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太仓市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试卷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 (pán)跚 ② (dì)听 ③ (zhēn)酌 ④ (shuò)大
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闲情逸致 受益非浅 如火如荼 鳞次栉比 重峦迭嶂 别具匠心
热泪盈眶 莫明其妙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循循善诱 图纹并茂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无限河山泪, ? (夏完淳《别云间》)
③ ,一览众山小。(杜甫《 》)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潭西南而望,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其成为语意前后呼应,句式一致,修辞愉当的一段话。(2分)
许多象形字,如“山”“水”“木”等是从自然界的实物抽象出来加工创造的。
“山”很象连绵起伏的群峰;
“水”, _________ ;
“木”, _________ 。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饥饿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 ),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
地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1)文中的括号里应填上的一个恰当的成语是: (1分)
(2)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3)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纸条上所加的话。(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3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6-11题(1 4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深浅,势的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亲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6.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3分)
而 随 官 人 役 亦 未 尝 横 索 一 钱,必 如 是 而 后 事 可举 也
7.对文中“必如足而后事可举也”中的“如是”作解释,并指出“是”指代文中哪些内容。(3分)
8.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 (2分)
9.课文举“海瑞治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很多,你还能举几个吗?(2分)
10.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幅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l 1.用现代汉语翻译: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敝,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2分)
译文:
阅读《都市精灵》中的选段,完成12-17题(16分)
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片,总是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12.从上下文语气是否连贯、过渡是否自然的角度看,“其实,每座城市都戎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这句话应放在哪一处比较恰当,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独立成段 B.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之间,独立成段
C.第二自然段的后面 D.结尾,独立成段
13.对“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现在,在北京,人们己很难看到乌鸦,作者为此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B.乌鸦,本是北京最大众化的鸟类之一,而现在,连它也稀有了,更不用说别的鸟类了。
C.在北京,现在已看不到乌鸦,蕴涵着作者深深的失落之情。
D.“连”字,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乌鸦已不可能成为北京一景这样一个事实及作者为此而感到可惜的心情。
14.作者回忆小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的情形,有什么用意?(3分)
15.“肆无忌惮”这个词语本来含有贬义色彩,联系上下文,说说在这里作者赋予了它什么样的新意?“老鸹不老呱了”,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怪可怜的”?(4分)
16.作者为什么常为现在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2分)
17.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这句话的理解。(3分)
阅读《我与父亲抬担子》,完成18―23题(14分)
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动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高,走在后,担子的绳索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般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快了,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躏珊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骨嫩,压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面、父亲个儿矮,走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 “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着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这回父亲没有发觉,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的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大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部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些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处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突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根本就无需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8.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写的是 .(限10字以内)(2分)
19.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父与子之间怎样的一种情感?(2分)
答:
20.这篇文章写父子之间的爱是通过哪一个动作来表现的?(2分)
答:
21.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3分)
答:第一次
第二次
我当时的心情:
22.这篇文章三次写“我”与父亲抬担子,小时候的“我”说“我能行”,后来体弱和年老的父亲也先后说“我能行”,这三次说的“我能行”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2分)
答:
23.“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答:
第三部分(60分)
24.作文:
题目:不寻常的经历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2007-2008学年度江苏省太仓市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 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寥 (kuò) ②尴 (gà) ③执 (niù) ④ (yùn)絮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依次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不记其数 含苞欲放 新成代谢 与旧俱增 郑重其事 言简意赅
峰同路转 别出新裁 生机盎然 明眸善眯 披坚执锐 融汇贯通
3.默写,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 ,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④业精于勤, ; ,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 》)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⑧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超过15个字。(3分)
本报讯(记者屠敏芝)由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文联举办的永久杯“我爱第二故乡”新太仓人征文演讲大赛目前举行。9位新太仓人在经过第一轮征文评选后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演讲比赛,他们用文字和语言抒发了对太仓的热爱之情。
(《太仓日报》2007.10 9)
5.
1:北京志愿者协会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省级志愿者协会。
13:本市13个区县建立了志愿者协会和专门的志愿者工作机构(注:北京市目前共有1 8个区县)。
90% :90%的首都高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服务团。
700:本市有志愿服务站700余个。
4000:本市有志愿服务基地4000多个。
10000:本市志愿者服务队已多达10000多支。
1000000:全市志愿者人数已发展到百万多人。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选段,完成6-9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问左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引冻胜。
译文:
8.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2分)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
9.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答: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0.13题(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横柯上蔽 柯: (2)蝉则千转不穷 穷:
(3)好鸟相鸣 鸣: (4)窥谷忘反 反:
11.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2.“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4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
阅读《创造学思想录》中的选段,完成14―16题。(6分)
多问几个假若
经常问自己离奇的问题。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着。如果动物变得比人的智慧还要高,会怎么怎么样?如果高速公路依不同车速限制分别做成蓝色、红色,而不是清一色的黑色会怎么样?如果男人生孩子会怎么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扩展你的思路并导致新的观念。
使用你的想象力
幼年时,不论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在培养激发你的想象力。渐渐地你长大了,人们会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要再有那么多梦想,要踏踏实实地把双脚放在地上。”正如毕加索所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
科学家埃尔伯特.森特.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成功。第一个看到块状焙烧苏打想到用它做冰箱除臭剂的人,也成功了。第一个看到牡蛎就想到吃的人也成功了。
14.读了“多问几个假若”一节后,请你提出一个离奇而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试着解答。(2分)
15.读“使用你的想像力”一节回答:为什么人们成人之后大多失去了艺术家的灵性呢?(2分)
16.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树上有三只鸟,猎人用火枪朝树上放了一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并做说明。(2分)
阅读《家园落日》一文,完成17―21题。(16分)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的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那!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得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7.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文章在写家园落日前,先写了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和平原落日等,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作者这样写落日的目的是什么?(4分)
19.“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有爱心”,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3分)
20.文章中许多描写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具体语境作简要评析。(4分)
(1)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2)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21.作者描写家园落日时,为什么没有描绘落曰的情形,而是重点描写家乡的丘陵、竹林以及迟暮的老农。结合文章的内容,请你试着谈一谈这样写的原因。(3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题目:感谢成长的给予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