受到别人的“厌恶”,那他的“风度”便成了打引号的讽刺反语,自然是不足取的。

    ④类似这样正反对照的事例,可说是不胜枚举。辞祖屈原,飘飘然有道骨仙风,巍巍然似雪岭凌空,算是够有风度了。诗仙李白,谈笑间有江河入海的气势,文墨中凝大鹏展翅的豪情,其风度自也不凡。然而他们都貌似潘安么?“膂力过人”的吕布,白脸红唇,相貌堂堂,称得上是个“美男子”,可他缺乏良好的气质和品质,只能使人感到他的猥劣。想他在风仪亭中抱头鼠窜,在白门楼上屈膝求生,何来的风度?

    ⑤当然,一个人的相貌和仪表同他的风度并不是无关的。《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把“文”理解为外在的相貌仪表,把“质”理解为内在的气质品质,那两者的兼备配合,就会相得益彰,具有最好的风度了。

    ⑥目前,许多青年人喜欢谈论风度,讲究风姿,这本来是好事,同建设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如忽视风度的“内核”或灵魂,一味追求风度的“外壳”或形式,那就很可能像东施效颦,适得其反了。

18.阅读全文,概括“风度”所指的含义。(2分)

19.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指什么?(可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0.“可见外表美同内在美并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没有内在美,还谈得上什么风度呢!”根据这一观点,为第③段画线处写几句话(50字以内),使文章顺畅。(2分)

2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请写出并简要说说理由。(1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点缀,才显得静穆和安详;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生存,才显得和平和馨香。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只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才能共同发展。和谐无处不在,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请你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