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初中学段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注音或书写各有一个是错误的,找出来,改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分)
A.蔫(niān)巴 故弄玄(xuán)虚 顾名思意 姹紫嫣红 ( )
B.懵(mēn?)懂 无动于衷(zhōn?) 声名狼藉 辗转反侧 ( )
C.风靡(mí) 水光潋(liàn)滟 瘦骨嶙峋 饮泣吞声 ( )
D.愚氓(mén?) 盘虬(qiú)卧龙 毛骨竦然 纵横决荡 (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在1942年那个特殊年代里,感受到了黎明的召唤,向人们发出了令人激动的通知。
B.难道人们对于他们所不喜欢的东两,都一定要置之死地吗?
C.有些事情的发生往往是这样的:从表面上看,原因是甲;可是仔细一追究,原因却不是甲,而是乙。
D.这时只见福楼拜作着大方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内裙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3.下面的文字中,句①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句②是一个长句,请把它改写成两个短句。(2分)
①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节奏鲜明,因而感情强烈。
修改:
②图书目录是一种记录收藏与出版情况,并按一定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图书的工具书。
改写: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2分)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苏轼和柳宗元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我和他再三解释原因,他才终于明白过来。
5.名著阅读。(3分)
(1)课文中选的《筑路》和《生命的意义》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做书名吗?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苔
清?袁枚
白日①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
【注释】①白日,指阳光。
(1)第二句中的“恰”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2)作者借“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采取写景的形式,抒发自己登高后的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激战中的边塞壮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5)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盾《白杨礼赞》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说明:
1.内容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
2.书法抄写分四等。一等奖6-5分,二等奖4-3分,三等奖2-1分,四等0分。(书法抄写奖分与答题分,总分最多不能超过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炊(chuī)烟 拟(nǐ)定 吹毛求疵(cī)
B.陨(yǔn)落 胆怯(qiè) 强聒(guō)不舍
C.拮据(jù) 创(chàng)伤 锲(qiè)而不舍
D.亵(xiè)渍 玄(xuán)虚 一?(pōu)黄十
2.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错字用“√”标出并将改正后的字填在后面括号里。(2分)
A.旁骜 睿智 脊梁 一番风顺 ( )
B.阴晦 恣睢 省悟 根深柢固 ( )
C.暗哑 淬然 磅礴 格物致知 ( )
D.佝偻 祷告 禁固 饱经沧桑 ( )
3.文学常识填空。(2分)
(1)《童趣》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2)《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刨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
②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③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声。
④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
A.④③①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5.阅读《伊索寓言》中“小蟹与母蟹”的事,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其寓意。(3分)
(提示:能按原文写出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当然很好。如果一时记不清了,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重新解释这则寓言。)
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他答道:“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样直走,我将照着你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于是小蟹说她笨。
这故事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____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十则》)
(2)王湾《次北崮山山下》中既写景又点明时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的《浣溪沙》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报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书有感》中既形象地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同时又暗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昌邑初中学段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各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将错误注音用“√”标出并将改正后的注音填在后面括号里。(2分)
(1)翕(xī)忽 风靡(mǐ) 傣(tài)族 鳞次栉(zhì)比 ( )
(2)悄(qiǎo)怆 山岚(lán) 魅(mò)力 水波潋滟(yàn) ( )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错字用“√”标出并将改正后的字填在后面括号里。(2分)
(1)瑰丽 缔听 久违 荒诞 毛骨悚然 ( )
(2)藻荇 竹蔑 斟酌 猬集 色彩斑斓 (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
B.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未必是说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C.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D.“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4.古诗文默写。(7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5)无限河山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一句写月光的传神之笔,句中没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与敬意。您通古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的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2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6-11小题。(11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a.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b.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③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6.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表现在哪儿?(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7.苏州园林的池沼布置是如何体现出自然之趣的?(1分)
8.根据课文内容,试概括“中国丽的审美观点”。(1分)
9.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个加点的“这”分别指代的内容。(2分)
10.第③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4分)
11.选文说明事物时语言十分准确,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从数量、范围上加以限制,既突出了池沼讲究自然之趣、充满生气的特点,又不排除有例外情况,很准确。请在选文中再找一例,加以评析。(2分)
(二)赏析下文,完成12-15小题。(8分)
克隆的意思就是无性繁殖。自然界中的细菌,就是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而无性繁殖的。一些生物的再生行为,一些植物以叶、茎、根的形式繁育植株,都是自然的“克隆”现象。用人工方法扦插和嫁接某些植物则是人为的“克隆”。比较复杂的高等动物,一般通过两性的共同行为来生殖。
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发展了克隆技术,这便是用人工方法“制造”生命。50年代,我国科学家朱洗用卵细胞无性繁殖了蟾蜍,蟾蜍还繁殖了后代,产生了“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1996年,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用胚胎切割技术培育了两只猴子。这已经是一种简单的“复制”了。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维尔穆特宣布,他们成功地用一个6岁母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了一个叫“多莉”的母羊。这件事在全世界立刻引起了轰动。
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绵羊是哺乳类动物,这一事件开创了生物医学的光明前景,还从理论上肯定了用类似技术“克隆”其他高级动物和人的可能性。显然,“克隆”人,就是用技术彻底改变人类繁衍的自然过程。许多人担心,用不加控制的克隆技术来取代通过爱情、婚姻和家庭来生育的方式,必将对人类的道德、人伦、价值观念和法律文化等提出根本性的挑战。基于诸如此类的担心,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都公开表示,严格禁止克隆人。
反对克隆人的意见为:这样做过分干预了“生产人”的自然过程,会摧毁我们这个社会在人伦方面的基础。比如说,女儿可以把父亲的复制品生出来,甚至让自己久远的祖先重生,变成婴儿。如果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人和其他动物的界限,真正制造出“孙悟空”和“猪八戒”。但是,反对克隆人的人并不能否认,某些要求“克隆”自己的人,或一对不再生育的中年夫妇要求“克隆”他们惟一的但夭折了的小宝贝。一些科学家已经宣称他们要克隆人。从这个角度看,到21世纪,肯定会有克隆人出现。
器官的克隆和培养技术,由于较容易摆脱伦理问题的干扰,进入21世纪后,肯定会有新的突破。当前一些科学家已能让兔子身上长出人耳朵。克隆器官可以解决目前医学无能为力的许多问题,这种未来的生命科技肯定会产业化,乃至于产生“器官工厂”。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可以让牛羊的乳汁中带有可以治病的人血清白蛋白,该技术目前已近成熟。“克隆制药厂”也肯定会在21世纪正式投产,其产品也将越来越丰富。
12.“20世纪后半期,科学家发展了克隆技术,这便是用人工方法‘制造’生命”。(2分)
(1)“发展”指克隆技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造”二字为什么加引号?
13.阅读文章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4分)
(1)本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三个例子。
14.本文介绍的虽是高科技,但语言通俗易懂,有的还很幽默,请你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1分)
15.反对克隆人的意见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这样做过分干预了“生产人”的自然过程。
B.克隆技术必将对人类的道德、人伦、价值观念和法律文化提出根本性的挑战。
C.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人和其他动物的界限。
D.利用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可以从牛羊的乳汁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
(三)赏析美文。完成16-21小题。(11分)
鸟是树的花朵
①一棵树落光了叶子,不能说丑,但缺了枝叶繁茂的风姿,裸露出树枝与树枝之间巨大的空旷,总是遗憾,我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
②终于,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了满树的花朵!
③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④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码?你见过会唱歌大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我站在树木之下,我想做的事,鸟儿们替我做了,它们真的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⑤实际上,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天的树上,在夏天的树上,在秋天的树上。只是由于树上有了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我们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美丽,因此而忽视了树上的小鸟。我说,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树木本来就是鸟的家园呵。
⑥一只翠鸟就住在池塘边的灌木上,它翠绿的羽毛比深绿或浅绿的树叶更加艳丽,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树叶里的翠鸟之花。两只黄鹂可以让一棵柳树更加婀娜,“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当年只听到了一声婉转的鸟鸣,就想起了江南。在江南的二月,哪一棵树上没有黄鹂的歌声和舞蹈?
⑦我喜欢夏天的白鹭,它们整个夏天都住在村头河边的树林里。当白鹭们从碧绿的水田里归来,它们都落到树梢上,远远望去,那就是一树最浪漫的花朵。
⑧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细想起来,我记住的鸟可不少。因为,我认定她是树木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是否要向一只鸟学习呢?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我的脸红得像春日的桃花。我知道,有时候一只鸟嘴也是红的。
16.在下面的横线上解释第⑥段中“婀娜”一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婀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8.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病句:在观看一树的小鸟时,使我多少有些惭愧。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发挥你的想像,在后面再仿写一个结构相似的句子。(2分)
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歌唱,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的前七段称代小鸟用“它(它们)”,而第⑧段称“她”,你是怎样理解这种人称变化的?(2分)
21.作者在文中说:“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为什么说人也会感谢鸟呢,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2分)
(四)阅读《小石潭记》,完成22-25小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4.作者通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也许你没有留心,也许你感触很深;在成长过程中,你和父母亲之间的故事,那是最多,最美的……请就发生在你和亲人之间大一件或几件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500字以上。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各有一个是错误的,找出并改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分)
A.泠泠淙淙(cón?) 妄自菲(fēi)薄 汩汩(gǔ)流淌 如法炮(páo)制 ( )
B.人头攒(zǎn)动 自给(jǐ)自足 负隅(yú)顽抗 玲珑剔(tī)透 ( )
C.精神恍惚(hū) 涸(hè)辙之鲋 丢三落(là)四 大腹便便(pián) ( )
D.病入膏肓(huāng) 暴殄(tiān)天物 褒(bāo)贬不一 一曝(pù)十寒 (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鼎湖山听泉》的作者是若名作家杨朔,他的代表作有《三千里江山》《荔枝蜜》等。
B.《骆驼祥子》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主要表现了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C.欧阳修是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
D.《绿》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朱自清,字佩弦,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背影》《春》等。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4.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再进行修改。(2分)
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③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第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3分)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成功刻画了“硬汉子”鲁滨逊的形象。你认为鲁滨逊的“硬”主要表现在哪个方两?请结合原著的一个片段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更:又,再。
(1)诗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