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分)甲、乙、丙、丁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丙+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为块状固体,丙为可燃性气体,其分子内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则丙的电子式是   

② 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

如右图所示,丙具有漂白性。则甲中Cl元素的化合价

      是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 若甲是由N和O元素组成的气态物质,呈红棕色。将3.36 g加到一定量丙

      溶液中,收集到1.12 L气体丁(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Hofmann依据上述转化关系测定氨分子的组成。现用              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下浓氨水,至不再反应为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待恢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处。

        ① 滴下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② 证明试管内“不再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是   

4.(14分)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由A、B、W三种元素组成的18电子微粒的电子式为         

  (3)经测定A2W2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还要弱,请写出其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废印刷电路反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W2和衡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氯化物DA,熔点为800℃DA能与水反应放氢气,若将1molDA和1mol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成气全的体积是                (标准状况下)。

  (6)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若淡黄色固体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16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探究Cu的常见化合物性质。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① 在周期表中,Cu、Al位置接近。Cu不如Al活泼,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 通常情况下,+2价Fe的稳定性小于+3价Fe,+1价Cu的稳定性也小于+2价Cu吗?

③ CuO有氧化性,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⑴ 解决问题①需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           (填试剂),同时进行相关实验。

⑵ 解决问题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98 g Cu(OH)2固体,加热至80 ℃-100 ℃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 ℃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 g,A的化学式为           。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

⑶ 为解决问题③,设计的实验装置为(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查资料可知,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

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实验结论]

⑴Cu(OH)2具有两性。证明Cu(OH)2具有两性的实验现象是      

                   

⑵ 根据实验方案⑵,得出的+1价Cu和+2价Cu稳定性大小的结论是高温时                ;在酸性溶液中                       

⑶ CuO能够被NH3还原。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也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和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A?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浸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摘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的铜丝变黑,表面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无水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变浅了些,溶液呈蓝色。

   实验3:将溶液过滤得黑色颗粒状物质,经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已知SO2难溶于CCl4中,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

 0  6414  6422  6428  6432  6438  6440  6444  6450  6452  6458  6464  6468  6470  6474  6480  6482  6488  6492  6494  6498  6500  6504  6506  6508  6509  6510  6512  6513  6514  6516  6518  6522  6524  6528  6530  6534  6540  6542  6548  6552  6554  6558  6564  6570  6572  6578  6582  6584  6590  6594  6600  6608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